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首都在哪里 周朝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的都城叫做镐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原来的都城丰迁都到镐京。东周是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扩展资料: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 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远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于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1、豳。
今中国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后稷的儿子不窋晚年,因为夏朝不注重农业生产,不窋丢失官职,来到此地创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公刘的儿子庆节时,在豳地建国。
选择原因:
(1)政治上“三不管”的地界。夏朝与西戎的边界处。
(2)当地相对稳定,没有太多的军事行动。夏朝末年,商朝在东部崛起,在吞并周边小国之后,挥师西向,中原地区战火纷飞,西部相对稳定。
(3)要有一定的农业生产基础,容易接受农耕文明,与周先祖们的农业技术相匹配。
(4)但当地多山地,土壤不够肥沃,没有险要的大山或大河,基本上无险可守,不适合长远的发展。
2、岐下。
今中国陕西宝鸡的东北部,古公亶父时期迁都到岐下。
迁都原因:
(1)为了避免戎狄的骚扰,也为了国家长远的发展。
(2)戎狄要攻打的时候会比较困难,且远离商朝的核心势力范围,适合发展阶段建都。
(3)岐下与西安同处于关中地带,而西安则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十六朝古都。当地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势险要。
二、西周时期
1、丰。
今西安西南,周文王时期迁都到丰。
迁都原因:经过多代人的努力,周朝国力强盛,周文王伐犬戎和密须解除了周朝北部和西部的威胁;伐耆国(黎)和邘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伐崇侯虎,加强对关中地区的管理;之后再次迁都到丰(今西安西南),加强对关中地带的控制,也是为未来攻打商朝做好准备。西周时期,周朝的都城都在丰。
三、东周时期
1、洛
今河南洛阳。
迁都原因:周武王时期做测量,周成王时期,周公营造洛邑,但一直没有迁都。一直到周平王时期,申国联合申国、西戎和犬戎,在骊山脚下杀死周幽王,关中地带都被西戎和犬戎占领,周平王为了避免犬戎的侵扰,迁都洛邑。
洛阳虽然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方便管理,但没有天险可守,实在不适合建都,东周一路衰败下去了。
2、西周(地名,具体在今天的哪个位置,没查到相关资料)
周赧王时期,东西周各自为政,周赧王把国度迁到了西周。之前是东西周都在洛邑。
3、狐(地名,具体在今天的哪个位置,没查到相关资料)
秦国攻打西周,西周君举国投降,秦收取了九鼎和其他珍宝器物,把西周公迁到狐,但狐已经算不得周朝的国度了,仅作为补充资料了解历史吧。
故西周前,都城在岐邑,西周都城在丰镐、洛邑,东周都城在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