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是如何形成的?

磁性的行成原因是什么?... 磁性的行成原因是什么? 展开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6-01
展开全部
我说俗点:磁铁的磁性首先和万有引力不一样!在单个原子中,每个电子都绕核旋转,电子带电,所以每个电子都会产生自己的磁场(可以把每个电子看做电路里的电流,然后根据安培定律,电流被绕在线圈上,在原子里,相当与把一股电流绕在了原子核上),电子不同的绕行方向(类似不同的线圈绕法)产生不同方向的磁极。现在,如果在同一平面有两个电子他们的绕核方向相同,那嚒他们的磁力是大小相等,磁极方向也一样,对外也就表现两个单位的磁力(先说成两个单位吧),如果是在同一平面,绕核方向不同,那嚒他们磁力相同,但磁极不同,就会相互抵消对方的磁力,对外不显磁性。磁性物质有那嚒强的磁性就是因为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电子绕这个方向比绕相反方向的电子多得多,对外显磁性。磁性强弱就不难想啦! 再来说为什么会磁化吧!通电后,由于电流影响,部分本来抵消其他电子磁力的电子被改变绕核方向(这又类似于电压使电子都朝一个方向移动,磁场会使电子运行轨道改变),对外表现比原来强的磁力,也就被磁化! 希望被采纳哦! 再不理解问我吧! 这是我回答过的 呵呵
中科雷鸣
2024-11-08 广告
核壳式二氧化硅磁性微球是中科雷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一种高性能材料。这种微球具有完全超顺磁性,粒径分布均匀,单分散性良好,粒径范围可从0.1m至5.0m。其表面易于修饰,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特殊粒径或表面基团(如-NH2、-COOH等)...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科雷鸣提供
匿名用户
2013-12-22
展开全部
铁一类的“铁磁性物质”的内部有特殊结构。原来铁磁性物质内部是由无数个极其微小的“小磁铁”组成的。这些小磁铁可以自由转动,平时它们的方向杂乱无章,磁性相互抵消,整个物体不显磁性。一旦它们与磁铁相遇,铁磁性物质内部的“小磁铁”重新排序,方向相同,磁性互相叠加,于是使铁磁性物质显示宏观磁性。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物质是铁磁性物质,比如铁钴镍等。在铁磁性物质中适当加入其它元素可以使其内部那无数个极其微小的“小磁铁”转动更加灵活或者相反,所以就有“软磁”和“硬磁”之分。变压器的硅钢片是低频软磁物质,收音机中的磁棒是高频软磁物质,而磁铁是硬磁物质。
由磁铁的特性决定的 如果按原子电流解释就是电流产生的磁场磁化别的物体 磁化物体产生电场 电场互相作用产生力的作用
物质大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停地自转,并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磁效应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数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那是科学家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构造出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芒杨祈嘉祥
2019-09-04 · TA获得超过362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41
采纳率:31%
帮助的人:180万
展开全部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第一次揭示了磁与电存在着联系,从而把电学和磁学联系起来。为了解释永磁和磁化现象,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安培认为,任何物质的分子中都存在着环形电流,称为分子龟流,而分子电流相当一个基元磁体。当物质在宏观上不存在磁性时,这些分子电流做的取向是无规则的,它们对外界所产生的磁效应互相抵消,故使整个物体不显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等效于基元磁体的各个分子电流将倾向于沿外磁场方向取向,而使物体显示磁性。安培的假说还说明了磁体的N、S两种磁极不能单独存在的原因,因为基元磁体的两个极对应于环形电流所在平面的两个侧面,显然这两个侧面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近代物理表明:原子核外电子除绕核运动外,电子自身还有自旋。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内这些电子的运动均构成等效的分子电流。按照近代的观点,电荷在(不论其运动与否)其周围激发电场。而运动电荷(电流)在其周围激发磁场。与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一样,磁场也是一种特殊物质,在磁场中的运动电荷(电流)受到该磁场给予的作用力(磁场力)。电流I1和I2之间的相互作用,是I1的磁场给其场中的电流I2以作用;反过来I2的磁场又给其场中电流I2以作用。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永磁体之间的磁现象,来源于永磁体中分子电流所激发的磁场和磁场给永磁体内分子电流的作用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