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思路
人类应该和谐相处。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和谐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和谐即是美。只有和谐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充满诚信友爱。和谐社会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善待自然,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要从身边之事做起
名言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身体健全,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闻一多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和谐、心满意足。 ——别林斯基
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毕达哥拉斯
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罗曼·罗兰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谐之神的巨大神庙。——伏尔泰
那些年轻时没有在内心和谐中生活的人们,以后会像一只长腿老苍鹭一样悲伤地站在没有鱼的湖边。——佚名
经典素材
丁绍光把美与和谐献给世界
(艺术的和谐美)
丁绍光是著名的旅美画家,他的画以和谐为主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觉得从哲学、文艺发展以及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和谐是重要的,这也是现在的世界所欠缺的。
丁绍光也曾画过反映内心冲突的画,但那是在年轻时候,到国外后,他觉得世界缺少和谐,所以从此以和谐为主题作画。他会选择一些永恒性的题材,如母爱父爱、人性、人与自然的爱,这些本身不受空间、民族、时间的局限,而且还带有中国色彩。这些都是不同人、不同民族都可以得到共鸣的,是人类共同的想法,这样的艺术才可能永存。
和谐的形体
(和谐即是美)
尽管由于时代、民族、社会形态的不同,人们的审美习惯、情趣、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异,然而人体美的实质——比例与和谐,却是亘古不变的。例如:头颅是身高的1/7至1/8;肩膀最宽处为身高的1/4;大腿正面厚度等于脸宽……按这些原则结合成的人,体态匀称和谐,散发出令人愉悦的美感。被誉为女性健美典范的《米洛的维纳斯》,若按比例缩成身高160厘米的女子,其三围比例为90:72:96厘米,构成了比例协调、线条柔和的曲线美。而《掷铁饼者》雕像,构图的基本要素则是“人体正方形”(即二臂侧平举等于身高),体态雄健威武,凝聚着健力、美,是男性美的完整体现。
庐山风景区的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2005年的“五一” 当天,庐山雨后放晴,云蒸雾绕,变幻莫测的绮丽景色令中外游客惊叹。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人黄明游完锦绣谷后,感慨万分地告诉记者:“庐山太美了,不仅自然风光很美,而且旅途环境也非常好,秩序井然,美丽清洁,在这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们在庐山各景区看到,交警在忙碌地指挥交通,秩序井然,各景区看不到烟蒂、矿泉水瓶等垃圾,整个庐山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庐山管理局党委、管理局的同志说,庐山实施了“煤改电、油改电”工程,实现了“无烟山”目标,垃圾袋装率和上门收集率都达100%。自然环境变美了,庐山的人文环境也在不断提升,“诚信服务行动”、“游客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万人诚信宣誓”等活动,规范了导游、营运司机、餐饮服务人员等的行为,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中外游客在庐山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据统计,“五一”当天,庐山接待游客1.38万人,同比增长3%。
美大学生烤鱼受罚
(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4年5月20日,加利福尼亚大学三年级学生马修?考克斯和凯茜?卢普闲来无聊,一起到校园的池塘边捞鱼解闷儿,结果“初战告捷”:只用铁钩就钓上一条45厘米长的大鱼。这种鱼的外号叫“富翁鱼”,较为名贵。事后有人向校方报告说,他们看到考克斯和卢普将此鱼烤熟吃了。
6月7日,校方发言人说,校方对两名学生的行为“感到恶心”。他说,在大学接受了三年教育的学生仍不知保护自然环境,也不懂得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行为”。为了教训这两个学生,校方当即对他们实施了经济处罚。随后,学校董事会开会研究决定,开除两名学生的学籍,并以“蓄意破坏自然”和“虐杀无辜动物”的罪名,把他们送上法庭。据报道,如果罪名成立,考克斯和卢普将被判处一年监禁。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
(和谐是一种哲学美)
中国人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个朴素的至理名言,是因为其提倡和谐的主张,体现了一种哲学的美感,让人享受到“草异色而同芳”的自然和谐的芬芳世界的美好。人,生而平等,每个人的人格是等高的。各种思维方式的共存,是社会昌明的体现。各种思维方式和光同尘,是一个社会充满勃勃生机,是社会大有希望的征兆。
单一的声音组合不成动听的音乐,单一的事物构成不了欣欣向荣的世界,就像味道单一的食物,是枯燥无味的。中国传统的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元素合成的,就像由各种高度不同的音阶可以谱写和演唱一首首协奏曲。倘若在哲学思维的形式上,一味地强调思维活动是一种抽象的同一,那就意味着人类思维是枯竭的,果真如此那人类将是无望的,甚至是绝望的。
道家和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
(和谐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
在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那里,他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老子认为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消灭一切技术,消解一切文明对人性的侵害,将文化所造就的人还原为没有任何印记的自然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切断那些引起纷乱的社会交往关系。这种淳朴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画卷,固然是和谐社会的一类,但它更像是没有人活动的自然界。在庄子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里,有“至德之世”、“建德之国”、“至治之世”、“无何有之乡”等等。在这类理想的和谐社会之中,人生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民如野鹿”,人摆脱了一切文化的羁绊,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融为一体。
在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念里,我们可以吸取的思想资源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讲人伦的和谐是每个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做到“和而不同”。对于社会整体和谐来说,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就是在财富分配方面,力求做到“均”,在儒者看来,人伦和谐并不涉及到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而只涉及到财富占有者的分配关系问题。因而孔子强调人际应该以仁心相感,仁的感通恰如各社会要素的和谐剂。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
(创造和谐社会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伟业。完成这样的伟业,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需要从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胜为大胜,和谐就在其中。
和谐是具体的,和谐就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不随地吐痰,不毁损花草树木,能保护环境和谐;办公区内不大声喧哗,不随意串门闲聊,行走避免噪音干扰他人工作,有利于办公气氛的和谐;“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前停一停”,能营造交通秩序的和谐……人人都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仓廪实而知礼节”。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谈及和谐社会,有些人往往只讲重大问题,如贫富差距、贪污腐败、执法不公等等,把不和谐现象的责任归咎于政府、推诿于他人,却对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量的、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的和谐行为闭口不谈,认为细枝末节无关痛痒。殊不知,商场上“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社会秩序建设。“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一种十分让人费解的社会流行病。自私、嫉妒、盲目攀比等心理因素,制造了大量的社会不和谐。人人都多一点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为和谐多做贡献,社会就会日益和谐,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和谐)
2005年3月份开始,圆明园内上演了一幕骇人的情景:几十台挖掘机正在疯狂地破坏着圆明园的景观,所有湖底被挖开,然后铺满了大片白色塑料,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湖水渗漏。专家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拥有无可取代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圆明园是有史以来中国最杰出的园林。“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思想,“巧夺天工”、“宛若天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浑然一体”、“古朴沧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泱茫无穷”、“气象万千”是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效应的美学感受。显然,开放的园林生态系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至关重要,对于圆明园而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已经接受了几百年的历史考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园林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沟通是最重要的“生态流”。
中国文化是有“意境”的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尤其如此。这次圆明园大规模铺设白色塑料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彻底破坏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圆明园那种“浑然天成”、“自然天真”、“恬淡清雅”的和谐感受就完全没有了,损害了圆明园独特的旅游欣赏价值,如果不立即改正,后果不堪设想。
温州关爱外来民工
(建设和谐社会要从行动开始)
2005年4月,温州市启动关爱民工“和馨行动”,号召全市上下更加关注200多万外来务工者的生产和生活,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真正让他们融入温州,成为“和谐温州”建设的重要力量。
外来务工者可享受住房公积金补助、外来“百优”青年可入户温州、慈善款倾斜外来特困人员……一项项关爱民工的措施在温州出台。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建立民工应急救助资金、加强对民工的法律援助……一件件关爱民工的实事将在温州施行。政府、企业、百姓都在向广大的新温州人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伸出更多援助的双手。
河南民工李学生在温州舍己救人,感动了整个温州。温州市委、市政府在3月24日做出了在全市深入开展向李学生学习活动的决定,学习平民英雄的热潮持续涌动,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氛围正在温州形成。随之,开展持续5个月的“和馨行动”,进一步融洽温州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鱼水关系,为温州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内涵。“和馨行动”重点对劳动合同、工资待遇等进行规范。解决好外来民工生产生活中如就医、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加大对不签劳动合同、低工资等侵犯民工权益问题的维权力度。
“我们是一家人!”“温州是我们共同的家!”相信不久之后,新温州人和本土温州人都会说出这些肺腑之言。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外来新温州人融入这座城市,爱上这片大地。
法官宋鱼水的故事
(和谐是法律追求的最高境界)
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是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她所在的法院地处北京中关村,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着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发展为世界瞩目的高科技园区。宋鱼水和她的同事们乘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初起之势,进行的是有示范作用的工作。
2002年,一著名学者诉一家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侵权案。数字图书馆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过去图书馆是“书上架”,数字图书馆是“书上网”,通过网络就可同时实现多人借阅。这些优势决定了建立数字图书馆具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可当时,对数字图书馆是否侵权,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审判实践,这起案件的审理,不仅影响到当事人的实际利益,而且事关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宋鱼水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构成侵权。这个案例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著作权侵权案件之首。
很多人曾经不理解宋鱼水为什么下那么大力气调解,后来明白的人愈发多了:宋鱼水站在更高的角度俯瞰着一个个经她手的案件。她不单单考虑一个案件中法律判决是否公正,是期望经过调解社会付出最小的成本,而社会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她比一般法官更尽力地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宋鱼水眼中的法律,不仅是保护社会,还能对社会前进的车轮起到润滑作用。
宋鱼水喜欢两个字:和谐。因此她愿意用法律让社会更和谐,如同她的名字,鱼和水的和谐关系。曾有当事人送她锦旗: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法官们都说,这是每个法官都梦想达到的最高境界。
意林故事
大山村的和谐故事
位于安徽省石台县牯牛降风景区西部的珂田乡境内,有个村落叫大山村。
大山村人是懂得天人和谐之道的。明末清初,大山村人的祖先即迁居于此。近400年间,这里的山水仍保持得如此完好。大山村人虽然也靠山吃山,但他们从不毁林开荒,滥砍乱伐。在村子的后面,是被村里人称为“龙脉”的山脊。人们从不在山上动刀动斧,因此那一带山林仍保持着原始形态。山上纵有大树枯死,也无人去锯断。这种生态保护意识,连大山村刚懂事的孩子都具备。
大山村人更明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道。数百年来,村里人合族而居,邻里之间龃龉很少,更无械斗发生。村里人恪守孝道,在村子里谁家若是发生儿女不孝之事,村里人会把不孝子女揪到村里祠堂打板子。村中民风淳朴,村民出门从不上锁;耕牛就拴在村边,从未丢失;村姑采茶时将自行车停放路边,从不上锁,有时发现车子被人骑走了,她们也不在意,因为她们知道这里没有小偷,车子肯定是被某位邻居临时骑走办急事去了,不久他们就会物归原主的。
寻觅大山村人生存发展的足迹,我们似乎能领略到珍藏于大山村人内心中的和谐之道。“手掰包米棒,脚烤栗炭火,神仙想来来不了,除了皇帝就是我。”这是流传在村中的一首民谣。相传大山村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而来,因此村民们恪守祖先遗训,从不轻易出山。他们守着大山,世代以种茶为业,30岁以上的人很少出门打工。从这首民谣中,我们也许能体会到大山村人的心态。他们向往和平、安宁,追求内心的和谐。因为无私无欲,所以能自给自足,知足常乐。
席慕容眼中的和谐
身为蒙古族人,诗人席慕容因为看透了其生活背后的文化本质,她对自己的根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草原文化真正的内涵在哪里呢?她认为很明确,那便是和谐、朴素。
“和谐不是驯服,而依然有野性。比如放养的蒙古马,我曾问过蒙古族朋友布赫鄂尔顿先生,我说500匹马养在外面你不担心吗?他说你放心,生人是靠不近马群的,只有主人才能进来。它们每天回来喝两次水,如果在冬天雪水够多的时候要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有一年冬天,电视台的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要找找我的马群,我还不知道它们在哪儿呢。相信什么东西都有灵魂,我不是独大的,在这个草原里面我要生活,植物也要生活,动物也要生活,对着这个天地战战兢兢地、互相想办法和谐相处地过日子,这就是和谐。”
席慕容认为朴素的意思就是在最简单的范围里面制造出最合用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不贪求,我们要跟这个世界共存,让我们在生活中尽量不要做一个侵略者。“很好玩,有一次我在讲我们蒙古族人对牛、马、羊的了解跟温柔地对待,但是有人就说当初蒙古帝国对其他人的对待呢,我说那是两回事,那是打仗,所以对不起,我有一点点的太兴奋,我要收敛一下。”
应用与创新
有缺陷也和谐
假如有两块玉,都玲珑可爱,晶莹剔透,但一块有瑕疵,你会选择哪一块呢?也许你会选择那块无瑕的,因为一般人的思维都是向着完美。我的选择却不然,我会选择那个有瑕疵的、有缺憾的,因为在我的眼里,那个瑕疵不但不会掩盖美玉,反而会衬托出玉的那份真实朴素的美。就像白纸上的黑点恰好反衬出纸张的洁白一样。
世间的玩物,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是难以达到的,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的。美与瑕疵正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有心绞痛的疾病。每每心痛就会皱眉,一般说来,皱眉是不美的。然而西施皱眉的姿容却更增添了楚楚动人的效果。不然,怎么会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呢?可见西施的“瑕”与“美”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
还有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他的作品无不为世人所赞叹。然而,罗丹的人物雕塑并不追求优美、完整、典雅,而是往往带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畸形。然而正是那些不完整的、畸形的雕像,展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生命力的和谐。
和气生财是一种经济和谐
在生意场上常说“无利不起早”、“混混浊浊塘生鱼,和和气气市生财”,交易双方出现不和谐声音的时候,常有调和人说“跟什么过不去,也别跟钱过不去”。这话说得很及时,也很实际,所以一般双方就让步了,成交了。所谓“吃遍天下盐最好,用遍天下钱最好”。现代社会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说,没有比钱更重要了,“什么都可以没有,可别没钱”。清雅之人也许会感慨,现代人怎么啦?怎么变得如此铜臭熏天?当然更有老百姓会说,“你怎么啦?跟钱有仇啊?”“君子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说的是一种精神的需求或追求,当然是该提倡的,但是生活从来都是很现实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财富社会的今天,敢于提钱,善于提钱,是年轻人入世入道大俗而大雅的逻辑,是一种成熟的标志。针对这一点,西方有一种流行的经济学理论是最直截了当的——人是经济人。这种假定是很务实的。
时代不一样了,作为每个现代的中国人,不要有依赖思想,不管自己是多么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首先得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的劳动养活自己,别总是盯着父母、国家和社会不放,好像是人家上辈子欠咱们似的。父母养到孩子成年,就尽了天道,就不欠天债了;国家的钱,是老百姓的纳税钱,对没有支付劳动成本的人,从逻辑上,国家也不欠他们的钱,没有太多的理由伸手要的太多;社会是“你加我,我加他”而组合的团体,这个团体对没有创造效益的“寄生族”,从逻辑上也没有必然性的义务养着。
中国古代的铜钱是外圆内方的,就是提示人们赚钱要通融,与人为善,与人为友。要每位参与财富游戏的朋友,发挥自己独特的财商,是指财富游戏中,游戏主体通过对成本、效益和风险的动态把握,实现商业价值的能力。在商业社会,人们对财富知识的掌握和财富规律的认知利用,直接影响到财富的积累。尤其如今进入微利时代的人们,这种财富资源的整合能力,成为人们能否在财富社会叱咤风云的“杀手锏”。维商指数大小与其开拓资源的能力成正比,维商高者一般抗风险的能力也高,当然其实现的经济效益也高。财富游戏是聪明人的游戏,现代人应当也有条件,发挥自己的维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去调控、利用、设定财富规则,有效整合“时间、信息、人力、物力和财力”效能。
时下,最时髦的话,就是讲“和谐”。我们不妨从这种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和谐”对于财富社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学逻辑?在中国传统的生意场里,是讲究“和气生财”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仅仅要知道讲究正道赚钱的表面意思,同时我们也需要懂得赚钱的内在逻辑或道理,即就算是君子也喜欢钱财的,只是君子更懂得赚钱的奥妙,赚钱的手段更高明罢了,否则就消受不起“君子”雅号了。
人类应该和谐相处。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和谐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和谐即是美。只有和谐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充满诚信友爱。和谐社会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善待自然,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要从身边之事做起
名言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身体健全,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闻一多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和谐、心满意足。 ——别林斯基
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毕达哥拉斯
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罗曼·罗兰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谐之神的巨大神庙。——伏尔泰
那些年轻时没有在内心和谐中生活的人们,以后会像一只长腿老苍鹭一样悲伤地站在没有鱼的湖边。——佚名
经典素材
丁绍光把美与和谐献给世界
(艺术的和谐美)
丁绍光是著名的旅美画家,他的画以和谐为主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觉得从哲学、文艺发展以及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和谐是重要的,这也是现在的世界所欠缺的。
丁绍光也曾画过反映内心冲突的画,但那是在年轻时候,到国外后,他觉得世界缺少和谐,所以从此以和谐为主题作画。他会选择一些永恒性的题材,如母爱父爱、人性、人与自然的爱,这些本身不受空间、民族、时间的局限,而且还带有中国色彩。这些都是不同人、不同民族都可以得到共鸣的,是人类共同的想法,这样的艺术才可能永存。
和谐的形体
(和谐即是美)
尽管由于时代、民族、社会形态的不同,人们的审美习惯、情趣、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异,然而人体美的实质——比例与和谐,却是亘古不变的。例如:头颅是身高的1/7至1/8;肩膀最宽处为身高的1/4;大腿正面厚度等于脸宽……按这些原则结合成的人,体态匀称和谐,散发出令人愉悦的美感。被誉为女性健美典范的《米洛的维纳斯》,若按比例缩成身高160厘米的女子,其三围比例为90:72:96厘米,构成了比例协调、线条柔和的曲线美。而《掷铁饼者》雕像,构图的基本要素则是“人体正方形”(即二臂侧平举等于身高),体态雄健威武,凝聚着健力、美,是男性美的完整体现。
庐山风景区的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2005年的“五一” 当天,庐山雨后放晴,云蒸雾绕,变幻莫测的绮丽景色令中外游客惊叹。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人黄明游完锦绣谷后,感慨万分地告诉记者:“庐山太美了,不仅自然风光很美,而且旅途环境也非常好,秩序井然,美丽清洁,在这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们在庐山各景区看到,交警在忙碌地指挥交通,秩序井然,各景区看不到烟蒂、矿泉水瓶等垃圾,整个庐山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庐山管理局党委、管理局的同志说,庐山实施了“煤改电、油改电”工程,实现了“无烟山”目标,垃圾袋装率和上门收集率都达100%。自然环境变美了,庐山的人文环境也在不断提升,“诚信服务行动”、“游客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万人诚信宣誓”等活动,规范了导游、营运司机、餐饮服务人员等的行为,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中外游客在庐山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据统计,“五一”当天,庐山接待游客1.38万人,同比增长3%。
美大学生烤鱼受罚
(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4年5月20日,加利福尼亚大学三年级学生马修?考克斯和凯茜?卢普闲来无聊,一起到校园的池塘边捞鱼解闷儿,结果“初战告捷”:只用铁钩就钓上一条45厘米长的大鱼。这种鱼的外号叫“富翁鱼”,较为名贵。事后有人向校方报告说,他们看到考克斯和卢普将此鱼烤熟吃了。
6月7日,校方发言人说,校方对两名学生的行为“感到恶心”。他说,在大学接受了三年教育的学生仍不知保护自然环境,也不懂得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行为”。为了教训这两个学生,校方当即对他们实施了经济处罚。随后,学校董事会开会研究决定,开除两名学生的学籍,并以“蓄意破坏自然”和“虐杀无辜动物”的罪名,把他们送上法庭。据报道,如果罪名成立,考克斯和卢普将被判处一年监禁。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
(和谐是一种哲学美)
中国人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个朴素的至理名言,是因为其提倡和谐的主张,体现了一种哲学的美感,让人享受到“草异色而同芳”的自然和谐的芬芳世界的美好。人,生而平等,每个人的人格是等高的。各种思维方式的共存,是社会昌明的体现。各种思维方式和光同尘,是一个社会充满勃勃生机,是社会大有希望的征兆。
单一的声音组合不成动听的音乐,单一的事物构成不了欣欣向荣的世界,就像味道单一的食物,是枯燥无味的。中国传统的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元素合成的,就像由各种高度不同的音阶可以谱写和演唱一首首协奏曲。倘若在哲学思维的形式上,一味地强调思维活动是一种抽象的同一,那就意味着人类思维是枯竭的,果真如此那人类将是无望的,甚至是绝望的。
道家和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
(和谐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
在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那里,他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老子认为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消灭一切技术,消解一切文明对人性的侵害,将文化所造就的人还原为没有任何印记的自然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切断那些引起纷乱的社会交往关系。这种淳朴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画卷,固然是和谐社会的一类,但它更像是没有人活动的自然界。在庄子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里,有“至德之世”、“建德之国”、“至治之世”、“无何有之乡”等等。在这类理想的和谐社会之中,人生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民如野鹿”,人摆脱了一切文化的羁绊,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融为一体。
在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念里,我们可以吸取的思想资源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讲人伦的和谐是每个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做到“和而不同”。对于社会整体和谐来说,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就是在财富分配方面,力求做到“均”,在儒者看来,人伦和谐并不涉及到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而只涉及到财富占有者的分配关系问题。因而孔子强调人际应该以仁心相感,仁的感通恰如各社会要素的和谐剂。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
(创造和谐社会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伟业。完成这样的伟业,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需要从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胜为大胜,和谐就在其中。
和谐是具体的,和谐就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不随地吐痰,不毁损花草树木,能保护环境和谐;办公区内不大声喧哗,不随意串门闲聊,行走避免噪音干扰他人工作,有利于办公气氛的和谐;“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前停一停”,能营造交通秩序的和谐……人人都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仓廪实而知礼节”。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谈及和谐社会,有些人往往只讲重大问题,如贫富差距、贪污腐败、执法不公等等,把不和谐现象的责任归咎于政府、推诿于他人,却对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量的、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的和谐行为闭口不谈,认为细枝末节无关痛痒。殊不知,商场上“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社会秩序建设。“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一种十分让人费解的社会流行病。自私、嫉妒、盲目攀比等心理因素,制造了大量的社会不和谐。人人都多一点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为和谐多做贡献,社会就会日益和谐,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和谐)
2005年3月份开始,圆明园内上演了一幕骇人的情景:几十台挖掘机正在疯狂地破坏着圆明园的景观,所有湖底被挖开,然后铺满了大片白色塑料,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湖水渗漏。专家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拥有无可取代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圆明园是有史以来中国最杰出的园林。“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思想,“巧夺天工”、“宛若天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浑然一体”、“古朴沧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泱茫无穷”、“气象万千”是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效应的美学感受。显然,开放的园林生态系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至关重要,对于圆明园而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已经接受了几百年的历史考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园林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沟通是最重要的“生态流”。
中国文化是有“意境”的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尤其如此。这次圆明园大规模铺设白色塑料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彻底破坏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圆明园那种“浑然天成”、“自然天真”、“恬淡清雅”的和谐感受就完全没有了,损害了圆明园独特的旅游欣赏价值,如果不立即改正,后果不堪设想。
温州关爱外来民工
(建设和谐社会要从行动开始)
2005年4月,温州市启动关爱民工“和馨行动”,号召全市上下更加关注200多万外来务工者的生产和生活,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真正让他们融入温州,成为“和谐温州”建设的重要力量。
外来务工者可享受住房公积金补助、外来“百优”青年可入户温州、慈善款倾斜外来特困人员……一项项关爱民工的措施在温州出台。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建立民工应急救助资金、加强对民工的法律援助……一件件关爱民工的实事将在温州施行。政府、企业、百姓都在向广大的新温州人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伸出更多援助的双手。
河南民工李学生在温州舍己救人,感动了整个温州。温州市委、市政府在3月24日做出了在全市深入开展向李学生学习活动的决定,学习平民英雄的热潮持续涌动,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氛围正在温州形成。随之,开展持续5个月的“和馨行动”,进一步融洽温州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鱼水关系,为温州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内涵。“和馨行动”重点对劳动合同、工资待遇等进行规范。解决好外来民工生产生活中如就医、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加大对不签劳动合同、低工资等侵犯民工权益问题的维权力度。
“我们是一家人!”“温州是我们共同的家!”相信不久之后,新温州人和本土温州人都会说出这些肺腑之言。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外来新温州人融入这座城市,爱上这片大地。
法官宋鱼水的故事
(和谐是法律追求的最高境界)
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是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她所在的法院地处北京中关村,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着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发展为世界瞩目的高科技园区。宋鱼水和她的同事们乘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初起之势,进行的是有示范作用的工作。
2002年,一著名学者诉一家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侵权案。数字图书馆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过去图书馆是“书上架”,数字图书馆是“书上网”,通过网络就可同时实现多人借阅。这些优势决定了建立数字图书馆具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可当时,对数字图书馆是否侵权,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审判实践,这起案件的审理,不仅影响到当事人的实际利益,而且事关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宋鱼水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构成侵权。这个案例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著作权侵权案件之首。
很多人曾经不理解宋鱼水为什么下那么大力气调解,后来明白的人愈发多了:宋鱼水站在更高的角度俯瞰着一个个经她手的案件。她不单单考虑一个案件中法律判决是否公正,是期望经过调解社会付出最小的成本,而社会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她比一般法官更尽力地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宋鱼水眼中的法律,不仅是保护社会,还能对社会前进的车轮起到润滑作用。
宋鱼水喜欢两个字:和谐。因此她愿意用法律让社会更和谐,如同她的名字,鱼和水的和谐关系。曾有当事人送她锦旗: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法官们都说,这是每个法官都梦想达到的最高境界。
意林故事
大山村的和谐故事
位于安徽省石台县牯牛降风景区西部的珂田乡境内,有个村落叫大山村。
大山村人是懂得天人和谐之道的。明末清初,大山村人的祖先即迁居于此。近400年间,这里的山水仍保持得如此完好。大山村人虽然也靠山吃山,但他们从不毁林开荒,滥砍乱伐。在村子的后面,是被村里人称为“龙脉”的山脊。人们从不在山上动刀动斧,因此那一带山林仍保持着原始形态。山上纵有大树枯死,也无人去锯断。这种生态保护意识,连大山村刚懂事的孩子都具备。
大山村人更明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道。数百年来,村里人合族而居,邻里之间龃龉很少,更无械斗发生。村里人恪守孝道,在村子里谁家若是发生儿女不孝之事,村里人会把不孝子女揪到村里祠堂打板子。村中民风淳朴,村民出门从不上锁;耕牛就拴在村边,从未丢失;村姑采茶时将自行车停放路边,从不上锁,有时发现车子被人骑走了,她们也不在意,因为她们知道这里没有小偷,车子肯定是被某位邻居临时骑走办急事去了,不久他们就会物归原主的。
寻觅大山村人生存发展的足迹,我们似乎能领略到珍藏于大山村人内心中的和谐之道。“手掰包米棒,脚烤栗炭火,神仙想来来不了,除了皇帝就是我。”这是流传在村中的一首民谣。相传大山村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而来,因此村民们恪守祖先遗训,从不轻易出山。他们守着大山,世代以种茶为业,30岁以上的人很少出门打工。从这首民谣中,我们也许能体会到大山村人的心态。他们向往和平、安宁,追求内心的和谐。因为无私无欲,所以能自给自足,知足常乐。
席慕容眼中的和谐
身为蒙古族人,诗人席慕容因为看透了其生活背后的文化本质,她对自己的根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草原文化真正的内涵在哪里呢?她认为很明确,那便是和谐、朴素。
“和谐不是驯服,而依然有野性。比如放养的蒙古马,我曾问过蒙古族朋友布赫鄂尔顿先生,我说500匹马养在外面你不担心吗?他说你放心,生人是靠不近马群的,只有主人才能进来。它们每天回来喝两次水,如果在冬天雪水够多的时候要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有一年冬天,电视台的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要找找我的马群,我还不知道它们在哪儿呢。相信什么东西都有灵魂,我不是独大的,在这个草原里面我要生活,植物也要生活,动物也要生活,对着这个天地战战兢兢地、互相想办法和谐相处地过日子,这就是和谐。”
席慕容认为朴素的意思就是在最简单的范围里面制造出最合用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不贪求,我们要跟这个世界共存,让我们在生活中尽量不要做一个侵略者。“很好玩,有一次我在讲我们蒙古族人对牛、马、羊的了解跟温柔地对待,但是有人就说当初蒙古帝国对其他人的对待呢,我说那是两回事,那是打仗,所以对不起,我有一点点的太兴奋,我要收敛一下。”
应用与创新
有缺陷也和谐
假如有两块玉,都玲珑可爱,晶莹剔透,但一块有瑕疵,你会选择哪一块呢?也许你会选择那块无瑕的,因为一般人的思维都是向着完美。我的选择却不然,我会选择那个有瑕疵的、有缺憾的,因为在我的眼里,那个瑕疵不但不会掩盖美玉,反而会衬托出玉的那份真实朴素的美。就像白纸上的黑点恰好反衬出纸张的洁白一样。
世间的玩物,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是难以达到的,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的。美与瑕疵正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有心绞痛的疾病。每每心痛就会皱眉,一般说来,皱眉是不美的。然而西施皱眉的姿容却更增添了楚楚动人的效果。不然,怎么会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呢?可见西施的“瑕”与“美”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
还有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他的作品无不为世人所赞叹。然而,罗丹的人物雕塑并不追求优美、完整、典雅,而是往往带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畸形。然而正是那些不完整的、畸形的雕像,展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生命力的和谐。
和气生财是一种经济和谐
在生意场上常说“无利不起早”、“混混浊浊塘生鱼,和和气气市生财”,交易双方出现不和谐声音的时候,常有调和人说“跟什么过不去,也别跟钱过不去”。这话说得很及时,也很实际,所以一般双方就让步了,成交了。所谓“吃遍天下盐最好,用遍天下钱最好”。现代社会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说,没有比钱更重要了,“什么都可以没有,可别没钱”。清雅之人也许会感慨,现代人怎么啦?怎么变得如此铜臭熏天?当然更有老百姓会说,“你怎么啦?跟钱有仇啊?”“君子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说的是一种精神的需求或追求,当然是该提倡的,但是生活从来都是很现实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财富社会的今天,敢于提钱,善于提钱,是年轻人入世入道大俗而大雅的逻辑,是一种成熟的标志。针对这一点,西方有一种流行的经济学理论是最直截了当的——人是经济人。这种假定是很务实的。
时代不一样了,作为每个现代的中国人,不要有依赖思想,不管自己是多么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首先得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的劳动养活自己,别总是盯着父母、国家和社会不放,好像是人家上辈子欠咱们似的。父母养到孩子成年,就尽了天道,就不欠天债了;国家的钱,是老百姓的纳税钱,对没有支付劳动成本的人,从逻辑上,国家也不欠他们的钱,没有太多的理由伸手要的太多;社会是“你加我,我加他”而组合的团体,这个团体对没有创造效益的“寄生族”,从逻辑上也没有必然性的义务养着。
中国古代的铜钱是外圆内方的,就是提示人们赚钱要通融,与人为善,与人为友。要每位参与财富游戏的朋友,发挥自己独特的财商,是指财富游戏中,游戏主体通过对成本、效益和风险的动态把握,实现商业价值的能力。在商业社会,人们对财富知识的掌握和财富规律的认知利用,直接影响到财富的积累。尤其如今进入微利时代的人们,这种财富资源的整合能力,成为人们能否在财富社会叱咤风云的“杀手锏”。维商指数大小与其开拓资源的能力成正比,维商高者一般抗风险的能力也高,当然其实现的经济效益也高。财富游戏是聪明人的游戏,现代人应当也有条件,发挥自己的维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去调控、利用、设定财富规则,有效整合“时间、信息、人力、物力和财力”效能。
时下,最时髦的话,就是讲“和谐”。我们不妨从这种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和谐”对于财富社会有什么样的经济学逻辑?在中国传统的生意场里,是讲究“和气生财”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仅仅要知道讲究正道赚钱的表面意思,同时我们也需要懂得赚钱的内在逻辑或道理,即就算是君子也喜欢钱财的,只是君子更懂得赚钱的奥妙,赚钱的手段更高明罢了,否则就消受不起“君子”雅号了。
展开全部
.和谐
(1)引言
和谐就是一面镜子。它只映照出与之相反的影像。它不是我们上面所猜测的任何模样,它只是一种绷紧的状态,从那张力当中回返到对我们自身的认识。它从暴力、从邪恶、从丑陋、从一切的不和谐中闪现自身的影子。和谐犹如诗人沃尔科特在一首诗中说写的,它是:奔跑的雄师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定,她眼中含着某种对恐怖的默许。和谐里面隐含着荒诞,也隐含着对荒诞的容忍。我们对它猜测,但还是无法最后将之言说。和谐实则上就是一只我们所永远无法理解的野兽。但无论我们是否理解,人们一直谈论着它,并将之裁定为一种生命的核心。
(2)事实论据
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有一个成语叫“路不拾遗”,其出典是: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这件事越传越广,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拾形容为“路不拾遗”。 十六大报告中的和谐
和谐"是十六大报告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 传统文化的名言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 存在就是合理,事实胜于雄辩
报纸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养了几只猫和老鼠,它们平时同食同眠,亲如睦邻,从没发生过矛盾。如此怪象,真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这些前世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求同存异相安无事,自然也有其和谐之道。
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色调。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而到了现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
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
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3)理论论据
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 冰心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1)引言
和谐就是一面镜子。它只映照出与之相反的影像。它不是我们上面所猜测的任何模样,它只是一种绷紧的状态,从那张力当中回返到对我们自身的认识。它从暴力、从邪恶、从丑陋、从一切的不和谐中闪现自身的影子。和谐犹如诗人沃尔科特在一首诗中说写的,它是:奔跑的雄师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定,她眼中含着某种对恐怖的默许。和谐里面隐含着荒诞,也隐含着对荒诞的容忍。我们对它猜测,但还是无法最后将之言说。和谐实则上就是一只我们所永远无法理解的野兽。但无论我们是否理解,人们一直谈论着它,并将之裁定为一种生命的核心。
(2)事实论据
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有一个成语叫“路不拾遗”,其出典是: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这件事越传越广,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拾形容为“路不拾遗”。 十六大报告中的和谐
和谐"是十六大报告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 传统文化的名言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 存在就是合理,事实胜于雄辩
报纸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养了几只猫和老鼠,它们平时同食同眠,亲如睦邻,从没发生过矛盾。如此怪象,真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这些前世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求同存异相安无事,自然也有其和谐之道。
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色调。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而到了现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
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
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3)理论论据
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 冰心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和谐
(1)事实论据
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
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这件事越传越广,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拾形容为“路不拾遗”。
十六大报告中的和谐
和谐"是十六大报告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
传统文化的名言
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
存在就是合理,事实胜于雄辩
报纸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养了几只猫和老鼠,它们平时同食同眠,亲如睦邻,从没发生过矛盾。如此怪象,真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这些前世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求同存异相安无事,自然也有其和谐之道。
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色调。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
现代,近年来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
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
长久以来,都以"和"为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2)理论论据
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 冰心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1)事实论据
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
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这件事越传越广,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拾形容为“路不拾遗”。
十六大报告中的和谐
和谐"是十六大报告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
传统文化的名言
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
存在就是合理,事实胜于雄辩
报纸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养了几只猫和老鼠,它们平时同食同眠,亲如睦邻,从没发生过矛盾。如此怪象,真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这些前世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求同存异相安无事,自然也有其和谐之道。
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色调。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
现代,近年来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
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
长久以来,都以"和"为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2)理论论据
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 冰心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6-06
展开全部
和谐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和谐社会
和谐人生
一切美好以和谐为首
和谐让人类更加文明
雨果曾说
亲善产生幸福
文明带来和谐
我们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幸福一生
和谐社会
和谐人生
一切美好以和谐为首
和谐让人类更加文明
雨果曾说
亲善产生幸福
文明带来和谐
我们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幸福一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很简单的啊!!!比如说:世博会,奥运会都是可以做为和谐的材料的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