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应对学生厌学情绪

 我来答
一二三走起来8260
2013-11-27 · 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5万
展开全部
愈演愈烈之厌学风气 我们常听到有家长说:“老师们都说这孩子聪明,如果能把1/3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在班上就能成为尖子学生。可他就是贪玩,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差,上课无精打采,作业马马虎虎,还经常开红灯……” 这是一种典型的厌学情绪。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似乎越来越多。有些孩子你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会对什么东西真正感兴趣。他永远不投入,仿佛随时准备抽身离去。常常摆出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来。对于这类厌学的孩子,家长们感到着急,老师们感到无奈,可以说是“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而孩子则以灰色童谣的方式来排解内心深处对于学校的厌恶之情:“我去上学校, 带着炸药包 ,偷偷的,点着了,轰的一声学校炸没了。”当他们听说今天班主任不在或者某位老师生病不来上课,会显得特别高兴。 当然,即使是如此极端的童谣,我们也知道这只是发泄,没有孩子会真的去炸学校。但是这背后隐藏的对于学校、老师、学习的厌恶感,实在是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想要让学生学习,用强迫的手段或许能产生短期效果。但要想让学生爱上学习,只有提高学校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本身的吸引力,除此别无他途。然而,现在要使学校能对孩子具有吸引力,似乎越来越难了,厌学的孩子就这样走了一条逃避学习的道路。 学生注意力之渐行渐远 事实上,今天的义务教育入学率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这保证了数亿儿童的教育权利,也是新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从另一面来讲,义务教育也就是强制教育。教育既是一项权利,同时也是一项公民应尽的义务。也就是说,不管小孩子愿不愿意学习,他都必须参加学习,而且所学的课程还是规定的,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孩子,上学这样事对于他们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因为那时大多数孩子都上不起学,所以他们高呼:“我要上学去!”那时的孩子是很爱到学校来的。如果不上学,农村的孩子就得去砍柴、找鸡食、打猪草。而今天的孩子呆在家里,冰箱里有许多好吃的,电视里有许多好节目,电脑里还有好玩的游戏,不上学显然比上学要舒服多了。 早先的学生比较爱上学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学校能听到许多新鲜事,满足好奇心。那时大众传播媒介还很不发达,电视是少数人家的奢侈品,电影也不容易看到(往往要数周才会放一场露天电影),于是老师讲的课就成了他们重要的信息来源。那时的老师不需要太大的本事就可以引吸孩子们专注的目光,老师的嘴巴具有神奇的魅力。而如今信息爆炸,媒体发达,孩子们知道得太多了,许多老师甚至常常被学生问住。 王晓春在《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一书中指出,“ 现在有无数强有力的对手铺天盖地而来,在和教师争夺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处于明显的劣势。你讲课再生动,生动不过说评书,生动不过动画片,生动不过电视连续剧,生动不过那些歌星舞星,生动不过足球赛,生动不过游戏机里的打斗攻防,生动不过广告里的拼命煽情。你再有本事,也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转化成游戏和故事。”我们无法让时间之箭倒流,也不能可能让孩子们重新变得愚昧无知。我们只是希望,今天的孩子不要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迷失真实的自己,能在父母师长和自身努力下,重新踏上爱学习的回归之路。 思维创造之真实享受 那么比起充满诱惑力的环境,学校的真正优势在哪里?可开发的吸引学生的资源又会在哪里?王晓春老师认为:“ 其实教师还有绝对的优势,是任何传媒都无法抗衡的,那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造性的学习。”我们知道传媒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只有单向的传播,没有双向的交流。而老师对学生却不是画中人、镜中花,他是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人。如果一个老师真正有人格魅力,那么任何明星都是无法和他竞争的。 学校还有一个更吸引孩子之处,这里有他们的同龄人。人与人的面对面的交往,共同活动中的情感交流,是传媒绝对无法提供的。他们在同伴的身上看到了许多与自己相仿的兴趣爱好,并且加了这些特质。同时,他们还由此获了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许多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甚至在学校遭受了贬斥,却仍然爱上学,只因为那里有小伙伴,有课间可以一起玩耍。 但是,只是让学生喜欢老师,或者喜欢同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最重要最困难的事情要做:得让学生喜欢学习本身。 王晓春老师列举了语文学习中思维创造之种种快乐的情景:“ 老师讲一篇文章的妙处,使我深受启发,这是一种快乐;老师没讲过的文章,我自己悟出了其中妙处,也是一种快乐;我动笔写了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而且引起了同学的共鸣,是一种更大的快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有所创造,这才是真正带孩子走进了高层次的学习乐趣之中。创造性的学习是厌学的最佳“解毒剂”。从马斯洛需要层次来讲,这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快乐,也是弗洛姆所说的“生产性快乐”(快乐是随生产性活动而来的一种副产品),它会使一切享受型快乐黯然失色。学生能体验到这样的快乐,学校才会真正具有不可抗拒的持续的吸引力。
匿名用户
2015-04-23
展开全部
李锋教育提醒你
一、挖掘厌学情绪的根源

二、给学生"老师看得起我"的感觉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