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的影片简评

 我来答
谎言479eUe
2016-05-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9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万
展开全部

首先,《大河》配得上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重任。片名《大河》“一语双关”,既是影片主人公陈大河的名字,也是故事的主线——新疆塔里木河,这条河在新疆,在中国都是赫赫有名。塔里木河整个流域的生态、居民和历史代表了新疆的特色,也有着充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片中的中苏关系的年代背景之下,甚至还具备国际化的眼界。这样宏大的题材正是具备建国60周年献礼的厚重感。
其次,《大河》中陈大河、陈南疆父子两代治理塔里木河的故事,采取平行叙事的手法,但塔里木河的主线传承了两代人,甚至整个新疆历史。塔里木河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根”,两代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治理塔里木河的观念转变,也表明了内地投身新疆建设开发的一辈人,和后继者之间精神的延续,对塔里木河情感认知的升华。
陈大河这一辈当初是看到南疆农牧民生活条件的艰苦,决心让塔里木河的漂移不再危害一方,甚至建造水库服务当地居民。这是当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的精神和风采。但是到了陈南疆的一代,新时期的水利专家面对当地居民多少年的生活习惯和情感,有着很不同的考虑,陈南疆和几个助手深入塔里木河流域考察的一段故事,几乎是一次自我和新疆人的“寻根”之旅。塔里木河对当地人,对新疆历史,新疆民族文化的积淀象征着一段时光长河的波浪,既有深厚的情感皈依也有着无情的消逝伤感……中国文化中对这种聚散无常的感怀是具有时间穿透力,陈大河夫妇的墓随着他的心血——水库大坝——炸毁完全融进塔里木河的波涛中……仿佛是陈大河一代人等待多年的朝向塔里木河回归的仪式!
《大河》这部影片另外一个亮点是对中苏关系背景的处理。中苏过去的友好经历了一些无奈的变迁,陈大河与冬妮娅的感情尽管有些浪漫离奇,不过对苏联专家的刻画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一开始在大会上,陈大河与苏联专家的矛盾就爆发,苏联专家的形象有些让人怀疑是偏重“反面”的。后面不少地方,苏联专家都有针对陈大河的地方,不过到他为假资料反省的一段,开始令人思考这些苏联人自身的性格,并非想象的好与不好那么简单,尤其回到苏联后,教授在冬妮娅决定私自越境再到中国寻找陈大河时,真正体现了这个苏联专家的人性化光辉,这些是真实的有血肉的人物形象。
陈大河与冬妮娅的恋情经历波折,冬妮娅以吐尔逊家人的身份嫁给了陈大河,一大家人都为塔里木河奉献了一生。这个故事没有单纯纠缠在所谓主旋律的主题上,治河关联了人物的命运,情感关联了两代人和两国人,这都是过去新疆电影几乎没有涉及过的复杂结构。
《大河》中几个演员的表演都很不错,像开场陈南疆为了迁坟和当地人发生冲突这样的场面很有分量,表演其实略有点过,但为了突出情绪的波动并不算多大的瑕疵。作为外国演员,冬妮娅在片中的表演很难得,这个人物设计也让人敬佩。电影主创人员并没有因为当年中苏关系的变故,抹杀很多苏联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和牺牲,冬妮娅这个角色代表了那些扎根中国边疆,帮助中国人民建设、发展的外国人的高尚情操。而吐尔逊、阿卜杜拉等少数民族角色也十分鲜活,甚至很多其他演员的表演体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幽默,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的一些场面也代表了当下新疆电影的最高水准。为什么说《大河》能够体现新疆电影的突破,具备新疆大片的水准,一方面是大题材,大结构,更现实的就是大场面。尽管实际上影片的几百万资金投入不能与国内大制作影片相提并论,与新疆历年影片的成本也没有太多差别,但《大河》所表现的场面却在有限的资金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影片一开始反映牧民反对陈南疆迁墓炸大坝的一场,中间大坝截住洪水还有最后炸毁大坝等,《大河》显示新疆电影在场面上的一些巨大进步。
整体上,《大河》标志了新疆电影在向市场主流电影靠拢,不再单纯强调影片的主旋律意识,而是尽量让新疆观众和内地观众都能接受,不再刻意营造民汉团结的高调,而是让故事的发展纠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观众认同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国籍的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大河》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在目前的新疆电影中,它算是佼佼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