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汗的古代验方

 我来答
温柔_255吝
2016-06-01 · 超过6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7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62.4万
展开全部


生脉散是主要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剂,源于金代医家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卷下》“麦门冬”条内,其弟子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一书,阐明其方义为“气充脉复,故名生脉”,清代医学家吴昆的《医方考》谓之“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备也,名曰生脉”。该方由人参、麦冬各五分,五味子七粒组成。生脉散还有别名,如《丹溪心法·卷一》称为“生脉汤”、《兰台轨范》称为“生脉饮”等。
生脉散主治的气阴两虚主要是指上焦心肺气虚和阴液亏损的证候。心肺相通,同在上焦。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主藏神;肺为相傅之官,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君主失职,则相傅最先受累。心气虚,运血无力,则肺朝百脉受累,主气失职而气短,故“喘为心气不足”。肺气虚,不能助心行血,则心气亦会受累。气血同源,心肺二脏息息相关。心气虚和肺气虚相互影响,最终发展成为心肺气虚证。气虚日久,必损及阴液,从而形成气阴两虚。
生脉散组方之初,本不以治心为其立方之意,但费伯雄在《医方论·卷三·清暑之剂》中云:“肺主气,心主血,生脉散养心肺之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指出生脉散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敛汗之功,进而说明是治疗心系疾病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剂。方用人参甘温补肺,益气生津,大补元气为君药。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热润肺除烦,为臣药。两药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收敛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即《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之意。三药相伍,一补一清一敛,补肺、养心、滋阴,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效,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气得充,则可复生。《医方集解·生脉散保肺复脉见暑门》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李东垣以本方加黄芪、甘草,名“生脉保元汤”,补气之力更佳;再加当归、白芍,名“人参饮子”,治气虚喘咳,吐血衄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