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扩展资料:
革命评价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以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出现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新潮。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次工业革命
2023-10-12 广告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
特点:
1、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3、 大机器生产代替例如工场手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
特点: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割据发生改变。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时间: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割据的调整。
扩展资料
起源背景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但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革命
过程:1。棉纺织业---1765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
2。动力业---1785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业---1807 美 富尔顿 蒸汽汽船
1814 英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特点: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影响: 1。生产力的提高。 2。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3。促成近代城市形成。 4。世界面貌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程:动力业---电力的广泛运用。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交通业---电讯事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
特点:结合---同时---交叉
影响: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促进资本主义近一步发展。 使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 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三次工业革命
过程: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
特点:科学技术密切结合。
影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长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1 三次工业革命
①相同点:a.三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c.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d.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不同点:a.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b.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c.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d.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③认识: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一、1765年至1840年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历史意义: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历史意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三、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意义: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18〕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9〕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20〕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22〕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23〕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25〕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10853.htm?fr=ala0_1#6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背景条件
政治基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前提)
经济基础——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的方式获得资本
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破产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技术知识——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
资源——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市场(必要性)——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主要成就
棉纺织部门——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骡机(1779年,克隆普顿);水力织布机(卡特莱特,1785年)
动力——改良蒸汽机(瓦特,1785年)
交通运输——轮船(富尔顿,美国,1807年)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年)
特点
1、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3、 大机器生产代替例如工场手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影响
1、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5、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开始
背景条件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特点
1、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 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 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1、 生产力迅猛发展
2、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割据发生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
背景条件
1、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 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 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成就
原子能(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
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
特点
1、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 推动了国际经济割据的调整
1、资本主义经济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正常发展需要具备:一个保障--国家政策(政权、社会稳定),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三是有相对稳定和必需的资金来源;四是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五必备的资源来保证产品的原料。 这五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2、三次科技革命中技术与科学有何作用?由科技革命的后果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而技术则是人类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工业革命的来临,也是技术革命来临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中,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是工业革命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社会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