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开
 我来答
佩山居士
2016-07-16 · TA获得超过5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3万
展开全部
王祥避难地是望江还是宿松辨析

王祥(184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徵。因“卧冰求鲤”而闻名天下, 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历仕魏晋,官至太保,为西晋第一重臣。
关于王祥的生平、籍贯、子女、避难地、卧冰地、坟墓等,说法多多,各执一词,争论纷纷,莫衷一是。在各种说法中,最具权威性的当属《晋书·王祥传》:

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 父融,公府辟不就。
  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汉未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 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举秀才,除温令,累迁大司农。高贵乡公即位,与定策功,封关内侯, 拜光禄勋,转司隶校尉。从讨毋丘俭,增邑四百户,迁太常,封万岁亭侯。天子幸太学,命祥为三老。 祥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祥陈明王圣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训之, 闻者莫不砥砺。
  及高贵乡公之弑也,朝臣举哀,祥号哭曰:“老臣无状。”涕泪交流,众有愧色。顷之,拜司空,转太尉,加侍中。五等建,封睢陵侯,邑一千六百户。
  及武帝为晋王,祥与荀顗往谒,顗谓祥曰:“相王尊重,何侯既已尽敬,今便当拜也。”祥曰:“相国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 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例大同,安有天子三司而辄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君子爱人以礼,吾不为也。” 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
武帝践阼,拜太保,进爵为公,加置七官之职。帝新爱命,虚己以求谠言。 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帝遣侍中任恺咨问得失,及政化所先。 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帝不许。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祥久疾,阙朝会礼,请免祥官。 诏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后逊让,不从所执,此非有司所得议也。”遂寝光奏。祥固乞骸骨,诏听以睢陵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禄赐如前。诏曰:“古之致仕,不事王侯。 今
虽以国公留居京邑,不宜复苦以朝请。其赐几杖,不朝,大事皆咨访之。 赐安车驷马,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床帐簟褥,以舍人六人为睢陵公舍人,置官骑二十人。 以公子骑都尉肇为给事中,使常优游定省。 又乙太保高洁清素,家无宅宇,其权留本府,须所赐第成乃出。”
  及疾笃,著遗令训子孙曰:“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 不有遗言,使尔无述。吾生值季末,登庸历试,无毗佐之勋,没无以报。 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勿缠尸,皆浣故衣,随时所服。所赐山玄玉佩、卫氏玉玦、绶笥皆勿以敛。 西芒上土自坚贞,勿用甓石,勿起坟陇。穿深二丈,椁取容棺。 勿作前堂、布几筵、置书箱镜奁之具,棺前但可施床榻而已。粮脯各一盘,玄酒一杯,为朝夕奠。 家人大小不须送丧,大小祥乃设特牲。无违余命!高柴泣血三年,夫子谓之愚。闵子除丧出见。援琴切切而哀,仲尼谓之孝。故哭泣之哀,日月降杀,饮食之宜,自有制度。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 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 此五者,立身之本。颜子所以为命,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其子皆奉而行之。
泰始五年薨,诏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帛百匹。 时文明皇太后崩始逾月,其后诏曰:“为睢陵公发哀,事乃至今。虽每为之感伤,要未得特叙哀情。 今便哭之。”明年,策谥曰“元”。
  祥之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门无杂吊之宾。 族孙戎叹曰:“太保可谓清达矣!”又称:“祥在正始,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致清远,将非以德掩其言乎!”
祥有五子:肇、夏、馥、烈、芬。肇孽庶,夏早卒,馥嗣爵。 咸宁初,以祥家甚贫俭,赐绢三百匹,拜馥上洛太守,卒谥曰“孝”。子根嗣,散骑郎。肇仕至始平太守。 肇子俊,守太子舍人,封永世侯。俊子遐,郁林太守。烈、芬并幼知名,为祥所爱。二子亦同时而亡。 将死,烈欲还葬旧土,芬欲留葬京邑。祥流涕曰:“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 惟仁与达,吾二子有焉。”

从上文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生平:出生琅琊,避难庐江,历仕魏晋。
2、籍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3、子女:五子:肇、夏、馥、烈、芬。
4、避难地:庐江郡。
5、卧冰池:或在临沂,或在庐江。

前三条很清楚,也很准确,应无疑议。下面来说说第四条:王祥避难地。据《晋书·王祥传》:“汉未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由此可见,王祥避难庐江,是千真万确的,而且一住就是三十余年,庐江郡可以说是王祥的第二故乡。但具体在庐江郡的哪个地方呢?《晋书·王祥传》没有交代。
让我们来看看庐江郡,据《汉书·地理志》云:“庐江郡,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别为国。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属扬州;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领县十二:曰舒(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曰居巢(治今巢湖市区东北)、曰龙舒(治今舒城县龙河口)、曰临湖(治今无为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曰雩娄(今河南省固始县)、曰襄安(治今无为襄安镇)、曰枞阳(治今枞阳县城南下枞阳镇)、曰寻阳(治湖北省黄梅县)、曰潜(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曰皖(治今潜山县梅城镇)、曰湖陵(治今太湖县东)、曰松滋(治今宿松县柳溪乡)。孝景帝(公元前156年前后)时庐江国除,为郡。”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二十里。汉末徙治,在今安徽潜山县。
考诸庐江郡历史,记载王祥避难地的,唯有《望江县志》。东汉时,望江属庐江郡皖县。王祥避难地即今望江县城南。据目前发现最早的明万历《望江县志·王祥传》云:“性至孝,汉末遭乱避地庐江三十二年。”又云:“祥父融,娶高平薛氏,生祥;继娶庐江朱氏,生览。然则祥之避乱庐江,实因外家故居雷久。凡《传》所称思雀、守柰,俱在于雷。 其后朱母感悟,化酷为慈,亦雷之懿事也。”雷,雷池,望江之别称也。
今望江境内有三孝祠、卧冰池、兴孝亭、跃鲤桥、化龙桥、推车巷、奈园、孝井等古迹为证。三孝祠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历代重修。元吴翱《重修三孝祠记》云:“粤稽厥昔王祥、孟宗、徐仲源三子,代异晋唐,居不同里闬, 而孝迹并著于望江,盖有自也。”又云:“望江世称三孝故地,民蒙俗醇,惟孝为化民要道。”
卧冰池,坐落望江县步河南岸(今望吉公路左侧)。元王慈湖《纲目集览》谓卧冰池在望江,“此池虽极凝,其中不冻如人卧形。”明陈明卿《潜确类书》曰:“王祥池在安庆望江县西南。”清王经方《重建卧冰池兴孝亭记》云:“望江邑南堤之右,有池,圆径六七步,相传王祥卧冰得鱼处,跃鲤桥因地得名。”
既有史料,又有古迹,王祥避难地在望江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近年来,宿松县却另有说法:王祥避难地在宿松县佐坝乡龙门村,证据是佐坝《王氏族谱》。据佐坝《王氏族谱·迁松始祖王祥公》记载:王祥,吉公之子,骏公之弟,生于汉元康丙辰年(公元前65年),殁于新莽庚辰年(公元20年),享年85岁。因避汉末大乱,至杨湾隐居多年。生二子,长子征一公,次子征二公,兄弟列居上下屋,征一公居王祥上湾,征二公居王祥下湾。又云:祖藉山东即墨,为避王敦族祸,迁居宿松,讳姓王,故居地改为“杨西湾”。
这一说法错漏百出:其一,生卒年月错误。据《晋书·王祥传》,王祥生于公元185年,《王氏族谱》上却说他生于公元前65年,相差整整250年。这一说法不仅否定了《晋书·王祥传》,也否定了《三国志·吕虔传》。如果王祥生活在新莽时期,那他的孙辈王导等应生活在东汉时期,又岂能与司马睿“王马共天下”呢?其二,所谓“为避王敦族祸迁居宿松”牵强附会。据《晋书·王祥传》,王祥卒于公元269年,而王敦公元266年才出生,只有三岁,是王祥的孙辈,与王导同辈。比起生卒年月错误,“避王敦族祸”之说更加荒诞不经!其三,既说生活于新莽时期,又何来“避汉末大乱”?更不用说“避王敦族祸”?自相矛盾得可笑!尽管自相矛盾,但从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其一,佐坝王氏的始祖王祥,虽然不一定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王祥,但肯定是避祸而来的。其二,因避祸,故居地改为“杨西湾”,与王杨二姓的起源极其相似。如果从王杨二姓研究,也许会有所突破。综上所述,王祥避难宿松说不可信。
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安庆府志》,据康熙《安庆府志》卷之四(81页)载:“晋王祥避难望江三十二年”。望江、宿松同为安庆府属县,而《安庆府志》独载望江,而不载宿松,为何?实因王祥避难地在望江,而不在宿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