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怎么样?
展开全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坐落于中国的北方冰城哈尔滨,自1920年建校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几经沉浮,历尽沧桑,凭借着哈工大人特有的哈工大精神,披荆斩棘,战胜困难,一步步发展壮大。自1954年成为国家首批确定的6所重点大学之一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199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又被国家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三方共建,确定为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相结合,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始终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拥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他们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创造着哈工大发展的光辉历史。同时,哈工大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荣获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哈工大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我国的高科技领域不断创造出一项又一项奇迹,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拟装置、返回舱焊接的变形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容错数管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等多项技术难关。我校牵头研制的我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哈工大积极投身到“探月工程”的研究中,在航天领域留下了不断跋涉、一路探索的足迹,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办学传统,哈工大坚持个性化培养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培养造就了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建校80多年来,10余万学子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他们中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共和国的将军,既有科技领域的骨干,也有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回首哈工大的发展历程,她的每一轮进步跨越、每一次腾飞奋进,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得到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新的发展时期,哈工大人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着力打造一个海纳百川、开放式的哈工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三大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哈工大将与时代脉搏共振、与祖国发展同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也正满怀信心,齐心协力向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始终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拥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他们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创造着哈工大发展的光辉历史。同时,哈工大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荣获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哈工大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我国的高科技领域不断创造出一项又一项奇迹,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拟装置、返回舱焊接的变形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容错数管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等多项技术难关。我校牵头研制的我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哈工大积极投身到“探月工程”的研究中,在航天领域留下了不断跋涉、一路探索的足迹,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办学传统,哈工大坚持个性化培养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培养造就了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建校80多年来,10余万学子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他们中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共和国的将军,既有科技领域的骨干,也有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回首哈工大的发展历程,她的每一轮进步跨越、每一次腾飞奋进,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得到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新的发展时期,哈工大人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着力打造一个海纳百川、开放式的哈工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三大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哈工大将与时代脉搏共振、与祖国发展同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也正满怀信心,齐心协力向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展开全部
很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好学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科学史上的的大丑闻——“水变油”闹剧
1992年月11月22日,一家私营企业——洪成新能源澎化剂有限公司在哈尔滨成立,它的成立与水变油这桩尚未证明的“科学发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它的始作俑者是王洪成。按他的话说,他是经历了7次的实验,直到1983年11月7日才研究成功的。他的理论是配制出一种母液,然后按1:100000的比例兑上普通的水便变成了“水基燃料”, 这种燃料完全可以替代汽油用于汽车的燃烧,而且其燃烧值比汽油还高,成本仅为汽油的千分之一,还没有任何污染。他用类似方法配制的柴油、重油膨化燃料,使用亦优于传统的柴油和重油。
王洪成声称,这种母液的生产很简单,且成本低廉,只用一台简易的机器每20分钟就能生产出1吨,而这1吨就能配制水基燃料10吨。王某的实验已达数百次,现场参观乃至操作过试验的领导不下十余人。一位研究人员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们能够自己重视起来,王某的产品一年就可以覆盖全世界,晚一天开发王某的发明成果,人类就多一天犯罪。”
王洪成的“发明”刺激了某些人急于暴富的神经,迎合了某些领导迫切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志。期间,一些著名科学家卷入其中,因此欺骗性很大。正如何祚庥院士所尖锐指出的:水变油丑闻的高潮是由科学家掀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曾联名10位教授上书最高权力层,保证水变油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中央领导没有理睬。去年(95年)5月全国科学大会时他们又跑到会场散发鼓吹水变油的材料,10位教授还在上面签了名。结果宋健把他们撵走。王洪成案发后,14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将事件追查到底,但有关部委的回答是,王洪成是个骗子,但水变油实验还是成立的。那些科学们大部分仍坚持水变油是真的。
在某些科学家推波助澜之下,一些领导对他的“发明”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给予了全力支持。一时间王洪成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此事前后折腾了10多年。后来越搞越大,成立了洪成燃料公司,高峰时全国有三百多乡镇、国营企业投资,总投资额估计超出三个亿。王洪成也一跃成了“大腕”,有关部门向他要配方,他竟提出要给他个副总理干他才肯交出。后来有关部委还是妥协了,给了他一个什么基地副司令。几家重要的部委都为他大开绿灯。1993年1月28日,《经济日报》两名记者发了一篇半版的文章,题目是《水真能变成油吗?》,称此是继传统四大发明以来的中国第五大发明,许多小报更是大加介绍,水变油一下子被炒成热点新闻。
其实,这是一起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在美国被揭穿的伪科学骗局,当时福特汽车公司搞过,后来骗局败露了。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苦于能源不足也开发过这个项目,后来真相大白,山本五十六大怒,杀掉了愚弄帝国海军的骗子。
就王洪成的“发明”方面的科学研究暂且不谈,但他已经犯了几个基本科学常识性的错误。
首先,水和油分子式的不相通性否定了二者之间的转化;其次,王洪成关于石油形成的“独到”理论无任何科学数据及原理加以验证。
然而闹剧却在继续升温,抱着侥幸心理的某些人总希望王洪成能侥幸出现“科学奇迹”。
在这样的背景下,何祚庥感到事态过于荒唐,便写了篇质疑文章,但各大报纸称奉某权力部门通知,对此问题不展开讨论。1994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科普工作几点意见出台,其中提要反对伪科学。在一次研讨会上,科委主任宋健听说何祚庥的文章还未登出,就让何以宋健的名义打电话到科委属下的《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但仍不顺利。最后宋健亲自批条说,争鸣总还是可以的吧?一篇文章就这样拖了两年才得以发表。
此后,科学界怀疑的声音越来越大,揭露文章相继发表。王洪成的行径引起了人们更多的疑惑,狐狸尾巴渐渐露出来了。
95年,何祚庥联合14名科学界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案,要求对“水变油”骗局立案调查。《中国石油报》的一位记者顶着很大的阻力进行调查,基本搞清这一假发明已导致了国家财产4个亿的直接损失。
严重的事态终于引起最高层的重视,决心彻查此案。闹剧的王洪成被绳之以法告终。但它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科学界蒙受了莫大的耻辱。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
因为此事哈工大至少损失了两名院士,本来可以评院士的,因为当时许多院士在校长杨士勤、党委书记吴林推动下联名签字证实水变油的科学性,只有马祖光院士拒绝签字,事后也证明老先生的决定是对的,这件事对哈工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作为工科学生,我们一定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真理,很多事时候在利益的驱动下回蒙蔽我们的双眼,此举当时一度给社会带来一种不需要上大学设置连中学都不用上就可以搞科学的错误价值观,我们要尊重科学,重视知识。
哈工大被它们钉在柱子上了。
1992年月11月22日,一家私营企业——洪成新能源澎化剂有限公司在哈尔滨成立,它的成立与水变油这桩尚未证明的“科学发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它的始作俑者是王洪成。按他的话说,他是经历了7次的实验,直到1983年11月7日才研究成功的。他的理论是配制出一种母液,然后按1:100000的比例兑上普通的水便变成了“水基燃料”, 这种燃料完全可以替代汽油用于汽车的燃烧,而且其燃烧值比汽油还高,成本仅为汽油的千分之一,还没有任何污染。他用类似方法配制的柴油、重油膨化燃料,使用亦优于传统的柴油和重油。
王洪成声称,这种母液的生产很简单,且成本低廉,只用一台简易的机器每20分钟就能生产出1吨,而这1吨就能配制水基燃料10吨。王某的实验已达数百次,现场参观乃至操作过试验的领导不下十余人。一位研究人员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们能够自己重视起来,王某的产品一年就可以覆盖全世界,晚一天开发王某的发明成果,人类就多一天犯罪。”
王洪成的“发明”刺激了某些人急于暴富的神经,迎合了某些领导迫切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志。期间,一些著名科学家卷入其中,因此欺骗性很大。正如何祚庥院士所尖锐指出的:水变油丑闻的高潮是由科学家掀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曾联名10位教授上书最高权力层,保证水变油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中央领导没有理睬。去年(95年)5月全国科学大会时他们又跑到会场散发鼓吹水变油的材料,10位教授还在上面签了名。结果宋健把他们撵走。王洪成案发后,14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将事件追查到底,但有关部委的回答是,王洪成是个骗子,但水变油实验还是成立的。那些科学们大部分仍坚持水变油是真的。
在某些科学家推波助澜之下,一些领导对他的“发明”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给予了全力支持。一时间王洪成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此事前后折腾了10多年。后来越搞越大,成立了洪成燃料公司,高峰时全国有三百多乡镇、国营企业投资,总投资额估计超出三个亿。王洪成也一跃成了“大腕”,有关部门向他要配方,他竟提出要给他个副总理干他才肯交出。后来有关部委还是妥协了,给了他一个什么基地副司令。几家重要的部委都为他大开绿灯。1993年1月28日,《经济日报》两名记者发了一篇半版的文章,题目是《水真能变成油吗?》,称此是继传统四大发明以来的中国第五大发明,许多小报更是大加介绍,水变油一下子被炒成热点新闻。
其实,这是一起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在美国被揭穿的伪科学骗局,当时福特汽车公司搞过,后来骗局败露了。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苦于能源不足也开发过这个项目,后来真相大白,山本五十六大怒,杀掉了愚弄帝国海军的骗子。
就王洪成的“发明”方面的科学研究暂且不谈,但他已经犯了几个基本科学常识性的错误。
首先,水和油分子式的不相通性否定了二者之间的转化;其次,王洪成关于石油形成的“独到”理论无任何科学数据及原理加以验证。
然而闹剧却在继续升温,抱着侥幸心理的某些人总希望王洪成能侥幸出现“科学奇迹”。
在这样的背景下,何祚庥感到事态过于荒唐,便写了篇质疑文章,但各大报纸称奉某权力部门通知,对此问题不展开讨论。1994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科普工作几点意见出台,其中提要反对伪科学。在一次研讨会上,科委主任宋健听说何祚庥的文章还未登出,就让何以宋健的名义打电话到科委属下的《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但仍不顺利。最后宋健亲自批条说,争鸣总还是可以的吧?一篇文章就这样拖了两年才得以发表。
此后,科学界怀疑的声音越来越大,揭露文章相继发表。王洪成的行径引起了人们更多的疑惑,狐狸尾巴渐渐露出来了。
95年,何祚庥联合14名科学界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案,要求对“水变油”骗局立案调查。《中国石油报》的一位记者顶着很大的阻力进行调查,基本搞清这一假发明已导致了国家财产4个亿的直接损失。
严重的事态终于引起最高层的重视,决心彻查此案。闹剧的王洪成被绳之以法告终。但它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科学界蒙受了莫大的耻辱。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
因为此事哈工大至少损失了两名院士,本来可以评院士的,因为当时许多院士在校长杨士勤、党委书记吴林推动下联名签字证实水变油的科学性,只有马祖光院士拒绝签字,事后也证明老先生的决定是对的,这件事对哈工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作为工科学生,我们一定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真理,很多事时候在利益的驱动下回蒙蔽我们的双眼,此举当时一度给社会带来一种不需要上大学设置连中学都不用上就可以搞科学的错误价值观,我们要尊重科学,重视知识。
哈工大被它们钉在柱子上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