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常州市2006年中考优秀作文选(含点评)
请以“告别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芦备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告别狭隘之心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
自古以来,狭隘向来是小人们的专有名词,它一直为人们所不耻。
庞涓是狭隘的,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败身亡;周瑜是狭隘的,他不肯诸葛亮胜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慈禧下棋,别人吃他一马,她杀对方一家,死后为人们所辱骂……这都是有了狭隘之心的结果,告别狭隘之心,以宽容的胸襟包容他人,则取信于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有一次楚庄王邀众大臣共饮,请嫔妃助兴,风把烛火吹灭时,一武将醉酒失态拉了妃子的衣襟,但楚庄王以一颗宽广的心宽容了他,巧妙解围。这位武将由是感激在下一次战役中奋勇杀敌。这便是宽容的价值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讨好王郎,辱骂甚至谋划刺杀刘秀的公文。但刘秀不听众臣劝阻,全部付之一炬,他说:“如果追查,必会引起人们的慌乱,甚至成为我们的死敌。如果宽容他们,则能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队伍。”是刘秀的宽容才使他终成帝业,统一全国。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心胸狭隘者能成就大事。宽容是每个人应遵循的守则。
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这引起了一位议员的不满。他说:“你不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应该消灭他们。”林肯笑着回答:“当我们把他们变成自己朋友时,不正是消灭了自己的敌人吗?”这正是对宽容的最好诠释。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如果大海不宽容,容忍不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何来它的深邃之美;如果森林不宽容,容忍不了弱肉强食的一时规律,何来它的原始之美;如果宇宙不宽容,容忍不了星座裂变的一时更替,何来它的神秘之美;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是宽容成就了它们。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是宽容缔造了它们。
只有告别狭隘之心,方能进入一个神清气爽的境界。
让我们告别狭隘之心,用宽容之心包容一切,学做那多留人清香的紫罗兰。
简评:
该作文写得富有历史文化的厚度,而且豪气冲天。文章以安德鲁•马修斯的名言开篇,既鲜明地提出了观点——要宽容,不能狭隘,又奠定了非凡的基调。全篇主要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以胜于雄辩的确凿史料,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广度。譬如,作者或用概括的方式一连列举庞涓、周瑜、慈禧三人的事实从反面论证狭隘的危害性;或用具体叙述的方式连续列举楚庄王、刘秀、林肯的事例从正面有力地证明宽容的益处;或运用“如果……何来……”整齐的句式,以排山倒海的力度,强调了文章的论点。
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这位考生能洋洋洒洒地谈古说今,且语言流畅,用词精炼,这充分体现了考生本人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作者能具体议论一下“如何告别狭隘”,那么文章就更有思维的深度了。
评论者: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苏兰
告别——一种胆魄
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她会没命?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她会饿死?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他会孤独?不,他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尝试告别,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说:告别是一种胆魄。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棚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因为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链哗耐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应该说是战场上,只是一个追求——尽力一战。我告别一切杂念,置身于这战场上,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希望之光,这难道不是一种胆魄吗?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面对死亡;石子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但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们选择了告别,闪耀着豪迈的胆魄之光,开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的征程……
简评:
作者看问题别具匠心,他从告别本身发现了理趣——告别是一种胆魄。文章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先摆出自然界中的种种告别现象,然后归纳出结论;接着又列举人类社会中的各类告别故事,顺水推舟地得出结论:告别是一种胆魄。
作者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着手,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全文思路清晰,论理清楚,修辞恰当,语言较有内涵。足见作者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胆魄是指处理事情所具有的胆量、胆识和果断的作风。基于此,诸葛亮一例的阐述还有待斟酌,陶渊明归隐田园也并非“寻求”“征程”。这些事实论证,还有待注意其针对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评论者: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苏兰
告 别 英 雄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华夏大地英雄路,望古今,意涩苦,伤心忠烈悲入土,多少英雄都作了古。
汨罗江上,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江畔,身着华丽的儒者,顶着风,灌着酒,他为奸臣的排挤而不满,他为楚王的昏庸而失望,他为楚国的灭亡而悲愤,他为自己的无能而羞愧。于是,纵身跳入滔滔江水中,狂风扯着他的衣裳,想留住这忠义之士,可是他失败了。他想以死来唤醒国君,国民,国家,可是他也失败了。呜呼,忠臣兮,壮士兮,你走了,你精神长存,端午我会向你致敬。
同样时间,同样为国,同样在水边,同样义无反顾。怀藏利刃,背向大风,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名句,向朋友泪别。酒罢风起,送着这位一去不返的豪杰烈士,风呜咽了,卷起沙尘以泻心里的愤怒,壮士身影渐渐没入风沙之中。呜呼,烈士兮,义士兮,你走了,你不屈长在,易水旁会有一束我为你插的白菊。劈华雄,斗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何等威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忠义;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何等智勇;刮骨疗伤,败走麦城,何等凄凉。你是中华不屈的儿女!悲壮兮,感慨兮,泪沾裳,桃园中,我将种下一株桃树,领略引导你走向辉煌,走向死亡的点点滴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成败是非转头空,青山依旧,几度夕阳红。舔,英雄血,听,英雄吟,颂,英雄赋,尝,英雄泪,感,英雄情。英雄们,历史仍在发展,华夏正在强大,你们安心走吧……
点评:
这是一篇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文采飞扬的散文,从中可看出作者熟读文史的底蕴,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善于独立思考的个性。作者构思新奇,选材独特,开篇不俗,巧妙化用古诗词,意韵深远隽永,语言苍劲有力,词汇丰富多彩,文笔流畅感人,多处运用排比句式,增加了文章的气势,情感细腻真切,讴歌了英雄之壮美,蕴含着发人深省的主题,读来有一种诗的韵味,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焦巧珍)
告别=新的开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诗《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
在古今诗人的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一种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一种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欢这种依依不舍的告别,我更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豁达的心胸开阔的告别。因为告别其实是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
当爱迪生离开关心他的母亲到各地去找工作时,这与母亲的告别意味着爱迪生发明事业的开始;当比尔·盖茨离开故乡西雅图去到其他地方建立微软公司时,这与他故乡的告别意味着他的创业的一个新的开始;当鲁迅放弃医学而回国开始他的写作生涯时,这与他的恩师藤野先生的告别就意味着他人生旅途的又一个开始。由此可见,告别旧的事物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事物的开始,所以,告别并不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事。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开阔的心胸来面对告别的。许多人因为对告别过于伤感而会忘记了告别之后的崭新开始。这些人往往因为太留恋过去的事情,也就无法面对新人新事物,也就甭谈新的开始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告别之类的事。人们会与同学朋友告别,会与父母亲人告别,如果我们把这些告别都看作是新的开始,就可以在后来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历史上有无数的伟人名人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海伦告别了聋和哑,成了一位盲人女作家,社会活动家;莱特兄弟告别了玩耍的竹蜻蜓,却发明了飞机;霍金告别了绝症的痛苦,写下了《时间简史》。因此,只要以宽阔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对待告别,成功或许正向你招手。
告别过去吧,你定会迎来新的开始,你的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评点:
这是一篇独辟蹊径,思路新颖的考场佳作。小作者一反常人对告别的“惆怅”、“感伤”的情调,以乐观的情怀,豁达的胸襟,理智的心态看待告别,把告别看作是创业开始、事业发展、境界升华的标志,并佐以一个个名人、伟人的典型实例,展开有力的论证,从而使自己的“告别等于新的开始”观点令人信服。不足之处是,举例论证言之凿凿,分量较重,道理阐述寥寥几笔,略为欠缺。不过,身在中考考场,能有如此精巧的构思,酣畅的文笔,简练的语言,确也显示了作者的写作实力。(评点人:田家炳中学分校 沈建华)
告别悲观
桌上有半杯水——这是事实。
桌上只有半杯水——说得没错。
桌上还有半杯水——我看到了你的微笑。
由此可见,不易改变的是这个世界,可以改变的是你的心态。面对同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却乐观于门内宁静;有人悲观于门外的风雨,有人却乐观于门外的自由。悲观与乐观,不同的心态,我要说:告别悲观。
实验失败了,有人说:1000次的惨败,你该收手了吧!爱迪生却告别悲观:1000次的失败起码告诉我1000种材料不能制作灯丝。终于在他的坚持下,灯泡发明成功了!他若没有告别悲观,那人类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细胞衰竭老死了,有些人悲观地躺在床上自怨自艾,等待别人的照料。霍金却告别悲观,独自坐上轮椅,用僵硬的手敲打鼠标,探索着那未知的世界。他若没有告别悲观,又何来一位用意志创造奇迹的伟人呢?
受到别人嘲笑与羞辱了,有人独自停留在角落默默哭泣,而李阳却顶着骄阳大声地喊“英语”。他告别悲观,用这种近乎疯狂的行为创造了“疯狂英语”。
小草被狂风压弯了腰,可它告别悲观,风雨后重新振作,面向朝阳;鱼儿被江流冲离了港湾,可它告别悲观,逆流而上,最终在故乡快乐的生活;云朵被风儿吹散,可它告别悲观,重新聚拢,为大地降下甘霖————
面对同一扇门,你会再懦弱地无从选择、犹豫不前吗?你会再悲观得恐惧、不安吗?告别悲观吧!也许你无法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摈弃悲观的心态,直面挑战与磨练。
桌上还有半杯水,我们微笑吧————
点评:
本文的优点显而易见。1、立意很好,体现了青少年特有的朝气:告别悲观,我们只要乐观。2、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开头三段通过巧妙地改换句式,就传达了题目所蕴涵的深意,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文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运用对比,突出了“告别悲观”的胜利结果;运用排比,使“告别悲观”的主题显得铿锵有力;运用拟人,减少了说教成分,使得“告别悲观”的观点易于被人接受。3、结尾不但照应了开头,又用“微笑”再次隐晦地点明题目,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常州正衡初中 吴海霞
告别不是悲伤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话离愁为和平;他们话离愁为奋起;他们话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文化时就:告别不是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燕子的呢喃,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披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了文成那欣慰的面颊?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役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他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臂残损.透透层层送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双双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但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延续着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回荡.江水,冰凉地让人心寒,他早已无所留恋.站在江边,他看见了百姓们竭力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译读.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他在笑,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名留青史.一跃,他被江水吞没.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矣”的延续?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海洋,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
点评
作者紧扣“告别”巧妙又新颖地诠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三个故事。文章思路清晰,开篇就简要概括了三个故事中“告别”的内涵,接着用四字短语作为小标题,告诉我们文成公主的告别牺牲个人,赢得民族团结;勾践的告别忍住悲伤,等待复仇时机;屈原的告别舍却肉身,留下灵魂永恒,因此“告别”这一平常情感在作者笔下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容。作者有着丰厚的知识积累和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语言整齐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实属难得。
常州正衡初中 蒋弥
告别黑夜
太阳落下便是不尽的黑夜,蜷缩在城市一角的我却在深深的忧郁中沉思,那江南过客的思念何时可剪断?那丁香似的姑娘怎样才莫愁?那漫漫的路途谁才可指明方向?于是只有徘徊只能迷茫,我抬头轻问,夜啊,你到底还有多长?此时,那枝上的莺慢慢吟唱:学会告别,黑夜的背后就是光明,歌声悠长,慢慢回荡……
告别黑夜,那是一抹绚丽的色彩。春天的裙摆百花争艳,千蝶飞舞,但一朵朵的腊梅都在寒冷的深渊中破土,发芽,它躯体的上面是一方坚硬的岩石,黑暗呀,无穷无尽,它落泪,它哭喊,它颓废,它惆怅,但生长的步伐从未停止,生命的光就这样一丝一缕的映亮了胸膛,当寒风凛冽,万木枯荣,它挣扎着开出自己的花,风为它止步,叶为它飞舞,腊梅用浑身的伤与满心的痛告别黑夜,那一抹明丽的黄,如阳光般清清亮亮地散下,美丽流芳……
告别黑夜,那是一震千雄的豪迈。逝去的岁月里,生命动荡似柳絮,如浮萍,远观自由扬散,近看无依无靠,一起是万般荣耀,而一落又是万丈深渊,看那长江源头有奔腾的浪花冲不走满腔悲愤,也掩不住一世的豪迈。李白迎风而立,捋袖拂泪,叩天大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坚强属于他,赞诵属于他,黑夜不属他,又如那祭花的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似那代代迁客骚人含泪的绝别,无声的奋发,历史的长卷为他们摊开,告别了黑夜,便又是一代英豪!
告别黑夜,那是美丽绝伦的成功。邰丽华的名字带着无限的震撼深深刻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千手观音,千万祝福,命运的残酷让她无法体味生活的美好,但却给她美好的心灵,靓彩的舞姿,那在黑暗中顽强生活的,是她,那在千臂间描绘勇敢,勾勒高洁的,也是她,邰丽华,她的生命渺小,却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芒,这是一个从黑暗中挣扎着的女人,美好的光明将属于她。
告别黑夜,学会坚强,我胆怯地微立身躯,与黑暗挥别,日月同辉,余音缠绕,它们捧给我大大的太阳……
夜莺继续吟唱,那天水一方,朝阳初生……
点评:
本文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白天、黑夜交替的自然景象作为视角,从三个方面选取素材,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到古今仁人志士的豪迈成功,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作者告别黑夜的喜悦、自信与洒脱,行文体现了考生扎实的文字功底与广博的知识面,文章大气、立意较高,同时,文章条理清晰结构谨严,首尾呼应,意味深长。如果考生能注意主体部分各个段落之间内容的层次,则更好。
(点评: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开 端
北京一考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了我们开端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相对论o蝴蝶效应》中有这样一句话:"系统初始量微小的变化,便能引起计算结果的巨大误差……南美洲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便会引起太平洋上的一场风暴。"
万事开端的好坏,往往预示着其成功与否。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更是一种必然。
2004年9月1日,初三的开端,也许有人认为中考还有一年之隔,实际上中考已经在悄无声息中硝烟弥漫……
初三的开端,没有了喧嚣与浮躁,没有了不安与打闹;有的只是一份宁静,一份紧张,一份忙碌,一份充实。年轻的心灵在学习中悸动。
我放下手中的篮球,拂去课本与心灵中的一缕灰尘,投身于知识的海洋,纵情于学习的世界,开始了我的寻梦,用我年轻的心去开启年轻的梦。
课堂上的懒散为抖擞的精神所代替,课下的喧闹为渊博的书籍所代替,耳边的流行音乐为纯正的英语发音所代替。
第一次月考优异的成绩,肯定了我初三的开端,让我似乎看到了中考的希望--就在不远处。
中考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是那么神圣,那么神秘,或许中考的结果早已决定,决定于初三的开端。也许有人认为中考是初中的终点。但我认为中考是人生的又一个开端。我们的信念并不因中考而改变,我们的学习并不因中考而停止,我们的人生更不因中考而变换。
中考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开端,一个新的开端,也可以说是一个驿站;新的万里征程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惟有把握开端,树立目标,才能使我们的前途充满希望。
回眸一视,感慨万千;放眼远眺,任重道远。一个个开端,是成功的呼唤,希望的蕴含。把握开端,心中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评析〕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散文。小作者根据考题的提示,准确、深刻地把握题意,以"初三生活点滴"为线索剪裁、组织文章材料,叙述为主,议论点缀其中,全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篇末的议论抒情恰到好处地深化了文章主题:"一个个开端,是成功的呼唤,希望的蕴含。把握开端,心中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提升了对"开端"的理解。文章语言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引用、对比、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点缀、穿插在文章之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请以“告别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芦备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告别狭隘之心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
自古以来,狭隘向来是小人们的专有名词,它一直为人们所不耻。
庞涓是狭隘的,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败身亡;周瑜是狭隘的,他不肯诸葛亮胜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慈禧下棋,别人吃他一马,她杀对方一家,死后为人们所辱骂……这都是有了狭隘之心的结果,告别狭隘之心,以宽容的胸襟包容他人,则取信于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有一次楚庄王邀众大臣共饮,请嫔妃助兴,风把烛火吹灭时,一武将醉酒失态拉了妃子的衣襟,但楚庄王以一颗宽广的心宽容了他,巧妙解围。这位武将由是感激在下一次战役中奋勇杀敌。这便是宽容的价值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讨好王郎,辱骂甚至谋划刺杀刘秀的公文。但刘秀不听众臣劝阻,全部付之一炬,他说:“如果追查,必会引起人们的慌乱,甚至成为我们的死敌。如果宽容他们,则能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队伍。”是刘秀的宽容才使他终成帝业,统一全国。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心胸狭隘者能成就大事。宽容是每个人应遵循的守则。
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这引起了一位议员的不满。他说:“你不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应该消灭他们。”林肯笑着回答:“当我们把他们变成自己朋友时,不正是消灭了自己的敌人吗?”这正是对宽容的最好诠释。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如果大海不宽容,容忍不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何来它的深邃之美;如果森林不宽容,容忍不了弱肉强食的一时规律,何来它的原始之美;如果宇宙不宽容,容忍不了星座裂变的一时更替,何来它的神秘之美;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是宽容成就了它们。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是宽容缔造了它们。
只有告别狭隘之心,方能进入一个神清气爽的境界。
让我们告别狭隘之心,用宽容之心包容一切,学做那多留人清香的紫罗兰。
简评:
该作文写得富有历史文化的厚度,而且豪气冲天。文章以安德鲁•马修斯的名言开篇,既鲜明地提出了观点——要宽容,不能狭隘,又奠定了非凡的基调。全篇主要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以胜于雄辩的确凿史料,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广度。譬如,作者或用概括的方式一连列举庞涓、周瑜、慈禧三人的事实从反面论证狭隘的危害性;或用具体叙述的方式连续列举楚庄王、刘秀、林肯的事例从正面有力地证明宽容的益处;或运用“如果……何来……”整齐的句式,以排山倒海的力度,强调了文章的论点。
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这位考生能洋洋洒洒地谈古说今,且语言流畅,用词精炼,这充分体现了考生本人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作者能具体议论一下“如何告别狭隘”,那么文章就更有思维的深度了。
评论者: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苏兰
告别——一种胆魄
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她会没命?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她会饿死?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他会孤独?不,他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尝试告别,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说:告别是一种胆魄。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棚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因为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链哗耐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应该说是战场上,只是一个追求——尽力一战。我告别一切杂念,置身于这战场上,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希望之光,这难道不是一种胆魄吗?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面对死亡;石子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但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们选择了告别,闪耀着豪迈的胆魄之光,开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的征程……
简评:
作者看问题别具匠心,他从告别本身发现了理趣——告别是一种胆魄。文章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先摆出自然界中的种种告别现象,然后归纳出结论;接着又列举人类社会中的各类告别故事,顺水推舟地得出结论:告别是一种胆魄。
作者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着手,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全文思路清晰,论理清楚,修辞恰当,语言较有内涵。足见作者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胆魄是指处理事情所具有的胆量、胆识和果断的作风。基于此,诸葛亮一例的阐述还有待斟酌,陶渊明归隐田园也并非“寻求”“征程”。这些事实论证,还有待注意其针对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评论者: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苏兰
告 别 英 雄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华夏大地英雄路,望古今,意涩苦,伤心忠烈悲入土,多少英雄都作了古。
汨罗江上,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江畔,身着华丽的儒者,顶着风,灌着酒,他为奸臣的排挤而不满,他为楚王的昏庸而失望,他为楚国的灭亡而悲愤,他为自己的无能而羞愧。于是,纵身跳入滔滔江水中,狂风扯着他的衣裳,想留住这忠义之士,可是他失败了。他想以死来唤醒国君,国民,国家,可是他也失败了。呜呼,忠臣兮,壮士兮,你走了,你精神长存,端午我会向你致敬。
同样时间,同样为国,同样在水边,同样义无反顾。怀藏利刃,背向大风,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名句,向朋友泪别。酒罢风起,送着这位一去不返的豪杰烈士,风呜咽了,卷起沙尘以泻心里的愤怒,壮士身影渐渐没入风沙之中。呜呼,烈士兮,义士兮,你走了,你不屈长在,易水旁会有一束我为你插的白菊。劈华雄,斗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何等威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忠义;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何等智勇;刮骨疗伤,败走麦城,何等凄凉。你是中华不屈的儿女!悲壮兮,感慨兮,泪沾裳,桃园中,我将种下一株桃树,领略引导你走向辉煌,走向死亡的点点滴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成败是非转头空,青山依旧,几度夕阳红。舔,英雄血,听,英雄吟,颂,英雄赋,尝,英雄泪,感,英雄情。英雄们,历史仍在发展,华夏正在强大,你们安心走吧……
点评:
这是一篇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文采飞扬的散文,从中可看出作者熟读文史的底蕴,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善于独立思考的个性。作者构思新奇,选材独特,开篇不俗,巧妙化用古诗词,意韵深远隽永,语言苍劲有力,词汇丰富多彩,文笔流畅感人,多处运用排比句式,增加了文章的气势,情感细腻真切,讴歌了英雄之壮美,蕴含着发人深省的主题,读来有一种诗的韵味,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焦巧珍)
告别=新的开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诗《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
在古今诗人的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一种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一种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欢这种依依不舍的告别,我更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豁达的心胸开阔的告别。因为告别其实是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
当爱迪生离开关心他的母亲到各地去找工作时,这与母亲的告别意味着爱迪生发明事业的开始;当比尔·盖茨离开故乡西雅图去到其他地方建立微软公司时,这与他故乡的告别意味着他的创业的一个新的开始;当鲁迅放弃医学而回国开始他的写作生涯时,这与他的恩师藤野先生的告别就意味着他人生旅途的又一个开始。由此可见,告别旧的事物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事物的开始,所以,告别并不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事。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开阔的心胸来面对告别的。许多人因为对告别过于伤感而会忘记了告别之后的崭新开始。这些人往往因为太留恋过去的事情,也就无法面对新人新事物,也就甭谈新的开始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告别之类的事。人们会与同学朋友告别,会与父母亲人告别,如果我们把这些告别都看作是新的开始,就可以在后来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历史上有无数的伟人名人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海伦告别了聋和哑,成了一位盲人女作家,社会活动家;莱特兄弟告别了玩耍的竹蜻蜓,却发明了飞机;霍金告别了绝症的痛苦,写下了《时间简史》。因此,只要以宽阔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对待告别,成功或许正向你招手。
告别过去吧,你定会迎来新的开始,你的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评点:
这是一篇独辟蹊径,思路新颖的考场佳作。小作者一反常人对告别的“惆怅”、“感伤”的情调,以乐观的情怀,豁达的胸襟,理智的心态看待告别,把告别看作是创业开始、事业发展、境界升华的标志,并佐以一个个名人、伟人的典型实例,展开有力的论证,从而使自己的“告别等于新的开始”观点令人信服。不足之处是,举例论证言之凿凿,分量较重,道理阐述寥寥几笔,略为欠缺。不过,身在中考考场,能有如此精巧的构思,酣畅的文笔,简练的语言,确也显示了作者的写作实力。(评点人:田家炳中学分校 沈建华)
告别悲观
桌上有半杯水——这是事实。
桌上只有半杯水——说得没错。
桌上还有半杯水——我看到了你的微笑。
由此可见,不易改变的是这个世界,可以改变的是你的心态。面对同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却乐观于门内宁静;有人悲观于门外的风雨,有人却乐观于门外的自由。悲观与乐观,不同的心态,我要说:告别悲观。
实验失败了,有人说:1000次的惨败,你该收手了吧!爱迪生却告别悲观:1000次的失败起码告诉我1000种材料不能制作灯丝。终于在他的坚持下,灯泡发明成功了!他若没有告别悲观,那人类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细胞衰竭老死了,有些人悲观地躺在床上自怨自艾,等待别人的照料。霍金却告别悲观,独自坐上轮椅,用僵硬的手敲打鼠标,探索着那未知的世界。他若没有告别悲观,又何来一位用意志创造奇迹的伟人呢?
受到别人嘲笑与羞辱了,有人独自停留在角落默默哭泣,而李阳却顶着骄阳大声地喊“英语”。他告别悲观,用这种近乎疯狂的行为创造了“疯狂英语”。
小草被狂风压弯了腰,可它告别悲观,风雨后重新振作,面向朝阳;鱼儿被江流冲离了港湾,可它告别悲观,逆流而上,最终在故乡快乐的生活;云朵被风儿吹散,可它告别悲观,重新聚拢,为大地降下甘霖————
面对同一扇门,你会再懦弱地无从选择、犹豫不前吗?你会再悲观得恐惧、不安吗?告别悲观吧!也许你无法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摈弃悲观的心态,直面挑战与磨练。
桌上还有半杯水,我们微笑吧————
点评:
本文的优点显而易见。1、立意很好,体现了青少年特有的朝气:告别悲观,我们只要乐观。2、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开头三段通过巧妙地改换句式,就传达了题目所蕴涵的深意,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文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运用对比,突出了“告别悲观”的胜利结果;运用排比,使“告别悲观”的主题显得铿锵有力;运用拟人,减少了说教成分,使得“告别悲观”的观点易于被人接受。3、结尾不但照应了开头,又用“微笑”再次隐晦地点明题目,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常州正衡初中 吴海霞
告别不是悲伤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话离愁为和平;他们话离愁为奋起;他们话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文化时就:告别不是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燕子的呢喃,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披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了文成那欣慰的面颊?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役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他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臂残损.透透层层送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双双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但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延续着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回荡.江水,冰凉地让人心寒,他早已无所留恋.站在江边,他看见了百姓们竭力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译读.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他在笑,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名留青史.一跃,他被江水吞没.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矣”的延续?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海洋,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
点评
作者紧扣“告别”巧妙又新颖地诠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三个故事。文章思路清晰,开篇就简要概括了三个故事中“告别”的内涵,接着用四字短语作为小标题,告诉我们文成公主的告别牺牲个人,赢得民族团结;勾践的告别忍住悲伤,等待复仇时机;屈原的告别舍却肉身,留下灵魂永恒,因此“告别”这一平常情感在作者笔下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容。作者有着丰厚的知识积累和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语言整齐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实属难得。
常州正衡初中 蒋弥
告别黑夜
太阳落下便是不尽的黑夜,蜷缩在城市一角的我却在深深的忧郁中沉思,那江南过客的思念何时可剪断?那丁香似的姑娘怎样才莫愁?那漫漫的路途谁才可指明方向?于是只有徘徊只能迷茫,我抬头轻问,夜啊,你到底还有多长?此时,那枝上的莺慢慢吟唱:学会告别,黑夜的背后就是光明,歌声悠长,慢慢回荡……
告别黑夜,那是一抹绚丽的色彩。春天的裙摆百花争艳,千蝶飞舞,但一朵朵的腊梅都在寒冷的深渊中破土,发芽,它躯体的上面是一方坚硬的岩石,黑暗呀,无穷无尽,它落泪,它哭喊,它颓废,它惆怅,但生长的步伐从未停止,生命的光就这样一丝一缕的映亮了胸膛,当寒风凛冽,万木枯荣,它挣扎着开出自己的花,风为它止步,叶为它飞舞,腊梅用浑身的伤与满心的痛告别黑夜,那一抹明丽的黄,如阳光般清清亮亮地散下,美丽流芳……
告别黑夜,那是一震千雄的豪迈。逝去的岁月里,生命动荡似柳絮,如浮萍,远观自由扬散,近看无依无靠,一起是万般荣耀,而一落又是万丈深渊,看那长江源头有奔腾的浪花冲不走满腔悲愤,也掩不住一世的豪迈。李白迎风而立,捋袖拂泪,叩天大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坚强属于他,赞诵属于他,黑夜不属他,又如那祭花的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似那代代迁客骚人含泪的绝别,无声的奋发,历史的长卷为他们摊开,告别了黑夜,便又是一代英豪!
告别黑夜,那是美丽绝伦的成功。邰丽华的名字带着无限的震撼深深刻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千手观音,千万祝福,命运的残酷让她无法体味生活的美好,但却给她美好的心灵,靓彩的舞姿,那在黑暗中顽强生活的,是她,那在千臂间描绘勇敢,勾勒高洁的,也是她,邰丽华,她的生命渺小,却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芒,这是一个从黑暗中挣扎着的女人,美好的光明将属于她。
告别黑夜,学会坚强,我胆怯地微立身躯,与黑暗挥别,日月同辉,余音缠绕,它们捧给我大大的太阳……
夜莺继续吟唱,那天水一方,朝阳初生……
点评:
本文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白天、黑夜交替的自然景象作为视角,从三个方面选取素材,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到古今仁人志士的豪迈成功,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作者告别黑夜的喜悦、自信与洒脱,行文体现了考生扎实的文字功底与广博的知识面,文章大气、立意较高,同时,文章条理清晰结构谨严,首尾呼应,意味深长。如果考生能注意主体部分各个段落之间内容的层次,则更好。
(点评: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开 端
北京一考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了我们开端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相对论o蝴蝶效应》中有这样一句话:"系统初始量微小的变化,便能引起计算结果的巨大误差……南美洲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便会引起太平洋上的一场风暴。"
万事开端的好坏,往往预示着其成功与否。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更是一种必然。
2004年9月1日,初三的开端,也许有人认为中考还有一年之隔,实际上中考已经在悄无声息中硝烟弥漫……
初三的开端,没有了喧嚣与浮躁,没有了不安与打闹;有的只是一份宁静,一份紧张,一份忙碌,一份充实。年轻的心灵在学习中悸动。
我放下手中的篮球,拂去课本与心灵中的一缕灰尘,投身于知识的海洋,纵情于学习的世界,开始了我的寻梦,用我年轻的心去开启年轻的梦。
课堂上的懒散为抖擞的精神所代替,课下的喧闹为渊博的书籍所代替,耳边的流行音乐为纯正的英语发音所代替。
第一次月考优异的成绩,肯定了我初三的开端,让我似乎看到了中考的希望--就在不远处。
中考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是那么神圣,那么神秘,或许中考的结果早已决定,决定于初三的开端。也许有人认为中考是初中的终点。但我认为中考是人生的又一个开端。我们的信念并不因中考而改变,我们的学习并不因中考而停止,我们的人生更不因中考而变换。
中考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开端,一个新的开端,也可以说是一个驿站;新的万里征程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惟有把握开端,树立目标,才能使我们的前途充满希望。
回眸一视,感慨万千;放眼远眺,任重道远。一个个开端,是成功的呼唤,希望的蕴含。把握开端,心中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评析〕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散文。小作者根据考题的提示,准确、深刻地把握题意,以"初三生活点滴"为线索剪裁、组织文章材料,叙述为主,议论点缀其中,全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篇末的议论抒情恰到好处地深化了文章主题:"一个个开端,是成功的呼唤,希望的蕴含。把握开端,心中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提升了对"开端"的理解。文章语言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引用、对比、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点缀、穿插在文章之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