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愈之的学术成就
早在30年代他就主张文字走拼音化的道路。他的《关于大众语文》(《独立评论》1934年第109期)一文,阐明了他对大众语文的看法:“‘大众语’应解释作‘代表大众意识的语言’。”“大众语文一定是接近口语的。”1935年,他在《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宣言上签名,拥护拉丁化新文字。他在《“五四”与文字改革》(《新文字半月刊》1951年第68期)一文中肯定了五四运动打败了文言文、建立了白话文的新阵地的功绩,提出汉字的存废问题,并辩证地提出“文字和一般的精神生活的方式相同,不能用命令来废除,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加以改造,一定只有通过长期的逐渐改造的过程,到最后才能完全废除旧的,建立新的。”
1955年元旦,胡愈之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中国文字横排横写是和人民的生活习惯相符合的》,详细论证了横排横写的好处:科学,合乎人的生理要求,节约纸张,便于标题、插图、表格、算式等的排版。在《让文字改革工作向前大大跨一步》(《语文知识》1956年第3期)一文中,他阐述了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语言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也是社会斗争的武器,时代需要有一种共同语言,而普通话就是客观上已经存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推广普通话是加强汉民族政治、经济、国防、文化的统一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是适应全国人民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的迫切的政治任务。他号召全社会支持、宣传、提倡普通话。在世界语运动方面,他是中外闻名的活动家,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领导者,他积极从事世界语的学习、传播、组织、领导的工作,并撰文《世界语与中国文字的改革》(《语文》1937年第2卷第2期)、《国际语的理想与现实》(《东方杂志》1922年第19卷第15期)、《世界语四十年》(《东方杂志》1927年第24卷第22期)、《纪念国际语理论家柴门霍夫》(《新华日报》1938年12月29日)等,热情宣传世界语的理想与目的,并详细介绍了世界语结构的11种特征及其在语言学上的价值。胡愈之的著作还有《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等。
2024-10-2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