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语文古诗鉴赏和阅读不知该如何下手,不知道该怎么说。
展开全部
亲爱的同学、朋友:
古诗词和现代文是整个语文卷面上较为简单的两个题目,在多年的考试中早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答题模板,考试时套入即可,不太需要你的积累和强大的语文能力。如果真的要求一个现代的学生可以读好古诗词,那么面对各种层次的学生高考就失去区分的能力了。
你所问的正是赏析中的“作用题”,高考在题面上会设计为“为什么这么写好”“请你对这句话进行赏析”“这句话生动传神请你赏析”。模板为:翻译题干中引用+文学手法+表达的思想情感。
注意,文学手法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复杂,有的老师大讲特讲,学生们还是拿不着分,回去看看高考题就知道了,到底所在省份文学手法是怎么考的,北京卷已经三年没考文学手法了。
思想情感,以北京卷为例,单数年乐观、双数年伤感。07年考的是劳动的快乐、08年考的顾炎武失国的伤感、09年考的是张孝祥的豪迈之情,10年还是伤感失意。
如果真的研究高考,那么一个老师的责任不是把一大把没有思路和体系的东西扔给学生,而是去粗取精,让学生们有取胜高考的信心,又有取胜高考的能力!
现在语文考试越来越趋向于数学,数学考试就是老师总结一些公式,告诉你一些思路,你在考场上看到情况、利用思路把公式带进去,把数字算出来就能达到这个效果了,语文考试越来越偏向这个,老师给你总结一些母版、公式,给你一些思路,在考场上看到这些信息你就会知道你要用这个思路和公式把当时的具体情况代进去就能得到具体答案。
比如在08年时看到的模拟题,当时出了杨基的一首诗“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你要在答题中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果在08年真题中真的看到一句话“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又结合顾炎武这个诗人反清复明,一些志向没有完成,你就可以写他壮志未成,有一些遗憾等,那就把立意拔上去了。我们提倡的语文的口号叫做“刻录式记忆”,理科叫做“程序化解题”,其实两者是互通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模板来很好解决答题的问题。
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就是集中在这个层次,高考出题会涉及到这个层次上下浮动的空间,所以出题应该是非常科学的,如果想把语文这种人文学科科学化,意味着他的思路被固化和僵化了。
古诗词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我们上面稍微提了一下现代文和古诗词,针对这三个板块有共同的规律,阅读其实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了解答题技巧,因此我们在课上不断帮同学们转化思路。
我们把很多时间都放在读古诗词、现代文和文言文上,后来发现文章不论读得懂读不懂,对你解题并没有本质上的帮助,有时候理解他出题会怎么出可能会有更好的反应,比如他问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读懂没读懂文章帮助可能并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结构上的文章每年最常考的有哪几个。
比如北京卷,在五年的北京卷现代文中“承上启下”一共考了两次,如果你梳理过结构上的文学手法,你在考试时就会很有用,即使对文章的感觉不是特别强,也仍然能在短时间内突破一个高分,能够在语文水平比较薄弱时突破考试,07年北京卷考的是《淮南子》,09年考的是《史记》,《叔孙通传》。07年北京卷是单纯探讨礼治和法治之间的问题,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以礼治国更重要,比以法治国要好。这都是讨论“礼”的问题,其实礼就是和谐社会,就是八荣八耻,所以我们说,考试是国家强化教育的工具,因此它一定会体现出国家一些非常好的大政方针,或是体现一些普世价值,如果我们帮同学们梳理过这个东西,大家会觉得阅读不是很难的事情。
如果再告诉你在这个文章主线下会怎样设计题目,题目的答案设计在什么位置,如果再回到文章中找,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语文考试变成了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者像连连看一样,连连看的本质就是寻找相同图形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得分嘛,我们说,语文考试要寻找答案和题目之间的联系,找到以后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得分。
以上是我在网易教育2010高考名师访谈里的一段采访,具体的你可以看看,其它问题上博客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词和现代文是整个语文卷面上较为简单的两个题目,在多年的考试中早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答题模板,考试时套入即可,不太需要你的积累和强大的语文能力。如果真的要求一个现代的学生可以读好古诗词,那么面对各种层次的学生高考就失去区分的能力了。
你所问的正是赏析中的“作用题”,高考在题面上会设计为“为什么这么写好”“请你对这句话进行赏析”“这句话生动传神请你赏析”。模板为:翻译题干中引用+文学手法+表达的思想情感。
注意,文学手法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复杂,有的老师大讲特讲,学生们还是拿不着分,回去看看高考题就知道了,到底所在省份文学手法是怎么考的,北京卷已经三年没考文学手法了。
思想情感,以北京卷为例,单数年乐观、双数年伤感。07年考的是劳动的快乐、08年考的顾炎武失国的伤感、09年考的是张孝祥的豪迈之情,10年还是伤感失意。
如果真的研究高考,那么一个老师的责任不是把一大把没有思路和体系的东西扔给学生,而是去粗取精,让学生们有取胜高考的信心,又有取胜高考的能力!
现在语文考试越来越趋向于数学,数学考试就是老师总结一些公式,告诉你一些思路,你在考场上看到情况、利用思路把公式带进去,把数字算出来就能达到这个效果了,语文考试越来越偏向这个,老师给你总结一些母版、公式,给你一些思路,在考场上看到这些信息你就会知道你要用这个思路和公式把当时的具体情况代进去就能得到具体答案。
比如在08年时看到的模拟题,当时出了杨基的一首诗“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你要在答题中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果在08年真题中真的看到一句话“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又结合顾炎武这个诗人反清复明,一些志向没有完成,你就可以写他壮志未成,有一些遗憾等,那就把立意拔上去了。我们提倡的语文的口号叫做“刻录式记忆”,理科叫做“程序化解题”,其实两者是互通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模板来很好解决答题的问题。
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就是集中在这个层次,高考出题会涉及到这个层次上下浮动的空间,所以出题应该是非常科学的,如果想把语文这种人文学科科学化,意味着他的思路被固化和僵化了。
古诗词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我们上面稍微提了一下现代文和古诗词,针对这三个板块有共同的规律,阅读其实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了解答题技巧,因此我们在课上不断帮同学们转化思路。
我们把很多时间都放在读古诗词、现代文和文言文上,后来发现文章不论读得懂读不懂,对你解题并没有本质上的帮助,有时候理解他出题会怎么出可能会有更好的反应,比如他问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读懂没读懂文章帮助可能并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结构上的文章每年最常考的有哪几个。
比如北京卷,在五年的北京卷现代文中“承上启下”一共考了两次,如果你梳理过结构上的文学手法,你在考试时就会很有用,即使对文章的感觉不是特别强,也仍然能在短时间内突破一个高分,能够在语文水平比较薄弱时突破考试,07年北京卷考的是《淮南子》,09年考的是《史记》,《叔孙通传》。07年北京卷是单纯探讨礼治和法治之间的问题,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以礼治国更重要,比以法治国要好。这都是讨论“礼”的问题,其实礼就是和谐社会,就是八荣八耻,所以我们说,考试是国家强化教育的工具,因此它一定会体现出国家一些非常好的大政方针,或是体现一些普世价值,如果我们帮同学们梳理过这个东西,大家会觉得阅读不是很难的事情。
如果再告诉你在这个文章主线下会怎样设计题目,题目的答案设计在什么位置,如果再回到文章中找,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语文考试变成了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者像连连看一样,连连看的本质就是寻找相同图形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得分嘛,我们说,语文考试要寻找答案和题目之间的联系,找到以后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得分。
以上是我在网易教育2010高考名师访谈里的一段采访,具体的你可以看看,其它问题上博客
希望对你有帮助!
展开全部
多读诗
先是精读。把课本诗歌搞清楚。可以买一本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击破的资料看看。
诗歌鉴赏水平 是建立在你的阅读基础之上的 ,诗歌讲究意境意象,但是首先你得明白意象,特别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比如,月表示思念怀人,酒有借酒消愁和离别之情,梧桐给人凄清之感,杜鹃袁鸣也表示哀伤~~~~~~~~~~~~~~~
第二,要明白中国诗歌因为精炼,很多只是节选几个词,为了押韵一句诗的语法往往也不符合现代汉语逻辑。 词与词的连接之间就留下很多供读者想象的空间, 诗歌的迷人之处也就在这想象空间了。
简而言之, 读诗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不是凭空妄想,要做到有理有据。也就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应付高中语文考试,你则 要先知道诗歌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
修辞,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表现技巧(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等)
如果不明白,再联系我
先是精读。把课本诗歌搞清楚。可以买一本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击破的资料看看。
诗歌鉴赏水平 是建立在你的阅读基础之上的 ,诗歌讲究意境意象,但是首先你得明白意象,特别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比如,月表示思念怀人,酒有借酒消愁和离别之情,梧桐给人凄清之感,杜鹃袁鸣也表示哀伤~~~~~~~~~~~~~~~
第二,要明白中国诗歌因为精炼,很多只是节选几个词,为了押韵一句诗的语法往往也不符合现代汉语逻辑。 词与词的连接之间就留下很多供读者想象的空间, 诗歌的迷人之处也就在这想象空间了。
简而言之, 读诗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不是凭空妄想,要做到有理有据。也就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应付高中语文考试,你则 要先知道诗歌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
修辞,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表现技巧(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等)
如果不明白,再联系我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为大家时间不多了,这两天所有人会告诉你看课本,这是废话,课本当然很重要,怎么看?我以北京卷为例来说,所有题目都是课本,当你不会做的时候,回想课本,一定是老师讲过的。举个例子来说,06年是陶渊明的诗,看不懂说什么,说请问陶渊明的诗有什么风格,高中就学了一篇陶渊明的诗,就是他的风格就是“归隐、闲适”。如果你把北京卷今年所要求考的那个古诗文背诵拿下来,高考只要求你背下一篇,老师都是告诉你这篇文章讲了妇女被抛弃的故事。08年又出了一个文章,网友有题的可以拿去看,诗人是顾炎武,考试在课本中就教过你一首杜甫的诗叫《登高》,问你这首歌和杜甫是什么风格,老师也会告诉你是什么。这就是本质。古诗文你为什么做不对,第一读不懂,这个没关系,古诗是谁的?问表达的什么情感,没关系,就是这么几个情感,是古代诗人写的,是古代男诗人写的,因为古代女诗人比较少,是有李清照,但是我没见过考她的。第一个男人打仗,第二个流浪,第三个在家里想象,就三种诗。比如山水诗,李白写诗就是纵情山水,如果是王维,一个是归隐,一个是闲适,如果是田园诗就写归隐、田园,如果说送别诗就两种,一种是李白的,表达对朋友的友谊,如果是王维的诗,表现的一定就是对故乡的留恋。如果是男人打仗就是边塞诗,第一个表现的是风光,第二个是打仗的残酷,第三个是打仗长了想家了。男人想象就两种诗,一个是男人在家里头想象出现了怀古诗,第二个就是抒情诗。怀古诗就是固定的形式,就是借古讽今,还有表现一种历史沧桑感。还有一种是抒情诗,第一种是伤春悲秋,江苏卷的考生还有山东卷的考生特别注意,这两个省份会考悲秋、伤春。男人总伤春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男人总想当官当不上,一次没当官就受到了打击,总是受到打击,官场失意。于是苏东坡的诗出现了,总是被打击,一生被贬三次,所以第三种是豪放旷达。古诗文,一个是练字体,一个是感情体,再一个就是让你分析这首歌的妙处是什么,首先把句子分析一下,不是让你真读懂了,看不懂也翻译,把你不会的折过去。如果使用了什么手法,再据选。给大家做一个统计,第一个就是借景抒情,第二个是托物言志,虚实相称,还有互相烘托。修辞手法,有对偶、拟人、夸张、用典,描写一个是白描,一个是细描,白描就是中国山水画,如果出现动词一般都是细描,看到动词都是细描。其实题目是可以选择的,主旨可以选,手法可以选,模板可以选。所以古诗文在我看来最简单。本质在课本。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