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小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
展开全部
数学活动是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三大特点的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让孩子在生活、游戏、操作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新《纲要》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某些简单的问题。那么作为每天工作在幼儿身边的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幼儿园各年龄段数学教育的“三化”基本特征,才能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真正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在“三化”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人就一年来的小班数学教育工作实践与思考,表达一下自己的认识,以期有助于同行、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工作。
一、小班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教育生活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将数学教学与幼儿生活不同程度地结合,将幼儿的生活不同程度地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中。生活化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教师不同程度地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含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经验,使之为教学服务,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第二,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出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将数学教育的目标渗透其中,这种情景将数学的计划性、目的性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小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特点非常浓厚,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隐含数学的基本特征。教师只要处处做有心人,及时把握教育机会,幼儿一定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在感性的、具体的生活中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举例:生活中的经验——按数量取点心,时钟的形象性
在集体生活中,教师分发餐点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调动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帮助小班幼儿认识理解5以内数量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将点心分发到小组,让幼儿每人从中拿取1;也可以让幼儿自己从整体中取出相应数量的一小份(教师还可以设计出符合幼儿实际的其它形式)。在这个生活环节中,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幼儿对数量实际意义的认知和理解,可以看到每个幼儿从胆怯到信心的经历过程,这种生活化的教育,幼儿没有一点压力,教师几乎是一对一的指导帮助,针对性强,效果好。
时钟认识是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不过时钟确是每个教室的常备物品,教师一日生活中也经常提到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幼儿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将认识时间这较为深奥的教学内容合理化简,分解出现。我们在生活中说到时间,常常让幼儿看看时钟,找找长针短针,还有跑得最快的秒针,5分钟就是长针跑一个格子等等,这样到大班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教师规范的说词,教学难度也可以大大降低,幼儿也会学的深入,学的扎实。
举例:环节中的数学——绕线游戏,贝壳游戏
“绕绕线,绕绕线,拉-拉,钉钉钉。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滚下来。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滚到膝盖上。”这是一个小班幼儿非常喜爱的说唱手指游戏,我们经常在餐前便后,等待时段玩这样的游戏。这游戏让幼儿以自我为标准,指认各种空间位置,以及人体的相关部位。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数学游戏。
贝壳游戏,教师给幼儿提供许多大小不同的贝壳玩具,然后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领幼儿进行操作。如:取几大几小——区分大小和数量;贝壳妈妈抱宝宝——大小重叠;妈妈宝宝上下排——对应;妈妈宝宝前后排——间隔。这是小班前期我们常常以集体形式组织的个人操作数学游戏,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相关数学内容的同时,为数学教学跑组操作游戏打基础。
二、小班数学的游戏化
数学教育游戏化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生活化的基础上,与幼儿游戏特征相结合,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游戏的不同程度的利用,数学游戏化不同于游戏。是使数学教育具有游戏的某些特色,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有游戏般的情绪体验中,会遇到各种蕴含数量关系的问题,数学游戏化更多地具有练习的性质,用皮亚杰的话来讲,是“同化大于顺应”。因此,这一类数学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细致教学。
举例:为小班数学教学专门设计的类别游戏——分类游戏,接龙游戏,玩具排序游戏
所谓类别游戏,就是在这一类游戏中可以细化和分解出各种不同的,有一定差别的小游戏,如:分类游戏,可以有求同分类(从许多中取出红色的、取出大的等等),可以有按颜色、大小、形状特征中的某项来进行分类。还可以按事物的用途来进行分类。再如:接龙游戏,有颜色接龙,形状接龙,等量接龙。等量接龙里还可以分为实物等量,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双色事物标志等量,双色点子等量。再如排序游戏,有重叠排序,对应排序,规律排序。规律排序还可以分为ABAB双间隔排,ABCABC三间隔排,ABBABB或AABAAB规律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类别的游戏都有难易的差别,每一个游戏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教学难点或是幼儿操作的难点。教师应该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分解、合并,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结合特点,精心设计,细致教学,获取效益。
三、小班数学的操作化
数学教学操作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生活化、游戏化的基础上,与幼儿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相结合。操作是为幼儿创设思维冲突的环境,引导幼儿在思维能力层面上进行有效运作,逐步内化逻辑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形成“顺应”的心理历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操作化与游戏化密不可分,操作具有游戏的趣味,游戏不失数学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始终站在幼儿的层面,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进行思考和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幼儿操作的主动性,这里包括幼儿动作参与的主动性,更包含幼儿思维参与的主动性,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精髓之处。
举例:幼儿操作活动的成败体会——等量接龙,特征分类
等量接龙游戏是小班幼儿在掌握了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数的守恒游戏,综合性较强,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选择了实物等量接龙,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接龙两种游戏。教师观察发现,实物等量接龙,幼儿比较容易理解玩法;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接龙,因为更接近符号,对幼儿有一定干扰,给幼儿理解玩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发现一开始进行活动时,大多数幼儿目测数群不会,尤其是4、5的实物数量卡,这样幼儿的操作行为就表现为:拿起一张卡片先一个一个点数数量,再寻找可以相接的卡片,往往幼儿不能一次拿准,数着数着就忘记了该接的数量,一次一次的反复使幼儿失去了兴趣。根据这样的普遍情况,教师调整增加了数群目测训练,再次进行等量接龙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就有了感觉,有了兴趣,突破了难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但还是有一些幼儿存在相关的问题,观察发现一部分幼儿还存在目测难点的问题,一部分幼儿还不太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所以此次教学需要日常的游戏活动加以补充和完善,才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特征分类游戏我们的设计是:让幼儿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分类板上的鱼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操作,并把具有多种特征的鱼一次按两个特征标记进行分类,共分三次。观察发现幼儿都能够将鱼按特征标记进行区分,但幼儿的操作行为多数表现为:取出一条鱼,第一反映的是某特征就放在其标记下的空格里;而每个空格下的鱼确实具备标记所规定的特征。但是就幼儿的操作行为而言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相符,教师想让幼儿按鱼的特征进行三次分类活动,而大多数幼儿只将各条鱼进行了一次特征认定。教师在原有分类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认为幼儿应该有这个能力进行操作,但事实证明幼儿操作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与教师所设计的材料有关,活动内容虽然有趣,幼儿也非常地感兴趣,但让幼儿一次性完成三种分类确实有点困难,因为小班年龄的幼儿还没有完全理解某些特征的概念,养成习惯看标记进行摆放。让幼儿在概念统领下进行操作实在强人所难。所以说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修改操作材料。
一、小班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教育生活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将数学教学与幼儿生活不同程度地结合,将幼儿的生活不同程度地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中。生活化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教师不同程度地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含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经验,使之为教学服务,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第二,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出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将数学教育的目标渗透其中,这种情景将数学的计划性、目的性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小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特点非常浓厚,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隐含数学的基本特征。教师只要处处做有心人,及时把握教育机会,幼儿一定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在感性的、具体的生活中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举例:生活中的经验——按数量取点心,时钟的形象性
在集体生活中,教师分发餐点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调动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帮助小班幼儿认识理解5以内数量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将点心分发到小组,让幼儿每人从中拿取1;也可以让幼儿自己从整体中取出相应数量的一小份(教师还可以设计出符合幼儿实际的其它形式)。在这个生活环节中,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幼儿对数量实际意义的认知和理解,可以看到每个幼儿从胆怯到信心的经历过程,这种生活化的教育,幼儿没有一点压力,教师几乎是一对一的指导帮助,针对性强,效果好。
时钟认识是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不过时钟确是每个教室的常备物品,教师一日生活中也经常提到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幼儿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将认识时间这较为深奥的教学内容合理化简,分解出现。我们在生活中说到时间,常常让幼儿看看时钟,找找长针短针,还有跑得最快的秒针,5分钟就是长针跑一个格子等等,这样到大班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教师规范的说词,教学难度也可以大大降低,幼儿也会学的深入,学的扎实。
举例:环节中的数学——绕线游戏,贝壳游戏
“绕绕线,绕绕线,拉-拉,钉钉钉。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滚下来。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滚到膝盖上。”这是一个小班幼儿非常喜爱的说唱手指游戏,我们经常在餐前便后,等待时段玩这样的游戏。这游戏让幼儿以自我为标准,指认各种空间位置,以及人体的相关部位。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数学游戏。
贝壳游戏,教师给幼儿提供许多大小不同的贝壳玩具,然后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领幼儿进行操作。如:取几大几小——区分大小和数量;贝壳妈妈抱宝宝——大小重叠;妈妈宝宝上下排——对应;妈妈宝宝前后排——间隔。这是小班前期我们常常以集体形式组织的个人操作数学游戏,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相关数学内容的同时,为数学教学跑组操作游戏打基础。
二、小班数学的游戏化
数学教育游戏化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生活化的基础上,与幼儿游戏特征相结合,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游戏的不同程度的利用,数学游戏化不同于游戏。是使数学教育具有游戏的某些特色,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有游戏般的情绪体验中,会遇到各种蕴含数量关系的问题,数学游戏化更多地具有练习的性质,用皮亚杰的话来讲,是“同化大于顺应”。因此,这一类数学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细致教学。
举例:为小班数学教学专门设计的类别游戏——分类游戏,接龙游戏,玩具排序游戏
所谓类别游戏,就是在这一类游戏中可以细化和分解出各种不同的,有一定差别的小游戏,如:分类游戏,可以有求同分类(从许多中取出红色的、取出大的等等),可以有按颜色、大小、形状特征中的某项来进行分类。还可以按事物的用途来进行分类。再如:接龙游戏,有颜色接龙,形状接龙,等量接龙。等量接龙里还可以分为实物等量,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双色事物标志等量,双色点子等量。再如排序游戏,有重叠排序,对应排序,规律排序。规律排序还可以分为ABAB双间隔排,ABCABC三间隔排,ABBABB或AABAAB规律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类别的游戏都有难易的差别,每一个游戏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教学难点或是幼儿操作的难点。教师应该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分解、合并,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结合特点,精心设计,细致教学,获取效益。
三、小班数学的操作化
数学教学操作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生活化、游戏化的基础上,与幼儿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相结合。操作是为幼儿创设思维冲突的环境,引导幼儿在思维能力层面上进行有效运作,逐步内化逻辑的、复杂的数学知识,形成“顺应”的心理历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操作化与游戏化密不可分,操作具有游戏的趣味,游戏不失数学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始终站在幼儿的层面,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进行思考和设计,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幼儿操作的主动性,这里包括幼儿动作参与的主动性,更包含幼儿思维参与的主动性,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精髓之处。
举例:幼儿操作活动的成败体会——等量接龙,特征分类
等量接龙游戏是小班幼儿在掌握了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数的守恒游戏,综合性较强,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选择了实物等量接龙,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接龙两种游戏。教师观察发现,实物等量接龙,幼儿比较容易理解玩法;实物标志和点子等量接龙,因为更接近符号,对幼儿有一定干扰,给幼儿理解玩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发现一开始进行活动时,大多数幼儿目测数群不会,尤其是4、5的实物数量卡,这样幼儿的操作行为就表现为:拿起一张卡片先一个一个点数数量,再寻找可以相接的卡片,往往幼儿不能一次拿准,数着数着就忘记了该接的数量,一次一次的反复使幼儿失去了兴趣。根据这样的普遍情况,教师调整增加了数群目测训练,再次进行等量接龙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就有了感觉,有了兴趣,突破了难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但还是有一些幼儿存在相关的问题,观察发现一部分幼儿还存在目测难点的问题,一部分幼儿还不太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所以此次教学需要日常的游戏活动加以补充和完善,才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特征分类游戏我们的设计是:让幼儿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分类板上的鱼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操作,并把具有多种特征的鱼一次按两个特征标记进行分类,共分三次。观察发现幼儿都能够将鱼按特征标记进行区分,但幼儿的操作行为多数表现为:取出一条鱼,第一反映的是某特征就放在其标记下的空格里;而每个空格下的鱼确实具备标记所规定的特征。但是就幼儿的操作行为而言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相符,教师想让幼儿按鱼的特征进行三次分类活动,而大多数幼儿只将各条鱼进行了一次特征认定。教师在原有分类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认为幼儿应该有这个能力进行操作,但事实证明幼儿操作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与教师所设计的材料有关,活动内容虽然有趣,幼儿也非常地感兴趣,但让幼儿一次性完成三种分类确实有点困难,因为小班年龄的幼儿还没有完全理解某些特征的概念,养成习惯看标记进行摆放。让幼儿在概念统领下进行操作实在强人所难。所以说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修改操作材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