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希望能解决您的困扰:
“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
--------------------------------------------------------------------------------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我这几年,所教的班级中“差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字,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并力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所以,在九七学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九八学年,我接的班又是一个差班,各项学习指标几乎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班级里不少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差,有的同学还当面辱骂女教师,气得这位女教师哭了起来。我现结合学年小结,谈谈我是怎样关注“差生”成长的。
一、“差生”的类型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差生”,而要具体分析。
另外,“差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
再则,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般来说,差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
3、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靠“临时抱佛脚”、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
总之,对“差生”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二、“差生”的心理
正因为“差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差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本人接触了一些“差生”,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他的一些心理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
2、混。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3、悔。这部分“差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绝不占少数。
4、灰。自暴自弃。这也是“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5、毁。这种心理“差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以上五种情况,且称作“五H”吧。
当然,实际表现中,情况则更为复杂,有的是半悔半恨,有的的则是既“灰”又“混”,有的则是由“恨”而“灰”而“毁”,不一而面足,这里不多谈了。
三“差生”的典型例子
根据上述的几种类型,举几个典型例子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我班级的多数是现在的班级;有两个已经毕业,但因为例子很典型,故而仍然采用,以作分析。
A,全××:学习基础差,读书效果差,学习态度不端正。高一时已经留过一级,如今到高二学习成绩是年级倒数前三名,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竟有五科不用格。
B,张××:该同学凭脑袋聪明,学习成绩本不算差,但玩心极重,自由散漫,极想表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差,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上学期期末学习成绩下降到年级的280多名。
C,朱×:该同学从外地转入我校,因成绩特差而连留两级,在高一读了三年,遵守学校行为规范也极差,是学校有名的“四大金刚”;性格倔强,自尊心极强,曾与老师发生过几次争执,不服教育。老师对他有看法,他自己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再有上进之心。
D,胡××:该生是上一届学生,去年已经毕业,但例子极为典型,故仍需借用,他英语奇佳,而语文数学却双双“红灯”高照,属畸形发展一类,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差生”。
E,凌××:该生也已于去年毕业,理由同前。此人脾气极为古怪,在班级中绝不多说一句话,独来独往,让人琢磨不透。因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不常返沪。我要跟他家长见面,联系了二年,竟未能成功,有一次事先跟他家长约好见面日期却又被他专函写信通知我,解释家长因情况突然变化提前离沪而未能成行。我花了两年时间才真正弄清了其中的原因。
F,沈×:该同学思想品德及学习成绩都不错,但身体极差。高一时突发“胃出血”住院治疗,高二、高三又连续复发,也是一个极特殊的“差生”。
四、我的原则及对策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做到:诚、爱、严、宽、实。现结合前面介绍的案例,具体阐述我的做法。
1、诚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报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如C例子中提到的朱×。该同学转到我班后,对我存有严重的戒心,对我“敬而远之”,我几次找他谈心,都因他保持沉默而不果而终。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还是坚持找他谈心,并冒雨到他家访问;在“周记’中我批示要与他交朋友;我把他调到最前排,以提高他的学习效果;我主动为他免费补习语文,并想方设法为他请数学老师“家教”,由于他的数学成绩太差,使几位数学老师婉言谢绝了我的请求。我的“诚”意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他开始跟我有话了。后来我了解到该同学父母都是文艺界人士,母亲长期在外地组织演出,父亲原在外地工作,调入上海后又因工作太忙,而无暇照管他的学业。其实,该同学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坏”,而是因缺少管理,缺少关心和缺少指导而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他也不象传说中的那么“愚”,除了因一些客观原因和主观上不够努力而学习成绩较差外,其他的天资并不差。他曾经获学校电脑操作比赛二等奖,他自己会装修自行车;会装卸电脑,尤其在文艺方面还很有天分。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要辩证地看,应该主动地多关心,帮助他扬起成才的风帆。我鼓励他参加校艺术节的比赛,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果然他在比赛中一举夺得现代舞蹈一等奖和外国歌曲演唱一等奖。在他过二十岁生日时,我特意买了十六寸的鲜奶大蛋糕去祝贺。他激动地说:“王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口气!”现在这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不少老师都说他变了,“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体会到,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的。
2、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如A例中的全××,来我班时,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三名,父母也经常为这个孩子而吵得鸡犬不宁。对这样的学生,本可以按学校升留级标准把包袱”甩下去;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积极主动关心他、鼓励他,指出他的问题,帮助他树立信心,解决他的实际困难。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该同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免除了留级的危险。
如F例中的沈×,体质很差,在校三年,连续三年突发胃出血。对这样的学生,我是平时如关心自己子女一般去关心爱护;他在医院时我则多次去探望,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痊愈后,我一方面尽力照顾他的生活,每天为他热饭热菜,一方面帮他补课。该同学在第三次住院不久即参加了高考,结果以428分考进了上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
3、严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如例B张×,该同学如“牛皮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经常挨批评,经常作检查,却又经常不改。我没有就此放任自流,而是一次又一次耐心教育,与他谈心,帮他分析原因,指出他的要害问题是行为习惯太差,是缺乏坚强的意志。我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纠正他行为上的偏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该同学的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上升得比较快。
4、宽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我一般不学生以处分,而是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因为这处分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
例E中的凌×,该生在班级里一直不声不响,又有点“口吃”,穿着很朴素,一看就是个可怜兮兮的老实人。他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几次要跟他约见他父亲,都被他以“父亲未回来”而档驾。有一次,校长找我,说有个家长向区教育局写了信,反映六十中学王增宝老师长时间不跟家长联系,连“学生手册”都没发。我当时就判断很可能是该生的父亲写的,因为我的学生手册都是亲自交给每一个学生家长,唯有他。例外,因为他家长长期不在家,“学生手册”是让他带去的。这事又不好揭穿,我便一次又一次地询问家长什么时候回来,但一次又一次被他以各种理由挡住,我便决定先到他家看看。第一次到他家,门紧闭,我喊了半天,叫不开,第二次再去。这次我先问邻居,他在不在家,邻居肯定地说他在家,我又使劲喊了半天,还是不开。最后还是邻居到楼上,从隔壁阳台去喊,他才下来开门,说是“睡着了,没听见”。进了他们家,一看,确实很艰苦,我满身是汗,他家破扇子也没有一把,用了一只脏兮兮的杯子倒了杯凉水给我,我也没敢喝。我很同情他,一个人又要学习,还要自己烧饭洗衣,很不容易,回来后便给他免去了学费,免去了各种补课费,还拿出点钱资助他的生活,但我总想碰他父亲一次,解除开我心中的疑问,每次问他,总是说,前几天回来过,昨天又走了。我想,这个孩子独立生活很不容易,等于是既没有父爱,又没有母爱,我作为老师应该多关心点。有一次,我又去家访,这次他听到我的声音就下来了,我问他爸爸回来没有,他说没回来,我提出要上楼去坐坐,他也不置可否,态度很冷淡。我当时曾想别上去算了,上去也没有很大的必要,但我还是上去了,想看看他最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好帮帮他,但当我爬上这老式房的阁楼时,我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爸爸正坐在屋里!这次我的心里可真气坏了!从教二十年,从黑龙江边教到黄浦江畔,我还真未见过这么一个当面撒谎竟毫不脸红的学生!他于学生中一向有“老实人”的美称,想不到说起谎话竟如此从容不迫!我受骗了!受骗于一个毫不起眼的年轻人,受骗于一个我为他省去了许多开销的学生!我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惊!我跟他爸爸交流了情况。原来他爸爸最近常回来,他也在奇怪六十中学的老师怎么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长联系,于是他就向区教育局写了这封信,我让学生转交的“学生手册”被该生藏了起来!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要不要处分?要按我的心情,真想要好好整治他一番,但后来我想,还是要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我于是连续几次耐心地找他谈话,帮他认识这种撒谎的危害性。该同学痛哭流涕,发誓决不再犯,于是我就没有处分他。来该同学表现的确不错,被发展为共青团员,后来以437分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大学文学院。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对学生的处分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要给他们的成长留有充分的余地。
5、实
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例D的胡××,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差生”,英语特别好,可用英语当场讲解足球比赛,可用英语当场凭记忆翻译出他的中文演讲稿,但语文、数学却双双“红灯”高照,属于严重“瘸腿”型的“差生”。我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既然英语奇佳,说明此人天资不差,记忆力也不错,那怎么会语文、数学却都不好呢?关键还是缺乏兴趣,导致基础越来越差。我便一方面寻找机会创设条件让他发挥自己特长,一方面为他约请数学老师“单兵教练”,我自己则每星期为他补两次课,并经常关心检查有关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安排,以取得最佳效果。后来该同学会考时英语语文考了A档,数学考得B档,高考进了上海大学外语系。
在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六十中学而言:“差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六十中学的升学率要有所突破,关键在“差生”的转化上;六十中学要落实“人人成才”的目标,重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差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就可以落到实处。
“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
--------------------------------------------------------------------------------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我这几年,所教的班级中“差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字,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并力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所以,在九七学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九八学年,我接的班又是一个差班,各项学习指标几乎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班级里不少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差,有的同学还当面辱骂女教师,气得这位女教师哭了起来。我现结合学年小结,谈谈我是怎样关注“差生”成长的。
一、“差生”的类型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差生”,而要具体分析。
另外,“差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
再则,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般来说,差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
3、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靠“临时抱佛脚”、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
总之,对“差生”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二、“差生”的心理
正因为“差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差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本人接触了一些“差生”,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他的一些心理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
2、混。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3、悔。这部分“差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绝不占少数。
4、灰。自暴自弃。这也是“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5、毁。这种心理“差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以上五种情况,且称作“五H”吧。
当然,实际表现中,情况则更为复杂,有的是半悔半恨,有的的则是既“灰”又“混”,有的则是由“恨”而“灰”而“毁”,不一而面足,这里不多谈了。
三“差生”的典型例子
根据上述的几种类型,举几个典型例子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我班级的多数是现在的班级;有两个已经毕业,但因为例子很典型,故而仍然采用,以作分析。
A,全××:学习基础差,读书效果差,学习态度不端正。高一时已经留过一级,如今到高二学习成绩是年级倒数前三名,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竟有五科不用格。
B,张××:该同学凭脑袋聪明,学习成绩本不算差,但玩心极重,自由散漫,极想表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差,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上学期期末学习成绩下降到年级的280多名。
C,朱×:该同学从外地转入我校,因成绩特差而连留两级,在高一读了三年,遵守学校行为规范也极差,是学校有名的“四大金刚”;性格倔强,自尊心极强,曾与老师发生过几次争执,不服教育。老师对他有看法,他自己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再有上进之心。
D,胡××:该生是上一届学生,去年已经毕业,但例子极为典型,故仍需借用,他英语奇佳,而语文数学却双双“红灯”高照,属畸形发展一类,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差生”。
E,凌××:该生也已于去年毕业,理由同前。此人脾气极为古怪,在班级中绝不多说一句话,独来独往,让人琢磨不透。因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不常返沪。我要跟他家长见面,联系了二年,竟未能成功,有一次事先跟他家长约好见面日期却又被他专函写信通知我,解释家长因情况突然变化提前离沪而未能成行。我花了两年时间才真正弄清了其中的原因。
F,沈×:该同学思想品德及学习成绩都不错,但身体极差。高一时突发“胃出血”住院治疗,高二、高三又连续复发,也是一个极特殊的“差生”。
四、我的原则及对策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做到:诚、爱、严、宽、实。现结合前面介绍的案例,具体阐述我的做法。
1、诚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报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如C例子中提到的朱×。该同学转到我班后,对我存有严重的戒心,对我“敬而远之”,我几次找他谈心,都因他保持沉默而不果而终。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还是坚持找他谈心,并冒雨到他家访问;在“周记’中我批示要与他交朋友;我把他调到最前排,以提高他的学习效果;我主动为他免费补习语文,并想方设法为他请数学老师“家教”,由于他的数学成绩太差,使几位数学老师婉言谢绝了我的请求。我的“诚”意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他开始跟我有话了。后来我了解到该同学父母都是文艺界人士,母亲长期在外地组织演出,父亲原在外地工作,调入上海后又因工作太忙,而无暇照管他的学业。其实,该同学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坏”,而是因缺少管理,缺少关心和缺少指导而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他也不象传说中的那么“愚”,除了因一些客观原因和主观上不够努力而学习成绩较差外,其他的天资并不差。他曾经获学校电脑操作比赛二等奖,他自己会装修自行车;会装卸电脑,尤其在文艺方面还很有天分。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要辩证地看,应该主动地多关心,帮助他扬起成才的风帆。我鼓励他参加校艺术节的比赛,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果然他在比赛中一举夺得现代舞蹈一等奖和外国歌曲演唱一等奖。在他过二十岁生日时,我特意买了十六寸的鲜奶大蛋糕去祝贺。他激动地说:“王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口气!”现在这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不少老师都说他变了,“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体会到,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的。
2、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如A例中的全××,来我班时,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三名,父母也经常为这个孩子而吵得鸡犬不宁。对这样的学生,本可以按学校升留级标准把包袱”甩下去;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积极主动关心他、鼓励他,指出他的问题,帮助他树立信心,解决他的实际困难。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该同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免除了留级的危险。
如F例中的沈×,体质很差,在校三年,连续三年突发胃出血。对这样的学生,我是平时如关心自己子女一般去关心爱护;他在医院时我则多次去探望,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痊愈后,我一方面尽力照顾他的生活,每天为他热饭热菜,一方面帮他补课。该同学在第三次住院不久即参加了高考,结果以428分考进了上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
3、严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如例B张×,该同学如“牛皮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经常挨批评,经常作检查,却又经常不改。我没有就此放任自流,而是一次又一次耐心教育,与他谈心,帮他分析原因,指出他的要害问题是行为习惯太差,是缺乏坚强的意志。我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纠正他行为上的偏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该同学的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上升得比较快。
4、宽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我一般不学生以处分,而是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因为这处分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
例E中的凌×,该生在班级里一直不声不响,又有点“口吃”,穿着很朴素,一看就是个可怜兮兮的老实人。他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几次要跟他约见他父亲,都被他以“父亲未回来”而档驾。有一次,校长找我,说有个家长向区教育局写了信,反映六十中学王增宝老师长时间不跟家长联系,连“学生手册”都没发。我当时就判断很可能是该生的父亲写的,因为我的学生手册都是亲自交给每一个学生家长,唯有他。例外,因为他家长长期不在家,“学生手册”是让他带去的。这事又不好揭穿,我便一次又一次地询问家长什么时候回来,但一次又一次被他以各种理由挡住,我便决定先到他家看看。第一次到他家,门紧闭,我喊了半天,叫不开,第二次再去。这次我先问邻居,他在不在家,邻居肯定地说他在家,我又使劲喊了半天,还是不开。最后还是邻居到楼上,从隔壁阳台去喊,他才下来开门,说是“睡着了,没听见”。进了他们家,一看,确实很艰苦,我满身是汗,他家破扇子也没有一把,用了一只脏兮兮的杯子倒了杯凉水给我,我也没敢喝。我很同情他,一个人又要学习,还要自己烧饭洗衣,很不容易,回来后便给他免去了学费,免去了各种补课费,还拿出点钱资助他的生活,但我总想碰他父亲一次,解除开我心中的疑问,每次问他,总是说,前几天回来过,昨天又走了。我想,这个孩子独立生活很不容易,等于是既没有父爱,又没有母爱,我作为老师应该多关心点。有一次,我又去家访,这次他听到我的声音就下来了,我问他爸爸回来没有,他说没回来,我提出要上楼去坐坐,他也不置可否,态度很冷淡。我当时曾想别上去算了,上去也没有很大的必要,但我还是上去了,想看看他最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好帮帮他,但当我爬上这老式房的阁楼时,我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爸爸正坐在屋里!这次我的心里可真气坏了!从教二十年,从黑龙江边教到黄浦江畔,我还真未见过这么一个当面撒谎竟毫不脸红的学生!他于学生中一向有“老实人”的美称,想不到说起谎话竟如此从容不迫!我受骗了!受骗于一个毫不起眼的年轻人,受骗于一个我为他省去了许多开销的学生!我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惊!我跟他爸爸交流了情况。原来他爸爸最近常回来,他也在奇怪六十中学的老师怎么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长联系,于是他就向区教育局写了这封信,我让学生转交的“学生手册”被该生藏了起来!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要不要处分?要按我的心情,真想要好好整治他一番,但后来我想,还是要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我于是连续几次耐心地找他谈话,帮他认识这种撒谎的危害性。该同学痛哭流涕,发誓决不再犯,于是我就没有处分他。来该同学表现的确不错,被发展为共青团员,后来以437分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大学文学院。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对学生的处分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要给他们的成长留有充分的余地。
5、实
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例D的胡××,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差生”,英语特别好,可用英语当场讲解足球比赛,可用英语当场凭记忆翻译出他的中文演讲稿,但语文、数学却双双“红灯”高照,属于严重“瘸腿”型的“差生”。我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既然英语奇佳,说明此人天资不差,记忆力也不错,那怎么会语文、数学却都不好呢?关键还是缺乏兴趣,导致基础越来越差。我便一方面寻找机会创设条件让他发挥自己特长,一方面为他约请数学老师“单兵教练”,我自己则每星期为他补两次课,并经常关心检查有关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安排,以取得最佳效果。后来该同学会考时英语语文考了A档,数学考得B档,高考进了上海大学外语系。
在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六十中学而言:“差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六十中学的升学率要有所突破,关键在“差生”的转化上;六十中学要落实“人人成才”的目标,重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差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就可以落到实处。
展开全部
仅供参考:
如何对待学生调皮现象
一次,在上完一个班级的体育课后,为该班一些学生调皮所气恼,尽管发了脾气,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现在的学生,一不能骂,二不能打,只是教师批评几句,学生习惯了,根本不起作用。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该班后面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课堂上“可恶”的他们还是很有个性、很可爱的,这些调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因此,面对体育课上经常出现的学生调皮现象,应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如何正确分析调皮现象,妥善处理学生调皮问题,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我从一个基层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一、教学中对学生调皮现象的认识误区及原因
“调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顽皮。②不驯顺;狡猾不易对付。③指耍小聪明,做事不老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调皮”的外延扩大。上课时东张西望的学生、窃窃私语的学生、玩跑道上的煤渣、小石子的学生、队列练习时动作不到位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些不服从教师的学生视为调皮生,从而将调皮学生的范围扩大化,使教师的许多精力放在维持学生纪律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传统体育教学中,十分强调组织纪律,我们将教材比作“图纸”,把课堂当成了“车间”,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件”,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如传统教学过于注重队列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队列练习的时间经常延长,原因是队列练习要求学生静、齐、快,动作一致,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等,学生中总有少数人不能达到要求,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那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往往会招来教师的批评、斥责。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或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长期处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集中辅导、纠错→继续练习→结论评价”的教学模式中,这种固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规范,有利于基本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但是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种标准,这是现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是接受教导的人,处于未知和知之较少的地位,学生必须接受教师的教导,学生必须服从教师,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我们自己从小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就是教师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开,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认真解读《体育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体育课程标准》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
2.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4.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
5.从教师的权威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课改的新理念中可以发现,我们自身的许多教学行为迫切需要改变。
三、正确分析学生调皮现象
学生调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教师不能简单地看待问题,应该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一般有如下原因:
1.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凭兴趣做事情,在无意识中漠视或违背教师的教学意图;
2.学生对上课的教师有逆反心理,不喜欢这位教师的体育课;
3.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显示自己,通过调皮捣乱引起同学、教师注意,获得一种满足感;
4.极少数顽劣的学生,自暴自弃,无视课堂纪律,顽劣成性。
5.其他情况。
四、妥善处理学生调皮问题
由于体育课独特的形式,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比较,学生更容易出现不遵守纪律,不听话,就连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断犯一些小毛病,如果学生在纪律上一有违纪的“风吹草动”,你就停下来去“整风”,那么这节课必将是支离破碎的。
其实除了个别调皮学生确实很顽劣之外,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有较轻微的过失。因此,许多轻微的过失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比,会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妥善处理调皮学生:
1.保持良好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调皮现象。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调皮现象,就怒发冲冠,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军营中绝对服从的士兵。
2.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充分认识到体罚与变相体罚的错误与危害。
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练习中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
4.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放弃对调皮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调皮学生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
总之,体育课上出现学生调皮现象是正常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分析调皮现象,妥善处理调皮学生,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高效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原创】当学生特别惹您生气的时候您是如何处理的?
老师肯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不好好学习,上课捣乱,成绩倒数第一,这时候,怎么办?实践证明体罚在未成年的时候有一点震慑的作用,负作用也不少,老人们经常说棒下出孝子,也有不少孩子从小受体罚产生心里上的逆反心里,以致走上歪路.不确定有多少老师体罚过学生,但是几乎所有小孩都挨过打,或者被家长或者被老师,爷爷还经常说不打长不大.因为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是是从农村和城镇的学校念大的,老师体罚学生是很平常的事,那时后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对的,优其是小学,迟到了站墙角是必修课.脑瓜灵活的小孩往往好动,不寻规矩,好动难免要闯祸,如果遇到一个脾气暴的老师那挨打是肯定的了.老爸是农村老师,农村人由于农忙再加上自己的文化水平的原因,所以有时候管不过来,一心把孩子交给学校来教育,小的时候经常有学生家长到我家里向老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嘱咐,孩子就靠您了,在家里不听话,希望在学校里能好好的管一管,淘气就使劲揍他.
学生如果故意淘气,老师有时候也挺无奈的.初中的时候,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女老师教我们背英语单词,整整读了一节课楞是没记住,有个淘气的学生还故意用谐音往错了读,其他的学生也跟着起哄,我们眼睁睁的看见老师在转身的时候一滴眼泪掉在镜片上,对我们触动很大,从那以后那几个淘气的同学再也不惹老师生气了.
在高二的时候,一个男英语老师特别严格,要求整篇背诵,上新课的时候,先要把上一课背下来.有一次,我的同学没有记住,他把课文抄在了桌子上,被英语老师发现,老师特别生气使劲打了他,后来学生纠集了一些社会混混在晚上把英语老师给截住打伤了,虽然,学生后来受到了惩罚,但是对老师也是一个教训,体罚学生是不对的,是不明智之举,双方的结果都不太好.
高中上化学课的时候,一个同学特别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还上课捣乱,班主任是个性子急的老师,一生气,一个耳光把眼镜给打飞了,当场给了他三十元,让他出去配一副,同学挨了打回家也不敢说,说了又会挨打.因为在乡村里农村人都特别的淳朴善良,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了也不会往别处想,认为肯定是孩子不好好学习惹老师生气了,所以有些小孩即使被老师打了,回家不敢说,象没事一样,怕说了后又挨一顿.
当然了,挨体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男生,老师打学生,也是一时冲动,无奈之举,恨铁不能成钢(那些象网上报道的割学生的手指的变态体罚除外).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在进步中文明,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有太多太多的弊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长大会形成阴影.家长腻爱孩子也是孩子上了学比较难管理的原因,这样环境中的孩子,爸爸打一巴掌,爷爷奶奶都不答应了,老师要是动一指头,人家马上就找来了,所以做老师也很难啊;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里,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尊敬,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体罚学生是不对的,是不明智的,学生也有自尊心的,所以传授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人才最重要最难做到.
个人的一点体会.
我自己还没有做老师的经验,老师们有更多的发言权.作为学生我自己对于老师怎么对付我,怎么更有效的对付淘气学生反倒深有体会:那就是"夸奖"可以"制服"大多数喜欢捣蛋的学生.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老师在适时的场合抓住一点优点给予夸奖和鼓励,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种自尊和一点点虚荣,可以给学生很大的信心,因为他觉得有面子,当然也就希望更有面子,老师当众夸奖了他,他在学生当中树立了威信,也就不好意思捣乱了.
希望各位老师有好的经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分享.
蔡老先生慈祥的面孔,高尚的操守永远激励着后人!
如何对待学生调皮现象
一次,在上完一个班级的体育课后,为该班一些学生调皮所气恼,尽管发了脾气,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现在的学生,一不能骂,二不能打,只是教师批评几句,学生习惯了,根本不起作用。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该班后面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课堂上“可恶”的他们还是很有个性、很可爱的,这些调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因此,面对体育课上经常出现的学生调皮现象,应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如何正确分析调皮现象,妥善处理学生调皮问题,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我从一个基层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一、教学中对学生调皮现象的认识误区及原因
“调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顽皮。②不驯顺;狡猾不易对付。③指耍小聪明,做事不老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调皮”的外延扩大。上课时东张西望的学生、窃窃私语的学生、玩跑道上的煤渣、小石子的学生、队列练习时动作不到位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些不服从教师的学生视为调皮生,从而将调皮学生的范围扩大化,使教师的许多精力放在维持学生纪律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传统体育教学中,十分强调组织纪律,我们将教材比作“图纸”,把课堂当成了“车间”,力求将学生加工成“标准件”,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如传统教学过于注重队列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队列练习的时间经常延长,原因是队列练习要求学生静、齐、快,动作一致,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等,学生中总有少数人不能达到要求,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那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往往会招来教师的批评、斥责。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或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长期处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集中辅导、纠错→继续练习→结论评价”的教学模式中,这种固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规范,有利于基本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但是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种标准,这是现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是接受教导的人,处于未知和知之较少的地位,学生必须接受教师的教导,学生必须服从教师,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我们自己从小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就是教师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开,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认真解读《体育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体育课程标准》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
2.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4.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
5.从教师的权威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课改的新理念中可以发现,我们自身的许多教学行为迫切需要改变。
三、正确分析学生调皮现象
学生调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教师不能简单地看待问题,应该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一般有如下原因:
1.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凭兴趣做事情,在无意识中漠视或违背教师的教学意图;
2.学生对上课的教师有逆反心理,不喜欢这位教师的体育课;
3.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显示自己,通过调皮捣乱引起同学、教师注意,获得一种满足感;
4.极少数顽劣的学生,自暴自弃,无视课堂纪律,顽劣成性。
5.其他情况。
四、妥善处理学生调皮问题
由于体育课独特的形式,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比较,学生更容易出现不遵守纪律,不听话,就连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断犯一些小毛病,如果学生在纪律上一有违纪的“风吹草动”,你就停下来去“整风”,那么这节课必将是支离破碎的。
其实除了个别调皮学生确实很顽劣之外,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有较轻微的过失。因此,许多轻微的过失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比,会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妥善处理调皮学生:
1.保持良好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调皮现象。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调皮现象,就怒发冲冠,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军营中绝对服从的士兵。
2.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充分认识到体罚与变相体罚的错误与危害。
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练习中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
4.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放弃对调皮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调皮学生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
总之,体育课上出现学生调皮现象是正常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分析调皮现象,妥善处理调皮学生,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高效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原创】当学生特别惹您生气的时候您是如何处理的?
老师肯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不好好学习,上课捣乱,成绩倒数第一,这时候,怎么办?实践证明体罚在未成年的时候有一点震慑的作用,负作用也不少,老人们经常说棒下出孝子,也有不少孩子从小受体罚产生心里上的逆反心里,以致走上歪路.不确定有多少老师体罚过学生,但是几乎所有小孩都挨过打,或者被家长或者被老师,爷爷还经常说不打长不大.因为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是是从农村和城镇的学校念大的,老师体罚学生是很平常的事,那时后没有意识到什么不对的,优其是小学,迟到了站墙角是必修课.脑瓜灵活的小孩往往好动,不寻规矩,好动难免要闯祸,如果遇到一个脾气暴的老师那挨打是肯定的了.老爸是农村老师,农村人由于农忙再加上自己的文化水平的原因,所以有时候管不过来,一心把孩子交给学校来教育,小的时候经常有学生家长到我家里向老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嘱咐,孩子就靠您了,在家里不听话,希望在学校里能好好的管一管,淘气就使劲揍他.
学生如果故意淘气,老师有时候也挺无奈的.初中的时候,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女老师教我们背英语单词,整整读了一节课楞是没记住,有个淘气的学生还故意用谐音往错了读,其他的学生也跟着起哄,我们眼睁睁的看见老师在转身的时候一滴眼泪掉在镜片上,对我们触动很大,从那以后那几个淘气的同学再也不惹老师生气了.
在高二的时候,一个男英语老师特别严格,要求整篇背诵,上新课的时候,先要把上一课背下来.有一次,我的同学没有记住,他把课文抄在了桌子上,被英语老师发现,老师特别生气使劲打了他,后来学生纠集了一些社会混混在晚上把英语老师给截住打伤了,虽然,学生后来受到了惩罚,但是对老师也是一个教训,体罚学生是不对的,是不明智之举,双方的结果都不太好.
高中上化学课的时候,一个同学特别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还上课捣乱,班主任是个性子急的老师,一生气,一个耳光把眼镜给打飞了,当场给了他三十元,让他出去配一副,同学挨了打回家也不敢说,说了又会挨打.因为在乡村里农村人都特别的淳朴善良,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了也不会往别处想,认为肯定是孩子不好好学习惹老师生气了,所以有些小孩即使被老师打了,回家不敢说,象没事一样,怕说了后又挨一顿.
当然了,挨体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男生,老师打学生,也是一时冲动,无奈之举,恨铁不能成钢(那些象网上报道的割学生的手指的变态体罚除外).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在进步中文明,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有太多太多的弊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长大会形成阴影.家长腻爱孩子也是孩子上了学比较难管理的原因,这样环境中的孩子,爸爸打一巴掌,爷爷奶奶都不答应了,老师要是动一指头,人家马上就找来了,所以做老师也很难啊;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里,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尊敬,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体罚学生是不对的,是不明智的,学生也有自尊心的,所以传授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人才最重要最难做到.
个人的一点体会.
我自己还没有做老师的经验,老师们有更多的发言权.作为学生我自己对于老师怎么对付我,怎么更有效的对付淘气学生反倒深有体会:那就是"夸奖"可以"制服"大多数喜欢捣蛋的学生.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老师在适时的场合抓住一点优点给予夸奖和鼓励,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种自尊和一点点虚荣,可以给学生很大的信心,因为他觉得有面子,当然也就希望更有面子,老师当众夸奖了他,他在学生当中树立了威信,也就不好意思捣乱了.
希望各位老师有好的经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分享.
蔡老先生慈祥的面孔,高尚的操守永远激励着后人!
参考资料: 2篇全文均来自网络,供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可以去感化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防线~`也许他叛逆,性格倔强不愿受约束~但是~人心都是肉做的~你对他好`他不会毫无感觉的~就算他铁石心肠~他也只是个学生~一个并不成熟的孩子~应该尊重他`当犯了什么严重错误时~他的心理也会感到紧张~这是收服他最好的机会~不要再责骂他了~具体怎么做要因人而异~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尽量不要经常请家长~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他更强烈的腻烦情绪~对做他的工作无益~总之`~用爱包容他(要让他感到)严时严,宽时宽~适度就好
其实我觉得吧,男孩子调皮捣蛋很正常的,不然长大了没出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该想想的...
我觉得这类的孩子对一些规章制度很叛逆,就像我,但是其实可以慢慢的引导他,让他对你产生好感,这类的孩子其实就是 吃软不吃硬!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但育好人却不那么容易了。作为班主任,如何转化调皮学生,这是非去做又必须尽力去做好的工作。所谓“调皮生”,就是行为表现方面的后进生。小学中、高年级的后进生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要求摆脱老师的束缚,又缺乏知识、经验和控制能力;他们求知欲强,求异心切,渴望猎奇涉胜,又缺乏正确的是非标准,往往讲哥们义气;他们既自尊又自卑,既重感情又容易偏激,把老师的教育、帮助统统看作是对自己的损伤而妄加排斥和抵制。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矫正他们的调皮行为,就成为班主任十分头疼的问题了。
我所担任的班级,调皮学生比较多。他们都具有上述特点。除此之外,学习都不算差。他们“臭味”相投,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团体,使起坏来,一呼百应,让任课老师伤透了脑筋。作为班主任的我,在长期的观察教育中,吸取了低、中年级的转化教训,改“冷峻”教育为“温和”教育。即克服训斥、吓唬、公开批评、写保证、写检讨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变为耐心开导、多鼓励、多肯定、多提示、多暗示等方法,充分挖掘调皮学生身上蕴含的积极因素。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其一,“逆反心理”法。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定的反向力量。当老师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正常心理规律,遏制其优势需要的实现时,就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巧妙地运用人的逆反心理,也就是激将法,有时会受到比正面教育更好的效果。在转化调皮生的过程中,使用“欲东故西”的方法来激起调皮学生的逆反心理,达到想达到的教育目的。如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总是女同学做得彻底干净,男同学做得差,尤其是班上的几位调皮学生做得更差。于是我连续两次只让女同学来打扫,每次都在班上大夸特夸女同学如何如何能干细致,令老师满意放心,并且给予一些小奖品,诸如小画片、小本子、棒棒糖、泡泡糖等。对于男同学总是表现出一副失望的表情。这时候,男同学们尤其是几位爱起哄的调皮学生可沉不住气了,逆反心理立刻产生:“老师就是偏心眼,就是不相信我们!”听了这话,我故意用轻蔑的口吻说:“说得好极了!可你们回想一下,你们哪次是做好了的?”“今天您就让我们做吧!我们一定做好!”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加强这种激将的程度,我又故意说:“我是不会相信的,除非用事实来证明!”这时,“调皮鬼”们个个摩拳擦掌:“老师,不信您今天就让我们试一试!”我抓住时机说:“好!一言为定,驷马难追!”由于巧妙地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这次以调皮生为主力军的大扫除做得非常漂亮。于是,我在班上公开承认自己“小看”了他们,大大地夸奖了他们,并且给予了相应的小奖品。他们个个喜笑颜开。以后安排他们劳动,个个干劲十足,令人十分欣喜。
其二,“正负效应”法。物理学中,有正负电相吸引的原理。其实思想工作中也存在着正效应和负效应,而且正负效应也是互相抵消。在转化调皮学生的工作中,适时利用正负效应互相抵消的方法,可以加强教育的力度,而不影响教育效果。人都有喜怒哀乐。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难免有感情失控的时候,对调皮学生批评尖刻,大发脾气。那么事情发生了,如何收拾“残局”呢?那就是产生的负效应用正效应去抵消。即学生受到严厉斥责之后,心中会产生强烈的震动,有的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有的产生抵抗心理,有的产生怨恨心理。这些就是批评的“负效应”。如果老师当时就对产生以上心理的学生尤其是调皮学生采取道歉或辩解的方法去做“收尾”工作,就会加大负效应,使老师自己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如果老师能冷静地采取“正效应”去抵消“负效应”,就比较艺术一点。具体做法是在当天或者第二天中,有意地去发现“受伤”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时受挫学生的畏惧、怨恨、对抗心理就会削弱甚至会消失。若学生实在无好的表现,便创造机会,有意让他去做一件比较容易做好的事情。然后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一番。或者是课堂提问有意关照他们,让他们回答正确,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挽回“面子”的余地。这实际上也是挽回老师自己的“过失”。适当的时候,老师再不经意地表示歉意,学生会完全忘记过去,负效应完全消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心态:做了错事,挨批评是应该的,有错就应该及时改正,改了就是好孩子。对老师也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这老师虽然严厉,却很公正,既令人可畏又令人可敬。这方面,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尝到了甜头。曾经毕业后的学生回来看我的时候,都觉得我值得尊敬,认为我不偏心眼。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偏心眼的老师
其三,“以调制调”法。即由“调皮生”来管理“调皮生”,以“硬”碰“硬”。调皮可以说是大部分男孩子的天性。仔细观察,调皮生中是有层次性的。有的是“领头羊”,有的却是“跟屁虫”。我在教育过程中,就把那些“领头羊”挑选出来,有的当小组长,有的当“安全监督岗”,有的当科代表,给他们分配具体的工作。这样调皮生有事情可做了,满足了他们好表现的心理。只要注意引导,责任感就会慢慢在他们身上建立起来。至于那些盲从性的学生本来就听从那些“头”的话,现在“头”们当“官”了,心里就更是增加了一些畏惧感,更是乖乖地听从“头”的调遣。这一招很灵,大大减少了调皮生之间的纠纷。当然这些“官”们的稳定性不够,反复性还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做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总之,以“调皮王”治“调皮生”的方法是心理学、教育学规律的实际运用。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就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综合上述,转化调皮学生是有方可寻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其实我觉得吧,男孩子调皮捣蛋很正常的,不然长大了没出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该想想的...
我觉得这类的孩子对一些规章制度很叛逆,就像我,但是其实可以慢慢的引导他,让他对你产生好感,这类的孩子其实就是 吃软不吃硬!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但育好人却不那么容易了。作为班主任,如何转化调皮学生,这是非去做又必须尽力去做好的工作。所谓“调皮生”,就是行为表现方面的后进生。小学中、高年级的后进生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要求摆脱老师的束缚,又缺乏知识、经验和控制能力;他们求知欲强,求异心切,渴望猎奇涉胜,又缺乏正确的是非标准,往往讲哥们义气;他们既自尊又自卑,既重感情又容易偏激,把老师的教育、帮助统统看作是对自己的损伤而妄加排斥和抵制。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矫正他们的调皮行为,就成为班主任十分头疼的问题了。
我所担任的班级,调皮学生比较多。他们都具有上述特点。除此之外,学习都不算差。他们“臭味”相投,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团体,使起坏来,一呼百应,让任课老师伤透了脑筋。作为班主任的我,在长期的观察教育中,吸取了低、中年级的转化教训,改“冷峻”教育为“温和”教育。即克服训斥、吓唬、公开批评、写保证、写检讨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变为耐心开导、多鼓励、多肯定、多提示、多暗示等方法,充分挖掘调皮学生身上蕴含的积极因素。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其一,“逆反心理”法。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定的反向力量。当老师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正常心理规律,遏制其优势需要的实现时,就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巧妙地运用人的逆反心理,也就是激将法,有时会受到比正面教育更好的效果。在转化调皮生的过程中,使用“欲东故西”的方法来激起调皮学生的逆反心理,达到想达到的教育目的。如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总是女同学做得彻底干净,男同学做得差,尤其是班上的几位调皮学生做得更差。于是我连续两次只让女同学来打扫,每次都在班上大夸特夸女同学如何如何能干细致,令老师满意放心,并且给予一些小奖品,诸如小画片、小本子、棒棒糖、泡泡糖等。对于男同学总是表现出一副失望的表情。这时候,男同学们尤其是几位爱起哄的调皮学生可沉不住气了,逆反心理立刻产生:“老师就是偏心眼,就是不相信我们!”听了这话,我故意用轻蔑的口吻说:“说得好极了!可你们回想一下,你们哪次是做好了的?”“今天您就让我们做吧!我们一定做好!”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加强这种激将的程度,我又故意说:“我是不会相信的,除非用事实来证明!”这时,“调皮鬼”们个个摩拳擦掌:“老师,不信您今天就让我们试一试!”我抓住时机说:“好!一言为定,驷马难追!”由于巧妙地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这次以调皮生为主力军的大扫除做得非常漂亮。于是,我在班上公开承认自己“小看”了他们,大大地夸奖了他们,并且给予了相应的小奖品。他们个个喜笑颜开。以后安排他们劳动,个个干劲十足,令人十分欣喜。
其二,“正负效应”法。物理学中,有正负电相吸引的原理。其实思想工作中也存在着正效应和负效应,而且正负效应也是互相抵消。在转化调皮学生的工作中,适时利用正负效应互相抵消的方法,可以加强教育的力度,而不影响教育效果。人都有喜怒哀乐。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难免有感情失控的时候,对调皮学生批评尖刻,大发脾气。那么事情发生了,如何收拾“残局”呢?那就是产生的负效应用正效应去抵消。即学生受到严厉斥责之后,心中会产生强烈的震动,有的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有的产生抵抗心理,有的产生怨恨心理。这些就是批评的“负效应”。如果老师当时就对产生以上心理的学生尤其是调皮学生采取道歉或辩解的方法去做“收尾”工作,就会加大负效应,使老师自己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如果老师能冷静地采取“正效应”去抵消“负效应”,就比较艺术一点。具体做法是在当天或者第二天中,有意地去发现“受伤”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时受挫学生的畏惧、怨恨、对抗心理就会削弱甚至会消失。若学生实在无好的表现,便创造机会,有意让他去做一件比较容易做好的事情。然后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一番。或者是课堂提问有意关照他们,让他们回答正确,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挽回“面子”的余地。这实际上也是挽回老师自己的“过失”。适当的时候,老师再不经意地表示歉意,学生会完全忘记过去,负效应完全消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心态:做了错事,挨批评是应该的,有错就应该及时改正,改了就是好孩子。对老师也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这老师虽然严厉,却很公正,既令人可畏又令人可敬。这方面,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尝到了甜头。曾经毕业后的学生回来看我的时候,都觉得我值得尊敬,认为我不偏心眼。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偏心眼的老师
其三,“以调制调”法。即由“调皮生”来管理“调皮生”,以“硬”碰“硬”。调皮可以说是大部分男孩子的天性。仔细观察,调皮生中是有层次性的。有的是“领头羊”,有的却是“跟屁虫”。我在教育过程中,就把那些“领头羊”挑选出来,有的当小组长,有的当“安全监督岗”,有的当科代表,给他们分配具体的工作。这样调皮生有事情可做了,满足了他们好表现的心理。只要注意引导,责任感就会慢慢在他们身上建立起来。至于那些盲从性的学生本来就听从那些“头”的话,现在“头”们当“官”了,心里就更是增加了一些畏惧感,更是乖乖地听从“头”的调遣。这一招很灵,大大减少了调皮生之间的纠纷。当然这些“官”们的稳定性不够,反复性还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做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总之,以“调皮王”治“调皮生”的方法是心理学、教育学规律的实际运用。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就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综合上述,转化调皮学生是有方可寻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但育好人却不那么容易了。作为班主任,如何转化调皮学生,这是非去做又必须尽力去做好的工作。所谓“调皮生”,就是行为表现方面的后进生。小学中、高年级的后进生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要求摆脱老师的束缚,又缺乏知识、经验和控制能力;他们求知欲强,求异心切,渴望猎奇涉胜,又缺乏正确的是非标准,往往讲哥们义气;他们既自尊又自卑,既重感情又容易偏激,把老师的教育、帮助统统看作是对自己的损伤而妄加排斥和抵制。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矫正他们的调皮行为,就成为班主任十分头疼的问题了。
我所担任的班级,调皮学生比较多。他们都具有上述特点。除此之外,学习都不算差。他们“臭味”相投,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团体,使起坏来,一呼百应,让任课老师伤透了脑筋。作为班主任的我,在长期的观察教育中,吸取了低、中年级的转化教训,改“冷峻”教育为“温和”教育。即克服训斥、吓唬、公开批评、写保证、写检讨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变为耐心开导、多鼓励、多肯定、多提示、多暗示等方法,充分挖掘调皮学生身上蕴含的积极因素。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其一,“逆反心理”法。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定的反向力量。当老师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正常心理规律,遏制其优势需要的实现时,就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巧妙地运用人的逆反心理,也就是激将法,有时会受到比正面教育更好的效果。在转化调皮生的过程中,使用“欲东故西”的方法来激起调皮学生的逆反心理,达到想达到的教育目的。如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总是女同学做得彻底干净,男同学做得差,尤其是班上的几位调皮学生做得更差。于是我连续两次只让女同学来打扫,每次都在班上大夸特夸女同学如何如何能干细致,令老师满意放心,并且给予一些小奖品,诸如小画片、小本子、棒棒糖、泡泡糖等。对于男同学总是表现出一副失望的表情。这时候,男同学们尤其是几位爱起哄的调皮学生可沉不住气了,逆反心理立刻产生:“老师就是偏心眼,就是不相信我们!”听了这话,我故意用轻蔑的口吻说:“说得好极了!可你们回想一下,你们哪次是做好了的?”“今天您就让我们做吧!我们一定做好!”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加强这种激将的程度,我又故意说:“我是不会相信的,除非用事实来证明!”这时,“调皮鬼”们个个摩拳擦掌:“老师,不信您今天就让我们试一试!”我抓住时机说:“好!一言为定,驷马难追!”由于巧妙地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这次以调皮生为主力军的大扫除做得非常漂亮。于是,我在班上公开承认自己“小看”了他们,大大地夸奖了他们,并且给予了相应的小奖品。他们个个喜笑颜开。以后安排他们劳动,个个干劲十足,令人十分欣喜。
其二,“正负效应”法。物理学中,有正负电相吸引的原理。其实思想工作中也存在着正效应和负效应,而且正负效应也是互相抵消。在转化调皮学生的工作中,适时利用正负效应互相抵消的方法,可以加强教育的力度,而不影响教育效果。人都有喜怒哀乐。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难免有感情失控的时候,对调皮学生批评尖刻,大发脾气。那么事情发生了,如何收拾“残局”呢?那就是产生的负效应用正效应去抵消。即学生受到严厉斥责之后,心中会产生强烈的震动,有的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有的产生抵抗心理,有的产生怨恨心理。这些就是批评的“负效应”。如果老师当时就对产生以上心理的学生尤其是调皮学生采取道歉或辩解的方法去做“收尾”工作,就会加大负效应,使老师自己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如果老师能冷静地采取“正效应”去抵消“负效应”,就比较艺术一点。具体做法是在当天或者第二天中,有意地去发现“受伤”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时受挫学生的畏惧、怨恨、对抗心理就会削弱甚至会消失。若学生实在无好的表现,便创造机会,有意让他去做一件比较容易做好的事情。然后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一番。或者是课堂提问有意关照他们,让他们回答正确,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挽回“面子”的余地。这实际上也是挽回老师自己的“过失”。适当的时候,老师再不经意地表示歉意,学生会完全忘记过去,负效应完全消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心态:做了错事,挨批评是应该的,有错就应该及时改正,改了就是好孩子。对老师也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这老师虽然严厉,却很公正,既令人可畏又令人可敬。这方面,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尝到了甜头。曾经毕业后的学生回来看我的时候,都觉得我值得尊敬,认为我不偏心眼。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偏心眼的老师
其三,“以调制调”法。即由“调皮生”来管理“调皮生”,以“硬”碰“硬”。调皮可以说是大部分男孩子的天性。仔细观察,调皮生中是有层次性的。有的是“领头羊”,有的却是“跟屁虫”。我在教育过程中,就把那些“领头羊”挑选出来,有的当小组长,有的当“安全监督岗”,有的当科代表,给他们分配具体的工作。这样调皮生有事情可做了,满足了他们好表现的心理。只要注意引导,责任感就会慢慢在他们身上建立起来。至于那些盲从性的学生本来就听从那些“头”的话,现在“头”们当“官”了,心里就更是增加了一些畏惧感,更是乖乖地听从“头”的调遣。这一招很灵,大大减少了调皮生之间的纠纷。当然这些“官”们的稳定性不够,反复性还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做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总之,以“调皮王”治“调皮生”的方法是心理学、教育学规律的实际运用。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就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综合上述,转化调皮学生是有方可寻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我所担任的班级,调皮学生比较多。他们都具有上述特点。除此之外,学习都不算差。他们“臭味”相投,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团体,使起坏来,一呼百应,让任课老师伤透了脑筋。作为班主任的我,在长期的观察教育中,吸取了低、中年级的转化教训,改“冷峻”教育为“温和”教育。即克服训斥、吓唬、公开批评、写保证、写检讨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变为耐心开导、多鼓励、多肯定、多提示、多暗示等方法,充分挖掘调皮学生身上蕴含的积极因素。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其具体做法如下:
其一,“逆反心理”法。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定的反向力量。当老师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正常心理规律,遏制其优势需要的实现时,就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巧妙地运用人的逆反心理,也就是激将法,有时会受到比正面教育更好的效果。在转化调皮生的过程中,使用“欲东故西”的方法来激起调皮学生的逆反心理,达到想达到的教育目的。如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总是女同学做得彻底干净,男同学做得差,尤其是班上的几位调皮学生做得更差。于是我连续两次只让女同学来打扫,每次都在班上大夸特夸女同学如何如何能干细致,令老师满意放心,并且给予一些小奖品,诸如小画片、小本子、棒棒糖、泡泡糖等。对于男同学总是表现出一副失望的表情。这时候,男同学们尤其是几位爱起哄的调皮学生可沉不住气了,逆反心理立刻产生:“老师就是偏心眼,就是不相信我们!”听了这话,我故意用轻蔑的口吻说:“说得好极了!可你们回想一下,你们哪次是做好了的?”“今天您就让我们做吧!我们一定做好!”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加强这种激将的程度,我又故意说:“我是不会相信的,除非用事实来证明!”这时,“调皮鬼”们个个摩拳擦掌:“老师,不信您今天就让我们试一试!”我抓住时机说:“好!一言为定,驷马难追!”由于巧妙地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这次以调皮生为主力军的大扫除做得非常漂亮。于是,我在班上公开承认自己“小看”了他们,大大地夸奖了他们,并且给予了相应的小奖品。他们个个喜笑颜开。以后安排他们劳动,个个干劲十足,令人十分欣喜。
其二,“正负效应”法。物理学中,有正负电相吸引的原理。其实思想工作中也存在着正效应和负效应,而且正负效应也是互相抵消。在转化调皮学生的工作中,适时利用正负效应互相抵消的方法,可以加强教育的力度,而不影响教育效果。人都有喜怒哀乐。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难免有感情失控的时候,对调皮学生批评尖刻,大发脾气。那么事情发生了,如何收拾“残局”呢?那就是产生的负效应用正效应去抵消。即学生受到严厉斥责之后,心中会产生强烈的震动,有的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有的产生抵抗心理,有的产生怨恨心理。这些就是批评的“负效应”。如果老师当时就对产生以上心理的学生尤其是调皮学生采取道歉或辩解的方法去做“收尾”工作,就会加大负效应,使老师自己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如果老师能冷静地采取“正效应”去抵消“负效应”,就比较艺术一点。具体做法是在当天或者第二天中,有意地去发现“受伤”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时受挫学生的畏惧、怨恨、对抗心理就会削弱甚至会消失。若学生实在无好的表现,便创造机会,有意让他去做一件比较容易做好的事情。然后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一番。或者是课堂提问有意关照他们,让他们回答正确,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挽回“面子”的余地。这实际上也是挽回老师自己的“过失”。适当的时候,老师再不经意地表示歉意,学生会完全忘记过去,负效应完全消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心态:做了错事,挨批评是应该的,有错就应该及时改正,改了就是好孩子。对老师也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这老师虽然严厉,却很公正,既令人可畏又令人可敬。这方面,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尝到了甜头。曾经毕业后的学生回来看我的时候,都觉得我值得尊敬,认为我不偏心眼。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偏心眼的老师
其三,“以调制调”法。即由“调皮生”来管理“调皮生”,以“硬”碰“硬”。调皮可以说是大部分男孩子的天性。仔细观察,调皮生中是有层次性的。有的是“领头羊”,有的却是“跟屁虫”。我在教育过程中,就把那些“领头羊”挑选出来,有的当小组长,有的当“安全监督岗”,有的当科代表,给他们分配具体的工作。这样调皮生有事情可做了,满足了他们好表现的心理。只要注意引导,责任感就会慢慢在他们身上建立起来。至于那些盲从性的学生本来就听从那些“头”的话,现在“头”们当“官”了,心里就更是增加了一些畏惧感,更是乖乖地听从“头”的调遣。这一招很灵,大大减少了调皮生之间的纠纷。当然这些“官”们的稳定性不够,反复性还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做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总之,以“调皮王”治“调皮生”的方法是心理学、教育学规律的实际运用。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就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综合上述,转化调皮学生是有方可寻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参考资料: http://www.jiaoyu.net.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40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按我的理解,所谓“调皮捣蛋”:就是这类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思维敏捷(鬼点子多),同时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特爱出风头。
既然他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那么他就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了。我建议大道理就不用跟他多讲了,但也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呵斥他,更不应该告发他的家长,因为这类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较倔强,特爱面子,具有极强的逆反心里。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适得其反,使他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我的意思是针对他好动的性格,在同学中很有可能还是“头领”的因素,尽量安排让他负责带领同学干一些事情,比如课外劳动、打扫卫生等等,我相信他肯定能够胜任,也绝对会干好的。这时作为老师就要及时在班上对他的表现做出肯定并提出表扬,让他明白原来留给老师的印象还是挺棒的。接下来就要趁热打铁,主动多找他谈心交流,从生活、学习方面关心他,帮助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果能够把师生的身份变为朋友的关系,那他受感化逐渐变成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类学生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了。
既然他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那么他就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了。我建议大道理就不用跟他多讲了,但也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呵斥他,更不应该告发他的家长,因为这类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较倔强,特爱面子,具有极强的逆反心里。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适得其反,使他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我的意思是针对他好动的性格,在同学中很有可能还是“头领”的因素,尽量安排让他负责带领同学干一些事情,比如课外劳动、打扫卫生等等,我相信他肯定能够胜任,也绝对会干好的。这时作为老师就要及时在班上对他的表现做出肯定并提出表扬,让他明白原来留给老师的印象还是挺棒的。接下来就要趁热打铁,主动多找他谈心交流,从生活、学习方面关心他,帮助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果能够把师生的身份变为朋友的关系,那他受感化逐渐变成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类学生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