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信息素养观念的建立
信息的沟通已由人际互动发展到了人机互动。信息量大,信息处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出现。
信息素养观念是指关于如何学习的态度和认识。
1 终身学习
2 能力导向学习
3 开放学习
就是说应当具有如下理念:
善取:时常有高效获取的行为
善待:保持能正确评价的头脑
善用:永远具有会充分利用的能力
2信息的概念是什么?它的类型与特征是什么?
信息的概念
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角度
,信息被看作是用以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简单地说,“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这也就是说,信息与消息是有区别的。信息与消息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消息是信息的载体,其形式是多样的、具体的,而信息则是指包含在各种具体消息中的抽象内容。事先已经知道的消息不是信息。在接收者看来,信息必须是事先不知道其内容的新消息。
信息就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一种内容。信息自身具有的内容属性上给信息下定义,注意了信息的质的方面。
所谓信息,并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从本质上说,信息是事物自身显示其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信息与认知主体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这表明,信息是一种比运动、时间、空间等概念更高级的哲学范畴,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
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
信息的概念是有层次的,最重要的是两个层次:一个是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本体论层次,另一个是受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层次。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亦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定义: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信息的类型、特征
(1)按照信息的发生领域,可将信息划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物理信息是指无生命世界的信息。
生物信息是指生命世界的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包括一切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状态的描述。按照其活动领域,社会信息又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政治信息、军事信息、文化信息等等。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类构成要素和演化动力。因此,社会信息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
(2)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将信息划分为消息、资料和知识
消息是关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情况的最新报道。消息反映的是事物当前的动态的信息,因此生存期短暂,有较强的时间性,主要用于了解情况,决策行止。
资料是客观事物的静态描述与社会现象的原始记录。资料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真实记载,因此生存期长久,有较强的累积性,主要用作论证的依据。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发现、发明与创造的成果。知识反映的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普遍认识和科学评价,因此对人类社会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人们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可以增长创造才能,提高决策水平,更有效地开展各项社会活动。
(3)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将信息划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从主体对信息的认识层次上看,由于主体有感受力,能够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由于主体有理解力,能够领会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又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因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位一体的综合、构成了认识论层次上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语法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层次。它只反映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而不考虑信息的内涵。换言之,语法信息只是客观事物形式上的单纯描述,只表现事物的现象而不深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涵及其意义。这一层次涉及到可能出现的符号的数目,信源的统计性质,编码系统,信道容量等等,主要研究信道传递信息的能力,设计合适的编码系统,以高度的可靠性快速有效地传递数据,都是通信工程所关心的问题。
语义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含义;换言之,语义信息不仅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而且还要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意义。从信源发出的数则消息,如果只是从通信符号的统计数量来看,其信息量可能相等,但信息量相等的消息其意义却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在信息检索中就要考虑到信息的语义问题。
语用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它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柏对于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换言之,语用信息就是指信源所发出的信息被信宿接收后将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同语义信息相比,它对信宿的依赖性更强,而且与信息传递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信息的基本特征是
(1)普遍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构成了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2)表征性。信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只是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的表征。一切事物都会产生信息。信息就是表征所有事物属性、状态、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一种普遍形式。宇宙时空中的事物是无限的,表征事物的信息现象也是无限的。
(3)动态性。客观事物本身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信息也在不断发展更新。
(4)相对性。相对于认知主体来说,人们实际获得的信息(实得信息)总是有限的。并且,由于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可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目的性,因此,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肯定各不相同,即实得信息量是因人而异的。
(5)依存性。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我们把这些以承载信息为主要任务的物质形式称为信息的载体。
(6)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堤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传递,我们把信息从时间或空间上的移动过程称为信息传递。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载体又称为信息媒介。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必须具备信源(信息的发出方)、信宿(信息的接收方)、信道(媒介)和信息四个基本要素。
(7)可干扰性。信道既是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停息传递有干扰和阻碍作用。我们把任何不属于信源原意而加之于其信号上的附加物都称为信息干扰。
(8)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分析或综合,扩充或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所谓信息加工,是把信息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定的信息量。如果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信息量的增加或损失,并且信息内容保持不变,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信息加工过程是可逆的,反之则是不可逆的。实际上信息加工都是不可逆的过程。
(9)可共享性。信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可以被共同占有,共同享用,也
就是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但可以被信源和信宿共同拥有,而且还可以被众多的信宿同时接收利用。
4 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中心研究目标的一间新兴的、横断的综合性学科群体。
以信息为基本研究对象,是信息科学区别于一切传统科学的最基本的特征。信息科学有其新颖的、独立的研究对象——信息,它既不同于物质;也不同于能量,但又与物质和能量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在研究信息时;应当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区别和联系,从它们交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信息的本质。信息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学科之林中的一个新兴学科群体,正是因有着信息这个独特的研究对象。这是信息科学得以存在的前提。
信息科学自身所特有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必然要有自己新的研究内容:信息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对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一种本体论意义的信息;被主体所感知的该对象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一种认识论意义的信息。
这个模型包括了如下一些重要的过程单元:
信息感知:完成本体论意义的信息向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的转变;
信息识别:对所感知的信息加以辨识和分类;
信息变换:将识别出的信息进行适当形式的转换(一般是指其载体);
信息传递:将信息由时空间的某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信息存储:收到信息后要以适当的方式存储起来;
信息检索:当需要信息时,就要把存储着的信息迅速准确地提取出来;
信息处理:为便于使用,需要对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信息再生:在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就可能获得关于对象运动的规律性认识(即再生出更为本质的信息),并形成针对客体对象的策略;
信息表示:主体再生的信息要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
信息变换:对再生信息进行适当形式的转换;
信息传递:把加工变换的再生信息从时空间的某一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
信息检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等因素的干扰,因此要把再生信息从干扰的背景中分离出来;
信息处理:为便于再生信息发挥效用,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加工;
信息施效:运用再生信息对客体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调整。
可见,只有当上述所有单元都发挥正常作用时,主体才能从本体论意义的信息中提取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并从中形成有关客体对象的正确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生出反映主体意志的信息,并通过它的反作用实现对客体对象的变革。
应当指出,信息施效在许多情况下就表现为“控制”——按照主体发出的再生信息所规定的状态和方式来调整或改变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和方式。整个信息过程总是始于对象初始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终于对象终了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信息运动过程就是不断地控制对象,使它逐渐由初始状态和方式转移到目的状态和方式。于是,从主体的立场来看,整个信息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于客体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优化的过程;或者,如果我们把对象看作是某种系统,那么,这个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通过控制(即信息的反作用)来优化系统的过程。
综上所述,信息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探讨信息的本质并创立信息的基本概念;
(2)建立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度量方法;
(3)研究信息运动的一般规律,包括信息的感知、识别、变换、传递、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表示、检测、施效等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4)揭示利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系统优化的方法;
(5)寻求通过加工信息来生成智能和发展智能的动态机制与具体途径。
上述这些范畴既包含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如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等;又概括了信息科学的基本方法,如信息表述方法、信息组织方法、信息分析与综合方法等,以及关键技术,如信息感测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还涉及到信息科学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科学就是认识信息与利用信息的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既包含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又包含了在广阔领域里涉及到的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些内容一起构成了信息科学群的研究体系。
信息科学的目标就是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以这一目标为中心,信息科学的发展将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和阐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和阐明人类思维领域中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内在机制,从而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人类智力劳动的解放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人类信息功能的整体水平。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101725.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8HgQ〗
5 信息技术的概念范围?
信息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人类在认识环境、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为了应付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需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信息能力,即扩展信息器官的功能,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的功能。
凡是涉及到信息的产生、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伪技术都可以叫做信息技术。按前述人类信息器官功能来划分的信息技术,即信息处理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群的主体,它们是人类信息功能的直接扩展;而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等是信息技术群的支持性技术,它们是实现各项信息技术功能的必要手段;新材料、新能量技术则是信息技术群的基础性技术,它们的开发和应用是发展和改进一切新的更优秀的支持技术的前提;在信息技术主体上,针对各种实用目的繁衍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具体技术就是信息技术群的应用性技术。
对于信息管理领域来说,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最重要的两种信息技术工具。
6 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到了信息时代,扩展人类思维器官功能的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社会生产过程,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控制技术更是与高级动力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形成了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劳动工具体系,从而形成了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模型。生产力模型中的劳动工具体系恰好就是信息技术体系,只是控制技术一般均包含动力工具,动力工具在控制技术的控制下对劳动对象产生作用。信息时代的劳动工具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劳动者的体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扩展了劳动者的脑力。
2.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根本作用在于为人类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活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20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以电子计算机和数字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的信息能力产生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社会信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满足一定需要,从而使社会经济的增长不再是单纯依靠物质和能量资源的投入,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知识和信息的贡献,信息资源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战略资源正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
3.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新的社会主导技术将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以往的社会主导技术,可视为对人类体能的延伸和扩展。信息技术与以往的社会主导技术完全不同,它是通过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流动速度和处理效果来增强人类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社会主导技术不仅能使信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活动迅猛发展,而且能带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革,推动信息产业的形成和信息经济发展。
4.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在产业界,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将会发生彻底的变革,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可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决策智能化、商业贸易电子化,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竞争优势;在家庭中,小型家庭办公室(SOHO),越来越多……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联机信息检索、在线购物、远程教学和医疗诊断。总之,由于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人们的活动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个性化、人性化,社会信息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将会受到普遍的重视,社会服务的质量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7 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1.信息技术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
人类之所以会创造出信息技术,之所以需要信息技术,就是因为信息技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固有功能,帮助人类克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的障碍和困难,增强人类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本领,使其能够不断取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争得更大的解放与自由。为了满足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人类不但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我们把信息技术的这种性质归纳为一条根本的法则,称为“信息技术辅人律”。信息技术辅人律表明了信息技术的目的、性质、任务、功能以及它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价值。
2.信息技术拟人律——以节约物质和能量为动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循着人类自身进化的路线前进。信息技术正是通过延长和扩展人类各种信息器官的功能来实现它的辅人作用的,即省力法则和熵增加原理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始终必须以减少人类活动的物质和能量消耗为主要任务,创造出比人自身信息器官更节约、更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来实现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最小出力”,即通过拟人的手段来达到辅人的目的。信息技术拟人律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路线,决定了信息技术延长和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内容和方向。
3.信息技术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更需要人类的指导。人与信息技术的功能是互补的。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据人类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求得人与信息技术的和谐统一,实现人机共生。这就是信息技术共生律。
为了有效地应付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客观上就要求人的信息能力与信息技术互相结合,互相补偿。例如,用计算机的高速度、高精度来弥补人脑运算速度与精度的不足,用人的智慧来补偿计算机智能的缺陷。这便是人机共生的客观需要和基础。人机共生的结果,是人的总体信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按照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信息技术将模拟人类越来越多的信息功能,甚至包括部分的智力功能;人类也将把越来越多的智慧转化为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具有越来越高的智能水平。信息技术的功能越是强大,由这种信息技术所辅助的人类总体信息能力当然也就越强。
4.信息技术倍增律——以摩尔定律为标志
摩尔定律的重要意义是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归纳为遵循指数增长规律。摩尔定律统治信息技术界已经30多年。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101725.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0216〗
9 简述系统工程方法的观点
系统工程的实质,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谓系统的观点,就是不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把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把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着的综合体,从整体上追求系统的功能最优。这种方法的特征为:
(1)观察、测定、研究系统中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间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间的复杂关系,从而认识系统所特有的机制;
(2)分析、发现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的性质、构造与系统整体性质、功能间的固有关系,从而巧妙地利用要素或子系统间的联系来大大提高整体的水平;
(3)根据共同的目标和评价尺度确定各要素或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分配相互制约的资源,特别是重点资源的有效分配,做到充分共享。
关于系统工程方法的步骤,霍尔(A. D. Hall)在1969年提出的三维结构是比较通用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用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这三维结构来描述在系统工程的不同阶段所要采取的逻辑步骤以及需要用到的有关知识。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分为几种?其中分布式结构有何特点?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有三种类型:集中式、分散–集中式和分布式。
1.集中式
早期的信息系统,由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所限,都采用集中式的结构。集中式是由一台主机带若干终端,运行多用户操作系统供多个用户使用。
2.分散–集中式
用微机或工作站执行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通过局域网与由一台或几台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机和信息处理交换中枢的小型机乃至大型机相联。
3.分布式
由微机、工作站充当客户机,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如管理用户接口、采集数据和报告请求等;由一台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多台微机、工作站、小型机或大型机充当服务器,负责执行后台功能,如管理共享外设、控制对共享数据库的存取、接受并回答客户机的请求等,再用总线结构的网络把客户机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将系统的任务一分为二,即客户机承担每个用户专有的外围应用功能,负责处理用户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承担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服务功能,负责执行数据库管理软件。这样,两种设备功能明确,可以高度优化系统的功能。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客户机的请求,然后只返回结果。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的传输负担,避免网络堵塞。这种结构任务分布合理,资源利用率高,有较强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开发与维护较为方便,而且可靠性也相对较高。
1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大致分为几种?
一是基于自顶向下的生命周期思想和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如生命周期法或结构化分析设计技术(SADT)、战略数据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BSP)法等;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级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生命周期法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等五个阶段十几个步骤,各阶段、各步骤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循环。
二是基于自底向上的快速系统开发思想和新一代系统开发工具的方法,如快速原型法、快速应用开发(RAD)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方法等;快速原型法要求在用户提出了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利用高级开发工具和环境,快速地实现一个原型系统,提供给用户和开发者进行修改。用户同开发者等有关人员在反复试用原型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反馈,迸一步加深对系统的理解,确定用户需求的各种细节,逐步减少分析与交互过程中的误解,弥补遗漏,通过反复评价和不断改进原型系统,逐渐完善系统的功能,直至满意为止。
三是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法的基本思想是,任何现实世界的实体(entity)都可模拟为一个对象(object),每一对象都有自身的状态和行为。开发模式包括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编程(OOP)三部分。
信息的沟通已由人际互动发展到了人机互动。信息量大,信息处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出现。
信息素养观念是指关于如何学习的态度和认识。
1 终身学习
2 能力导向学习
3 开放学习
就是说应当具有如下理念:
善取:时常有高效获取的行为
善待:保持能正确评价的头脑
善用:永远具有会充分利用的能力
2信息的概念是什么?它的类型与特征是什么?
信息的概念
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角度
,信息被看作是用以消除信宿对信源发出何种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简单地说,“信息是指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这也就是说,信息与消息是有区别的。信息与消息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消息是信息的载体,其形式是多样的、具体的,而信息则是指包含在各种具体消息中的抽象内容。事先已经知道的消息不是信息。在接收者看来,信息必须是事先不知道其内容的新消息。
信息就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一种内容。信息自身具有的内容属性上给信息下定义,注意了信息的质的方面。
所谓信息,并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从本质上说,信息是事物自身显示其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信息与认知主体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这表明,信息是一种比运动、时间、空间等概念更高级的哲学范畴,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
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
信息的概念是有层次的,最重要的是两个层次:一个是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本体论层次,另一个是受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层次。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亦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定义: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信息的类型、特征
(1)按照信息的发生领域,可将信息划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物理信息是指无生命世界的信息。
生物信息是指生命世界的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包括一切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状态的描述。按照其活动领域,社会信息又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政治信息、军事信息、文化信息等等。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类构成要素和演化动力。因此,社会信息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
(2)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将信息划分为消息、资料和知识
消息是关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情况的最新报道。消息反映的是事物当前的动态的信息,因此生存期短暂,有较强的时间性,主要用于了解情况,决策行止。
资料是客观事物的静态描述与社会现象的原始记录。资料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真实记载,因此生存期长久,有较强的累积性,主要用作论证的依据。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发现、发明与创造的成果。知识反映的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普遍认识和科学评价,因此对人类社会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人们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可以增长创造才能,提高决策水平,更有效地开展各项社会活动。
(3)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将信息划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从主体对信息的认识层次上看,由于主体有感受力,能够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由于主体有理解力,能够领会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又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因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位一体的综合、构成了认识论层次上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语法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层次。它只反映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而不考虑信息的内涵。换言之,语法信息只是客观事物形式上的单纯描述,只表现事物的现象而不深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涵及其意义。这一层次涉及到可能出现的符号的数目,信源的统计性质,编码系统,信道容量等等,主要研究信道传递信息的能力,设计合适的编码系统,以高度的可靠性快速有效地传递数据,都是通信工程所关心的问题。
语义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含义;换言之,语义信息不仅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而且还要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意义。从信源发出的数则消息,如果只是从通信符号的统计数量来看,其信息量可能相等,但信息量相等的消息其意义却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在信息检索中就要考虑到信息的语义问题。
语用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它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柏对于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换言之,语用信息就是指信源所发出的信息被信宿接收后将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同语义信息相比,它对信宿的依赖性更强,而且与信息传递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信息的基本特征是
(1)普遍性。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构成了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2)表征性。信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只是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的表征。一切事物都会产生信息。信息就是表征所有事物属性、状态、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一种普遍形式。宇宙时空中的事物是无限的,表征事物的信息现象也是无限的。
(3)动态性。客观事物本身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信息也在不断发展更新。
(4)相对性。相对于认知主体来说,人们实际获得的信息(实得信息)总是有限的。并且,由于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可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目的性,因此,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肯定各不相同,即实得信息量是因人而异的。
(5)依存性。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我们把这些以承载信息为主要任务的物质形式称为信息的载体。
(6)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堤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传递,我们把信息从时间或空间上的移动过程称为信息传递。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载体又称为信息媒介。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必须具备信源(信息的发出方)、信宿(信息的接收方)、信道(媒介)和信息四个基本要素。
(7)可干扰性。信道既是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停息传递有干扰和阻碍作用。我们把任何不属于信源原意而加之于其信号上的附加物都称为信息干扰。
(8)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分析或综合,扩充或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所谓信息加工,是把信息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定的信息量。如果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信息量的增加或损失,并且信息内容保持不变,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信息加工过程是可逆的,反之则是不可逆的。实际上信息加工都是不可逆的过程。
(9)可共享性。信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可以被共同占有,共同享用,也
就是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但可以被信源和信宿共同拥有,而且还可以被众多的信宿同时接收利用。
4 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中心研究目标的一间新兴的、横断的综合性学科群体。
以信息为基本研究对象,是信息科学区别于一切传统科学的最基本的特征。信息科学有其新颖的、独立的研究对象——信息,它既不同于物质;也不同于能量,但又与物质和能量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在研究信息时;应当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区别和联系,从它们交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信息的本质。信息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学科之林中的一个新兴学科群体,正是因有着信息这个独特的研究对象。这是信息科学得以存在的前提。
信息科学自身所特有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必然要有自己新的研究内容:信息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对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一种本体论意义的信息;被主体所感知的该对象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一种认识论意义的信息。
这个模型包括了如下一些重要的过程单元:
信息感知:完成本体论意义的信息向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的转变;
信息识别:对所感知的信息加以辨识和分类;
信息变换:将识别出的信息进行适当形式的转换(一般是指其载体);
信息传递:将信息由时空间的某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信息存储:收到信息后要以适当的方式存储起来;
信息检索:当需要信息时,就要把存储着的信息迅速准确地提取出来;
信息处理:为便于使用,需要对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信息再生:在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就可能获得关于对象运动的规律性认识(即再生出更为本质的信息),并形成针对客体对象的策略;
信息表示:主体再生的信息要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
信息变换:对再生信息进行适当形式的转换;
信息传递:把加工变换的再生信息从时空间的某一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
信息检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等因素的干扰,因此要把再生信息从干扰的背景中分离出来;
信息处理:为便于再生信息发挥效用,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加工;
信息施效:运用再生信息对客体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调整。
可见,只有当上述所有单元都发挥正常作用时,主体才能从本体论意义的信息中提取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并从中形成有关客体对象的正确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生出反映主体意志的信息,并通过它的反作用实现对客体对象的变革。
应当指出,信息施效在许多情况下就表现为“控制”——按照主体发出的再生信息所规定的状态和方式来调整或改变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和方式。整个信息过程总是始于对象初始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终于对象终了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信息运动过程就是不断地控制对象,使它逐渐由初始状态和方式转移到目的状态和方式。于是,从主体的立场来看,整个信息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于客体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方式进行优化的过程;或者,如果我们把对象看作是某种系统,那么,这个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通过控制(即信息的反作用)来优化系统的过程。
综上所述,信息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探讨信息的本质并创立信息的基本概念;
(2)建立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度量方法;
(3)研究信息运动的一般规律,包括信息的感知、识别、变换、传递、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表示、检测、施效等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4)揭示利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系统优化的方法;
(5)寻求通过加工信息来生成智能和发展智能的动态机制与具体途径。
上述这些范畴既包含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如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等;又概括了信息科学的基本方法,如信息表述方法、信息组织方法、信息分析与综合方法等,以及关键技术,如信息感测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还涉及到信息科学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科学就是认识信息与利用信息的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既包含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又包含了在广阔领域里涉及到的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些内容一起构成了信息科学群的研究体系。
信息科学的目标就是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以这一目标为中心,信息科学的发展将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和阐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和阐明人类思维领域中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内在机制,从而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人类智力劳动的解放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人类信息功能的整体水平。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101725.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8HgQ〗
5 信息技术的概念范围?
信息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人类在认识环境、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为了应付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需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信息能力,即扩展信息器官的功能,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的功能。
凡是涉及到信息的产生、获取、检测、识别、变换、传递、处理、存储、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伪技术都可以叫做信息技术。按前述人类信息器官功能来划分的信息技术,即信息处理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群的主体,它们是人类信息功能的直接扩展;而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等是信息技术群的支持性技术,它们是实现各项信息技术功能的必要手段;新材料、新能量技术则是信息技术群的基础性技术,它们的开发和应用是发展和改进一切新的更优秀的支持技术的前提;在信息技术主体上,针对各种实用目的繁衍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具体技术就是信息技术群的应用性技术。
对于信息管理领域来说,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最重要的两种信息技术工具。
6 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到了信息时代,扩展人类思维器官功能的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社会生产过程,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控制技术更是与高级动力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形成了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劳动工具体系,从而形成了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模型。生产力模型中的劳动工具体系恰好就是信息技术体系,只是控制技术一般均包含动力工具,动力工具在控制技术的控制下对劳动对象产生作用。信息时代的劳动工具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劳动者的体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扩展了劳动者的脑力。
2.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根本作用在于为人类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活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20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以电子计算机和数字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的信息能力产生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社会信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能满足一定需要,从而使社会经济的增长不再是单纯依靠物质和能量资源的投入,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知识和信息的贡献,信息资源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战略资源正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
3.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新的社会主导技术将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以往的社会主导技术,可视为对人类体能的延伸和扩展。信息技术与以往的社会主导技术完全不同,它是通过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流动速度和处理效果来增强人类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社会主导技术不仅能使信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活动迅猛发展,而且能带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革,推动信息产业的形成和信息经济发展。
4.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在产业界,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将会发生彻底的变革,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可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决策智能化、商业贸易电子化,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竞争优势;在家庭中,小型家庭办公室(SOHO),越来越多……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联机信息检索、在线购物、远程教学和医疗诊断。总之,由于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人们的活动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个性化、人性化,社会信息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将会受到普遍的重视,社会服务的质量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7 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1.信息技术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
人类之所以会创造出信息技术,之所以需要信息技术,就是因为信息技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固有功能,帮助人类克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的障碍和困难,增强人类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本领,使其能够不断取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争得更大的解放与自由。为了满足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人类不但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我们把信息技术的这种性质归纳为一条根本的法则,称为“信息技术辅人律”。信息技术辅人律表明了信息技术的目的、性质、任务、功能以及它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价值。
2.信息技术拟人律——以节约物质和能量为动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循着人类自身进化的路线前进。信息技术正是通过延长和扩展人类各种信息器官的功能来实现它的辅人作用的,即省力法则和熵增加原理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始终必须以减少人类活动的物质和能量消耗为主要任务,创造出比人自身信息器官更节约、更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来实现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最小出力”,即通过拟人的手段来达到辅人的目的。信息技术拟人律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路线,决定了信息技术延长和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内容和方向。
3.信息技术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更需要人类的指导。人与信息技术的功能是互补的。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据人类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求得人与信息技术的和谐统一,实现人机共生。这就是信息技术共生律。
为了有效地应付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客观上就要求人的信息能力与信息技术互相结合,互相补偿。例如,用计算机的高速度、高精度来弥补人脑运算速度与精度的不足,用人的智慧来补偿计算机智能的缺陷。这便是人机共生的客观需要和基础。人机共生的结果,是人的总体信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按照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信息技术将模拟人类越来越多的信息功能,甚至包括部分的智力功能;人类也将把越来越多的智慧转化为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具有越来越高的智能水平。信息技术的功能越是强大,由这种信息技术所辅助的人类总体信息能力当然也就越强。
4.信息技术倍增律——以摩尔定律为标志
摩尔定律的重要意义是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归纳为遵循指数增长规律。摩尔定律统治信息技术界已经30多年。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bbs/archiver/tid-101725.html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社区 0216〗
9 简述系统工程方法的观点
系统工程的实质,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谓系统的观点,就是不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把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把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着的综合体,从整体上追求系统的功能最优。这种方法的特征为:
(1)观察、测定、研究系统中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间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间的复杂关系,从而认识系统所特有的机制;
(2)分析、发现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的性质、构造与系统整体性质、功能间的固有关系,从而巧妙地利用要素或子系统间的联系来大大提高整体的水平;
(3)根据共同的目标和评价尺度确定各要素或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分配相互制约的资源,特别是重点资源的有效分配,做到充分共享。
关于系统工程方法的步骤,霍尔(A. D. Hall)在1969年提出的三维结构是比较通用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用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这三维结构来描述在系统工程的不同阶段所要采取的逻辑步骤以及需要用到的有关知识。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分为几种?其中分布式结构有何特点?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有三种类型:集中式、分散–集中式和分布式。
1.集中式
早期的信息系统,由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所限,都采用集中式的结构。集中式是由一台主机带若干终端,运行多用户操作系统供多个用户使用。
2.分散–集中式
用微机或工作站执行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通过局域网与由一台或几台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机和信息处理交换中枢的小型机乃至大型机相联。
3.分布式
由微机、工作站充当客户机,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如管理用户接口、采集数据和报告请求等;由一台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多台微机、工作站、小型机或大型机充当服务器,负责执行后台功能,如管理共享外设、控制对共享数据库的存取、接受并回答客户机的请求等,再用总线结构的网络把客户机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将系统的任务一分为二,即客户机承担每个用户专有的外围应用功能,负责处理用户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承担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服务功能,负责执行数据库管理软件。这样,两种设备功能明确,可以高度优化系统的功能。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客户机的请求,然后只返回结果。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的传输负担,避免网络堵塞。这种结构任务分布合理,资源利用率高,有较强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开发与维护较为方便,而且可靠性也相对较高。
1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大致分为几种?
一是基于自顶向下的生命周期思想和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如生命周期法或结构化分析设计技术(SADT)、战略数据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BSP)法等;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级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生命周期法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等五个阶段十几个步骤,各阶段、各步骤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循环。
二是基于自底向上的快速系统开发思想和新一代系统开发工具的方法,如快速原型法、快速应用开发(RAD)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方法等;快速原型法要求在用户提出了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利用高级开发工具和环境,快速地实现一个原型系统,提供给用户和开发者进行修改。用户同开发者等有关人员在反复试用原型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反馈,迸一步加深对系统的理解,确定用户需求的各种细节,逐步减少分析与交互过程中的误解,弥补遗漏,通过反复评价和不断改进原型系统,逐渐完善系统的功能,直至满意为止。
三是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法的基本思想是,任何现实世界的实体(entity)都可模拟为一个对象(object),每一对象都有自身的状态和行为。开发模式包括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编程(OOP)三部分。
chainway
2024-12-16 广告
2024-12-16 广告
扫描仪:(纸制材料扫描成图片,利用OCR软件识别为文字) 照相机:主要用于采集图像信息; 摄像机:主要用于采集视频信息; 录音设备:主要用于采集音频信息(麦克风、录音笔、Mp3); 计算机:采集来自光盘网络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至计算机中...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chainway提供
2020-04-29
展开全部
其实用微信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收集信息,打开微信内一款叫做接龙统计表的小程序,然后创建一个接龙问答,发布以后点击详情就可以生成二维码邀请人员进行参与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05-11
展开全部
可以使用微信上一款叫做接龙统计表的小程序来完成,直接在微信中就可以完成收集与批量导出的工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般情况下是指的公开途径的信息采集
公开途径的信息由有网络、新闻媒体、报纸、期刊杂志、调查问卷、相关机构的文献等,而现在网络信息发展是非常快的,几乎是可以包含其他的所有途经,因此信息采集一般都是指网络信息采集,这个方面乐思公司是研究的比较早的,你去看看他们的一些资料,估计会有帮助的
公开途径的信息由有网络、新闻媒体、报纸、期刊杂志、调查问卷、相关机构的文献等,而现在网络信息发展是非常快的,几乎是可以包含其他的所有途经,因此信息采集一般都是指网络信息采集,这个方面乐思公司是研究的比较早的,你去看看他们的一些资料,估计会有帮助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网络是彩集信息最现代的方法,除些之外,报纸,杂志,电视等总之采集信息的方式太多了.不知道你要彩集什么样的信息.你可以根据你要采集信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