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什么好方法
展开全部
.认真抓好听,思,问,练四个环节.2.在学习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3.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4.要有热情与积极性5.要有自身感觉、知觉、意志、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的运动和发展.5.要知道知识本身的特性表现、特征突出.6.要学会对方法的实践,这样学习才会轻松,快乐.7.总结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8.就是自觉,用心钻研,研究.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好坏不论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工作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心理素质就成为一个很普遍的话题,对心理素质的理解也就众说纷纭。在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心理素质不单指考场上所表现的精神状态,还应该包括在学习当中,在为人处世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崇尚一种平静、详和、豁达的心态,象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而在实际中,我也是努力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使自己的心态尽量平和,情绪尽量稳定,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儿很不容易,但它对学习的确有很大好处,情绪的平稳能保证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使你的知识连贯不断,成一完整有逻辑性的体系。我之所以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掌握扎实、牢固,以至在考场上能够游刃自如,灵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此。 此外,调整好考前和考中的心理状态也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在考前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两项准备。在心理上,首先要有自信心,当然这一点还要源于平时扎扎实实的学习,以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评价。记得我的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原来的一个学生在班里经常考倒数第一,我的老师就劝他留一级,可他非常坚定的说“不”,并且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我的老师听后很吃惊,就问他为什么这样自信,他当时列举出三条原因,“其一,我是凭实力考到这儿的学生,我相信自己有上大学的素质;其二,我每次考试虽然分不高,但只要我会做的题,我都能做对做好,从不出现失误;其三,我虽然成绩一直不好,但我没有大起大落过,一直很稳定,而且我是扎扎实实学过来的,我相信自己知识的牢固性。”结果,这位同学考取了一所一般本科学校。鉴于这位同学的经验以及他分析解剖自我的标准和方法,我在考前也非常认真地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正确的评估:我先把自己几年来的成绩前后对照了一下儿,找准自己在学校的位置,然后又把我的情况与前几届处于与我同等位置的学生的情况对照了一下儿,最后,我虽然没有完全确信自己一定能考取北大,但我已确信自己一定能考取一所名牌学校。 其次,还要有敢于经受挫折的勇气,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经过正确评估找准位置后,还要退后一步找到自己的另一个位置,这就是一旦发挥失常,我该怎么办? 做到这两点,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不论在考场上,还是在考完后,我想都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问题。 此外,在物质上也要做充分准备;比如说,考场上需要用到的笔、尺等各种文具都要准备好,而且要摆放整齐有序,这样才不会在考场上手忙脚乱,不仅使心情舒畅,还能够节省时间。 现在,在精神上已经找到支柱和动力,在心理素质上也有了良好的培养和准备;但是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唯物论中,我们都学到过主观能动性要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是否尊重客观规律决定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在学习中我们同样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说起这一点儿,我很有愧于读者,在我考取河北省第一名以后,有人向我讨教学习方法,我却一条也说不出,只能支吾了事。慢慢地问的人越来越多,没有办法我只得冥思苦想,勉强归结出两条:第一,我的学习有很强的计划性;第二,我认真读课本的习惯和方法。 加强计划性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时,我们每天都需要学好多东西,看好多的书,如果计划不好就会窝工,事倍而功半。我在学习中的计划性很强,并不在于对每天的时间作出非常详尽的计划安排,而是在于我持久的坚持。我们那时的课程安排一般是比较固定的,自习时间都由自己支配,这样我们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我把每天的时间大致分为五部分,在五部分时间内正好可以复习高考的五个科目,而且哪一部分时间内看哪一科目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这样安排不仅使我能充分地利用时间,不论是在系统复习过程中还是在强化训练中都能很轻松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而且使我的各科成绩一直均衡发展,没有出现偏科的现象。另外,这样安排,科目不必变换太频繁,有利于调整思维,集中精力。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如果在学习中科目变换得太快太频繁,就会造成思维杂乱,不容易理清头绪,当然也不利于精力的集中,结果时间都白白浪费在书本的频繁交换过程中,详尽的计划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有了计划,只是有了每天学习的大致框架,它不需要具体的学习内容去填充。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一直都在讲着同样的一句话:“课本是基础,课本知识是最重要的。”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可能象我从前一样一直感受不到这一点,总认为泛泛地翻看书本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我原来一直存在这种想法,从来不重视课本。后来我的老师给我们讲学习的方法时专门讲到如何看待课本的问题,使我很受启发,开始对课本知识感兴趣。同时在老师讲课的潜移默化中,我逐渐了解到以前那种肤浅认识的症结所在,那就是“泛泛”二字。我们对课本一般都只是匆匆一阅,半个小时就会翻过半本,怎么会有效果呢?既然泛泛读书没有效果,那么就应该仔细认真读书,认真地看书上的每一细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 基本概念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是很重要的,它是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的基础工具,考试中好多小题都是考基本概念,即使是后面的大题也只是几个基本概念的综合,因而,深入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在理解基本概念时主要用的是分层分析法。下面我来举例说明,例如“政党”这一概念,书上定义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以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这一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政党是政治组织,那么象共青团、红十字会这些就不能算作政党;同时这也说明政党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其次,政党的目的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这是政党与其它团体不同的重要方面,说明政党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紧密相连,政党的工作核心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最后,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集团、阶层的利益,具有阶级性。政党是某一阶级、集团、阶层内优秀人物的组织,领导本阶级、集团、阶层进行阶级斗争。从前几点我们还可以推出,政党是历史的概念而不是永恒的概念。分析到这里,我们对政党这一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对于其它科目中的基本概念也完全可以运用这种分层分析法,它对于我的学习很有帮助,使我深入地理解了一些东西,夯实了自己的知识根基。 但是,只有知识根基还不行,这只是微观的分散的东西,还必须从宏观上来把握,这就需要在学完每一部分后,及时总结,站在课本之外来俯视课本,顺着编者的线索来理清整个知识体系的基本思路;尤其是对于政治和历史。那么该如何去完成这一程序呢?我的方法是以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整理。还拿政治的一课作例子,我先把每一段内部的逻辑思略整理好,然后总结出各段的重要内容;然后理出每个框题的逻辑思路和主要内容,最后再把各个框题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进而整理出整课的逻辑思路。这样整理出的知识体系,既不会遗漏知识细节,又能从宏观上掌握整课的知识框架,使课本内的知识结构一目了然,记忆起来非常简便。 以上是我在整个求学过程中的一点儿心得和体会,算不得什么经验之谈,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虽然我也曾苦苦求索过前人的学习方法,今天我又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我们深信一句直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径,学海无涯”。成功的彼岸是没有任何捷径可寻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它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应基于“勤奋”二字之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