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自觉做作业的习惯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在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一生。不管这个习惯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当然好习惯受益终生。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然而怎样培养这些好习惯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书包里一下多了好几本书,什么语文、数学、音乐、品德与生活、美术、计算机、语文数学检测题、英语、家庭作业本等每天都背在孩子的书包里,对于他们来说太重、太累,因此教会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上课前训练他们把书按上课顺序依次放在桌上,最先要上的课放在最上面,上完一课,把该课书本放在最下面,每天书包里带了几本书,几个作业本,几只笔,上学前清理清楚,放学时再检查一下是否数量相符。教师可以告诉孩子在课间休息时,就把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教师还可以告诉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就像解放军叔叔上战场前准备好枪,子弹是打胜仗的重要保证一样,同样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要作好的准备工作。
有一句话叫做“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一个人的准备工作大到一项工程、一次竞选,小到一次作文、一次上课,让孩子学会事前准备,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
2、听到铃声就静息的习惯。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课十分钟孩子都会充分利用,玩得尽兴,玩得痛快。如果上课铃声响了,他们还依然有说有笑,蹦蹦跳跳,那么一节课他们会很久才能安静下来,上课时还沉浸在玩的世界里,集中不了注意力,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训练孩子养成听到铃声就静息,让他们把铃声作为条件反射,督促自己马上安静下来进行有效学习,对于自控能力还很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静心学习。
3上课倾听的习惯。孩子刚走进校门的时候,其差异并不大。后来在学习上产生较大的落差,主要就是在课堂上是否专心听讲造成的。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一定有上课倾听的好习惯,相反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也无一例外都是在上课容易开小差走神的。什么是倾听?一是指当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窍门、方法或学生必须掌握的规则以及大多数孩子的困惑疑难时,学生不仅要听,还要边听边记,因为掌握一些必备知识与方法是学生将来能独立学习的基础。二是指当同学发言时要学会倾听。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只在乎自己说什么,而对于同伴在讲什么则没有听的习惯,学习是需要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因此,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的要接受,也可以补充,错的可以纠正。倾听、应对、表达,学习是现代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的习惯呢?一是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二是在课堂上要经常提醒全体学生,经常以鼓励奖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不让一个孩子养成做小动作、开小差的习惯。更需要家长经常询问、叮嘱学生专心听讲,并常常和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配合教师帮助孩子形成习惯。
4、上课发言的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任何教育的成功,都必须借助语言的媒介,让孩子学得“能说会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客观要求。一年级的孩子才上学,课堂上注意力只有十五分钟,如果让孩子养成爱发言、爱动脑思维的习惯,孩子就能集中注意力,把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分享,共享学习的乐趣,就更容易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培养孩子从想清楚到说清楚是人的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善于说加敢于说才能称为“善于表达”,才能真正“能说会道”,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在以后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应付自如。
5、做事情精力集中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边学习边做其它事。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劲时不要叫他,因为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6、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一年级新生,年龄趋向于五、六周岁,他们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做精细动作的能力较差。握笔写字,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比较费劲的,而且儿童学习写字的过程,正是手部肌肉发育的过程,因此要养成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这对防止孩子眼睛近视及身体发育至关重要。一年级孩子写字时下笔重,头埋得很低,老师常常要提醒他们要做到“一直”“二平”(身坐直,头要正,肩要平,腿摆平)“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头,手握铅笔一寸远。),老师要坚持不懈严格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
7、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8、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苞米。我们可以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但这样还不够,还需要告诉学生该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如: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认读400个生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又一遍的读,一遍又一遍的记就是了。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 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家长的指导,为了搞好课后复习,需要做好二件事: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而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那些生字还不会?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不时的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9、培养孩子认真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然而怎样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呢?我以为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例如在书写生字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结构;心到,字形要牢记心中;手到,字写的正确美观;其次,要培养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再玩耍的好习惯。有些一年级的孩子做作业喜欢磨蹭,一边做一边玩或先玩再写作业,结果养成了慢吞吞或临时抱佛脚,马虎潦草的习惯,学习效率低下,非常影响学习成绩。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每天给他规定一个固定的做作业的时间,有意识的给他定一个闹铃,提醒孩子快速、专注地做作业,养成效率意识,或者以奖励的方式,引导孩子迅速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要求孩子认真检查一遍发现做错后及时订正等。家长每天对照记事本(准备一个《记事本》。《记事本》是学生专门用来记当天的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检查家庭作业并签字证明;再次,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一年级孩子往往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一遇到点问题就想着要老师或家长来帮他。此时家长或老师不要有求必应,而应该鼓励他们多动动脑筋,尽可能自己解决,费尽心思也解决不了的,再找人帮忙。
10、喜欢阅读,爱护书本的习惯。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开拓学生视野,获得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阅读有一定困难。但是要让他们多识字,快速识字,恰恰需要克服困难积极阅读。每天家长最好抽出十五到二十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并为孩子大声读故事或者与孩子一起讲故事。能使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也能开阔孩子的视野,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一定要注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并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本,如古诗、儿歌、童话、拼音读物、连环画、小人书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作动力,孩子才会读得用心,有滋有味,读有收获。孩子阅读时要提示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检查阅读效果,培养孩子阅读的愿望和认真读书的习惯。此外,教育学生爱护书本,不在书本上乱画,不折角,不撕角,不乱放的习惯也很重要。
11、养成每天说写的习惯。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聊天,在交流中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想法,所遇到的困惑等等,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说出心里话。例如小孩放学后,总向家长叙述:“妈妈,今天在学校……” 即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家长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让他渐渐将文章扩大,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文字写字,家长看过之后要夸奖他、鼓励他、并慎重地保存起来(日记的雏形),久而久之,学生的说写能力会潜移默化的提高。
12、思考的习惯。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会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思考就不会有主动学习。教师、家长每天应该给学生提问质疑的时间,鼓励孩子多问些为什么,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和接受。毕竟问题是创造的源泉;教师、家长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勇于攻关破难的习惯。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动脑思考的时候,我们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攻克困难。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
13、训练孩子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的习惯。计划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让他们把学习当做一种需要。从小让学生学会制定每天的计划、每周的计划、每月的计划、每年的计划,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策划行动、规划人生。 另外,给小孩与年龄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长轻松,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帮忙中小孩可以培养出好奇心与自发性,不让小孩帮忙,就是剥夺他们重要的学习机会。提醒家长要注意宽容与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当面抱怨,做家长的待会儿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团糟,也不要生气,为了教育,一定要让他做家事。另外,帮忙做家事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各种能力。在让小孩帮忙时,应该教他,例如:不要将油腻的碗盘叠在一起,擦拭餐具时不要将比手大的餐具拿在空中,以免滑落打破。应该放在台上,边擦拭边移动。这不单单是教他知识,技术而已,也是教他做事的顺序,培养判断力,洞察力。一旦决定家长孩子一起做菜,就必须先订计划,列出需要的材料,然后上街购买,准备用具、调味料,可以请小孩说说看,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调理。经常帮忙做家事的小孩,很自然就记得诀窍,读书、做题、写作文等都得有计划,有顺序,所以帮忙做家事的孩子多半是成绩优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孩子入学后,生活方式和活动内容将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孩子即将入学时,家长应该为孩子重新安排适应小学生活的作息制度。在调整作息制度时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按时到校上课;怎样使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做到既有时间学习,又有时间娱乐。要处理好以上几方面问题,在执行作息制度时应重点掌握好以下两个环节:
(1)合理规定并严格执行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与学习负担剧增是一年级小学生普遍遇到的一个矛盾。无论是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或是由家庭转入小学的孩子,他们都习惯较长时间的午睡,而入小学后,基本上取消了午睡(夏季除外)。但是,小学生脑力劳动的负担量却大大超过了学龄前儿童,如果不用保护性措施调整高级神经活动紧张度,必将降低学习效率,结果事倍功半。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措施。儿童经过睡眠,可以消除疲劳。大脑皮层细胞重新开始兴奋。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从事第二天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说,一年级小学生至少需要10小时睡眠。才能消除一日紧张学习活动后的疲劳。只有晚上按时(8:30~9:00)入睡,儿童才有可能做到早晨按时(6:30~7:00)起床,睡眠充足才能使孩子上课时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接受知识。这样可以缩短课后做作业的时间,将余下的时间用于阅读课外书,或娱乐活动。
(2)必须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的时间。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会流利地和人交谈,具有协调性。但问题也很多,很多调查都指出,看太多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报告指出,看电视的时间越短,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佳。因为小学生听看的节目,以娱乐性质的节目居多,不需要像读书般认真思考发挥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儿,看着不断变化的画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的性格,持续盯着电视看的小孩,的确缺乏集中力,会变成不安定的小孩,这类孩子缺乏感动心的倾向,不大会思考问题,所以成绩不好。“电视儿童”总显得没有活力,因此有些学者还主张,12岁之前的小孩不应该看电视。原则上不要边看电视边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时间,而且规定完成功课才能玩,节目内容也必须注意,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针对节目内容充分交换意见。
二、行为习惯
1、养成有礼貌的习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亲善、礼貌而著称于世,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质,俗话说"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
所以,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要从一年级就开始。要让一年级小学生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以巩固,我在班上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用这样的办法来让一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2、养成爱卫生的习惯。爱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一定要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爱卫生的习惯,就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见诸行动的具体事实。可以让一年级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倒入垃圾桶。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块擦布和一卷卫生纸,分别用两个塑料袋装起来,擦布用来洗碗,卫生纸用来擦桌椅,正是在他们擦桌椅、洗碗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要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爱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3、养成勤劳的习惯。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现在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当优裕,根本不知怎样做是"勤劳","节约"又为何物。
在学校里,我们老师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清洁扫除中,扫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户、擦桌椅等;在家里,我们家长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擦桌椅、择菜、洗菜、等等。这样从学校、家庭二方面共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勤劳的习惯,促进他们尽快地养成。
4、动手实践的习惯。爱迪生的母亲经常让他动手做实验,所以成就了伟大的发明家。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比如做家务,做小制作,或者拆装一些零部件等,都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
第一: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书包里一下多了好几本书,什么语文、数学、音乐、品德与生活、美术、计算机、语文数学检测题、英语、家庭作业本等每天都背在孩子的书包里,对于他们来说太重、太累,因此教会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上课前训练他们把书按上课顺序依次放在桌上,最先要上的课放在最上面,上完一课,把该课书本放在最下面,每天书包里带了几本书,几个作业本,几只笔,上学前清理清楚,放学时再检查一下是否数量相符。教师可以告诉孩子在课间休息时,就把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教师还可以告诉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就像解放军叔叔上战场前准备好枪,子弹是打胜仗的重要保证一样,同样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要作好的准备工作。
有一句话叫做“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一个人的准备工作大到一项工程、一次竞选,小到一次作文、一次上课,让孩子学会事前准备,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
2、听到铃声就静息的习惯。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课十分钟孩子都会充分利用,玩得尽兴,玩得痛快。如果上课铃声响了,他们还依然有说有笑,蹦蹦跳跳,那么一节课他们会很久才能安静下来,上课时还沉浸在玩的世界里,集中不了注意力,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训练孩子养成听到铃声就静息,让他们把铃声作为条件反射,督促自己马上安静下来进行有效学习,对于自控能力还很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静心学习。
3上课倾听的习惯。孩子刚走进校门的时候,其差异并不大。后来在学习上产生较大的落差,主要就是在课堂上是否专心听讲造成的。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一定有上课倾听的好习惯,相反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也无一例外都是在上课容易开小差走神的。什么是倾听?一是指当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窍门、方法或学生必须掌握的规则以及大多数孩子的困惑疑难时,学生不仅要听,还要边听边记,因为掌握一些必备知识与方法是学生将来能独立学习的基础。二是指当同学发言时要学会倾听。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只在乎自己说什么,而对于同伴在讲什么则没有听的习惯,学习是需要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因此,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的要接受,也可以补充,错的可以纠正。倾听、应对、表达,学习是现代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的习惯呢?一是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二是在课堂上要经常提醒全体学生,经常以鼓励奖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不让一个孩子养成做小动作、开小差的习惯。更需要家长经常询问、叮嘱学生专心听讲,并常常和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配合教师帮助孩子形成习惯。
4、上课发言的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任何教育的成功,都必须借助语言的媒介,让孩子学得“能说会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客观要求。一年级的孩子才上学,课堂上注意力只有十五分钟,如果让孩子养成爱发言、爱动脑思维的习惯,孩子就能集中注意力,把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分享,共享学习的乐趣,就更容易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培养孩子从想清楚到说清楚是人的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善于说加敢于说才能称为“善于表达”,才能真正“能说会道”,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在以后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应付自如。
5、做事情精力集中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边学习边做其它事。有的小孩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这样,学习不够专心,注意力容易转移。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不管什么话题都没关系,每天进行一次。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劲时不要叫他,因为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6、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一年级新生,年龄趋向于五、六周岁,他们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做精细动作的能力较差。握笔写字,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比较费劲的,而且儿童学习写字的过程,正是手部肌肉发育的过程,因此要养成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这对防止孩子眼睛近视及身体发育至关重要。一年级孩子写字时下笔重,头埋得很低,老师常常要提醒他们要做到“一直”“二平”(身坐直,头要正,肩要平,腿摆平)“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头,手握铅笔一寸远。),老师要坚持不懈严格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
7、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8、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苞米。我们可以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但这样还不够,还需要告诉学生该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如: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认读400个生字,孩子认为: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又一遍的读,一遍又一遍的记就是了。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 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家长的指导,为了搞好课后复习,需要做好二件事: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而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哪些生字会写了?那些生字还不会?二认真看书。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看书时,还可以不时的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9、培养孩子认真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然而怎样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呢?我以为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例如在书写生字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结构;心到,字形要牢记心中;手到,字写的正确美观;其次,要培养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再玩耍的好习惯。有些一年级的孩子做作业喜欢磨蹭,一边做一边玩或先玩再写作业,结果养成了慢吞吞或临时抱佛脚,马虎潦草的习惯,学习效率低下,非常影响学习成绩。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每天给他规定一个固定的做作业的时间,有意识的给他定一个闹铃,提醒孩子快速、专注地做作业,养成效率意识,或者以奖励的方式,引导孩子迅速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要求孩子认真检查一遍发现做错后及时订正等。家长每天对照记事本(准备一个《记事本》。《记事本》是学生专门用来记当天的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检查家庭作业并签字证明;再次,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一年级孩子往往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一遇到点问题就想着要老师或家长来帮他。此时家长或老师不要有求必应,而应该鼓励他们多动动脑筋,尽可能自己解决,费尽心思也解决不了的,再找人帮忙。
10、喜欢阅读,爱护书本的习惯。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开拓学生视野,获得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阅读有一定困难。但是要让他们多识字,快速识字,恰恰需要克服困难积极阅读。每天家长最好抽出十五到二十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并为孩子大声读故事或者与孩子一起讲故事。能使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也能开阔孩子的视野,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一定要注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并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本,如古诗、儿歌、童话、拼音读物、连环画、小人书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作动力,孩子才会读得用心,有滋有味,读有收获。孩子阅读时要提示阅读方法,提出阅读要求,检查阅读效果,培养孩子阅读的愿望和认真读书的习惯。此外,教育学生爱护书本,不在书本上乱画,不折角,不撕角,不乱放的习惯也很重要。
11、养成每天说写的习惯。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聊天,在交流中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想法,所遇到的困惑等等,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说出心里话。例如小孩放学后,总向家长叙述:“妈妈,今天在学校……” 即使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日记本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家长可以问他:“为什么这样呢?”“你怎么想?”“老师怎么说?”等等,让他渐渐将文章扩大,加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使用学过的文字写字,家长看过之后要夸奖他、鼓励他、并慎重地保存起来(日记的雏形),久而久之,学生的说写能力会潜移默化的提高。
12、思考的习惯。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会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思考就不会有主动学习。教师、家长每天应该给学生提问质疑的时间,鼓励孩子多问些为什么,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和接受。毕竟问题是创造的源泉;教师、家长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勇于攻关破难的习惯。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动脑思考的时候,我们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攻克困难。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
13、训练孩子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的习惯。计划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让他们把学习当做一种需要。从小让学生学会制定每天的计划、每周的计划、每月的计划、每年的计划,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策划行动、规划人生。 另外,给小孩与年龄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长轻松,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帮忙中小孩可以培养出好奇心与自发性,不让小孩帮忙,就是剥夺他们重要的学习机会。提醒家长要注意宽容与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当面抱怨,做家长的待会儿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团糟,也不要生气,为了教育,一定要让他做家事。另外,帮忙做家事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各种能力。在让小孩帮忙时,应该教他,例如:不要将油腻的碗盘叠在一起,擦拭餐具时不要将比手大的餐具拿在空中,以免滑落打破。应该放在台上,边擦拭边移动。这不单单是教他知识,技术而已,也是教他做事的顺序,培养判断力,洞察力。一旦决定家长孩子一起做菜,就必须先订计划,列出需要的材料,然后上街购买,准备用具、调味料,可以请小孩说说看,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调理。经常帮忙做家事的小孩,很自然就记得诀窍,读书、做题、写作文等都得有计划,有顺序,所以帮忙做家事的孩子多半是成绩优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孩子入学后,生活方式和活动内容将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孩子即将入学时,家长应该为孩子重新安排适应小学生活的作息制度。在调整作息制度时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按时到校上课;怎样使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做到既有时间学习,又有时间娱乐。要处理好以上几方面问题,在执行作息制度时应重点掌握好以下两个环节:
(1)合理规定并严格执行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与学习负担剧增是一年级小学生普遍遇到的一个矛盾。无论是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或是由家庭转入小学的孩子,他们都习惯较长时间的午睡,而入小学后,基本上取消了午睡(夏季除外)。但是,小学生脑力劳动的负担量却大大超过了学龄前儿童,如果不用保护性措施调整高级神经活动紧张度,必将降低学习效率,结果事倍功半。睡眠是一种保护性措施。儿童经过睡眠,可以消除疲劳。大脑皮层细胞重新开始兴奋。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从事第二天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说,一年级小学生至少需要10小时睡眠。才能消除一日紧张学习活动后的疲劳。只有晚上按时(8:30~9:00)入睡,儿童才有可能做到早晨按时(6:30~7:00)起床,睡眠充足才能使孩子上课时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接受知识。这样可以缩短课后做作业的时间,将余下的时间用于阅读课外书,或娱乐活动。
(2)必须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的时间。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会流利地和人交谈,具有协调性。但问题也很多,很多调查都指出,看太多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报告指出,看电视的时间越短,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佳。因为小学生听看的节目,以娱乐性质的节目居多,不需要像读书般认真思考发挥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儿,看着不断变化的画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的性格,持续盯着电视看的小孩,的确缺乏集中力,会变成不安定的小孩,这类孩子缺乏感动心的倾向,不大会思考问题,所以成绩不好。“电视儿童”总显得没有活力,因此有些学者还主张,12岁之前的小孩不应该看电视。原则上不要边看电视边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时间,而且规定完成功课才能玩,节目内容也必须注意,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针对节目内容充分交换意见。
二、行为习惯
1、养成有礼貌的习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亲善、礼貌而著称于世,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质,俗话说"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
所以,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要从一年级就开始。要让一年级小学生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以巩固,我在班上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用这样的办法来让一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2、养成爱卫生的习惯。爱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一定要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爱卫生的习惯,就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见诸行动的具体事实。可以让一年级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倒入垃圾桶。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块擦布和一卷卫生纸,分别用两个塑料袋装起来,擦布用来洗碗,卫生纸用来擦桌椅,正是在他们擦桌椅、洗碗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要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爱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3、养成勤劳的习惯。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现在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当优裕,根本不知怎样做是"勤劳","节约"又为何物。
在学校里,我们老师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清洁扫除中,扫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户、擦桌椅等;在家里,我们家长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擦桌椅、择菜、洗菜、等等。这样从学校、家庭二方面共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勤劳的习惯,促进他们尽快地养成。
4、动手实践的习惯。爱迪生的母亲经常让他动手做实验,所以成就了伟大的发明家。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比如做家务,做小制作,或者拆装一些零部件等,都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