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高一数学语文作文补课去哪个学校学习好 家教培训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看是你自愿的还是强制的 其实是不允许的 教育局规定的 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暑假补课,学生对没完没了、五花八门的补课非常反感,而有些家长和老师对补课也是怨声载道,补课之风却屡禁不止,骄阳之下,酷暑之中,有着太多的背着书包的孩子忙碌的身影,成为近年来暑假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笔者对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不是很熟悉的,而对高中这一块比较了解,下面就这一领域谈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一、暑假补课,屡禁不止——现象篇 暑假补课,想说停止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允许集中补课,办“兴趣班”、“培尖班”、“补差班”总可以吗?甚至连“班”字都不要,“夏令营”、“实践小组”“志愿队”,就差“志愿军”了。至于赁屋授课,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过去有“超生游击队”,现在的“补课游击队”也毫不逊色,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对付举报和投诉的方法林林总总。有的干脆公然集体上课,“传授知识并非犯罪”,“家长愿送,学校愿收,两厢情愿”,“法不责众,补课的又不是我一家”。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心态篇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市场。最不愿意补课的是学生,他们是补课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希望学校还他们一个真正的暑假,好放飞一下心情,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失去了主体对象的支持,补课的市场应该岌岌可危,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1、家长的心态 笔者熟悉很多家长,他们对暑假补课看法不一,下面的几种说法有相当的代表性。 “这么热的天,把孩子热伤了咋办?夏天雷雨多,路上的安全谁保证?” “教学内容有时间规定,为什么要延长?还要收费什么的,瞎折腾!” “人家学校补了,你们学校不补,开学时就掉了人家一大截,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补课,这么长的暑假,孩子在家干什么?看电视,把孩子都‘浪’了。” “学校不补课,我们也得请家教,总不能让孩子‘荒’在家中。” “请家教比学校集体补课花费更多。” 教育在升温,全民重视教育,这是现代社会的大趋势。“家有读书郎,父母有希望”,子女的读书,是父母的梦想所在。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现代家庭,如果孩子不能成材,那么,整个家庭就失去了希望。让孩子能够考上重点,是许多家长的梦想,而分数则是进入重点的通行证。升学对学生来说是成绩的较量,但对家长来说则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因为差一分就是几万元的代价,与其为孩子升学花几万块钱“入门费”,不如把这笔钱“提前预支”用于家教、补课,这样既可为孩子打牢基础,又为来年冲刺作好准备。 怕孩子暑假在家“浪”掉“荒”掉,可以说,是许多家长的共同心态。孩子暑假在家,是家长的心病,一是没有时间管,二是即使有时间,要辅导孩子的功课也力不从心,与其让孩子“浪”、“荒”,还不如让学校、老师代管,多多少少还能学点知识,增加点分数。 从众心理,是家长热中补课另一重要心态。人家的孩子在补课,自家的孩子无人补,心里虚得慌,堵得慌,生怕自己的孩子分数掉下来。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家长的命根。 2、学校与老师 “升学率是学校的命脉”,这是许多中学的领导和老师的共同看法。其实,这种看法,并非来自于学校和老师。整个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升学率”成了唯一标准。众所周知,现在的招生考试制度,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的,而补课就成了提高考试成绩的良方。喊了多年、叫破了嗓子的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面前溃不成军。正在高中的老师为分数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然而,大学的老师并不这么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朱曦副教授认为,学生、教师花费在补课上的时间与精力太多,而收获太少。暑假本应是学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宝贵时段,却被用来补课,但所学的东西也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考完了也就没多大用处了。这种投入如同花大价钱买来的却是“一次性使用”的易耗品一样,是不划算的,因为一个健康人所学的知识,应该是“终身有效”的“耐用消费品”。中学的老师没有大学老师说得那么轻松,沉重的升学压力,压弯了本来就不挺直的腰。“高分低能”是现在学生的共性,人人心知肚明。有些“所学的东西也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考完了也就没多大用处”,是高考敲门砖,但要敲开大学之门,这块砖却非要不可,即使敲开门就把它扔掉。分数不是万能的,没有分数却是万万不能的。因而,考什么补什么,大家心照不宣,成了补课的潜规则。 骄阳似火,酷暑难当,亦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学生补课出现了安全问题,谁负责?毫无疑问,学校吃不了兜着走。教育主管部门严禁补课有红头文件为证,与家长之间的“两厢情愿”一旦出了安全问题就变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将会受到严厉的处分。学校暑假组织集体补课,确实是走钢丝,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补课获得的几两“银子”,与这种高风险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学校暑假组织集体补课,是高风险低收入,家教是低风险高收入,家教对于高收入家庭,是九牛一毛,低收入家庭,就要砸锅卖铁)谁将学校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毫无疑问,是评价体系。考好了,校长脸上流光溢彩,教师也扬眉吐气;考砸了,校长灰头土脸,教师也无颜见学区父老,更不用说“上头”的批评,家长的责难。 一好遮百丑,一差招万嫌。这好与差就在升学率这个“硬件”,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其他的“软件”可以忽略不计。分数,决定了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分数,是学校的命根。 暑假“补课风”该停了!暑假到来,补课之风即将悄然刮起,虽然命令禁止不让补课,但是补课之风依然年年刮起,而且有越刮越大的趋势,那么补课到底有没有效果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效果是不大的,一是孩子学习兴趣不足,本来是玩的时间,让他学习当然没有动力。二是补课一般是讲完课,完事大吉,缺乏针对性,难以保证质量。效果不大,到是危害不小,一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二是剥夺了孩子利用暑假提高综合素质的难得机遇;三是助长了教师队伍内部拜金风气形成。这三个危害都是深远的。因此,我说,暑假“补课风”该停了!如何停呢?首先要弄清原因,一方面家长需要让孩子补课,因为漫长的暑假,不让孩子补课让孩子干什么,而且补课还有可能提高学习成绩,当然要补,掏点钱也心甘情愿,总比孩子没事做,钻网吧强啊。于是你补、我补,他也补,补课市场作大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用暑假补课得到一笔额外收入,有时,比一年的工资还高,何乐而不为?教师也是普通人,还没有达到工资收入可以疾病无忧的地步,对金钱也是喜欢的,况且市场经济下,把知识变为商品有什么不对呢?唯一不高兴的是我们的未来——孩子。其次,弄清原因后,要制定举措,让孩子健康的玩。一是地方政府搞好一堵一导。“堵”就是要加大对网吧以及其他娱乐部门的检查力度,一旦查出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就给予坚决打击,把他们打的倾家荡产,二是导,首先要加大对社会公益设施的管理和开放力度,为孩子提供健康玩的地方;其次,要鼓励文化科技部门为孩子组织系列健康向上的免费文化科技活动,让孩子暑假有点事情,在做中玩。二是学校要搞好暑假期间对孩子的玩教育活动。学校要走出学生返校就是打扫卫生、检查作业的狭隘区域,要充分利用学生返校的机会,组织好孩子对暑假的活动的总结回顾,帮助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特色的暑假玩计划,三是社区街道村委要创造玩的好环境。应把暑假孩子玩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来管理,给孩子健康的玩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环境。四是影视部门要要打造玩的健康产品。可在假期里推出专门为孩子准备的系列互动节目,让孩子的暑假生活和影视融合在一起,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指导孩子健康的玩。要避免一味的推出电视剧把孩子捆到电视机旁,应该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带到电视机旁,发挥电视寓教于乐的独特作用。孩子能够健康的玩,家长放心了,当然就不会逼着孩子去补课了。第三,还要在暑假为教师找点事干。培训当然可以,但是也不要老培训培训的,可以组织教师搞一些有报酬的活动,如组织知识下乡,举办农村夜校,社区教育,钱不在多少,有就行,要体现出教师的价值来,老师生活充实了,也有钱可赚了,当然也不会去千方百计补课了。 “冒”出来的第三学期(别让暑假成“第三学期”)又迎来了长达两个月的暑假,这个本应该是孩子开开心心的假日却正逐步衍变成孩子的第三学期。就笔者所教的学生而言,今年的暑假比正常上课还要忙。一个星期只有周六半天可以休息,而一天时最多要赶四个场次。这其中既有熏陶艺术涵养的钢琴考级培训班,也有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奥语奥数辅导班,更有甚者参加了一些所谓的教育夏令营。暑假已经成了孩子名副其实的第三学期。而对于第三学期的家长所持有的态度让笔者吃惊,家长们的思想往往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学,自己的孩子可不能亏着。你学一样,我就要学两样、三样。就这样孩子的假期就在疲于奔命中度过。暑假的意义正在逐渐淡化,暑假逐渐成为家长为孩子"进补"的大好时机。对此笔者坚决保持反对态度。其一、作为学生而言,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紧张的学习和考试刚刚结束,学生们疲惫的身体需要得到放松。而大量的"进补"使得学生整个身心始终保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学习理应有张有弛,只有充分的休息才能休息积蓄力量迎接新学期的学习任务。其二种种"进补"大多以“兴趣”二字冠名,可真真是孩子感兴趣的却是寥寥无几。更有真甚者打着二十八天培养出一个小书法家,两个月还你一个绅士淑女。如此大张旗鼓的宣传,其实际效果如何,相信大家都是明白人。可偏偏就有那么多的明白人去干这些糊涂事。请把暑假还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休息的、快乐的暑假。否则的话等到了寒假恐怕就要有第四学期了。 毫无疑问,是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学校、家长和社会都以分数来衡量教师。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面前溃不成军,只有靠边站的份。教育评价体系一日不变,暑假补课一日也停不了。暑假补课还算好的了。为了应付小学统考,我们这里的教师在学期间都有教师补课,学生们都没了星期天了。有些教师为了拿名次,在早读前加一节课,下午放学后再加一节课,一天就这样有九节课了。中午休息时间还要布置作业,晚上学生做作业要做到十一二点。学校现在几乎没有休息日,星期六、星期日更是加班补课。学生就这样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的学习也太累了,不厌学才怪呢!就因为统考给教师排名次!我上学年暑假不想给学生补课,就有许多家长跑到我家跟我讲,学校其他班都给学生暑假补课了,怎么就你不补?你不补课,这么长的暑假,孩子在家都‘玩疯了。学习成绩掉下来怎么办?------所以,这个暑假我给学生补课。上课本我觉得没劲,想上《安徒生童话》或者《格林童话》。但不知家长同意否?我认为对于暑假补课要用疏导之法,决不可一禁了之,何况禁是禁不住的。以前大河发水,大家多用禁堵之法,于是越禁越发,河床越抬越高,大河就成了地面河了。我们的领导何不学大禹,用疏导之法正确给予引导呢? 应正确引导好假期的“补课”唐柏青假期来了,针对学生的各种形式“补课”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在城市,不管学生是否情愿?也不管学生家长考虑清楚没有?便不自觉地加入到了“补课”的行列。“补课”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它不仅局限于学校所开设的基础课程,还应包括体现个性特长的知识,以及社会方面的知识。因此,“补课”对于假期中的学生来说,确实有它现实的必要性。这一方面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存在一些薄弱的学科,需要时间进一步地学习,希望得到老师的个别指点,以消除薄弱学科。也还有许多社会和生活方面的知识需要“补课”。另一方面是长的假期中,单个孩子在家生活与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其父母亲并没有相应地休假,就是有休假的,其知识与能力也并不是都能督促或辅导好自己的孩子。更何况孩子在家大多也不愿意。所以,实际的情况是孩子大多选择与同学结伴“补课”。既然假期中的孩子“补课”难以避免,并有现实的必要性。作为家长来说,就应很好地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好“补课”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是补文化课,还是补社会实践课;是补身体素质课,还是补特长课等等。是选择大课堂听课,还是请家教;是送城市,还是下乡等等。都要家长与孩子认真思考分析,达成共识后才决定方案。结果应是家长放心,孩子欢欣。从而实现假期“补课”的最大收益。假期“补课”的背后,可以看出教育应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结合。成功的“补课”意味着成功的教育,意味着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 从另个角度看补课——有偿家教的必然走向辽宁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赵彦 123000关于家教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它反映了广大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需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那种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用人制度彻底被打破。人都是为了生存而奋斗着,况且人们都想更好的活着,更有意义的活着。然而,社会的现实,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追求欲望,这就给社会带来了竞争,这种竞争还具有残酷性。根据我国实际发展的状态和就业的压力,家长越来越感到,孩子没有知识,没有能力,就面临着社会的淘汰。谁也不希望孩子将来不能自立,将来混日子过。所以,他们在尽可能力的情况下,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条件,其最终目的让他们成才。于是,家教就适应了家长的需求,而且越演越烈。话又说回来,学校的教育就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吗?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就不放心吗?我想不是,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还是很满意的,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资源严重不足,加之家长追求孩子成长的目标不同,所以,家长需要孩子在课外得到补偿。我是一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孩子所在的学校也是当地最好的,可是,我还是给孩子请家教,理由很简单,学校的班型大,老师不可能照顾好所有的孩子。另外,我是从孩子兴趣和实际出发的,我希望孩子学点特长,这方面学校还不能完全做到。我了解我们当地,家教这个行业很火热,几乎90%的孩子,在课余都有学习班。这说明,请家教是家长的需要。这里也不排除有些家长为了顺应社会的心理,而去盲目的请家教,如果家长有条件而没有请家教,会被大家耻笑为对孩子不付责任,反正你请、我请、他请,大家都这么做。家教的存在是社会的需要。我们是正确的引导还是打击呢?我认为,扼制是错误的,既然它存在就有合理性,多数家长不会考虑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想的就是让孩子多学知识,多增长能力。现在我们思考的是,学校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家长请的家教大部分都是在职的教师,那么教师到底有多少精力来做家教?在这金钱的诱惑下,如何摆正学校教学和家教的关系?我记得教育部门在整顿职业道德的时候,三令五申地提出在职教师不得充当家教,可是有令而不止,原来由公开转到了地下。家教的出现是家长和教师达成的默契,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以这条来整治教师,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既然如此,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该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来扼制教师做家教。学校需要做的是管理好自己份内的事,也就是学校考核教师是有一定细则的,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没做好,会有一套的惩治办法。那么,学校还要管教师工作以外的事,这就太不仁义了,也不符合法律程序。家教是应该有补偿的。教师做家教是劳动的付出,有付出就应该有报酬,这是合情合理的。我们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金钱,知识是随着需求而提高价码。我们不需要一提到教师,就给教师戴上“最光辉的职业”、“最无私的职业”等等桂冠。教师也是人,教师也需要生活,教师也需要生活的更好,那么教师没有钱又怎么生存。“贫穷”、“寒酸”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挤身于市场经济的行列。同时,家教的出现,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拉动。教育消费是家庭的一大笔开销,它某种程度刺激了经济的增长。最后要说明的是,家教不同于社会办班。家教是家长的特殊需求,它是小规模的,而且出现在特定的环境中,它应该是民间的一种达成。当家教演变成大规模的办班的形式,那是应该得到规范管理。也有人提出,教师做家教要持证上岗,我看意义不大,因为家长请家教是自发的行为,他们对请何人做家教,是充满信任的。另外,面对错综复杂的教师流动,政府也无法管理。要教师办家教证,就意味着征收穗务,教师也不会去响应。采取强硬的措施,那是侵犯人权,因为教师的课余生活,政府无权干预。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家长正确的消费,慎重的选择家教。 再谈狠煞群体补课之风《中国教师报》58期(3月17日)C1上,我曾经说过为什么要“煞住群体补课风”,现在说说怎样才能煞住群体补课之风。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本人认为,要煞住群体补课之风,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人人都知道“群体补课”是不正之风,它表现了一种扭曲的心态,是某些教师以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为名,大行中饱私囊之实,它影响社会风气,它摧残青少年身心,它是“过街老鼠”,要真正形成一种对它“人人喊打”的局面。其次,加大惩罚力度。面对愈演愈烈的群体补课之风,有人束手无策,有人主张“顺其自然”,实在是大错特错。某地规定:城里教师假期违规补课,派到农村任教。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群体补课之风也就果真煞住了。看来加大惩罚力度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一是校长失职,校内假期补课,免去其职务。二是教师违规,校内外组织群体补课,除受到纪律处分外,还将影响将来晋职和增资。三是校外各类班(校)一律不准教补文化课,违者,罚其“伤筋动骨”。四是请煞不住群体补课之风的教育局长让位。当然,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是,对顶风上者也绝不手软。 暑假补课——家长无奈的选择马玉顺对于暑假补课,大家的观点似乎都是指责应试教育、指责教育评价机制等,但大家忽略了家长的无奈。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往往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又有太多的诱惑,各种暴力言情的影视剧、屡禁不绝的黑网吧等等,都让家长担着一份心。孩子若学坏了,在家长眼里就是100%的失败。而家长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谁能整天陪着孩子呢?还不如把孩子送到辅导班里省心。有人也许说,可以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或者让孩子和同学玩,要不就陪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增长见识。这些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表现。参加夏令营和外出旅游不仅时间不会太长,而且费用太高,相信大多数工薪族是要掂量掂量的,再说,安全保障问题也是家长担心的。但把孩子放在家里,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微机,既无聊也损伤身体健康,就是家住农村的孩子也往往是在假期中“疯玩”而已,这样的假期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从家长的角度看,让孩子暑假补课是最好而且也是很无奈的选择了。说实话,很多家长是不愿意增加孩子的负担的,但不把孩子送到暑假补习班,哪里又是孩子假期中最安全的所在呢? 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点美好的记忆今天一大早,读到了一首诗歌《童年是什么》:童年是春天的花环,童年是夏天的鸣蝉,童年是秋天的酸枣,童年是冬天的雪人。童年是村边大树上的喜鹊窝,童年是山中水库里的小蝌蚪,童年是门前未长熟的青柿子,童年是村外小河底的鹅卵石。童年是一小块肥皂泡出的小泡泡,童年是在秋风中摇曳的野菊花,童年是被海水留在沙滩上的花贝壳, 童年是躲在草丛中的蝈蝈和蟋蟀。童年是一串串榆钱,童年是一朵朵槐花,童年是一片片柳叶,童年是一颗颗松塔。童年是你记忆的天空中最纯洁,最明亮的那几颗星,你看到它们了吗?读了这首诗歌,真为现在的孩子担忧,现在的孩子心中的童年会时什么样的呢?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代会给如今的孩子留下些什么呢?放暑假了,我得到一个好消息,可以和儿子一起到北京做特约编辑。几天来,儿子一直沉浸在欢乐中,整天在问,能不能早点儿去,真有点“归”心似箭。但是另一幅场景让我心痛,根据学校的要求,今年暑假学校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补习班,我感到学校的决定非常的英明,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们过一个欢乐的暑假,也好在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许许多多老师暗地里在招兵买马,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到了放假的那天才知道,许多老师以不同形式到班里进行了发动,语文的,数学的,英语的,音乐的,美术的,真是齐全得很。可能受我的“毒害”太深了,我们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报了英语补习班,而其他班级就不同了,有的几乎是全部的学生了。这样的补习班的质量可想而知了,安全问题也很难保证,最重要的是剥夺了孩子们书家“玩”的权利,剥夺了童年的欢乐。这些还好,那些社会上的补习班就更是参差不起了,鱼龙混杂,但可以肯定他们看中的都是家长兜中的票子。我们这代人是唱着《童年》长大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些耳熟能详的歌词在我们听来是那么的亲切,但是现在到了孩子那里已经变成了刺耳的音符,因为他们的童年是不愉快的,在他们的童年的字典中已经找不到花环、鸣蝉、酸枣、雪人,喜鹊窝、小蝌蚪、青柿子、鹅卵石也只是一种梦中奢想。杨振宁教授说过:我们虽然生活在旧社会,但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现在的孩子成长在新中国,却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难道我们就只能给孩子们一个痛苦的不幸的童年吗? 补课,想说再见不容易!补课是学生、家长、学校、老师都不情愿的事。但是,就是这些不情愿的人,却在“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情愿的事,那他们必定有自己的情非得已——敌不住升学考试的重压!小学升初中原本是不考试,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人人都有学上,按说没有压力可以不补课了吧?可是,睁开眼看看,除了贫困山村的孩子,连县城的孩子都算上,有多少是就近入学呢?我们的家长,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的要求了,他们要让孩子上好学校——不误人子弟的学校,这好象也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于是,补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初中的教学质量不同,将来升入的高中就不同,升入的高中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孩子升大学的成绩和机会,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我们的家长不用多高的智商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因此,他们当然希望孩子上一个好的初中。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不幸被电脑派位派到了一个教学质量低下的初中,那这个家长千方百计、甚至不惜“砸锅卖铁”出高价也要把孩子送入好的中学去。好的中学要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更多时间、更刻苦的学习。而教学大纲规定的学制、课时安排是一致的,你要想自己的孩子成绩比其他孩子更好,你就得多学些时间,多下点工夫——那就只好补课了!如果所有的学校都是好学校,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不必补课都升入好的学校,当然就不会有人再补课。可是,问题是,大多数的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那么尽如人意。许多拿着国家俸禄的学校招不来学生,他们也知道,国家不可能养他们一辈子的。他们也想改变现状。可是,他们埋怨自己的生源不好——所收学生基础薄弱。怎么办?“笨鸟先飞”吧——只好补课。这好象又是无可指责的事——难道我们可以不允许人发奋努力吗?可是,好的学校更怕自己的升学率掉下来。这就好比中国的乒乓球队,赢了,是应该的——你实力本来比别人强嘛!输了,就会遭受情绪偏激的球迷的“狂轰滥炸”——怎么回事?本来一直是冠军的。你怎么拿个亚军?家长把自己学习很好的孩子送到了热点学校,三年过去了,你的学生被“笨鸟”赶上或者超过了,那就不是学校如何向家长交代的问题,是你这个学校立马就会出现生源问题的。好的学校敢大意吗?要保持第一,就得付出第一的努力——只好也补课。我们学校在平时是把占用放学时间补课、进自习堂讲课、拖堂列为教师违规行为,要通报批评、扣发奖金的。期末学生问卷调查如果这几项达不到平均分数,还会和下学期的工资挂钩。所以,老师一般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可是到了暑假,你如果不给学生安排“补课”时间,那家长的电话,校长都接不完。就这样,笨鸟先飞了,鹰也先飞了,其他的鸟怎么可以不动?补课热潮就是这么形成的。尽管,学生、家长、学校、老师都不情愿。可是:补课,想说再见还真不容易! 暑假补课的“另类”解释现在的暑假补课,好比过街的老鼠,一片喊打之声。笔者却不以为然。一、利用暑假补课最起码是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学生也好,老师也好,辛苦了一学期,适当休息一下是应该的。但在休闲娱乐之余,学生通过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能力,何乐而不为?再则,暑假长达两个月,暑期补课也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补课,本身也是对以往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提升,同时暑假补课不像平时在学校上课受到众多的约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改进教法,在短暂的暑假补课中一显身手。二、利用暑假补课,教师
展开全部
张晶:补习费和收获不成正比
张敏
“不瞒您说,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找校外老师补习数学和英语,到现在上高三了还补习呢。补习费大约花了近10万元,效果一般。可不补习,一方面心里不踏实,另一方面怕我妈不答应。”北京东城灯市东口附近一所中学的白冉左右为难地说。
“补习费和收获不成正比。”白冉的妈妈张晶愁眉苦脸地说。
白冉找的是家教,老师一小时挣300元,每次教3个小时。按人头算,如果5个孩子同时在听课,每人平均交180元。至于孩子是否有收获,老师一般不问。
白冉一周参加两次补习,补习费一共360元。补习班也上了,钱也花了,可效果怎么样呢?张晶讲了一件让她寒心的事。
去年暑假和寒假两次期末考试,白冉居然都是四门不及格,其中就包括数学和外语。
“钱都白花了!”张晶急了!她旁听了两次家教老师的课。结果发现,补课内容与学校课上讲的根本不同步。
这位曾经教过高三数学的老师,刚退休。他按照自己准备的教案,给学生上课,然后做例题。包括白冉在内的多数学生都做对了,但出题的内容和解题的思路与课堂上讲的不同。
不补习好像吃亏了似的,张晶又托人打听或者四处寻找家教的小广告。恰巧,在家长会上,学校为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主动推荐了补习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师在电话里告诉张晶,他是一位退休后来北京闯荡家教市场的“名师”。“校长为什么敢在家长会上力荐那么多培训机构?说白了,一个字:利。北京的很多学校不仅力荐培训机构,还将教室租给这些培训机构,最终得利的还是学校。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太愿意为孩子花钱找家教了。”这位“名师”说。
“名师”的开导,对张晶没起作用,她仍不心:“为什么有的孩子通过家教就提高了成绩。都怪自己没找到合适的老师,所以,花多少钱也要找个好家教。”
白冉所在学校的班主任看透了家长的心思,“我给您的孩子推荐个补习英语的老师,一周一次,每次交300元。”
就是这次推荐,让张晶对家教彻底了心。
“每月1200元的家教费都是提前交,老师也不打收条。可去年10月,家教老师非说我的孩子没交费。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想跟老师争辩,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马上掏出钱来又交了一次。”张晶很气愤。
“家教费里有班主任的提成,而我们多交的1200元就给了班主任了。”白冉解释道。
现在,白冉除了紧跟学校的复习进度,她的妈妈还额外花钱“开小灶”,要么周末上补习班,要么隔三差五地在紧张的复习中见缝插针般请家教特别辅导。“虽然对家教失望,但补总比不补心里踏实。”张晶说。
“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上课外辅导班掏钱,但真正懂孩子内心感受的却不多。”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师”说。
王静:假期补课,无奈的选择
马兰
还没到寒假,王静就四处打探哪个辅导班好,看着报上整版整版的招生广告,她有些发蒙:不知从何时起冒出了如此多的辅导班,光是高考类的就有攻克高考、冲刺高考、艺体类高考补习、高考精英班林林总总不下几十个。打电话一问价钱,一两千是最低的,三五千元有之,上万元的也敢张嘴,而且每每都是xx重点中学把关老师任教,也不知道这所学校究竟有多少高三的老师,能在偌大个北京城赶场,“是真是假谁能判断?”王静对我说:“最后,我还是决定报一个我孩子班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而且是成绩好的同学都爱去的辅导班。‘随大溜’总比‘冤大头’好吧。”
1月17日放假,18日就开始了紧张的假期生活。她家的“假期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王静早晨6点30分起床,先热一杯牛奶,再给孩子做简易的三明治,两片面包夹一个煎鸡蛋。最近闹禽流感,鸡蛋免了就夹火腿肠……6点40分,叫孩子起床。假期里上课时间比过去晚了,可是路程却远了,从家到辅导班要乘地铁再换公交车。8点10分,孩子要赶到那里。上午的课从8点30分上到11点45分。中午,王静给孩子一二十元的饭费,儿子有时吃盒饭,有时会和同学到附近的“成都小吃”店买碗面吃。卫生是没有保障的,不敢奢望像学校食堂那样正规,填饱肚子就得。下午的课从13点开始上到17点,正是大人下班的高峰时段,他们也下课了。有时晚上还要加课,比如物理课讲不完就会上到晚上八九点钟,钱是不用多交的,一假期1500元左右就行了。这个辅导班之所以口碑好,恐怕也有这个因素。一般孩子到家的时间是18点,然后边吃晚饭边看电视,看着看着就迷糊了,洗个澡精神精神再赶学校的作业。
这样的日子过到1月28日除夕。晚上,王静带儿子到外婆家吃年夜饭。虽说与外婆同住一个城市,但因平时功课紧、工作忙,他们只能打打电话听听声音,见面的机会还真不大多。好不容易隔代人聚在一起,真是亲得不得了。等外婆拿出了压岁钱就更亲了,儿子搂着外婆直叫唤:“妈妈,快!快给我和外婆照张像!”王静心里有些酸楚,放假了儿子依然天天与功课为伍,连祖孙亲情都成了稀罕物;母亲快80岁了,身体又不好,还能有多少与儿孙相聚的时光?
王静本指望安安生生过个年,用这段时间让自己和孩子休整一下,谁料从年初一开始儿子就嚷嚷嗓子疼,到年初二嗓子疼得说话都困难了,年初三只好上医院看大夫。医生说是感冒引起气管炎,比较快一点的治疗是“打点滴”。王静说,我看是前一段功课太紧,大考小考把他给考“上火”了,这刚一放松毛病就显现出来了。
年初四,儿子说小学同学要聚会,只在“水吧”里叙叙“旧”。王静看孩子可怜巴巴的从寒假开始还没有玩过一天,便千叮咛万嘱咐地“批准”了。结果,儿子和一群同样好不容易从家里“放风”出来的高三生聚到一起就撒了欢,先逛庙会后又看了三小时的《金刚》。尽兴之后,回到家里嗓子又和打针之前差不多了。后面的“年”过得怎样可想而知……
年初六,也就是两天以后,辅导班又开课了。第一天,王静稳住自己的情绪,让儿子继续休息。第二天就沉不住气了,她一手拿着沉甸甸的课表,上面的课程大多是儿子的弱项,一手翻着轻飘飘的月份牌,看日子一天天地飞逝而去。高三的时间所剩无几,最后还是一狠心一咬牙,让咳嗽声声呼哧带喘的儿子钻进风里雪里去上辅导班。
王静说,我也不忍心让孩子这样辛苦,可高考是一生中的大事,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别人都在努力,你不努力就没有学上。
我问她孩子上社会辅导班的效果如何,王静说还不知道,当然最好是在本校补课了,一方面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另一方面学校收费还靠点谱,我们做家长的,花钱也花在明处;还有最重要一点是安全,孩子放在学校里总比撒到社会上好,那些网吧酒吧的弄不好把孩子勾引了去,家长花钱不是买罪受吗。
据悉,持这种态度的家长不在少数。由于高考从7月提前到6月,学习时间少了一个月,而高考卷子的容量和难度并没有降低,所以,对不少孩子来说更加不堪重负。家长们也是在无奈和无助中挣扎,由此还出现了沈阳某校部分家长集体上书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假期补课的一幕。
谈到这里,王静的手机响了。一条短信跃然眼前:xx社会教育机构为中学生提供“高考状元”陪读写寒假作业,并为中高考生制定应考计划。
王静的心里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吴咏梅:校外教育要拉开学生间的差异
张宪
2月11日上午,在北京西城区一所少年宫内,吴咏梅正给学生讲课。教室里有十来个学生,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围在长桌前讨论,有的坐在画架前专心地素描。吴咏梅一会儿走到这个学生身边看看他的作品指导一下,一会儿又和陪学生前来的家长聊聊孩子的学习情况。
在一位穿绿衣服正画素描的女孩子身旁,吴咏梅停下脚步,指着她的画对周围的家长和同学说:“她这张画画得不错,给人的感觉整体感挺强,素描关系也都正确,只是有些处理不很到位。孩子刚画画时缺少空间概念,那咱们练什么呢?就先解决线、解决平面的问题。有架子了,再往里面填内容就好办了。”
一位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把自己刚画好的一幅素描举到她面前:“吴老师,您看我这幅画怎么样?”“你画得不错,但有一点要注意,你画了室内三桌打桥牌的人,画的时候要让前面的人物实一点,后面的虚一点,要有层次感。你去看看我电脑里别人画的虚实感是怎么处理的。”
快到中午12点了,同学和家长们陆续离去,只有一位领着一个小姑娘的女士还没走,她对吴咏梅说:“老师,我今天第一次带孩子来看看,您看我这孩子8岁,正在学钢琴、数学、英语,现在还想学画画。”她求助似地对吴咏梅说:“跟您说实话,我们也不指望孩子成个什么音乐家、艺术家,只想让孩子能从小各方面都开发一下,不知这样行不行?”
“可你知道吗,开发一下是你的想法,但现实有很多问题是与想像不一样的。第一,这么小的孩子要学这么多东西,可能会使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课外上,反而制约了她的学习。第二,你发现她有哪一点特别突出吗?是家长自己想让她学,还是她在这方面确实有特长?我见过很多这么大的孩子,家长让他们学很多东西,但最后却什么都没学出来。我觉得孩子只要专心学一样,就有可能使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反之,如果什么都学,没准会使可能的事也成为不可能了。”
吴咏梅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美术专业,至今已从事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28年了。当谈起自己的工作特点时,吴咏梅说:“学校老师讲课都是按国家的教育大纲走,强调的是集体教育,而校外教育是个别教育,更强调系统化、具体化。学校老师对一个班的学生有统一的要求标准;校外教育则是为了拉开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让每个学生发挥出自身最优秀的潜能,而不是让大家都一样。所以在辅导学生时,我要使每个学生更像他自己,而不是让他们都有统一性。”
在教学中,吴咏梅以艺术启蒙和兴趣培养为主,除了教给孩子们专业上的东西外,更注重多安排他们参与到生活实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人质疑校外培训班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吴咏梅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她认为,如果处理好了,课外学习会对学生的文化课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有的学生参加了军训,老师要求学生写军训日记,她就要求学生用画画来表现军训生活。平时她给学生出的很多创作题材,也大多是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画出自己的生活。“通过把绘画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又多了一种形式,这不是很好吗?”吴咏梅认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发提高。
谈起近几年越来越热的校外各类辅导班、培训班,吴咏梅说:“我要把学生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系统化、具体化,使它们相互衔接上。现在小学美术教师讲的不一定能与中学的衔接上,因为学校一节课只有40分钟,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只是全方位地通过一本书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美术。而美术不光是画画,建筑、书法、雕塑、制作等都是美术的范畴。学校是对学生全方位进行美术知识概念的介绍或引导,而校外教育偏重的是技能方面的训练。也就是说,学生们在学校里没有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作为校外培训老师要帮助孩子们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外辅导班、培训班是很有必要的。”
钟玲:数学、英语、绘画,一样不能少
张宪
2月11日,在北京西城一家文化宫里,不大的桥牌室里挤满了打牌的人,他们大都是社区离退休的老人。在房间一角却站着一位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她拿着画夹正一笔一笔画着室内的一切。工夫不大,就见她已勾勒出室内的轮廓,人物的神态、位置的远近都很分明,看得出是有一定绘画基础的。这个女孩子就是北京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钟玲。
钟玲在绘画班学习已快两年了,每个周六上午,她都要到美术提高班上课,从9时到11时,从没有间断过。她说自己从很小时候就爱上了画画。上小学前,妈妈给她买来彩笔和图画本,她就天天在纸上画着玩,看见什么画什么,不管画得像不像,总会得到妈妈的鼓励。上小学后,她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学校的美术课给她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但也使她感到学校里的美术课很不过瘾。2004年,她家附近建起了一座文化宫,英语、数学、美术、音乐等,里面教什么的都有。她报了美术班。虽然每期学费500多元,但妈妈说只要她喜欢就不要考虑钱的问题。
钟玲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她每学期上的各种校外普及班、辅导班、提高班的学费,对家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钟玲对这些并不太了解,她只知道,只要自己感兴趣想学什么,父母肯定会大力支持。要说起钟玲上过的校外培训班,那可多了。从小学一年级起,除了少儿英语、美术、书法班外,她还上过电子琴班,四年级时还上过一年舞蹈班,专门学习街舞。现在,钟玲除了每个周六要拿出半天上美术提高班外,平时她自己在家也经常练笔。一周怎么说也得画两三次,每次画一张画,约两三个小时。
虽然喜欢画画,但钟玲说并不打算把它作为一种职业。现在她之所以拼命练画,一方面是爱好,另一方面,作为六年级学生,如果她绘画成绩突出,升初中时就可以作为特长生上个好学校。按有关规定,目前各校接收特长生的数量是新生的3%左右,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大家都在拼命学习。所以,即便绘画突出,作为特长生上重点中学也是有竞争的。
钟玲明白,要想上个好中学,以后考个好高中、好大学,只画画是不行的。除了绘画外,她还考上了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实验班,每个周日上两节数学课和两节英语课,从上午8:30上到11:40。对此,她不仅不感到是负担,而是颇为自豪:“上这个实验班很不容易,不是你交钱就能上的,必须经过考试才行。”除此之外,她每个周四下午还要到其它补习学校上剑桥英语班。
钟玲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属前几名,学校的课程对她来说很轻松,每天半个小时就能写完作业。可说起在校外上的剑桥英语班,她语气中流露出了焦急:“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开始上公共英语班了,我现在学的是剑桥英语三级,算比较晚的了。”虽然她说自己没觉得有什么压力,但小小年纪的她谈到今后的升学之路,还是蛮有危机意识:“现在虽然小升初不用考试,可要作为特长生能选个好学校却很难,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上各种培训班,英语、数学、体育、音乐什么都学,如果我不上,到时上不了好学校怎么办?”
张女士:让孩子上辅导班太有必要了
张宪
“我这一天上班净为你打电话了。问了好几个寒假补习班,有的英语班名额满了,有的是数学班报完了,你要上就英语、数学、语文都上。”“为什么呀?我别的课好就不用上。”你英语76分,好吗?”“好!就是好!”“就你这成绩是不行的,现在人家重点学校考80分以下都算不及格。”“人家是人家,我在我们班学习是中上等的。”“算得上中上等吗?我看顶多是约等于吧。”像这样的口角,涵涵和她妈妈张女士经常发生。
2006年春节后上班没几天,张女士看到报纸广告上有一个数学班不错,说6个孩子一班,可以天天免费辅导,每周六讲两个小时。王女士马上联系,可一打听学费一个月就得800元,平均一课时100元,而且一交就要交半年的。作为一名普通工程师,张女士说:“我们工薪族哪有那么多钱。而且这还只是一科,要是英语、数学、语文三科都上,干脆别吃别喝了。”无奈,她只好再打听别的班。
实际上,涵涵从上小学以来参加的各种校外辅导班、同步提高班的费用,累计起来已是一笔巨额数字。光是剑桥英语三级,就花了六七千元,还有奥数班,每学期也得一两千元。张女士还找过家教,名师指导的家教一小时就120元~150元。相比之下,大学生家教倒是便宜。“可那种家教也教不了什么,就是告诉孩子这道题怎么解,一坐就是半天,再上趟卫生间,喝点水,休息休息,一上午就80元。你看那表转得飞快,那都是钱啊!”其实,只要是能负担得起的,在孩子教育上张女士花钱从不犹豫。她说,家长都一样,从孩子入学那天起,家长就被套上了“战车”,走上艰苦卓绝的“备战”之路。
回想起去年涵涵在一所市重点中学上奥数班的情景,张女士记忆犹新:“原定一个班招40人,结果最多时一个班学生达60人。学校共开了9个班,楼里的教室占满了,涵涵她们班就被弄到平房去上课。每到下课时间,学校门口人山人海,五六百个学生再加上家长、老师,全都堵在校门口,附近交通都瘫痪了。”
涵涵从小学一年级就在母亲的“指导”下上过N个各类补习班。小学二年级时她上剑桥英语班,每个周五的晚上,妈妈都骑车带她去上课,风雨无阻,一直学了五年。涵涵家住北二环,学校在北四环,每天妈妈骑车带着她,寒来暑往,不管刮风还是下雪,从不间断。说起当年的辛苦,张女士心疼地说:“那时孩子小,坐在自行车后面,小脚丫都冻红了。但没办法,为了上个好学校,再怎么难也得坚持啊!”
除了英语班、奥数班,为了让她全面发展,涵涵从小学一年级起,每个周日都上美术班学绘画,一直上到五年级。此外,妈妈还给她报过电子琴班、书法班。涵涵是个挺聪明的孩子,学习不错,尤其是语文还获得过全国作文优秀奖。但作为家长,张女士总觉得要让孩子学的东西很多。刚上了中学,她马上又让涵涵上了公共英语班、数学班。涵涵现在的学校虽不是市重点,但还是不错的,她是符合电脑派位的。但当时为了保险起见,张女士还是向学校交了1.5万元的择校费。她说:“这还是照顾,要不得交3万元呢。”
张女士说:“要说社会上的补习班、辅导班,我觉得太有必要了,不是我们想上,而是不上根本应付不了中考、高考。现在学校留的作业很少,光靠课堂里教的课程根本不行。”
张女士说,家长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让孩子能够升入重点学校。“因为只有上了好的初中才有可能考上好高中;只有上了好高中才有可能考上好大学,以后才能有份像样的工作。”而现实情况是,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差距已不是一点两点的距离,重点的越来越重点,一般的越来越一般。张女士感慨地说:“其实孩子正经上学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外面的辅导班花钱多,可这班还不能不上,钱还不能不花。说到底,还是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哪个家长不明白上个好学校对孩子有多重要啊,所以再怎么难咱当家长的也得全力支持让孩子上校外辅导班啊!”
采访手记
寒假,本该是轻松的,但是,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它又是沉重的。
几个中、小学生向记者表示,寒假里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分别是:去游乐园玩儿、和同学聚会以及与家人外出旅游,然而事与愿违。
据沈阳一家媒体日前向数十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98%的被访学生的寒假生活是在家里和补课班或托管班的两点一线中度过;93%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在寒假中参加补课班学习。北京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大约有超过70%的小学生报有各种各样的校内外辅导班,为择校测试做准备。
我们采访的家长、学生也是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升学压力无疑是滋生补课市场需求的最主要原因。在社会呼吁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家长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增负”愿望绝非无的放矢。在教育的等级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没有明显改变的今天,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地面对分数决定升学和社会就业困难等现实压力。
因此,对于补课,家长的思想非常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在假期能养养身子,过得轻松些;另一方面又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通过补课来提高学习成绩,增加学生未来升学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正如一个教育专家所指出的,“补课”成为假期的主旋律,反映了部分家长的急功近利心态。他们无论何时何地,看见孩子拿着书本才安心……而事实上,这种比上课还累的“补课”,往往事与愿违,效果大多为零甚至为负。
最可怜的是我们的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背负着中考、高考的重压,背负着家长们的厚望,顶着冬天凛冽的寒风,步履艰难地走过了这个本该轻松快乐的假期。(因众所周知的缘故,被采访者大都采用了化名)
张敏
“不瞒您说,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找校外老师补习数学和英语,到现在上高三了还补习呢。补习费大约花了近10万元,效果一般。可不补习,一方面心里不踏实,另一方面怕我妈不答应。”北京东城灯市东口附近一所中学的白冉左右为难地说。
“补习费和收获不成正比。”白冉的妈妈张晶愁眉苦脸地说。
白冉找的是家教,老师一小时挣300元,每次教3个小时。按人头算,如果5个孩子同时在听课,每人平均交180元。至于孩子是否有收获,老师一般不问。
白冉一周参加两次补习,补习费一共360元。补习班也上了,钱也花了,可效果怎么样呢?张晶讲了一件让她寒心的事。
去年暑假和寒假两次期末考试,白冉居然都是四门不及格,其中就包括数学和外语。
“钱都白花了!”张晶急了!她旁听了两次家教老师的课。结果发现,补课内容与学校课上讲的根本不同步。
这位曾经教过高三数学的老师,刚退休。他按照自己准备的教案,给学生上课,然后做例题。包括白冉在内的多数学生都做对了,但出题的内容和解题的思路与课堂上讲的不同。
不补习好像吃亏了似的,张晶又托人打听或者四处寻找家教的小广告。恰巧,在家长会上,学校为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主动推荐了补习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教师在电话里告诉张晶,他是一位退休后来北京闯荡家教市场的“名师”。“校长为什么敢在家长会上力荐那么多培训机构?说白了,一个字:利。北京的很多学校不仅力荐培训机构,还将教室租给这些培训机构,最终得利的还是学校。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太愿意为孩子花钱找家教了。”这位“名师”说。
“名师”的开导,对张晶没起作用,她仍不心:“为什么有的孩子通过家教就提高了成绩。都怪自己没找到合适的老师,所以,花多少钱也要找个好家教。”
白冉所在学校的班主任看透了家长的心思,“我给您的孩子推荐个补习英语的老师,一周一次,每次交300元。”
就是这次推荐,让张晶对家教彻底了心。
“每月1200元的家教费都是提前交,老师也不打收条。可去年10月,家教老师非说我的孩子没交费。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想跟老师争辩,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马上掏出钱来又交了一次。”张晶很气愤。
“家教费里有班主任的提成,而我们多交的1200元就给了班主任了。”白冉解释道。
现在,白冉除了紧跟学校的复习进度,她的妈妈还额外花钱“开小灶”,要么周末上补习班,要么隔三差五地在紧张的复习中见缝插针般请家教特别辅导。“虽然对家教失望,但补总比不补心里踏实。”张晶说。
“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上课外辅导班掏钱,但真正懂孩子内心感受的却不多。”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师”说。
王静:假期补课,无奈的选择
马兰
还没到寒假,王静就四处打探哪个辅导班好,看着报上整版整版的招生广告,她有些发蒙:不知从何时起冒出了如此多的辅导班,光是高考类的就有攻克高考、冲刺高考、艺体类高考补习、高考精英班林林总总不下几十个。打电话一问价钱,一两千是最低的,三五千元有之,上万元的也敢张嘴,而且每每都是xx重点中学把关老师任教,也不知道这所学校究竟有多少高三的老师,能在偌大个北京城赶场,“是真是假谁能判断?”王静对我说:“最后,我还是决定报一个我孩子班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而且是成绩好的同学都爱去的辅导班。‘随大溜’总比‘冤大头’好吧。”
1月17日放假,18日就开始了紧张的假期生活。她家的“假期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王静早晨6点30分起床,先热一杯牛奶,再给孩子做简易的三明治,两片面包夹一个煎鸡蛋。最近闹禽流感,鸡蛋免了就夹火腿肠……6点40分,叫孩子起床。假期里上课时间比过去晚了,可是路程却远了,从家到辅导班要乘地铁再换公交车。8点10分,孩子要赶到那里。上午的课从8点30分上到11点45分。中午,王静给孩子一二十元的饭费,儿子有时吃盒饭,有时会和同学到附近的“成都小吃”店买碗面吃。卫生是没有保障的,不敢奢望像学校食堂那样正规,填饱肚子就得。下午的课从13点开始上到17点,正是大人下班的高峰时段,他们也下课了。有时晚上还要加课,比如物理课讲不完就会上到晚上八九点钟,钱是不用多交的,一假期1500元左右就行了。这个辅导班之所以口碑好,恐怕也有这个因素。一般孩子到家的时间是18点,然后边吃晚饭边看电视,看着看着就迷糊了,洗个澡精神精神再赶学校的作业。
这样的日子过到1月28日除夕。晚上,王静带儿子到外婆家吃年夜饭。虽说与外婆同住一个城市,但因平时功课紧、工作忙,他们只能打打电话听听声音,见面的机会还真不大多。好不容易隔代人聚在一起,真是亲得不得了。等外婆拿出了压岁钱就更亲了,儿子搂着外婆直叫唤:“妈妈,快!快给我和外婆照张像!”王静心里有些酸楚,放假了儿子依然天天与功课为伍,连祖孙亲情都成了稀罕物;母亲快80岁了,身体又不好,还能有多少与儿孙相聚的时光?
王静本指望安安生生过个年,用这段时间让自己和孩子休整一下,谁料从年初一开始儿子就嚷嚷嗓子疼,到年初二嗓子疼得说话都困难了,年初三只好上医院看大夫。医生说是感冒引起气管炎,比较快一点的治疗是“打点滴”。王静说,我看是前一段功课太紧,大考小考把他给考“上火”了,这刚一放松毛病就显现出来了。
年初四,儿子说小学同学要聚会,只在“水吧”里叙叙“旧”。王静看孩子可怜巴巴的从寒假开始还没有玩过一天,便千叮咛万嘱咐地“批准”了。结果,儿子和一群同样好不容易从家里“放风”出来的高三生聚到一起就撒了欢,先逛庙会后又看了三小时的《金刚》。尽兴之后,回到家里嗓子又和打针之前差不多了。后面的“年”过得怎样可想而知……
年初六,也就是两天以后,辅导班又开课了。第一天,王静稳住自己的情绪,让儿子继续休息。第二天就沉不住气了,她一手拿着沉甸甸的课表,上面的课程大多是儿子的弱项,一手翻着轻飘飘的月份牌,看日子一天天地飞逝而去。高三的时间所剩无几,最后还是一狠心一咬牙,让咳嗽声声呼哧带喘的儿子钻进风里雪里去上辅导班。
王静说,我也不忍心让孩子这样辛苦,可高考是一生中的大事,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别人都在努力,你不努力就没有学上。
我问她孩子上社会辅导班的效果如何,王静说还不知道,当然最好是在本校补课了,一方面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另一方面学校收费还靠点谱,我们做家长的,花钱也花在明处;还有最重要一点是安全,孩子放在学校里总比撒到社会上好,那些网吧酒吧的弄不好把孩子勾引了去,家长花钱不是买罪受吗。
据悉,持这种态度的家长不在少数。由于高考从7月提前到6月,学习时间少了一个月,而高考卷子的容量和难度并没有降低,所以,对不少孩子来说更加不堪重负。家长们也是在无奈和无助中挣扎,由此还出现了沈阳某校部分家长集体上书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假期补课的一幕。
谈到这里,王静的手机响了。一条短信跃然眼前:xx社会教育机构为中学生提供“高考状元”陪读写寒假作业,并为中高考生制定应考计划。
王静的心里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吴咏梅:校外教育要拉开学生间的差异
张宪
2月11日上午,在北京西城区一所少年宫内,吴咏梅正给学生讲课。教室里有十来个学生,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围在长桌前讨论,有的坐在画架前专心地素描。吴咏梅一会儿走到这个学生身边看看他的作品指导一下,一会儿又和陪学生前来的家长聊聊孩子的学习情况。
在一位穿绿衣服正画素描的女孩子身旁,吴咏梅停下脚步,指着她的画对周围的家长和同学说:“她这张画画得不错,给人的感觉整体感挺强,素描关系也都正确,只是有些处理不很到位。孩子刚画画时缺少空间概念,那咱们练什么呢?就先解决线、解决平面的问题。有架子了,再往里面填内容就好办了。”
一位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把自己刚画好的一幅素描举到她面前:“吴老师,您看我这幅画怎么样?”“你画得不错,但有一点要注意,你画了室内三桌打桥牌的人,画的时候要让前面的人物实一点,后面的虚一点,要有层次感。你去看看我电脑里别人画的虚实感是怎么处理的。”
快到中午12点了,同学和家长们陆续离去,只有一位领着一个小姑娘的女士还没走,她对吴咏梅说:“老师,我今天第一次带孩子来看看,您看我这孩子8岁,正在学钢琴、数学、英语,现在还想学画画。”她求助似地对吴咏梅说:“跟您说实话,我们也不指望孩子成个什么音乐家、艺术家,只想让孩子能从小各方面都开发一下,不知这样行不行?”
“可你知道吗,开发一下是你的想法,但现实有很多问题是与想像不一样的。第一,这么小的孩子要学这么多东西,可能会使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课外上,反而制约了她的学习。第二,你发现她有哪一点特别突出吗?是家长自己想让她学,还是她在这方面确实有特长?我见过很多这么大的孩子,家长让他们学很多东西,但最后却什么都没学出来。我觉得孩子只要专心学一样,就有可能使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反之,如果什么都学,没准会使可能的事也成为不可能了。”
吴咏梅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美术专业,至今已从事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28年了。当谈起自己的工作特点时,吴咏梅说:“学校老师讲课都是按国家的教育大纲走,强调的是集体教育,而校外教育是个别教育,更强调系统化、具体化。学校老师对一个班的学生有统一的要求标准;校外教育则是为了拉开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让每个学生发挥出自身最优秀的潜能,而不是让大家都一样。所以在辅导学生时,我要使每个学生更像他自己,而不是让他们都有统一性。”
在教学中,吴咏梅以艺术启蒙和兴趣培养为主,除了教给孩子们专业上的东西外,更注重多安排他们参与到生活实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人质疑校外培训班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吴咏梅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她认为,如果处理好了,课外学习会对学生的文化课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有的学生参加了军训,老师要求学生写军训日记,她就要求学生用画画来表现军训生活。平时她给学生出的很多创作题材,也大多是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画出自己的生活。“通过把绘画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又多了一种形式,这不是很好吗?”吴咏梅认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发提高。
谈起近几年越来越热的校外各类辅导班、培训班,吴咏梅说:“我要把学生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系统化、具体化,使它们相互衔接上。现在小学美术教师讲的不一定能与中学的衔接上,因为学校一节课只有40分钟,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只是全方位地通过一本书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美术。而美术不光是画画,建筑、书法、雕塑、制作等都是美术的范畴。学校是对学生全方位进行美术知识概念的介绍或引导,而校外教育偏重的是技能方面的训练。也就是说,学生们在学校里没有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作为校外培训老师要帮助孩子们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外辅导班、培训班是很有必要的。”
钟玲:数学、英语、绘画,一样不能少
张宪
2月11日,在北京西城一家文化宫里,不大的桥牌室里挤满了打牌的人,他们大都是社区离退休的老人。在房间一角却站着一位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她拿着画夹正一笔一笔画着室内的一切。工夫不大,就见她已勾勒出室内的轮廓,人物的神态、位置的远近都很分明,看得出是有一定绘画基础的。这个女孩子就是北京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钟玲。
钟玲在绘画班学习已快两年了,每个周六上午,她都要到美术提高班上课,从9时到11时,从没有间断过。她说自己从很小时候就爱上了画画。上小学前,妈妈给她买来彩笔和图画本,她就天天在纸上画着玩,看见什么画什么,不管画得像不像,总会得到妈妈的鼓励。上小学后,她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学校的美术课给她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但也使她感到学校里的美术课很不过瘾。2004年,她家附近建起了一座文化宫,英语、数学、美术、音乐等,里面教什么的都有。她报了美术班。虽然每期学费500多元,但妈妈说只要她喜欢就不要考虑钱的问题。
钟玲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她每学期上的各种校外普及班、辅导班、提高班的学费,对家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钟玲对这些并不太了解,她只知道,只要自己感兴趣想学什么,父母肯定会大力支持。要说起钟玲上过的校外培训班,那可多了。从小学一年级起,除了少儿英语、美术、书法班外,她还上过电子琴班,四年级时还上过一年舞蹈班,专门学习街舞。现在,钟玲除了每个周六要拿出半天上美术提高班外,平时她自己在家也经常练笔。一周怎么说也得画两三次,每次画一张画,约两三个小时。
虽然喜欢画画,但钟玲说并不打算把它作为一种职业。现在她之所以拼命练画,一方面是爱好,另一方面,作为六年级学生,如果她绘画成绩突出,升初中时就可以作为特长生上个好学校。按有关规定,目前各校接收特长生的数量是新生的3%左右,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大家都在拼命学习。所以,即便绘画突出,作为特长生上重点中学也是有竞争的。
钟玲明白,要想上个好中学,以后考个好高中、好大学,只画画是不行的。除了绘画外,她还考上了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实验班,每个周日上两节数学课和两节英语课,从上午8:30上到11:40。对此,她不仅不感到是负担,而是颇为自豪:“上这个实验班很不容易,不是你交钱就能上的,必须经过考试才行。”除此之外,她每个周四下午还要到其它补习学校上剑桥英语班。
钟玲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属前几名,学校的课程对她来说很轻松,每天半个小时就能写完作业。可说起在校外上的剑桥英语班,她语气中流露出了焦急:“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开始上公共英语班了,我现在学的是剑桥英语三级,算比较晚的了。”虽然她说自己没觉得有什么压力,但小小年纪的她谈到今后的升学之路,还是蛮有危机意识:“现在虽然小升初不用考试,可要作为特长生能选个好学校却很难,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上各种培训班,英语、数学、体育、音乐什么都学,如果我不上,到时上不了好学校怎么办?”
张女士:让孩子上辅导班太有必要了
张宪
“我这一天上班净为你打电话了。问了好几个寒假补习班,有的英语班名额满了,有的是数学班报完了,你要上就英语、数学、语文都上。”“为什么呀?我别的课好就不用上。”你英语76分,好吗?”“好!就是好!”“就你这成绩是不行的,现在人家重点学校考80分以下都算不及格。”“人家是人家,我在我们班学习是中上等的。”“算得上中上等吗?我看顶多是约等于吧。”像这样的口角,涵涵和她妈妈张女士经常发生。
2006年春节后上班没几天,张女士看到报纸广告上有一个数学班不错,说6个孩子一班,可以天天免费辅导,每周六讲两个小时。王女士马上联系,可一打听学费一个月就得800元,平均一课时100元,而且一交就要交半年的。作为一名普通工程师,张女士说:“我们工薪族哪有那么多钱。而且这还只是一科,要是英语、数学、语文三科都上,干脆别吃别喝了。”无奈,她只好再打听别的班。
实际上,涵涵从上小学以来参加的各种校外辅导班、同步提高班的费用,累计起来已是一笔巨额数字。光是剑桥英语三级,就花了六七千元,还有奥数班,每学期也得一两千元。张女士还找过家教,名师指导的家教一小时就120元~150元。相比之下,大学生家教倒是便宜。“可那种家教也教不了什么,就是告诉孩子这道题怎么解,一坐就是半天,再上趟卫生间,喝点水,休息休息,一上午就80元。你看那表转得飞快,那都是钱啊!”其实,只要是能负担得起的,在孩子教育上张女士花钱从不犹豫。她说,家长都一样,从孩子入学那天起,家长就被套上了“战车”,走上艰苦卓绝的“备战”之路。
回想起去年涵涵在一所市重点中学上奥数班的情景,张女士记忆犹新:“原定一个班招40人,结果最多时一个班学生达60人。学校共开了9个班,楼里的教室占满了,涵涵她们班就被弄到平房去上课。每到下课时间,学校门口人山人海,五六百个学生再加上家长、老师,全都堵在校门口,附近交通都瘫痪了。”
涵涵从小学一年级就在母亲的“指导”下上过N个各类补习班。小学二年级时她上剑桥英语班,每个周五的晚上,妈妈都骑车带她去上课,风雨无阻,一直学了五年。涵涵家住北二环,学校在北四环,每天妈妈骑车带着她,寒来暑往,不管刮风还是下雪,从不间断。说起当年的辛苦,张女士心疼地说:“那时孩子小,坐在自行车后面,小脚丫都冻红了。但没办法,为了上个好学校,再怎么难也得坚持啊!”
除了英语班、奥数班,为了让她全面发展,涵涵从小学一年级起,每个周日都上美术班学绘画,一直上到五年级。此外,妈妈还给她报过电子琴班、书法班。涵涵是个挺聪明的孩子,学习不错,尤其是语文还获得过全国作文优秀奖。但作为家长,张女士总觉得要让孩子学的东西很多。刚上了中学,她马上又让涵涵上了公共英语班、数学班。涵涵现在的学校虽不是市重点,但还是不错的,她是符合电脑派位的。但当时为了保险起见,张女士还是向学校交了1.5万元的择校费。她说:“这还是照顾,要不得交3万元呢。”
张女士说:“要说社会上的补习班、辅导班,我觉得太有必要了,不是我们想上,而是不上根本应付不了中考、高考。现在学校留的作业很少,光靠课堂里教的课程根本不行。”
张女士说,家长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让孩子能够升入重点学校。“因为只有上了好的初中才有可能考上好高中;只有上了好高中才有可能考上好大学,以后才能有份像样的工作。”而现实情况是,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差距已不是一点两点的距离,重点的越来越重点,一般的越来越一般。张女士感慨地说:“其实孩子正经上学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外面的辅导班花钱多,可这班还不能不上,钱还不能不花。说到底,还是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哪个家长不明白上个好学校对孩子有多重要啊,所以再怎么难咱当家长的也得全力支持让孩子上校外辅导班啊!”
采访手记
寒假,本该是轻松的,但是,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它又是沉重的。
几个中、小学生向记者表示,寒假里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分别是:去游乐园玩儿、和同学聚会以及与家人外出旅游,然而事与愿违。
据沈阳一家媒体日前向数十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98%的被访学生的寒假生活是在家里和补课班或托管班的两点一线中度过;93%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在寒假中参加补课班学习。北京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大约有超过70%的小学生报有各种各样的校内外辅导班,为择校测试做准备。
我们采访的家长、学生也是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升学压力无疑是滋生补课市场需求的最主要原因。在社会呼吁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家长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增负”愿望绝非无的放矢。在教育的等级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没有明显改变的今天,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地面对分数决定升学和社会就业困难等现实压力。
因此,对于补课,家长的思想非常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在假期能养养身子,过得轻松些;另一方面又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通过补课来提高学习成绩,增加学生未来升学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正如一个教育专家所指出的,“补课”成为假期的主旋律,反映了部分家长的急功近利心态。他们无论何时何地,看见孩子拿着书本才安心……而事实上,这种比上课还累的“补课”,往往事与愿违,效果大多为零甚至为负。
最可怜的是我们的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背负着中考、高考的重压,背负着家长们的厚望,顶着冬天凛冽的寒风,步履艰难地走过了这个本该轻松快乐的假期。(因众所周知的缘故,被采访者大都采用了化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