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翻译一下这两段话

1“徇欲厚生者,忽而不戒;知进忘退者,曾莫之惩。前车已摧,后銮不息,乘危以庶安,行险而徼幸,于是有颠坠覆亡之祸,残生夭命之衅。其故何哉?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2“徐... 1 “徇欲厚生者,忽而不戒;知进忘退者,曾莫之惩。前车已摧,后銮不息,乘危以庶安,行险而徼幸,于是有颠坠覆亡之祸,残生夭命之衅。其故何哉?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 ”

2 “徐公晓万事,安异同。”“安异同”何意?

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可维落1m
2006-11-22 · TA获得超过21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2万
展开全部
你问的是《宋书》里面的卷四十三,列传第三,
我还没看到那呢!哈哈!

原文:
夫四道好谦,三材忌满,祥萃虚室,鬼瞰高屋,丰屋有蔀家之灾,鼎食无百年之贵。然而徇欲厚生者,忽而不戒;知进忘退者,曾莫之惩。前车已摧,后銮不息,乘危以庶安,行险而徼幸,于是有颠坠覆亡之祸,残生夭命之衅。其故何哉?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
它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至于讲到君子恭,敬,惠,义的四种品德,就要爱好谦让;讲到天,地,人三才,就要切忌满足。吉祥汇聚空虚之室,鬼蜮窥视高大之屋,其屋丰大完美,必有覆家之灾,列鼎而食的诸侯卿大夫之家不可能有长久的显贵,可是谋求私欲和重视养生以保长寿的人,却都忽视了这些而不知道警戒;只知道升官上进而忘记隐退的人,对此竟不警惕。前面的车子已经折毁,后面的车铃声却仍不停息;登高而希冀安全,在险峻的道路上行走却企求幸免于威难;于是有翻坠灭亡的祸害,有夭残生命的灾难。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留恋沉溺于利禄之中不知醒悟,而把自身看得比物轻的缘故!

第二句应是语出《南史》---卷15--列传第五
原文如下:
傅亮、蔡廓尝言徐公晓万事,安异同。
翻译: 傅亮、蔡廓曾经说过徐公通晓万事,并善于安抚有不同意见的人。

24史已经有全译本了!很不错的东西!
这里是BT种子的下载地址!
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B6%FE%CA%AE%CB%C4%CA%B7%C8%AB%D2%EB&type=0

文白对照的,不过看古文最好是自己去理解,这个问题不明白,也许在其他的古书里会找到答案,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多读,不理解的就死死记住,总有一天会理解的,最好别看人给的解释或翻译,那都是作者的理解或体会,看多了反到没有好处!最好的是,整天抱着本版本好,质量高的古汉语字典或词典看,字典和词典才是最好的书!
坠坠龙
2006-11-22 · TA获得超过2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4万
展开全部
第一个让我想起以前老师讲的一作文题,就说有两人,同一天出门,一个带伞一个没带伞,恰好今天下雨,带伞的回来被浇的哪都是,没带伞的却保护的很好,我不知道我的意思对不对哈,HOHO.
第二个安异同,我是看前边徐公知道很多事,所以,我觉得他应该想说的是其实这些事的本质有许多是相同的,呵呵我这睡不着没事瞎说八道呢,可别打我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6-11-22
展开全部
第一个让我想起以前老师讲的一作文题,就说有两人,同一天出门,一个带伞一个没带伞,恰好今天下雨,带伞的回来被浇的哪都是,没带伞的却保护的很好,我不知道我的意思对不对哈,HOHO.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