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读后感

 我来答
zhuyujia0407
2014-11-23 · TA获得超过2.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36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737万
展开全部
曹雪芹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原意,大概是一种矫正,即对将学问限制在专门人的专门之学,将文章限制在读书人的笔墨文章的矫正。
曹氏之言,具有很强的实践理性,是对学问、文章定义的重塑,也是一种扩展,意义重大。
真正的学问,就是智慧。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是大智慧,因而理所当然是学问!
罗家伦著有《学问与智慧》一文。顺便说一句,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把此文编进了教材,让我有出乎意料的尊敬。
罗文对智慧与学问,智慧与文章有极富启发意义的阐述,反衬了曹雪芹之言。
论断一:有学问不一定有智慧,真正的学问,必然是智慧的结晶。
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实验,这是生物学家的最常规的学问,但孟德尔以前的生物学家,此实验生物学家们做过千万遍,但只有孟德尔由此发现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达尔文、爱因斯坦与孟德尔一样,都有从常规中发现非常,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智慧。
论断二:真正的智慧,必然以学问为基础。否则只是昙花一现、浮光掠影。智慧不是空穴来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零星的智慧,如火花乍现乍灭,不足为道。
论断三:文章、书籍分两种——有智慧的和无智慧的。故而读书也需智慧,即辨别文章、书籍的价值,要“读书有间”,不要“劳而无功”。
在一个以网络为载体,海量信息蜂拥而来的时代,如何鉴别真学问,如何鉴别有智慧的好书好文,生出了别样的难题;同时这也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给写文章,无成本发表文章,生出了意外的便捷。
这样,网络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势在必然。这也是必要的代价,信息匮乏、封闭、垄断、人为操纵从来都是有害无益的。
我在网络上找文章,以罗家伦先生的《学问与智慧》为基础,以“学问须洞明世事,文章要练达人情”为标准。诸位一定会问,“你有判别真假学问的智慧吗?”。嘿嘿,洞明世事也好,练达人情也罢,关键看有没有真性情,是不是有慈悲心,化繁为简,抓住这点,不及其余。
最后,是不是真学问,有没有智慧,还是要读罗文。罗文答案昭然。
追答
我是一个自认为没有多少学问的人,但我相信自己的智慧绝不少。大约在八岁的时候,我就会用食指上的指环代替岂子开啤酒瓶盖。当然了,七年后我才知道那是种杠杆原理的应用。
我本没有理由说智慧比学问更重要,但有我的经验得出,一个人如果少了学问,大不了被那些自以为很有学问的人笑话,可以少了智慧,那情况可就大大的不同了。也许将是无法生活。随便举些例子:
一个标准的中国人,吃饭拿筷子总的会吧,这可不是学问,所以当外国人第一次拿到一双筷子时,只要有一点智慧,他就能用这种没接触过的餐具吃饭可要是硬与学问挂上钩,难不成还要找本专门研究筷子用法的书不成?照着书里的图,五个手指先得摆好位置,再分析哪个指头应该放在筷子的什么位置。这样一来,有目共睹了,当人智慧让人更省事些。
说到饭,咱不妨来碗汤。任何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孩子,只要用筷子在汤里捞一捞,就该知道应该用旁边的勺子。当然,有人驳说这也是学问,还是大学问。可这学问要说起来,那可就滔滔不绝了。首先是筷子与勺子的区别,再论承载面积,各自的形状…敢问一句说这话的人,难不成你要让一个天真的孩子先搞清楚这么一大箩筐的学问在把那碗汤喝下去?
有人又说了,你这些粒子看似随意,其实都是钻牛角尖儿。那么我们再来谈谈所谓的正事儿。一座摩天大楼要拔地而起的话,任何一个设计师为了养家糊口也都能如期完成设计图。这这方面,他们的确比外行有过多的学问:怎样稳固?耐久?而有智慧的设计师则不同。他们往往想的是:如何更漂亮?耐看?我们也可想而知,人们买房,不会去问售房部这座楼大概多就会踏,而往往取决于视觉效果。那么后者盖出来的房子
我不想再说太多东西证明自己的观点,当然,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的。这仅仅是一篇读后感,我没必要让人都同我所感。那么,就当作是我这个没有学问的人在大家面前搬弄自己的一点小智慧吧。
爱军军的家
2014-11-23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18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3611万
展开全部
你好!
本文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