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中的模式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相关文章
一年级高效课堂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热 荐 ★★★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作者:caizuqua…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91 更新时间:2010/4/1 18:05:14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恩施市实验小学 蔡祖泉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习得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天长日久的训练和坚持。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个体学习更复杂,因为学生得同时参与到学习任务与小组任务中去,更需要从班级文化层面上去营造合作的氛围,才能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从而更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我们知道,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一学习方式顺应了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了教师从过去关注如何“教”转向到如何引导学生“学”的行为转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运用把握不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时甚至出现了低效与无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影响了教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和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实际上合作学习的主张并非始于今日,从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古代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一个人的学习力量是单薄的,必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
一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提倡教师充当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巧妙地运用师生、生生、组际之间互动,把导与演分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指挥者,而是合作者,尊重学生潜能和主体地位,把大量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创造一种积极互赖的关系,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
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已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各班相继也成立了学习小组,课堂内也出现了三五成群,你争我议,煞是热闹的景象。但深入了解,细心观察,一片热闹声中出现的是合作学习被虚化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误区一: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座位的编号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这样还可能导致有的小组能力很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小组发展不平衡。可见,小组的成员组成对学习的效果也很重要,是不能随意安排的。
误区二:合作时机不当。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有些问题又太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都不适宜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反而会适得其反。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通常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原本只需通过简单自主学习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是大可不必的。
误区三:合作分工失衡。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见到老师“钦点”的小组长在小组内复制教师的权威,俨然一个小老师,操纵甚至包办小组活动。小组长大多是能力较强、成绩较好、活泼外向、喜好表现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一定能够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独裁者”,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如何学习,更不知如何交流,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主题无关的事。
误区四:合作组织欠佳。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出现大量的课堂教学“边缘人”,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就提出问题叽叽喳喳讨论时,教师要么背着双手,在学生中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这一组插一言,那一组提一句,只待预先设定此环节所花时间一到,命令交流。结果,出现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各自作答,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便草草收场。有的学生乘机开小差,说空话。导致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
误区五:评价不全面。表现在只注重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只注重对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缺乏对小组捆绑式的长效评价机制。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看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一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看全体成员是否人参与;三看是否有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合作效果。
为了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切实推动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高效,提出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而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
1.小组长。他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2.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的联络和协调。因此要选择比较灵活,性格外向,善于交际的同学担任。
3.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因此要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字迹清楚的学生担任。
4.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作用
为了确保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对组内各成员(重点是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
1.督促小组长积极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组员合作学习的意识。
2.指导组织者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控。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先说,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明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
3.引导记录员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报告员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
(四)创造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时候,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合作中出现的情况予以及时地引导、鼓励,让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学得高兴又有所收获。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很喜欢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但往往不等学生讨论完毕就喊停,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讨论的时间,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五)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
1.学会表达。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轮流发言(可先指定后进生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意识。
2.学会倾听。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3.学会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注意指导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4.学会辩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使用积极、文明的语言进行辩论,避免出现过激言语。
5.学会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奖励。
6.学会宽容。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产生好学的动力,保持活泼、尊重、自信、进取的态度。
7.学会欣赏。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可用“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很好,真了不起!”“你们小组有这么多种解法,真聪明!”等激励语言。
8.学会相处。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都是不可取的。
(六)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需求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时间组织合作学习。
1.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选择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并依靠个人力量较难完成,学生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以及较复杂、较综合的学习内容及重难点进行合作学习。
2.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时,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
3.在合作之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同时,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七)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赞许的目光赞许,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等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总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去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一年级高效课堂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热 荐 ★★★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作者:caizuqua…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91 更新时间:2010/4/1 18:05:14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恩施市实验小学 蔡祖泉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习得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天长日久的训练和坚持。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个体学习更复杂,因为学生得同时参与到学习任务与小组任务中去,更需要从班级文化层面上去营造合作的氛围,才能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从而更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我们知道,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一学习方式顺应了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了教师从过去关注如何“教”转向到如何引导学生“学”的行为转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运用把握不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时甚至出现了低效与无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影响了教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和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实际上合作学习的主张并非始于今日,从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古代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一个人的学习力量是单薄的,必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
一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提倡教师充当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巧妙地运用师生、生生、组际之间互动,把导与演分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指挥者,而是合作者,尊重学生潜能和主体地位,把大量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创造一种积极互赖的关系,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
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已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各班相继也成立了学习小组,课堂内也出现了三五成群,你争我议,煞是热闹的景象。但深入了解,细心观察,一片热闹声中出现的是合作学习被虚化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误区一: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座位的编号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这样还可能导致有的小组能力很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小组发展不平衡。可见,小组的成员组成对学习的效果也很重要,是不能随意安排的。
误区二:合作时机不当。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有些问题又太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都不适宜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反而会适得其反。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通常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原本只需通过简单自主学习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是大可不必的。
误区三:合作分工失衡。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见到老师“钦点”的小组长在小组内复制教师的权威,俨然一个小老师,操纵甚至包办小组活动。小组长大多是能力较强、成绩较好、活泼外向、喜好表现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一定能够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独裁者”,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如何学习,更不知如何交流,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主题无关的事。
误区四:合作组织欠佳。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出现大量的课堂教学“边缘人”,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就提出问题叽叽喳喳讨论时,教师要么背着双手,在学生中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这一组插一言,那一组提一句,只待预先设定此环节所花时间一到,命令交流。结果,出现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各自作答,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便草草收场。有的学生乘机开小差,说空话。导致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
误区五:评价不全面。表现在只注重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只注重对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缺乏对小组捆绑式的长效评价机制。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看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一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看全体成员是否人参与;三看是否有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合作效果。
为了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切实推动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高效,提出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而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
1.小组长。他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2.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的联络和协调。因此要选择比较灵活,性格外向,善于交际的同学担任。
3.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因此要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字迹清楚的学生担任。
4.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作用
为了确保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对组内各成员(重点是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
1.督促小组长积极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组员合作学习的意识。
2.指导组织者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控。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先说,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明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
3.引导记录员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报告员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
(四)创造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时候,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合作中出现的情况予以及时地引导、鼓励,让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学得高兴又有所收获。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很喜欢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但往往不等学生讨论完毕就喊停,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讨论的时间,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五)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
1.学会表达。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轮流发言(可先指定后进生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意识。
2.学会倾听。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3.学会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注意指导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4.学会辩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使用积极、文明的语言进行辩论,避免出现过激言语。
5.学会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奖励。
6.学会宽容。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产生好学的动力,保持活泼、尊重、自信、进取的态度。
7.学会欣赏。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可用“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很好,真了不起!”“你们小组有这么多种解法,真聪明!”等激励语言。
8.学会相处。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都是不可取的。
(六)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需求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时间组织合作学习。
1.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选择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一些争议并依靠个人力量较难完成,学生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以及较复杂、较综合的学习内容及重难点进行合作学习。
2.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时,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
3.在合作之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同时,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七)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赞许的目光赞许,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等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总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去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