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由来

各位大哥帮帮忙忙吧作业明天要教的!!!!!!... 各位大哥帮帮忙忙吧
作业明天要教的!!!!!!
展开
 我来答
阿松拯救剧荒
高粉答主

2019-08-01 · 观一部电影,品一次人生
阿松拯救剧荒
采纳数:52 获赞数:11106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上海,春秋属吴国。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今松江区)。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扩展资料:

上海市,简称“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地处长江入海口,东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

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长江三角洲前缘,中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陆境海拔最高点。上海地跨长江口、淀山湖、黄浦江、吴淞江四大水系,境内江、河、湖、塘相间。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

secret1000
推荐于2017-11-23 · TA获得超过693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00万
展开全部
关于上海的资料
上海
“申”、“沪”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历史性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4年,全年平均气温18.1℃,日照1929.6小时,降雨量1158.1毫米。全年5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土地面积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4年末,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公里,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至2003年末,上海共有18个区、1个县,共118个镇,3个乡,100个街道办事处,3293个居民委员会和1991个村民委员会。

黄浦区 面积 12平方千米,人口 62万。邮政编码200001。区人民政府驻延安东路300号。

卢湾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3万。邮政编码200020。区人民政府驻重庆南路139号。

徐汇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9万。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政府驻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 面积 38平方千米,人口 62万。邮政编码200050。区人民政府驻愚园路1320号。

静安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邮政编码200040。区人民政府驻常德路370号。

普陀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00333。区人民政府驻大渡河路1668号。

闸北区 面积 29平方千米,人口 71万。邮政编码200070。区人民政府驻大统路480号。

虹口区 面积 23平方千米,人口 79万。邮政编码200080。区人民政府驻虹镇老街。

杨浦区 面积 61平方千米,人口108万。邮政编码200082。区人民政府驻江浦路549号。

闵行区 面积 372平方千米,人口 75万。邮政编码201100。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

宝山区 面积 41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201900。区人民政府驻密山路5号。

嘉定区 面积 459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800。区人民政府驻博乐南路111号。

浦东新区 面积 523平方千米,人口177万。邮政编码200135。区人民政府驻世纪大道2001号。

金山区 面积 586平方千米,人口 53万。邮政编码201540。区人民政府驻金山大道2000号。

松江区 面积 605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600。区人民政府驻园中路1号。

青浦区 面积 676平方千米,人口 46万。邮政编码201700。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路100号。

南汇区 面积 688平方千米,人口 70万。邮政编码201300。区人民政府驻惠南镇人民东路3252号。

奉贤区 面积 687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201400。区人民政府驻南桥镇解放中路。

崇明县 面积1041平方千米,人口 64万。邮政编码202150。县人民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人口

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上海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为520万,2005年11月1日零时,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与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37万人,增长8.35%;年平均增加27.4万人,年平均增长1.6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24.63%。。

人口自然变动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1995年常住人口的出生数为12.39万人,出生率为7.04‰;死亡人口为10.7万人,死亡率为6.08‰;本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其中,本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893万人,占总人口的50.22%;女性为885万人,占总人口的49.78%。性别比为100.90(以女性为100)。

人口文化程度

上海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据第1995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1719万人,其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8.78%,大专程度的人口占9.31%,高中程度的人口占24.84%,初中程度的人口占35.78%,小学程度的人口15.8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大学及以上程度人口的比重提高了3.34个百分点,大专比重提高了3.4个百分点,高中比重提高了0.95个百分点,初中比重减少了2.43个百分点,小学比重减少了3.83个百分点。

人才居住证

上海不断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集聚。至2004年末,全市已有6.27万名境内外人才获得上海市居住证。其中,境外人才0.4万名,境内人才5.87万名。在获得上海市居住证的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6.2%,硕士、博士以上占7.8%。

就业

上海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促进就业。2004年末,上海共有从业人员836.4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49.29万人,占17.8%;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25.52万人,占27%;“三资”、私营等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61.68万人,占5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经济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以建设“四个中心”为目标,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为抓手,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已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4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745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增幅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1990年增长3.9倍,平均每年增长12%。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同步增长。2004年,上海完成财政收入35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7%,由于出口退税体制变化,扣除出口退税后的全市财政收入33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增值税131.55亿元,比上年下降22.7%;营业税44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1%;个人所得税88.69亿元,增长23.5%;房产税27.08亿元,增长20.8%。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区县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区县财政收入对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9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

上海在全国的地位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不断巩固。2004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88.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56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1991~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2.7%;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4.3∶63.8∶31.9调整为1.3∶50.8∶47.9。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上海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4年,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六大行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0%。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居第三产业之首,达到10%;上海保险网批发和零售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房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0.5%上升到8.4%。

就业结构

随着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上海的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从1990年的11.1:59.3:29.6,到2004年调整为8:37.8:54.2,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以支持世博会、产业升级项目,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建设为重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在投资总额中,重大工程建设投资完成655亿元,占21.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75.46亿元,增长3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8.1%。从产业投向看,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2∶32.7∶67.1。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2004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716.0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2%。

所有制结构

积极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82%下降为61.1%;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18%上升为38.9%。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3.3%上升为13.5%。

农业产值

上海郊区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促进农业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6.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比1990年增长30.8%,平均每年增长1.9%。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48.89亿元,比上年下降6.8%;比1990年增长64.6%,平均每年增长3.6%。

农副产品生产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全年优质稻种植比例达到93.7%,优质油料作物种植比例达到70%。加强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至2004年末,上海有注册品牌的农产品120个,有66家企业的130个农产品通过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建成780家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示范单位。农产品中,蔬菜、水产品等产量稳步增长,而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猪、家禽等产品产量大幅下降。

农产品出口

优质农产品出口不断扩大。2004年,郊区初级农产品出口总额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优质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

现代农业园

现代农业园区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至2004年末,全市有166个规模化、现代化蔬菜园艺场;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8.1亿元,引入产业开发项目111个,科研成果在园区推广应用项目达到141项。

农业规模化经营

积极扶持、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至2004年末,全市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2家,年销售额300亿元。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加快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至年末,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83家,拥有固定资产5.1亿元。

工业发展

上海工业以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推进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上海实现工业增加值349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比1990年增长4.3倍,平均每年增长12.7%。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436.9亿元;轻工业增加值990.14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017.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3%;比1990年增长7.6倍,平均每年增长16.6%。

重点发展行业

工业生产的行业集聚效应增强,重点发展行业在全市工业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2004年,上海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完成总产值83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8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6%;其新增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70.5%;实现销售收入8991.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9.8%。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04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3947.78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2%。电子及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45.14亿元,增长48.8%;实现销售收入3406.85亿元,增长50.6%;新材料完成总产值6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销售收入695.56亿元,增长28.4%。

区县工业

区县工业多元驱动效应不断增强,工业园区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区县工业总产值68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增幅高于全市工业10.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53%,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1个百分点。全年"1+3+9"工业园区完成产值57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九个市级工业园区完成产值995.53亿元,增长15.3%。

工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2.79,比上年提高11.53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实现税金538.23亿元,增长2.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1.19亿元,增长19.4%,占工业利润总额的56.9%;实现税金222.39亿元,占工业税金总额的41.3%。

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微型电子计算机、房间空气调节器、移动电话机、程控交换机、成品钢材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势头好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8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40%;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2.02亿元,增长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325.59亿元,增长29.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004年,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330.6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0.7%。年末,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增加到1.85万兆,宽带接入用户158.8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633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6.33万户和179万户;卫星站点917个,比上年增加11个。

信息化重大工程

2004年,集约化信息管线、"校校通"、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加快了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加快建设。社会保障卡发放902.78万张,公交"一卡通"销售量达到1469.29万张,数字证书发放超过44.9万张。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采集了533万市民的信用记录,累计出具个人信用报告278.01万份。企业联合征信入库量达到60万户。

城市建设投资

以构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和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为核心,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1991-2004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累计达到5471.3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7%,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4%。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改善上海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大城市建设工程

上海的重大工程建设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科学统筹,加快推进,相继建成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内环高架路、延安高架路、地铁一号线、地铁二号线、轻轨明珠线一期、磁悬浮列车、浦东国际机场、轨道交通5号线、等一批标志性工程。2004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55亿元。建成和开工了外高桥电厂二期、中环线浦西北段主线高架、上海天然气主干网一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等28项重大工程。A30郊环北段、A2沪芦等高速公路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投入试运营,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485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25公里(含磁悬浮),复兴东路隧道建成通车,使中心城区的越江车道数增至50条。

旧区改造

20世纪90年代,上海提出了全面改造"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的目标,历经10年努力,至2000年底如期完成。数百万的市民告别了环境恶劣的棚户简屋,走进低密度、亲水性、智能化的新建住宅小区。新一轮旧区改造稳妥推进。2001~2004年,全市共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2081.08万平方米,动迁居民37.34万户。2004年,全市有10个生态小区已通过专家评审。
环境保护和治理

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04年,全市用于环保的资金投入225.37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3%。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用水质标识指数衡量,全年中心城区重点整治河道污染比上年下降17%。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300万吨/日。苏州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全面开工,整治中心河道75条(段)共98公里,敷设截污管道56.69公里。大气环境显著改善。全市区域降尘量比上年下降25%。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85%。

城市绿化

上海绿化建设以实施科技兴绿、科技兴林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生态景观走廊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至2004年末,上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67万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1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延安中路绿地、太平桥绿地、黄兴公园、大宁绿地、徐家汇公园、广场公园三期、徐家汇公园三期、延虹绿地、世博林绿地等近250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开放式生态景观绿地,使市民的生活和创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科研力量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至2004年末,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8余万人,科技活动人员8余万人。企业办科技机构470家。至2004年末,上海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8人。

科研投入

科研投入不断增加。2004年,全市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17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4个百分点 。

上海中长期发展目标

面对充满机遇而又富有挑战的21世纪,上海已经确定了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把上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toneyiyi
2006-11-20 · TA获得超过37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2万
展开全部
建制沿革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在现上海一带,故上海别称申。4~5世纪时,松江(现代苏州河)下游一带称扈渎,此为上海简称沪的由来。唐时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南宋咸淳年间,上海已是贸易港口。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从华亭县划出东北五乡建立上海县 ,县治设于上海镇上。1553年,为了抗倭,上海筑起城墙,成了方圆4.5千米的城区,城市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清代辟为商埠,成为贸易大港。自1843年上海开埠,上海租界成了各国殖民主义势力在中国渗透扩张的政治据点及其经济侵略与经济掠夺的大本营。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台宫慕久公布《地皮章程》,规定英国居留地的范围与租地办法;1849年4月6日法国取得上海居留地;1857年7月11日成立工部局,并在租地人大会上擅自修改《地皮章程》,英法美还开始雇佣武装巡捕。1863年9月21日英、美租界合并;1899年英、美公共租界扩充地界,并改名为国际公共租界。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7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成立上海特别市市政府;1930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改组为上海市政府;1933年,把数百年治于上海旧县城里的上海县,迁治于北桥镇;1942年英美政府决定放弃租界(当时租界仍被日军占领),翌年1月签字。194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为直辖市,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榆林、杨浦20市区,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杨思、洋泾、高桥、真如10郊区,共辖30区。1952年分洋泾区为东昌、洋泾2区;江湾、新市2区合并为江湾区;1956年,废老闸区入黄浦区,北四川路区入虹口区,北站区入闸北区,常熟区入徐汇区,静安区的东部入新成区,西部入长宁区,嵩山区北部入邑庙区,南部入卢湾区,郊区中高桥、洋泾、杨思3区合并为东郊区,吴淞、江湾、大场3区合并为北郊区,真如、新泾、龙华3区合并为西郊区,废水上区。1958年1月,以江苏松江专区的上海、宝山、嘉定3县改属上海市,11月,苏州专区的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6县与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归入上海市;1961年浙江舟山县(现舟山市)嵊泗人民公社划入上海市,1962年复归浙江省。1988年撤消宝山县与吴淞区,设立宝山区。1992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设立新的闵行区;撤消川沙县设浦东新区;撤消嘉定县设嘉定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0后小时候生活
2020-07-28 · TA获得超过37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8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上海市历史简介: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春秋时期的上海,属吴国,战国时期的上海先属越国,后属楚国。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别称“申”就源出于此。

上海的另一个别称“沪”,源于“沪渎”,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这一带被称为“沪渎”。

“上海”这一名称的真正由来始于宋代,当时的上海,已开始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在今外滩至十六铺的黄浦江中,它的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些便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元代的上海镇已有很大的发展,并设立了市舶司。此后,上海镇又升格为上海县。明代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业中心,商业经济日趋发达。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了海关。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3年,在鸦片战争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之后,美国在上海设立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上海设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后,上海实际上被划分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自1843年以后100多年里,上海成了外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倾销商品,搜刮原料、钱财的主要口岸,上海因此也有了“冒险家的乐园”之称。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宣告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租界收回。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经过上海历届政府与人民长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设,上海成为新中国的重要的工商业基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郑芬多老师
高粉答主

2020-06-27 · 专注文化艺术、平面设计等相关领域
郑芬多老师
采纳数:80822 获赞数:120929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