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么练好拉球?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展开全部
天天打,打到讨厌它为止,你会很强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10-0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乒乓球练好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1、拉球发力问题:
现在很多业余球迷都在潜心琢磨拉球发力的问题,追求的越来越细,但还是找不到手感。其实在练球过程中,只要记住一般的发力方法,认真去练习就可以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务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然后只要明白,第一点一定要扭腰,第二点一定要摆臂,第三点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动作。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发一定要在同时完成。
有很多人都是追求的过细,一会想蹬右腿,一会又觉得扭动的惯性问题没解决好。这样总把自己逼得无所适从。只知道放松----紧张,摆臂----爆发,扭腰----前迎。
坚决反对在练球时,把注意力放到蹬右腿上,因为在扭腰时只要有重心左移前移的意识,右腿不会不出力,只要不在发力时重心下挫就行。同时在练球把问题考虑的过细还会不自觉导致发力不集中的恶果。平时多做做空动作,体会发力的感觉,练球时注意力集中和发力集中。有一些基本而无误的常识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必会成功。
2、拉球时重心的转移
拉弧圈没有重心的转移,犹如无本之木,既不稳定,也无威力。
不但拉弧圈如此,快攻也是一样,只是快攻动作较小,不如弧圈明显。
如果用上了重心的转移,就是调动了全身的力量来击球,显然力量会打得多。
可以做如下比较:坐着做拉弧圈的动作,不动腰 vs 用上重心转移,做拉球的动作。比较一下,结论就不言而喻了。
说用上重心稳,是因为用上重心时参与运动的肌群多、质量大,运动起来惯性大,不容易变形,自然就比只用手臂稳定。只用手臂,或是乱甩手腕,灵活则灵活了,可容易变形,稳定性也就差了。
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合理运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首先,要保证发力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大到小,也就是蹬腿-->转腰--->送肩-->大臂-->小臂-->手腕 (水平不到时手腕可以少用) ;
其次,发力时各部位间要保持“紧密联系”,力的传递过程有部位的先后,但不应有明显的停顿和滞后。
至于发力的主要部位,大都听得很多了:近台在小臂,中远台在大臂、腰,台内则是手腕。
要达到好的发力,可真是不大容易,判断准确、步法到位、协调性和爆发力。
最后,建议多看看高手的发力,最好用慢动作细细地看,好好地体会。
3、前冲弧圈、侧旋弧圈、高吊弧圈的动作要领
(1)前冲弧圈:接触球的中或者是中上部,在球上升前期、后期击球,整个动作迎前为主,打跟摩擦的比例是6/4体现冲快的特点,带有鞭打的感觉。
(2)侧旋弧圈:手腕稍微往下掉些,接触球的右侧面(右手握拍)在球的下降前期、后期摩擦球。向前上方发力。
(3)高吊弧圈:接触球的中或者中下部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真个动作以向上为主。摩擦跟打的比例是:8/2。
1、拉球发力问题:
现在很多业余球迷都在潜心琢磨拉球发力的问题,追求的越来越细,但还是找不到手感。其实在练球过程中,只要记住一般的发力方法,认真去练习就可以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务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然后只要明白,第一点一定要扭腰,第二点一定要摆臂,第三点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动作。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发一定要在同时完成。
有很多人都是追求的过细,一会想蹬右腿,一会又觉得扭动的惯性问题没解决好。这样总把自己逼得无所适从。只知道放松----紧张,摆臂----爆发,扭腰----前迎。
坚决反对在练球时,把注意力放到蹬右腿上,因为在扭腰时只要有重心左移前移的意识,右腿不会不出力,只要不在发力时重心下挫就行。同时在练球把问题考虑的过细还会不自觉导致发力不集中的恶果。平时多做做空动作,体会发力的感觉,练球时注意力集中和发力集中。有一些基本而无误的常识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必会成功。
2、拉球时重心的转移
拉弧圈没有重心的转移,犹如无本之木,既不稳定,也无威力。
不但拉弧圈如此,快攻也是一样,只是快攻动作较小,不如弧圈明显。
如果用上了重心的转移,就是调动了全身的力量来击球,显然力量会打得多。
可以做如下比较:坐着做拉弧圈的动作,不动腰 vs 用上重心转移,做拉球的动作。比较一下,结论就不言而喻了。
说用上重心稳,是因为用上重心时参与运动的肌群多、质量大,运动起来惯性大,不容易变形,自然就比只用手臂稳定。只用手臂,或是乱甩手腕,灵活则灵活了,可容易变形,稳定性也就差了。
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合理运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首先,要保证发力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大到小,也就是蹬腿-->转腰--->送肩-->大臂-->小臂-->手腕 (水平不到时手腕可以少用) ;
其次,发力时各部位间要保持“紧密联系”,力的传递过程有部位的先后,但不应有明显的停顿和滞后。
至于发力的主要部位,大都听得很多了:近台在小臂,中远台在大臂、腰,台内则是手腕。
要达到好的发力,可真是不大容易,判断准确、步法到位、协调性和爆发力。
最后,建议多看看高手的发力,最好用慢动作细细地看,好好地体会。
3、前冲弧圈、侧旋弧圈、高吊弧圈的动作要领
(1)前冲弧圈:接触球的中或者是中上部,在球上升前期、后期击球,整个动作迎前为主,打跟摩擦的比例是6/4体现冲快的特点,带有鞭打的感觉。
(2)侧旋弧圈:手腕稍微往下掉些,接触球的右侧面(右手握拍)在球的下降前期、后期摩擦球。向前上方发力。
(3)高吊弧圈:接触球的中或者中下部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真个动作以向上为主。摩擦跟打的比例是:8/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