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跪求一篇自我心理分析报告 10
以“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报告”或“自我心理健康分析报告”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如下:1、题目自拟2、任选一对象对该对象的认知、情感、意志和心理过程以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3、合...
以“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报告”或“自我心理健康分析报告”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如下:1、题目自拟2、任选一对象对该对象的认知、情感、意志和心理过程以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3、合理运用所学心理知识进行分析,也可以多方面进行分析 A4纸最好能写出来3张 跪谢
展开
展开全部
懒惰会让人落后于别人很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心理学自我分析报告
班 级:语二乙
学生姓名:廖隆振
学 号:8502241
指导老师:吴昭容老师
「标准的处女座男人!」
认识我的朋友,多半会有相同的观点。绝大多数的同学,在知悉血型A型的真相之后,莫不点头再三,以来印证她们对我这样一个「变态」之人的看法。在她们眼中,「细 心、体贴、负责、而且很会照顾人」彷佛成了我这个人的共同写照。
对於处理事情上,「理性、执著、认真、并且带有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的个性,则完全符合她们眼中「处女座」的处事观。为什麼会这样呢?自己虽然极不愿意很命定的去看待自己的这种性格倾向,可是偏偏它又是如此地如影随形。
在朋友给我的一些看法上,她如此的说:「他可说是个谨慎的完美主义者,对许多人、事,他想得很多,总想顾全每一部份,这样的结果,他把许多事处理得很好,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我总觉得他又累又惨,因为他有限的时间和精神都被杂务瓜分光了……」这就是我这样的一个人。我总觉得,人与人在一起,本来就是生命中一种机缘,大家何其有幸,能够置身在同一个环境里,能够一同生活、甚至於是一同做事,为什麼不去珍惜?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有人说,人生像一个有缺陷的圆,我们莫不是在寻找那一个失落的缺角,来填补人生的遗憾。於是,对於朋友、夥伴,我希望大家能够和乐融融的在一起,少一分共事的争执,多一分相处的融洽,於是,在心理学老师的眼光来评量我这样一个对待同学的人,是典型的「烂好人」。凡事只要是我能力所及,我都会尽量去做,再加上自己不擅长拒绝别人的人性弱点,我的行事历多半都是满满的,少有休息的时间,也无怪乎挚友对我会有如此的的看法「他有限的时间和精神都被杂务瓜分光了!」
可是,这样一来,就真的是美好了吗?「我这个没大才能的闲人,才有能力分1/2的心给南台会,1/2给身边几个喜爱的朋友。像他这样的能者,许多人需要他,他也关心太多东西,每个人分到的只能是1/N的心,他也无法给自己太多闲暇。」在谈到南台会时,我的朋友这样的告诉我。
其实,这是蛮悲哀的,在经过这一年多的试炼下来,自己也觉得「累了!」这样的为别人付出、付出、付出,到头来自己又换得什麼?虽然知识与经验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要无所求而为,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就多帮别人一些,至於回报与否?并不是那麼的重要。这样子的想法,不啻为自己立身处事的归臬,然而,回到现实的身心安顿上,从别人的眼中,我只看见敬佩、感谢,却鲜有那种相知相惜的依赖感,於是,我不免自私的想,「朋友不一定要很多,贴心的有几个就好了!」因此,我想给自己一个学习课题,不再对别人付出太多的关心和帮助,学习在人群中当一只遗世独立的苍鹰,兀自飞翔。只是,这样的愿望,不知道能否实现?
这一天,朋友告诉我「肯定自己固然可靠外在的成就,但内在的自我认同却是更重要的。有些多愁善感,在外在乐观忙碌的底下,或许包含著一些悲观而孤寂的心。」自己实在很不能接受这样子的一个分析,但是却又觉得这样的话其实是十分贴切的,彷佛内心深处那不愿意被发掘的部份感触,被无由的揭开,很感伤,却又很真实,无怪乎另外一个朋友也发出了「是不是忙碌也造成距离,引发孤寂呢?」如此的问题,我想,「孤独」已经做了相当完整的解释。
大家都劝我要多休息、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或是要求太多,有的时候「烂一点」或许可以换得更大的解放空间,反正「比你烂的人多得是!」何必太去执意结果呢?在我的圣诞卡上,许多同学如此的写道「感谢你平日的照顾和包容,让我很惭愧的是,总不能帮助你什麼事」这又是为什麼呢?是不是这样一个「能力卓绝」的我,反而因为自己的这一点能力,使得别人想帮我什麼,可是却又不知道该做些什麼,因为在处事上,我会做得比他们更好,於是,这样一个「我」,反而被自己的能力卡死在人我之间的黑洞里,永远翻不出身,只有在虚无的星际里,在人与人相处的引力模式之下,才能渐渐洞察这个黑洞的存在,是那麼的晦暗,是那麼的难以挣脱,挣脱自我局限的束缚。
那一天,在一封朋友给我的信函上写著「隆振给我的讯息则是『我很忙』,我会觉得不该太烦他,即使他无意中做错了什麼也不要怪他,因为他很忙。我曾很多次听到别人说这样的话,『不要怪隆振,他太忙了』。」而在另一次与同学的晤谈上,她也是如此的跟我说「有的时候,我想请隆振帮我做些事情,可是看到他那麼忙,自己又会於心不忍。」於是,从这些评语,我归结出两个悲哀的事实,第一,「忙碌成为错误的拖词」。第二,「贴心朋友的疏离」。
以自己完美倾向的处事原则看来,如果因为忙碌而使得自己在事情的处理上发生了错误,自己是要勇於承担的,可是,正因为所谓的「好心、善意」使得许多自己犯下的错误在同学朋友的体谅中,成为帮助我逃避责任的藉口,而更悲哀的是,昧於自己的无知,我竟然还天真的以为一切都「波平浪静」。再重新面对事物时,我想自己得好好思索这个中的诡谲了。
其次,便是生活中这一些真正关心我的朋友,永远是站在旁边,痛心的看待这样一个蒙昧的人,遭受繁琐事物的摧残,而我却一概不知;而那些时常找你帮忙这儿、帮忙那儿的人,其实并不见得真正的了解你,待事过境迁,付出的背后,沈淀下来的竟是一颗孤寂的心。面对这样的实情,对於关心我的朋友,我是如此的惭愧与无地自容。
因此,我在这里许下承诺,不再理会无意义的琐事,我要把心还给身旁这几个关心我的人。有个同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一次只要专心的做一件事就好。
很有趣的一段叙述「上次上心理学时,他将投注於自己的时间用了100%,但我相信,那或许只是他的理想,在现实世界里,他可能永远都做不到,因为他也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对他的观感,所以,我要说的是,凡事不必太认真(尤其是生活中的琐事)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吧!」这是实情,在繁复的人际关系中,谁能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呢?自我的独立与自我的肯定是需要学习的。
很感激这「几个」朋友的真心良言,无可讳言的,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考验之后,现在的自己正处於情绪的低潮期,我知道,在「人我」的关系中,自己必然要做一番省悟与调整的,於是,我告诉自己,再出发的,将是另一个不同的自己。
这一份心理报告,觉得有点像是「自我的白皮书」,但又何妨呢?
文末附记:我将以这份报告,交付予这些关心我的朋友,聊表我这些日子以来,忽略他们的歉意与愧疚,并且,献上我最诚挚的情意,感谢有他们的相随相伴,让我在失意之余,还能感受到关怀与厚爱。我要说的是:「亲爱的朋友,谢谢你!」
班 级:语二乙
学生姓名:廖隆振
学 号:8502241
指导老师:吴昭容老师
「标准的处女座男人!」
认识我的朋友,多半会有相同的观点。绝大多数的同学,在知悉血型A型的真相之后,莫不点头再三,以来印证她们对我这样一个「变态」之人的看法。在她们眼中,「细 心、体贴、负责、而且很会照顾人」彷佛成了我这个人的共同写照。
对於处理事情上,「理性、执著、认真、并且带有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的个性,则完全符合她们眼中「处女座」的处事观。为什麼会这样呢?自己虽然极不愿意很命定的去看待自己的这种性格倾向,可是偏偏它又是如此地如影随形。
在朋友给我的一些看法上,她如此的说:「他可说是个谨慎的完美主义者,对许多人、事,他想得很多,总想顾全每一部份,这样的结果,他把许多事处理得很好,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我总觉得他又累又惨,因为他有限的时间和精神都被杂务瓜分光了……」这就是我这样的一个人。我总觉得,人与人在一起,本来就是生命中一种机缘,大家何其有幸,能够置身在同一个环境里,能够一同生活、甚至於是一同做事,为什麼不去珍惜?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有人说,人生像一个有缺陷的圆,我们莫不是在寻找那一个失落的缺角,来填补人生的遗憾。於是,对於朋友、夥伴,我希望大家能够和乐融融的在一起,少一分共事的争执,多一分相处的融洽,於是,在心理学老师的眼光来评量我这样一个对待同学的人,是典型的「烂好人」。凡事只要是我能力所及,我都会尽量去做,再加上自己不擅长拒绝别人的人性弱点,我的行事历多半都是满满的,少有休息的时间,也无怪乎挚友对我会有如此的的看法「他有限的时间和精神都被杂务瓜分光了!」
可是,这样一来,就真的是美好了吗?「我这个没大才能的闲人,才有能力分1/2的心给南台会,1/2给身边几个喜爱的朋友。像他这样的能者,许多人需要他,他也关心太多东西,每个人分到的只能是1/N的心,他也无法给自己太多闲暇。」在谈到南台会时,我的朋友这样的告诉我。
其实,这是蛮悲哀的,在经过这一年多的试炼下来,自己也觉得「累了!」这样的为别人付出、付出、付出,到头来自己又换得什麼?虽然知识与经验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要无所求而为,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就多帮别人一些,至於回报与否?并不是那麼的重要。这样子的想法,不啻为自己立身处事的归臬,然而,回到现实的身心安顿上,从别人的眼中,我只看见敬佩、感谢,却鲜有那种相知相惜的依赖感,於是,我不免自私的想,「朋友不一定要很多,贴心的有几个就好了!」因此,我想给自己一个学习课题,不再对别人付出太多的关心和帮助,学习在人群中当一只遗世独立的苍鹰,兀自飞翔。只是,这样的愿望,不知道能否实现?
这一天,朋友告诉我「肯定自己固然可靠外在的成就,但内在的自我认同却是更重要的。有些多愁善感,在外在乐观忙碌的底下,或许包含著一些悲观而孤寂的心。」自己实在很不能接受这样子的一个分析,但是却又觉得这样的话其实是十分贴切的,彷佛内心深处那不愿意被发掘的部份感触,被无由的揭开,很感伤,却又很真实,无怪乎另外一个朋友也发出了「是不是忙碌也造成距离,引发孤寂呢?」如此的问题,我想,「孤独」已经做了相当完整的解释。
大家都劝我要多休息、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或是要求太多,有的时候「烂一点」或许可以换得更大的解放空间,反正「比你烂的人多得是!」何必太去执意结果呢?在我的圣诞卡上,许多同学如此的写道「感谢你平日的照顾和包容,让我很惭愧的是,总不能帮助你什麼事」这又是为什麼呢?是不是这样一个「能力卓绝」的我,反而因为自己的这一点能力,使得别人想帮我什麼,可是却又不知道该做些什麼,因为在处事上,我会做得比他们更好,於是,这样一个「我」,反而被自己的能力卡死在人我之间的黑洞里,永远翻不出身,只有在虚无的星际里,在人与人相处的引力模式之下,才能渐渐洞察这个黑洞的存在,是那麼的晦暗,是那麼的难以挣脱,挣脱自我局限的束缚。
那一天,在一封朋友给我的信函上写著「隆振给我的讯息则是『我很忙』,我会觉得不该太烦他,即使他无意中做错了什麼也不要怪他,因为他很忙。我曾很多次听到别人说这样的话,『不要怪隆振,他太忙了』。」而在另一次与同学的晤谈上,她也是如此的跟我说「有的时候,我想请隆振帮我做些事情,可是看到他那麼忙,自己又会於心不忍。」於是,从这些评语,我归结出两个悲哀的事实,第一,「忙碌成为错误的拖词」。第二,「贴心朋友的疏离」。
以自己完美倾向的处事原则看来,如果因为忙碌而使得自己在事情的处理上发生了错误,自己是要勇於承担的,可是,正因为所谓的「好心、善意」使得许多自己犯下的错误在同学朋友的体谅中,成为帮助我逃避责任的藉口,而更悲哀的是,昧於自己的无知,我竟然还天真的以为一切都「波平浪静」。再重新面对事物时,我想自己得好好思索这个中的诡谲了。
其次,便是生活中这一些真正关心我的朋友,永远是站在旁边,痛心的看待这样一个蒙昧的人,遭受繁琐事物的摧残,而我却一概不知;而那些时常找你帮忙这儿、帮忙那儿的人,其实并不见得真正的了解你,待事过境迁,付出的背后,沈淀下来的竟是一颗孤寂的心。面对这样的实情,对於关心我的朋友,我是如此的惭愧与无地自容。
因此,我在这里许下承诺,不再理会无意义的琐事,我要把心还给身旁这几个关心我的人。有个同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一次只要专心的做一件事就好。
很有趣的一段叙述「上次上心理学时,他将投注於自己的时间用了100%,但我相信,那或许只是他的理想,在现实世界里,他可能永远都做不到,因为他也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对他的观感,所以,我要说的是,凡事不必太认真(尤其是生活中的琐事)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吧!」这是实情,在繁复的人际关系中,谁能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呢?自我的独立与自我的肯定是需要学习的。
很感激这「几个」朋友的真心良言,无可讳言的,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考验之后,现在的自己正处於情绪的低潮期,我知道,在「人我」的关系中,自己必然要做一番省悟与调整的,於是,我告诉自己,再出发的,将是另一个不同的自己。
这一份心理报告,觉得有点像是「自我的白皮书」,但又何妨呢?
文末附记:我将以这份报告,交付予这些关心我的朋友,聊表我这些日子以来,忽略他们的歉意与愧疚,并且,献上我最诚挚的情意,感谢有他们的相随相伴,让我在失意之余,还能感受到关怀与厚爱。我要说的是:「亲爱的朋友,谢谢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自我”心理分析报告那那是要自己写的吧,别人怎么知道你的“自我”报告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