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画差异

详细比较中日动画差异,答案越详细越好。可以将只有一点点关系的内容加进来,越是长篇大论越好!!!... 详细比较中日动画差异,答案越详细越好。可以将只有一点点关系的内容加进来,越是长篇大论越好!!!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4-01-02
展开全部
我国动漫太幼稚,适合小学生甚至只适合学龄前儿童观看。
我国动漫讲究思想性必须是“有益于儿童内心发展”,所以它的作用是教孩子学好,不能有色情暴力甚至稍微和爱情沾边的都会被禁播,上不了国家电视。如果上不了电视的动画谁还会去拍。而更不幸的是做动画的人——包括写动画故事的人、人物造型设计、配音工作、以及画动画的人都是些成年人。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童年的影响,必然和现在的孩子有十几年到几十年的代沟。因此做出的动画只是他们心目中的动画而已。
《围棋少年》是我国动画代表之一。它描写了一个少年围棋天才江流儿成长的经历。随着少年的成长,他面临的困难也愈来愈大。其中最大的困难是一个日本少年天才黑目——挑战中国围棋界,一个个高手都被他打败,在他十分猖狂的时刻,江流儿挺身而出将他击败,挽回了中国围棋界的“颜面”。这部片子的情节设计看起来新颖,人物刻画得也很生动,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不过先不要沾沾自喜,总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想上个世纪80年代盛行的电视剧《霍元甲》,其中一个情节俄国大力士立了个牌子“东亚病夫”,中国武术界的人不服,纷纷上台与之较量,结果不死也重伤,最后还是指望霍元甲给中国人民露脸。这两个情节“不谋而合”,或者说前者有抄袭后者的嫌疑。我们不得不深思其中的原因:从根上讲,《围棋少年》这部动画片的编剧据我估计是四十五岁左右的人,如果推测不错的话,他正是看着《霍元甲》长大的,所以思维上深受影响,把霍元甲换成江流儿,把俄国大力士换成了日本围棋少年天才黑目,江流儿击败黑目,中国人战胜了日本人,思想性很高嘛!这部“优秀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可是再看看日本动画片《棋魂》——二者的差距只有看过的人才能有资格评论,没看过的人请先去看看在来评论,两者不论是从情节的设计上,还是对围棋精神的理解上,都不能同日而语,甚至同月而语同年而语都做不到。看了它,才能让人感到什么是围棋,它和武术是有区别的!
是什么让差距如此之大?思考。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国的动画制作水平相差不多,到现在如此差距,有人认为是因为它们的经济实力雄厚有关。那么我国的动画投入少吗?可是投入和收益能成正比吗?为什么我国的动画需要政策保护才能生存,而日本动画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呢?
我国的动画的弱势在什么地方呢?首先说我国人民很聪明。很早就有人写出像《西游记》那样的神话故事,想象力何等丰富!因此我们应该能够看到,之所以我们的想象力发挥不出来,不是因为我国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国的政策指引太严重了。它要求动画的思想性要高,必须有教育意义。在高思想性的前提下,人的思维必然受到束缚,发展必然受阻。不是因为我国动画想做给小朋友看,而是政策要求给孩子看,成年人看国产动画片当然会很痛苦。
这就是我国的动画,因为政策动画才能存在,相反正因为有了政策动画的发展思路停滞不前。
匿名用户
2014-01-02
展开全部
小谈中日
动画之差异 曾经看过一句话,给你一张白纸,不论什么样的梦想和奇迹都可以实现。自十九世纪动画诞生以来,各个国家对于动画的创造与研究就不曾间断过,创造是动画艺术魅力之所在。动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它全面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中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点。由于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和不同的经济形态,纵观世界一百多年来动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发展的历史,它们所经历过的兴与衰,以及其所呈现的艺术特色,也就各不相同。也正因如此,世界动画才得以具有如此斑斓多姿的绵延景观。 接下来以中国与美国为例,在几个方面上介绍有关两个国家的动画差异。一、题材内容 5000年的历史沉淀使中国拥有丰富的题材内容。早期的有神仙传说、古代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甚至还有外国故事,比如《神笔》、《骄傲的将军》、《渔童》和《牧童与公主》;也有革命传说故事,如剪纸片《红军桥》、木偶片《红云崖》;还有阶级教育类的题材,如描绘旧社会儿童悲惨命运的木偶片《三毛流浪记》,还有《半夜鸡叫》;甚至还有关于国际讽刺内容的,如漫画风格的动画《黄金梦》和木偶片《谁唱的好》。尽管中国动画题材的多样化,古今中外内容的选择广泛,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育人为主。而且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由于动画儿童化的思想影响,中国动画在题材上鲜有爱情题材。以致2002年出现的一部关于青春题材的动画《我为歌狂》,造成不小的轰动。虽然在制作、画面效果等方面还存在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在中国动画史上依旧是个不小的进步。至于美国动画,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借鉴它国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创作。以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为例,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皆取材于德国著名的《格林童话》;包括《狮子王》,也是演绎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而且在题材上,美国并不强调教育思想,因为育人不是西方人制作动画的目的,从《猫和老鼠》中就能体会到,“乐”才是根本。二、动画形象中国设计的动画人物形象一般都是正正经经,形象正统。如以前制作的哪吒、神笔马良等。虽然也有像《三个和尚》这样的动画形象设计,但都不能成为主流。现在的动画形象也是如此,譬如《蓝猫淘气3000问》中的蓝猫,不也都是规规矩矩的形象么。而且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并没有自己极为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眼睛,许多时候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性格、剧情完全脱节,同一画面上的两个人物根本毫无交流,似乎只是各自独立存在着的。反观美国的动画形象设计,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大多不大变形,形象优美,个性鲜明;动物形象则大都作大幅度的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三、音乐音乐对于一部动画的重要性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一般音乐的作用,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艺术形式以满足人们的艺术欣赏要求。而一旦成为动画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就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早期中国的动画也很讲究音乐的作用,例如《牧童》,是中国式的音乐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天真的牧童,潺潺流水和摇曳的竹枝始终传递着细腻、含蓄的感情,完全是中国格调。贯穿全片的笛声由中国一代笛子宗师,享有“魔笛”之美誉的陆春龄担纲,更是经典。《牧笛》被美国评论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但近年来中国动画的音乐,仿佛是动画的附属品,是由动画而生,纯粹为了制作而制作,丝毫无任何美感可言。美国动画中的音乐,依旧以迪斯尼为例。在迪斯尼动画中,音乐占有极大的比重,每一段故事,都有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贯穿始终,淋漓尽致地表达着动画所想要表达的情绪。在迪斯尼的作品中,音乐的发掘是无所不至的,我们可以说的每一部都找到了很对位很合拍的音乐,常常和影片相得益彰,使二者都焕发光彩。四、艺术性毋庸置疑,我国早期的动画片对艺术性的要求非常高,创作十分严谨。中国的动画片创作者一直非常讲究创作个性和独特的思想理念,在有关动画片的艺术表现的领域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不少艺术类动画片都曾在国际上获过大奖,有着极高的声誉。譬如80年代著名的水墨片《山水情》,通过古琴师向渔家少年传授琴艺的感人故事,将中国古典艺术最高水平的写意山水与古琴曲完美结合在一起,阐述了人与自然高度融洽的得意境界。该作品在国内外一共获得了8个奖项。反观美国动画,相较于艺术性而言,则更加注重商业价值。美国在其动画的创始初期即很快进入了产业化式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虽然当时也出现了纯艺术追求的实验动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1-02
展开全部
中国线条不柔和 内容都带说教性质 不深入人心

人物不够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1-02
展开全部
中国的动画大多是老套的,日本动画很有新鲜感,够吸引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