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2016-11-04 ·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写诗的基本条件
高中生应该学习写诗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是抒情诗,就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感动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更能充分反映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有人认为,写诗比写散文、小说容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诗歌,不因字数少就容易写,相反,正因为诗歌的字数少,它就更难写了。诗歌,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的。诗歌对写作者的文化、道德、情感及表现技巧要求更高。所以,要做一个诗人,非勤勤恳恳,下一番苦功夫学习不可。
学习写诗,首先要多情善感,具有博爱胸怀。诗歌是感情的结晶,古人云:激动出诗人。大凡优秀的诗篇,都饱含感情,都是感情浸润出来的。对自然的一切都富有爱心,才会去讴歌自然,表现自然,反映人类生活。思想行为动作马虎,感情不细腻是写诗的天敌。其二,要掌握基本的思想观点,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诗歌不是客观地再现自然,而是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启示真理的使命。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诗人没有道德品质,或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就失缺了写诗的基本条件,即使有高超的表达技巧,也是写不出好诗的。即使写出诗来,也会有悖自然规律,有悖伦理道德,有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其三,学习写诗,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诗歌不仅需要识字,它更需要广博的文化的支撑。要写作诗歌,就要博览群书,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营养、生活的乳汁。古人说:“诗庄,词媚,曲俗。”从这里,我们也能领会诗歌对作者的要求。
二、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
抒情,即诗言志是诗的主要特征。我国优秀的诗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表达出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的心声,使读者激动、感奋。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再别康桥》等。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写诗就是画画,就是用文字展示美妙的生活胜景。写诗一般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即使是用诗来讲道理,也要借助一定的形象,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就充分显示了这个道理。诗歌讲究意境,这个意境就是画意。比如: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写游子乡情,以多彩的景物描写,创造出冷落苍凉的意境,映衬出天涯游子的茫然无归的孤独与彷徨。一句一画,全诗又是一幅大画。读此诗,给人以如临其景的感觉。像“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这样的句子就不是诗了。
诗歌讲究表现技巧。诗歌中最常用的表现技巧是比喻和象征。如
炉 中 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这般模样……
诗中这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我们祖国的象征。“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又是形象的比喻,这两个比喻使得全诗没有出现过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怀念祖国的深切感情。
这里,笼统地列举一些表达技巧,以供爱好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体会的参考。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2、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3、表现方法: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情理结合、欲扬先抑、铺陈、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等。还有常用修辞格如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
诗歌的语言讲究准确和生动。诗歌的遣词造句讲究精炼、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尤其是精炼,即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十个字,却包含着几层意思:①是写鹳鹊楼,这座楼有三层,当时楼有三层的比较少,这是鹳鹊楼的一个特点,“更上一层楼”写出了鹳鹊楼的这个特点,不是泛泛而言,因为只有身在二楼才能有这个说法。②富有哲理的意味,人们读了这两句诗,会离开鹳鹊楼的景物描写,想得更深更远,探讨一个道理,研究一门学问,也跟登楼一样,只有不断地向上攀登,才能打开眼界,取得真知。 学习写诗歌,还要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诸如古诗、格律诗、自由诗的区分;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诗词的内容特点等等。这里不一而论。下面着重谈一点诗韵常识。
三、掌握一点诗韵常识
诗歌要注意押韵和节奏。不管是古诗,还是新诗,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都是押韵的,而且有一定节奏的,都力求“易记,易懂,易唱,动听,有韵。”
(一) 合辙押韵
音韵,是诗歌等韵文作品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音,指音节、音调,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诗歌的押韵,就是合乎规格的相同或相似的声音,在作品中有规律的反复,它给作品的声音组合,造成了流畅回环,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使人产生一种和谐的感觉,读之顺口,听之悦耳,便于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就叫做合辙押韵。 押韵,要求句子开头一句或隔句(一般是成双的句子)的落音一致,也就是说,最末一个字的韵母的主要成分要相同或近似,才算押韵。如
东方欲晓(xiáo)
莫道君行早(zao)
踏遍青山人未老(lao)
风景这边独好(hao)
这就是一韵到底。再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g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chù)
二月春风似剪刀(dāo)
这就是首句启韵,双句押韵。
我国历史上,韵书较多,现在基本上都采用“十三辙”。
(二) 节奏与句式
诗歌除了注意合辙押韵外,还要有一定的节奏。诗歌如果缺乏节奏,读起来就不顺口,就会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和抒发。 节奏又叫音节,也叫节拍。我们在读一句或一行诗时,有不同的轻重、高低、长短的声音和一定的时间间歇,这就是节奏。如果每句或每行的停顿时间大体相同,有一定的规律,就形成一种节奏感。节奏与音韵的有机统一,就是诗歌的韵律。 要使诗歌节奏鲜明,音韵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这还与诗句的句式结构和平仄分不开。 句式一般要求上下成对的两句停顿要一样。而平仄一般要求奇句仄声,偶句平声。一般,我们将汉语拼音的一、二声分为平声,汉语拼音的三、四声分为仄声。因为仄声字音调短促,平声字易于声音延长。古诗的节奏和平仄讲究很多,我们今天都是学习写自由诗,所以就不必过多研究这些东西了。
(三) 选韵与换韵
韵分十三辙,每辙各有特色,韵也有宽有窄,因此,在使用时就要有所选择,宽韵的字多,词汇也多,音节丰富,用起来广泛顺手有余地;窄韵字少,词汇也少,用起来就不太方便。一般来说,长一点的诗歌用宽韵,短诗可用窄韵。
韵辙还有不同的明亮度。十三辙分为三级:宏亮级(有发花、言前、江阳、中东、人辰),柔和级(有油求、遥条、怀来、坡梭),细微级(有灰堆、姑苏、一七、乜斜)。一般来说,表达激昂、雄壮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宏亮级;表达赞美、颂扬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柔和级;表达悲苦、深沉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细微级。总之,选韵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决定。 此外,长篇作品的选韵,还要注意与题材有关联的词汇的韵脚,如写雷锋,因为诗中可能要不止一次地出现英雄的名字,那就要考虑选用“锋”字所在的“中东”辙。诗歌作品不一定要一韵到底,可以中途换韵。如陕北的信天游,就是两句一段,一段一韵。
四、怎样入格写诗
中学生学写诗歌,也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古人写诗讲究“启”、“承”、“转”、“合”。这可以为我们提供写诗入门的路子。所谓“启”就是开头,就是入题。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继续;所谓“转”就是换一个话题,写另一种物象;所谓“合”就是总结,就是明旨。一般情况下,古人是上联(上段、上片)写景,下联(下段、下片)抒情。如:
渭城朝雨浥轻尘(启:写景)
客舍青青柳色新(承:继续写景)
劝君更进一杯酒(转:停止写景,转而写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合:明旨抒情)
再如:
黄河远上白云间(启:描写自然景物)
一片孤城万仞山(承:继续写静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转:写动景,即声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合:点旨抒情)
像这样的诗,举不胜举,大家都可以一览为快。并从中发现规律。
比如以我们教室里的事物为例,
(窗外有一棵桂花树)
窗前一棵桂花树(开启话题)
枝繁叶茂香如注(继续写树)
人生何须青云直(转议人生)
要留馥郁世人颂(明旨)
又如写墙壁上的窗:
四四方方一扇窗(启:开启话题)
遮风挡雨它最强(承:继续写窗)
脚踏实地不骄傲(转:喻人)
规规矩矩塑人表(合:点题)
沿着这个思路,稍做突破,就可以写成自由诗。如:写粉笔
长长的身体
圆圆的模样
浑身洁白闪银光
默默地走
悄悄地说
用尽灵与肉
击退愚昧
迎接文明的阳光
这首小诗,形式上就有了舍取,同样是沿着启承转合的思路来写的。再如《选择》:
她累了
前面是一座茶亭
休息吧
她累了
前面是一条长路
继续吧
一天
她遇见了她
她哭
她笑
五、结语
写诗并不难,这和写其他文章一样,只要勤观察,多思考,常练笔,就会功到自然成。这也同鲁迅所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中学生懂诗,中学生写诗。愿中学生们用诗的情愫感受生活,用诗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诗的色彩描绘生活,用诗的音符歌唱生活,用诗的品德创造生活。
高中生应该学习写诗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是抒情诗,就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感动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更能充分反映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有人认为,写诗比写散文、小说容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诗歌,不因字数少就容易写,相反,正因为诗歌的字数少,它就更难写了。诗歌,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的。诗歌对写作者的文化、道德、情感及表现技巧要求更高。所以,要做一个诗人,非勤勤恳恳,下一番苦功夫学习不可。
学习写诗,首先要多情善感,具有博爱胸怀。诗歌是感情的结晶,古人云:激动出诗人。大凡优秀的诗篇,都饱含感情,都是感情浸润出来的。对自然的一切都富有爱心,才会去讴歌自然,表现自然,反映人类生活。思想行为动作马虎,感情不细腻是写诗的天敌。其二,要掌握基本的思想观点,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诗歌不是客观地再现自然,而是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启示真理的使命。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诗人没有道德品质,或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就失缺了写诗的基本条件,即使有高超的表达技巧,也是写不出好诗的。即使写出诗来,也会有悖自然规律,有悖伦理道德,有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其三,学习写诗,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诗歌不仅需要识字,它更需要广博的文化的支撑。要写作诗歌,就要博览群书,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营养、生活的乳汁。古人说:“诗庄,词媚,曲俗。”从这里,我们也能领会诗歌对作者的要求。
二、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
抒情,即诗言志是诗的主要特征。我国优秀的诗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表达出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的心声,使读者激动、感奋。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再别康桥》等。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写诗就是画画,就是用文字展示美妙的生活胜景。写诗一般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即使是用诗来讲道理,也要借助一定的形象,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就充分显示了这个道理。诗歌讲究意境,这个意境就是画意。比如: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写游子乡情,以多彩的景物描写,创造出冷落苍凉的意境,映衬出天涯游子的茫然无归的孤独与彷徨。一句一画,全诗又是一幅大画。读此诗,给人以如临其景的感觉。像“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这样的句子就不是诗了。
诗歌讲究表现技巧。诗歌中最常用的表现技巧是比喻和象征。如
炉 中 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这般模样……
诗中这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我们祖国的象征。“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又是形象的比喻,这两个比喻使得全诗没有出现过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怀念祖国的深切感情。
这里,笼统地列举一些表达技巧,以供爱好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体会的参考。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2、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3、表现方法: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情理结合、欲扬先抑、铺陈、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等。还有常用修辞格如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
诗歌的语言讲究准确和生动。诗歌的遣词造句讲究精炼、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尤其是精炼,即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十个字,却包含着几层意思:①是写鹳鹊楼,这座楼有三层,当时楼有三层的比较少,这是鹳鹊楼的一个特点,“更上一层楼”写出了鹳鹊楼的这个特点,不是泛泛而言,因为只有身在二楼才能有这个说法。②富有哲理的意味,人们读了这两句诗,会离开鹳鹊楼的景物描写,想得更深更远,探讨一个道理,研究一门学问,也跟登楼一样,只有不断地向上攀登,才能打开眼界,取得真知。 学习写诗歌,还要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诸如古诗、格律诗、自由诗的区分;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诗词的内容特点等等。这里不一而论。下面着重谈一点诗韵常识。
三、掌握一点诗韵常识
诗歌要注意押韵和节奏。不管是古诗,还是新诗,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都是押韵的,而且有一定节奏的,都力求“易记,易懂,易唱,动听,有韵。”
(一) 合辙押韵
音韵,是诗歌等韵文作品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音,指音节、音调,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诗歌的押韵,就是合乎规格的相同或相似的声音,在作品中有规律的反复,它给作品的声音组合,造成了流畅回环,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使人产生一种和谐的感觉,读之顺口,听之悦耳,便于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就叫做合辙押韵。 押韵,要求句子开头一句或隔句(一般是成双的句子)的落音一致,也就是说,最末一个字的韵母的主要成分要相同或近似,才算押韵。如
东方欲晓(xiáo)
莫道君行早(zao)
踏遍青山人未老(lao)
风景这边独好(hao)
这就是一韵到底。再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g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chù)
二月春风似剪刀(dāo)
这就是首句启韵,双句押韵。
我国历史上,韵书较多,现在基本上都采用“十三辙”。
(二) 节奏与句式
诗歌除了注意合辙押韵外,还要有一定的节奏。诗歌如果缺乏节奏,读起来就不顺口,就会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和抒发。 节奏又叫音节,也叫节拍。我们在读一句或一行诗时,有不同的轻重、高低、长短的声音和一定的时间间歇,这就是节奏。如果每句或每行的停顿时间大体相同,有一定的规律,就形成一种节奏感。节奏与音韵的有机统一,就是诗歌的韵律。 要使诗歌节奏鲜明,音韵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这还与诗句的句式结构和平仄分不开。 句式一般要求上下成对的两句停顿要一样。而平仄一般要求奇句仄声,偶句平声。一般,我们将汉语拼音的一、二声分为平声,汉语拼音的三、四声分为仄声。因为仄声字音调短促,平声字易于声音延长。古诗的节奏和平仄讲究很多,我们今天都是学习写自由诗,所以就不必过多研究这些东西了。
(三) 选韵与换韵
韵分十三辙,每辙各有特色,韵也有宽有窄,因此,在使用时就要有所选择,宽韵的字多,词汇也多,音节丰富,用起来广泛顺手有余地;窄韵字少,词汇也少,用起来就不太方便。一般来说,长一点的诗歌用宽韵,短诗可用窄韵。
韵辙还有不同的明亮度。十三辙分为三级:宏亮级(有发花、言前、江阳、中东、人辰),柔和级(有油求、遥条、怀来、坡梭),细微级(有灰堆、姑苏、一七、乜斜)。一般来说,表达激昂、雄壮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宏亮级;表达赞美、颂扬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柔和级;表达悲苦、深沉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细微级。总之,选韵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决定。 此外,长篇作品的选韵,还要注意与题材有关联的词汇的韵脚,如写雷锋,因为诗中可能要不止一次地出现英雄的名字,那就要考虑选用“锋”字所在的“中东”辙。诗歌作品不一定要一韵到底,可以中途换韵。如陕北的信天游,就是两句一段,一段一韵。
四、怎样入格写诗
中学生学写诗歌,也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古人写诗讲究“启”、“承”、“转”、“合”。这可以为我们提供写诗入门的路子。所谓“启”就是开头,就是入题。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继续;所谓“转”就是换一个话题,写另一种物象;所谓“合”就是总结,就是明旨。一般情况下,古人是上联(上段、上片)写景,下联(下段、下片)抒情。如:
渭城朝雨浥轻尘(启:写景)
客舍青青柳色新(承:继续写景)
劝君更进一杯酒(转:停止写景,转而写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合:明旨抒情)
再如:
黄河远上白云间(启:描写自然景物)
一片孤城万仞山(承:继续写静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转:写动景,即声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合:点旨抒情)
像这样的诗,举不胜举,大家都可以一览为快。并从中发现规律。
比如以我们教室里的事物为例,
(窗外有一棵桂花树)
窗前一棵桂花树(开启话题)
枝繁叶茂香如注(继续写树)
人生何须青云直(转议人生)
要留馥郁世人颂(明旨)
又如写墙壁上的窗:
四四方方一扇窗(启:开启话题)
遮风挡雨它最强(承:继续写窗)
脚踏实地不骄傲(转:喻人)
规规矩矩塑人表(合:点题)
沿着这个思路,稍做突破,就可以写成自由诗。如:写粉笔
长长的身体
圆圆的模样
浑身洁白闪银光
默默地走
悄悄地说
用尽灵与肉
击退愚昧
迎接文明的阳光
这首小诗,形式上就有了舍取,同样是沿着启承转合的思路来写的。再如《选择》:
她累了
前面是一座茶亭
休息吧
她累了
前面是一条长路
继续吧
一天
她遇见了她
她哭
她笑
五、结语
写诗并不难,这和写其他文章一样,只要勤观察,多思考,常练笔,就会功到自然成。这也同鲁迅所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中学生懂诗,中学生写诗。愿中学生们用诗的情愫感受生活,用诗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诗的色彩描绘生活,用诗的音符歌唱生活,用诗的品德创造生活。
展开全部
诗是最雅的艺术又是最俗的艺术,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诗是很少依赖他人景地事务的,诗是最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人的思想感情与人的其它心理比与物的特性比更高雅,思想感情在人事物中是最高雅的。直比曲高雅,最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比较为直接和间接抒发思想感情更高雅。
诗更多的专注作者自身,这种专注简化单一会深化某些东西,这专一的深化会使自然规律更多的体现。为什么会更多的体现?因为人事物都离不开自然规律,人事物中有自然规律,当文字不散漫不多顾及表面现象只多寻内里的时候,那无时无处不在的自然规律就会多显现出来,自然规律就会更多的限制着文字,从而诗有音乐般起落循环的节奏,有明显的平仄的声,有近音的韵,这是自然规律在文字这信息物质中的体现,文字越专一越合思想样式表达越直接它的自然规律性也就越高。
自然规律有相似之变,自然规律有事物起伏式发展和周而复始的变化,这相似之变,这起伏式发展和周而复始的变化是最为常见的,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俗的。
俗语最通顺,语言通顺是俗,诗的语言是最通顺的语言,此话可有依据?依据是有的,论语言通顺,它含有声音顺耳内容顺心二个方面,诗的语言象音乐象蝉鸣,诗比其它文体更顺,诗是最直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它很少受外物表面形式局限,话可这么说也能那么说的程度比其它文体高,语言顺畅容易有,也能更顺畅。
这里单就诗的内容说它是最俗的文体,今人看古诗比古文好懂。一条谚语在未成谚语前是口头相传的,口头相传的谚语大多是对偶句象古诗,谚语是俗语,谚语最象古诗,古诗最象谚语,诗比其他文体更俗,诗可做到更俗,不是每一首诗都是俗的,诗可更俗,世上有比其它文体更俗的诗,比如儿歌民歌歌词,比如打油诗,比如顺口溜。
再说,诗的内容离不开诗的形式,诗的形式上的俗加上诗的内容上的俗,便成诗比其它文体更俗,诗是最俗的艺术,诗是最雅的艺术又是最俗的艺术。
写诗要雅俗相兼,雅,说出自己最好最高的情思,俗能更好的回应自然规律,力求天人很好的溶为一体。
诗更多的专注作者自身,这种专注简化单一会深化某些东西,这专一的深化会使自然规律更多的体现。为什么会更多的体现?因为人事物都离不开自然规律,人事物中有自然规律,当文字不散漫不多顾及表面现象只多寻内里的时候,那无时无处不在的自然规律就会多显现出来,自然规律就会更多的限制着文字,从而诗有音乐般起落循环的节奏,有明显的平仄的声,有近音的韵,这是自然规律在文字这信息物质中的体现,文字越专一越合思想样式表达越直接它的自然规律性也就越高。
自然规律有相似之变,自然规律有事物起伏式发展和周而复始的变化,这相似之变,这起伏式发展和周而复始的变化是最为常见的,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俗的。
俗语最通顺,语言通顺是俗,诗的语言是最通顺的语言,此话可有依据?依据是有的,论语言通顺,它含有声音顺耳内容顺心二个方面,诗的语言象音乐象蝉鸣,诗比其它文体更顺,诗是最直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它很少受外物表面形式局限,话可这么说也能那么说的程度比其它文体高,语言顺畅容易有,也能更顺畅。
这里单就诗的内容说它是最俗的文体,今人看古诗比古文好懂。一条谚语在未成谚语前是口头相传的,口头相传的谚语大多是对偶句象古诗,谚语是俗语,谚语最象古诗,古诗最象谚语,诗比其他文体更俗,诗可做到更俗,不是每一首诗都是俗的,诗可更俗,世上有比其它文体更俗的诗,比如儿歌民歌歌词,比如打油诗,比如顺口溜。
再说,诗的内容离不开诗的形式,诗的形式上的俗加上诗的内容上的俗,便成诗比其它文体更俗,诗是最俗的艺术,诗是最雅的艺术又是最俗的艺术。
写诗要雅俗相兼,雅,说出自己最好最高的情思,俗能更好的回应自然规律,力求天人很好的溶为一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