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10年政治热点专题
(一) 资源环境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构建建设生态文明
【时政背景】材料一: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材料二: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材料三: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知识点链接】
1、可持续发展战略。
2、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4、科学发展观。
5、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
【考题预测】一.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是当代世界正在建立的一种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浪费资源的生活方式和不利健康的不良嗜好(即关键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是每个人生存的需要。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从节电、节油、节气,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从点滴做起。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保护地球母。
二.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
2008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一份报告,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七项小建议:1. 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样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 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这样可以每天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3.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6. 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7.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三.为什么要呼吁并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
1.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暖的后果,已经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低碳经济是全人类的共同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 2.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城市化将构成内需的主要动力。随着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城市及其建设、城市交通、居住、商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的耗能及其碳排放都会不断增加,因而,转变生活方式,践行低碳生活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
四.中国政府怎样实现低碳生活这一目标?
1.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2.要改进城市建设,多管齐下,通过促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渗透并改善城市生活各领域的公共服务3.推进面向居民的节能改造咨询服务、低碳化生活知识的普及和对碳减排影响的宣传4.建设服务于低碳经济的金融服务和市场交易平台,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5.依法治国,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五.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方式有哪些?
1、多运动,少看电视机,少上网2、尽量吃绿色食品,多喝水,少喝酒和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高糖等垃圾食品尽量避免 3、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瓦数(功率)尽量低点4、近距离外出,尽量使用非机动车(步行或自行车) 5、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6、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7、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关紧煤气灶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8一水多用。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预备一个大桶盛起来,可以浇花,冲厕所,做到生活废水再利用9、烧饭可以先把米在水里泡段时间再烧10、手机晚上最好关上,一个省电,一个有利于休息,当然有要紧事情除外11、有些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以用来做便签或草稿纸 12、合理使用冰箱,定期除霜。电脑,电视机,音响,人临时离开时,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省能源,不用时直接关机。 13、选购商品不要一味追求高档,实用,性价比高就是好商品,避免浪费。 14、能不开空调就不开空调,尽量扇电风扇,或是扇扇子,能手洗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洗15、垃圾回收再利用16、充分利用自然能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能不用电梯就尽量走楼梯,可以省电又能锻炼身体
六.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我国为什么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或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或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答: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环境污染严重。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②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③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④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哪些基本国情出发而做出的决策?
答: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③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④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⑤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实施什么战略和基本国策??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做?
答: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基本要求: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我们青少年要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依照环保法律行事,积极组织、宣传环保活动,增强资源危机意识。
4、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或生态文明”有什么意义?
答:①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②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答:①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紧缺的矛盾。②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6、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自觉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在学校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2)有利于提高国家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3)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8、我们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采取哪些措施?(提建议、献计策)
答: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
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9、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说怎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答: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法律,使之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监管力度;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10、如何解决我国能源消费过高过快的问题?
答: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教育,让节能降耗成为全民意识和自觉行动;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③建立健全有关节能降耗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抑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⑤中学生应树立节约光荣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节约用电、节约用水;⑥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11、请你为建设节能型校园提几条建议。
答:(1)采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2)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洗完手后关闭水龙头;(3)不乱扔垃圾,对垃圾分类摆放。(4)禁止学校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方便袋。
12、我们中学生如何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答:①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保、资源意识;③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木等。
13、你们学校采取了哪些节能减排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学校开展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⑤看节能减排宣传影片,增强节约意识。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意义:(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2)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3)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4、请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
①全民动员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②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不小。③落实节能减排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②节约用电,从我做起。
15、列举生活中体现循环经济的例子
答:①用淘米水洗菜后再浇花。 ②回收纸张,制造再生纸。 ③垃圾发电
16、列举节水、节电的小窍门
答:节水:①循环使用自来水(一水多用) ②及时修理水龙头 ③使用无磷洗衣粉 ④用盆接水洗菜 ⑤滴灌浇田。
节电:①随手关灯 ②使用节能灯 ③家电不用时,需关闭电源 ④使用智能路灯
17、节能,你有何对策?
答:①弃用,放弃使用一次性产品 ②代用:自备方便袋,代替使用塑料袋 ③节用:节约资源、能源 ④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纸张 ⑤重用;废物回收重新使用。
18、节约就在身边,关键在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你准备采取哪些具体行动做一个节约资源的实践者?
答:①随手关灯。②随手关闭水龙头。③节约使用纸张。④节约每一粒粮食。
(4)
【思考与巩固】1、请你策划一次以“打造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并写出活动方式及主要内容。
2、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江河湖泊,但我国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结合你所在的地区用水情况,作一次居民用水状况的调查报告。(1)写出调查的题目。
(2)列出调查方案(目的、对象、内容、或资料途径方法):
3、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至今有一年多了,你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4、自然灾害我知道 【1】列举近两年来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
【2】你认为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政治专题(三) 破解三农难题,城乡统筹发展
一、热点聚焦: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更加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七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二、知识链接:
1、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2、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3、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4、小康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维护社会公平,个人和社会需要公平,即公平的意义。
6、维护社会稳定 。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8、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中考演练:
1、党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什么?
1说明了党非常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2说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请你展望下若干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②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③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清山与人相伴。
④管理民主: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3、从不同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为什么连续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
②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发展农村的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并最终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⑤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怎样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措施有哪些?)
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②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如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④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 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政治:①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②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文化: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发展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如实行两免一补,兴办农民课堂等; ③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④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社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等
生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7、请你谈谈对“家电下乡”政策的认识。
1家电下乡是一项惠农政策
2 (意义)家电下乡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消费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8、出台惠农政策有何意义?
1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2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
9、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些目标提出的国情依据是什么?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农民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城乡发展不平衡
3农民的文化生活不丰富,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④农民社会保障化程度低。
10、为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都做了哪些实事?
1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2修订并实施了新《义务教育法》;
3实施“希望工程”;
4从2008年起,全国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11、 材料一: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各省、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各省新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各省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提高。
4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
(2) 你认为解决材料二中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 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中,你会怎样做?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
②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现代化建设作准备。
(4)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实行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4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5实施科技兴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6城乡互换畅游。
(一) 资源环境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构建建设生态文明
【时政背景】材料一: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材料二: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材料三: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知识点链接】
1、可持续发展战略。
2、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4、科学发展观。
5、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
【考题预测】一.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是当代世界正在建立的一种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浪费资源的生活方式和不利健康的不良嗜好(即关键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是每个人生存的需要。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从节电、节油、节气,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从点滴做起。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保护地球母。
二.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
2008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一份报告,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七项小建议:1. 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这样可以每天减少大约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 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这样可以每天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3.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6. 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7.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三.为什么要呼吁并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
1.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暖的后果,已经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低碳经济是全人类的共同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 2.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城市化将构成内需的主要动力。随着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城市及其建设、城市交通、居住、商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的耗能及其碳排放都会不断增加,因而,转变生活方式,践行低碳生活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
四.中国政府怎样实现低碳生活这一目标?
1.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2.要改进城市建设,多管齐下,通过促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渗透并改善城市生活各领域的公共服务3.推进面向居民的节能改造咨询服务、低碳化生活知识的普及和对碳减排影响的宣传4.建设服务于低碳经济的金融服务和市场交易平台,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5.依法治国,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五.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方式有哪些?
1、多运动,少看电视机,少上网2、尽量吃绿色食品,多喝水,少喝酒和碳酸类饮料,高脂肪高糖等垃圾食品尽量避免 3、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瓦数(功率)尽量低点4、近距离外出,尽量使用非机动车(步行或自行车) 5、不乱丢垃圾,进行垃圾分类6、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7、多开窗多通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关紧煤气灶关电视,关空调,关电脑,8一水多用。洗菜,洗水果的水在家中预备一个大桶盛起来,可以浇花,冲厕所,做到生活废水再利用9、烧饭可以先把米在水里泡段时间再烧10、手机晚上最好关上,一个省电,一个有利于休息,当然有要紧事情除外11、有些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以用来做便签或草稿纸 12、合理使用冰箱,定期除霜。电脑,电视机,音响,人临时离开时,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省能源,不用时直接关机。 13、选购商品不要一味追求高档,实用,性价比高就是好商品,避免浪费。 14、能不开空调就不开空调,尽量扇电风扇,或是扇扇子,能手洗衣服,尽量不用洗衣机洗15、垃圾回收再利用16、充分利用自然能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能不用电梯就尽量走楼梯,可以省电又能锻炼身体
六.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我国为什么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或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或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答: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环境污染严重。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②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③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④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哪些基本国情出发而做出的决策?
答: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③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④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⑤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实施什么战略和基本国策??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做?
答: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基本要求: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我们青少年要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依照环保法律行事,积极组织、宣传环保活动,增强资源危机意识。
4、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或生态文明”有什么意义?
答:①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②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答:①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紧缺的矛盾。②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6、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自觉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在学校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2)有利于提高国家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3)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8、我们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采取哪些措施?(提建议、献计策)
答: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
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9、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说怎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答: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法律,使之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监管力度;司法机关要依法打击和制裁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10、如何解决我国能源消费过高过快的问题?
答: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教育,让节能降耗成为全民意识和自觉行动;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③建立健全有关节能降耗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抑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⑤中学生应树立节约光荣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节约用电、节约用水;⑥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11、请你为建设节能型校园提几条建议。
答:(1)采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2)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洗完手后关闭水龙头;(3)不乱扔垃圾,对垃圾分类摆放。(4)禁止学校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方便袋。
12、我们中学生如何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答:①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保、资源意识;③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木等。
13、你们学校采取了哪些节能减排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学校开展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⑤看节能减排宣传影片,增强节约意识。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意义:(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2)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3)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4、请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
①全民动员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②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不小。③落实节能减排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②节约用电,从我做起。
15、列举生活中体现循环经济的例子
答:①用淘米水洗菜后再浇花。 ②回收纸张,制造再生纸。 ③垃圾发电
16、列举节水、节电的小窍门
答:节水:①循环使用自来水(一水多用) ②及时修理水龙头 ③使用无磷洗衣粉 ④用盆接水洗菜 ⑤滴灌浇田。
节电:①随手关灯 ②使用节能灯 ③家电不用时,需关闭电源 ④使用智能路灯
17、节能,你有何对策?
答:①弃用,放弃使用一次性产品 ②代用:自备方便袋,代替使用塑料袋 ③节用:节约资源、能源 ④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纸张 ⑤重用;废物回收重新使用。
18、节约就在身边,关键在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你准备采取哪些具体行动做一个节约资源的实践者?
答:①随手关灯。②随手关闭水龙头。③节约使用纸张。④节约每一粒粮食。
(4)
【思考与巩固】1、请你策划一次以“打造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并写出活动方式及主要内容。
2、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江河湖泊,但我国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结合你所在的地区用水情况,作一次居民用水状况的调查报告。(1)写出调查的题目。
(2)列出调查方案(目的、对象、内容、或资料途径方法):
3、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至今有一年多了,你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4、自然灾害我知道 【1】列举近两年来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
【2】你认为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政治专题(三) 破解三农难题,城乡统筹发展
一、热点聚焦: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更加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七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二、知识链接:
1、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2、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3、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4、小康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维护社会公平,个人和社会需要公平,即公平的意义。
6、维护社会稳定 。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8、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中考演练:
1、党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什么?
1说明了党非常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2说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请你展望下若干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②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③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清山与人相伴。
④管理民主: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3、从不同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为什么连续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
②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发展农村的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并最终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⑤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只有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才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4、怎样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措施有哪些?)
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②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如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④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 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政治:①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②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文化: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发展农村的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如实行两免一补,兴办农民课堂等; ③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④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社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等
生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7、请你谈谈对“家电下乡”政策的认识。
1家电下乡是一项惠农政策
2 (意义)家电下乡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消费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8、出台惠农政策有何意义?
1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2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
9、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些目标提出的国情依据是什么?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农民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城乡发展不平衡
3农民的文化生活不丰富,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④农民社会保障化程度低。
10、为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都做了哪些实事?
1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2修订并实施了新《义务教育法》;
3实施“希望工程”;
4从2008年起,全国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11、 材料一: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各省、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各省新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各省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提高。
4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
(2) 你认为解决材料二中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 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中,你会怎样做?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
②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现代化建设作准备。
(4)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实行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4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5实施科技兴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6城乡互换畅游。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