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量与储量概念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埋藏在地下具有开发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数量,称作煤炭资源量。经过一定的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储量计算标准,并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称作煤炭储量。因此,也可以认为,煤炭储量是已发现的煤炭资源量,而未发现的煤炭资源量,一般称作预测煤炭资源量,二者之和,称作煤炭资源总量。 预测煤炭资源量是在系统分析研究煤田地质特征、成煤条件和成煤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煤田地质理论预测推定出来的煤炭资源量,根据预测依据的充分程度,一般分为预测可靠、预测可能和预测推断三级。
埋藏在地下的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人们只能随着煤田地质理论和探测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勘查资料的积累和对成煤条件认识的深化,才会对煤炭资源量的掌握逐步接近实际。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先后在1959年和1981年完成了两次全国煤田预测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有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进展,预测煤炭资源量也比第一次更符合实际。
一般情况下,煤炭储量是在预测煤炭资源量的基础上,经过择优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而且是逐年有所增加的。预测煤炭资源量提高为煤炭储量后,数量要减少。但减少的预测煤炭资源量不一定会完全等于所获得的煤炭储量,因此,便引起了煤炭资源总量的变化。所以说,煤炭资源总量、预测煤炭资源量和煤炭储量都是一个动态的数量,使用时,一般均应注明统计汇总的截止时间。
展开全部
一般而言,如果我们认为那片地质区域是适合产出某种矿产的(地质普查的结果),也有了一些外围的支持证据(矿体基础地质结构、具体矿石种类和形成机制,有没有经济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与已知的矿体比较,大体匡算出一个矿产数值,这就是“资源量”,也叫远景储量。我国的煤炭远景储量在2万亿吨朝上,俄罗斯最高估算略逊于我国,美国的最高估算2.2万亿。资源量是地质详查的产物,其作用主要用于指明哪儿有矿,哪儿有大矿,以及“放卫星”。
既然知道哪儿有矿,哪儿有大矿,就有了重点照顾对象,可以开展初步的地质勘探了。其实从方法上,它与详查差别不大,最大差异在于在区域内实施这些调查方式的密度变得大很多,如果说普查时做X光透视,详查是拍X光片,那么初步勘探就是做CT。地质勘探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实施具体开采服务,所以它会按照按照矿石品位下限(或杂岩含量上限)或其它一些特定的指标,匡算出可用于开采的矿体规模,这个数值叫做“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所涉及的矿体已经被完整探明及控制,在我国,它被视作矿产开发的基础条件,我国的煤炭基础储量十年前大约在3300多亿吨,目前估计还要大于这个数字。
地质勘探和开采作业在时间上并不是完全分割的前后关系,而是互相嵌套的前后关系,初步勘探只是对其中最经验上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矿体进行勘探和详细匡算,特别对于巨型矿藏它不会一下子就涉及整体而是在局部完成后就会进行下一步的试开采、开采,这就是为什么基础储量哪怕在资源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依然会随着开采反而逐步提高的原因。
一旦进入试开采,人们通过符合经济要求的方式得到矿石产品并获得了开采工作面,我们就能进一步修正开采的技术和管理进入正式开采(另一边的勘探工作并不一定最终停止),这是我们才能获得矿石的采收数据,基于开采面的控制范围(开采面往往位于开发最经济的区域),扣除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的矿石损失、以及开采时的自用量,获得“(经济)可采储量”。如果再扣除掉历史已采出,就是“剩余(经济)可采储量”。通过提升开采水平,降低损失量,采用更先进的开采技术,甚至由于矿石价格的上升(从而降低开采边际品味),开采储量在基础储量的框架内也会有所抬升(当然这是基于剩余量的),甚至可能导致基础资源的扩增。我国的现有煤炭剩余可采储量确实在1500亿吨样子。
在不同矿产资源分级制度下,最高一个等级的意义都是相同的,我国的可采储量可以等同于西方定义下的A级储量,或简称“储量”,产生歧义是因为中英文词语没有完全对等存在的原因,这里的“储量”对应的是英语reserve。但我国的基础储量相当于reserve+controled即A+B,B级储量在西方具体称作“(边际)控制储量”;而C级储量叫resource即西方尺度下的“资源量”,我国的资源量即A+B+C。
既然知道哪儿有矿,哪儿有大矿,就有了重点照顾对象,可以开展初步的地质勘探了。其实从方法上,它与详查差别不大,最大差异在于在区域内实施这些调查方式的密度变得大很多,如果说普查时做X光透视,详查是拍X光片,那么初步勘探就是做CT。地质勘探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实施具体开采服务,所以它会按照按照矿石品位下限(或杂岩含量上限)或其它一些特定的指标,匡算出可用于开采的矿体规模,这个数值叫做“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所涉及的矿体已经被完整探明及控制,在我国,它被视作矿产开发的基础条件,我国的煤炭基础储量十年前大约在3300多亿吨,目前估计还要大于这个数字。
地质勘探和开采作业在时间上并不是完全分割的前后关系,而是互相嵌套的前后关系,初步勘探只是对其中最经验上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矿体进行勘探和详细匡算,特别对于巨型矿藏它不会一下子就涉及整体而是在局部完成后就会进行下一步的试开采、开采,这就是为什么基础储量哪怕在资源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依然会随着开采反而逐步提高的原因。
一旦进入试开采,人们通过符合经济要求的方式得到矿石产品并获得了开采工作面,我们就能进一步修正开采的技术和管理进入正式开采(另一边的勘探工作并不一定最终停止),这是我们才能获得矿石的采收数据,基于开采面的控制范围(开采面往往位于开发最经济的区域),扣除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的矿石损失、以及开采时的自用量,获得“(经济)可采储量”。如果再扣除掉历史已采出,就是“剩余(经济)可采储量”。通过提升开采水平,降低损失量,采用更先进的开采技术,甚至由于矿石价格的上升(从而降低开采边际品味),开采储量在基础储量的框架内也会有所抬升(当然这是基于剩余量的),甚至可能导致基础资源的扩增。我国的现有煤炭剩余可采储量确实在1500亿吨样子。
在不同矿产资源分级制度下,最高一个等级的意义都是相同的,我国的可采储量可以等同于西方定义下的A级储量,或简称“储量”,产生歧义是因为中英文词语没有完全对等存在的原因,这里的“储量”对应的是英语reserve。但我国的基础储量相当于reserve+controled即A+B,B级储量在西方具体称作“(边际)控制储量”;而C级储量叫resource即西方尺度下的“资源量”,我国的资源量即A+B+C。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