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展开全部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4)试误型情境。学生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教师如果能从中选择素材,就可创设试误型情境,借此为学生尝试错误提供时间与空间,并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提出批驳型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对错误的认识与警戒,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这不仅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而且能使他们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受感染、在情境中领悟。
策略二:有效地“说出”数学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1、提供“说”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才能激活思维因素,诱发学生的回忆、想象、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和表述,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为此,我们经常设计一个“说”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比较,并结合某个概念知识的特点的学习、体验,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概括这几个概念,反复说,边说边对比一些典型列子,理解概念中的数学定义,还特别对一些准确性难以把握的字词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
当、合理。
在试题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读读题目,说一说题中容易引导我们计算错误的地方,说一说式题的解答步骤等,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地克服思维惰性,优化其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数学知识融于最为基本的每位学生都能进行的听说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实物或线段图等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表象,在学生动手操作中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使外部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
2、引导“说”的规范
准确、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合乎逻辑地描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既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深层需求。
(1)注意学生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生活语言自由、宽松,没有固定的约束。而数学语言不同,受数学学科性质的影响,有严谨、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提炼生活数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如每件商品的价格在数学中简称单价,买的件数简称数量,总件数的钱简称总价等。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数学语言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2、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坚持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准确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平时的听说活动是形成数学语言准确性的关键,日常生活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有针对性,对一些语言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多经历练习,多经历尝试,反复训练,他们也会说一口标准的数学语言。除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做到表达准确,结构严谨,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体验“说”的过程
(1)观察:直观形象及生动地演示是使小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途径,并且能从中得到启示,获得语言表达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观察图、实物和教具演示过程,运用数学语言把图、实物和演示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说清楚,说完整。如在教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计算公式推导时,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实物,借助于实物和教具的观察、操作演示,鼓励学生用语言将形体的特征及公式的推导过程表述出来,在说中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2)猜想:猜想也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述,说出自己的意图,为什么这样想、猜测的依据等。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把三角形的两个角用纸挡住,请你根据外露的角想一想,它可能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说出你的想法,以及原因。让学生经历听说的活动,使学习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真正的数学能力,建立数学构思。
(3)推理:推理往往伴随着说理、解释。推理可以分为口头推理和书面推理,口头推理在教学中运用得比较普遍。数学教学中的“说理”是一种探究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经常开展推理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当然,口头推理难度大于书面推理,因为其中还要考虑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推理过程的前后连贯性等。不过经常性的让学生进行口头推理,体验说理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4)小组合作交流:数学的学习应该在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在合作中进行全部器官的交流,包括仔细认真的聆听、层次分明的阐述、有理有据的解释以及科学严谨的推理。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说、议、听,让学生的感官全部开放,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才是真正的体验式学习。 (5)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相互结合,也促进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多媒体教学软件集视、听、说、动手等多种活动于一体,这种多种器官的体验,多媒体就是如此,让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全身体验数学带来的刺激,这种学习是谁都不能忘的。
4、鼓励“说”的新颖
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使学生能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程序“顺利”进行,要求学生语言表述只是依照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一遍遍地重复,使得思维的发展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的新颖,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这样方能通过学生的独特见解窥视到思维的广阔空间,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鼓励学生联想多说,就是诱导学生联想,通过一个条件或特征说出与其有关的其它条件或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复习分数应用题和比之间的联系时,往往可以将关键句中的分数既表述成分数形式,也可以表述成比的形式。如:根据“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5” 这一条件,可启发学生联想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3;男生人数比女生少5-3/5;女生人数比男生多5-3/3;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3;男生人数是全班的3/3+5;女生人数是全班5/3+5等等。
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语言训练可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准确性。但要想真正做到通过语方的训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但要设法让学生有目的地“多说”,教师适时给予正确引导,而且更须教师坚持不懈。
策略三:有效地“整理”数学思维脉络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所在。
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
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如何使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将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4)试误型情境。学生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教师如果能从中选择素材,就可创设试误型情境,借此为学生尝试错误提供时间与空间,并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提出批驳型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对错误的认识与警戒,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这不仅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而且能使他们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受感染、在情境中领悟。
策略二:有效地“说出”数学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1、提供“说”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才能激活思维因素,诱发学生的回忆、想象、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和表述,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为此,我们经常设计一个“说”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比较,并结合某个概念知识的特点的学习、体验,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概括这几个概念,反复说,边说边对比一些典型列子,理解概念中的数学定义,还特别对一些准确性难以把握的字词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
当、合理。
在试题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读读题目,说一说题中容易引导我们计算错误的地方,说一说式题的解答步骤等,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地克服思维惰性,优化其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数学知识融于最为基本的每位学生都能进行的听说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实物或线段图等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表象,在学生动手操作中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使外部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
2、引导“说”的规范
准确、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合乎逻辑地描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既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深层需求。
(1)注意学生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生活语言自由、宽松,没有固定的约束。而数学语言不同,受数学学科性质的影响,有严谨、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提炼生活数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如每件商品的价格在数学中简称单价,买的件数简称数量,总件数的钱简称总价等。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数学语言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2、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坚持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准确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平时的听说活动是形成数学语言准确性的关键,日常生活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有针对性,对一些语言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多经历练习,多经历尝试,反复训练,他们也会说一口标准的数学语言。除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做到表达准确,结构严谨,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体验“说”的过程
(1)观察:直观形象及生动地演示是使小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途径,并且能从中得到启示,获得语言表达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观察图、实物和教具演示过程,运用数学语言把图、实物和演示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说清楚,说完整。如在教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计算公式推导时,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实物,借助于实物和教具的观察、操作演示,鼓励学生用语言将形体的特征及公式的推导过程表述出来,在说中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2)猜想:猜想也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述,说出自己的意图,为什么这样想、猜测的依据等。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把三角形的两个角用纸挡住,请你根据外露的角想一想,它可能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说出你的想法,以及原因。让学生经历听说的活动,使学习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真正的数学能力,建立数学构思。
(3)推理:推理往往伴随着说理、解释。推理可以分为口头推理和书面推理,口头推理在教学中运用得比较普遍。数学教学中的“说理”是一种探究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经常开展推理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当然,口头推理难度大于书面推理,因为其中还要考虑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推理过程的前后连贯性等。不过经常性的让学生进行口头推理,体验说理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4)小组合作交流:数学的学习应该在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在合作中进行全部器官的交流,包括仔细认真的聆听、层次分明的阐述、有理有据的解释以及科学严谨的推理。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说、议、听,让学生的感官全部开放,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才是真正的体验式学习。 (5)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相互结合,也促进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多媒体教学软件集视、听、说、动手等多种活动于一体,这种多种器官的体验,多媒体就是如此,让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全身体验数学带来的刺激,这种学习是谁都不能忘的。
4、鼓励“说”的新颖
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使学生能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程序“顺利”进行,要求学生语言表述只是依照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一遍遍地重复,使得思维的发展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的新颖,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这样方能通过学生的独特见解窥视到思维的广阔空间,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鼓励学生联想多说,就是诱导学生联想,通过一个条件或特征说出与其有关的其它条件或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复习分数应用题和比之间的联系时,往往可以将关键句中的分数既表述成分数形式,也可以表述成比的形式。如:根据“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5” 这一条件,可启发学生联想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3;男生人数比女生少5-3/5;女生人数比男生多5-3/3;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3;男生人数是全班的3/3+5;女生人数是全班5/3+5等等。
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语言训练可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准确性。但要想真正做到通过语方的训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但要设法让学生有目的地“多说”,教师适时给予正确引导,而且更须教师坚持不懈。
策略三:有效地“整理”数学思维脉络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所在。
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
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如何使小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将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展开全部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人们正是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语言是师生、生生间情感交流、数学思维的工具。小学 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二、合理运用教具,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缩短两者之间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可将原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小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但是只有适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否则,始终依赖教具,思维的水平难以提高。
三、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放飞思维和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一种学习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展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他们听到问题后,就自己动手操作,有的画一画,有的剪一剪,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在其他同学的操作、演说中学 到了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数学学习兴趣浓了,自主探索的愿望有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从而能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
四、加强思维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是智力活动的创造水平。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小学生探究求新,激发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从而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既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常规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激发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辨证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稳固且易于迁移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3个阶段。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指人们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并产生创见的思维,它是一种突破常规而又合乎逻辑的全新的思维形式,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善于独立的思考、思维不囿于常规、勇于创新,具有主动、求异、发散、独创等特点。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人们正是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语言是师生、生生间情感交流、数学思维的工具。小学 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二、合理运用教具,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缩短两者之间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可将原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小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但是只有适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否则,始终依赖教具,思维的水平难以提高。
三、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放飞思维和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一种学习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展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他们听到问题后,就自己动手操作,有的画一画,有的剪一剪,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在其他同学的操作、演说中学 到了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数学学习兴趣浓了,自主探索的愿望有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从而能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
四、加强思维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是智力活动的创造水平。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小学生探究求新,激发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从而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既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常规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激发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辨证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稳固且易于迁移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3个阶段。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指人们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并产生创见的思维,它是一种突破常规而又合乎逻辑的全新的思维形式,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善于独立的思考、思维不囿于常规、勇于创新,具有主动、求异、发散、独创等特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