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原文,习题和解释

谢谢大家了!如题!... 谢谢大家了!如题! 展开
哈皮_everyday
2010-06-04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3万
展开全部
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金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习题: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解释: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作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原有的规模,在上面刻唐代和今世贤人的诗词歌赋。(滕子京)嘱咐我写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我欣赏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在洞庭湖上。连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波浩荡的样子,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它北边连通着巫峡,南边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都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的雨繁密的样子,一连好几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愤怒地呼号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出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到了黄昏的时候天色昏暗,传来老虎的咆哮和猿的啼鸣。登上这座楼,就会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样子,感慨到了极点而生出悲凉的心情。
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水波不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呈现一片青色。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互相问答,这乐趣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耻辱一起忘了,拿着酒杯迎着风,喜气洋洋的样子。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虽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间是六年九月十五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春月秋风等闲渡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49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253万
展开全部
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金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习题:

(一)、生字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 (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六)、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七)、词语欣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解释: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作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原有的规模,在上面刻唐代和今世贤人的诗词歌赋。(滕子京)嘱咐我写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我欣赏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在洞庭湖上。连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波浩荡的样子,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它北边连通着巫峡,南边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都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的雨繁密的样子,一连好几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愤怒地呼号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出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到了黄昏的时候天色昏暗,传来老虎的咆哮和猿的啼鸣。登上这座楼,就会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样子,感慨到了极点而生出悲凉的心情。
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水波不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呈现一片青色。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互相问答,这乐趣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耻辱一起忘了,拿着酒杯迎着风,喜气洋洋的样子。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虽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间是六年九月十五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千手剑
2010-06-03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7万
展开全部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坏话。)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一起,一同。)
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三、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outh/blog/item/d7ce721fe486d0f9e0fe0bb9.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