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一定安全吗
很多消费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就是“风险低,收益高”,认为在银行买理财,是再安全不过的事情了。
真的是这样吗?瑞安市市场监管管理局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小心落入五大银行理财陷阱。
陷阱一: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用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为了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撒手锏。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刻意夸大收益,不少工作人员在给客户讲解时,也会口头保证预期收益。银行会在宣传中强调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预期收益,令客户对收益产生心理预期,把预期收益当作是实际收益。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结构型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本金都亏损。
陷阱二:偷梁换柱,理财产品变身保险。据统计,有30%的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误导,把保险当成了理财产品。不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在银行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用户推销其代售的保险产品,用户在银行内很容易被“忽悠”,稀里糊涂的就买了保险。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用户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认购书上,写的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如果被告知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已售完,而工作人员又推荐了另一款产品时,用户就需要小心了,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被销售人员 “忽悠”,错把保险当成理财产品。
陷阱三:延长募集期,导致收益缩水。理财产品在发售时都会有募集期,时间从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在募集期这一段时间里,用户的资金是没有收益的,最多也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这在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例如某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6%,时间为30天,募集期为5天,如果用户在募集期的第一天就购买该产品,那么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6%×30÷35=5.14%,明显低于6%的预期收益率。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由于理财产品都有额度限制,不少用户为了抢额度,往往在产品募集的第一天就购买。而在募集期内,资金一般按照活期计算利息或者根本不计利息,这就会导致用户的收益被摊薄,所以用户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要被名义上的高收益率所迷惑。
陷阱四:“霸王条款”赚取超额收益。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有些条款明显偏向银行。如,某些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规定 “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也就是说,如果某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8%,但最后的实际收益率为10%,那么多出的2%就归银行所有。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如果发生亏损,需要用户自己承担风险,但是产生的超额收益却归银行。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尽量远离这些带有“霸王条款”的产品。
陷阱五:避重就轻,信息披露不完整。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只强调收益,刻意淡化风险。产品说明中关于风险的表述有大量专业术语,普通用户很难看懂。不披露或者选择性披露信息,产品信息不完整、资金投资用途不明、收费项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是很多理财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在投资前务必要看清事实,保持理性,谨慎投资。
另外,消费者还要看清相关理财产品合同条款。在银行售卖的理财产品,也有可能是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合同上也会印有银行的标志,但合同与银行无关。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惟一的产品编码,消费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产品信息。凡无法通过中国理财网、公示代销清单查询到的产品,均非银行正规产品,应予高度警惕。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财产品均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包括银行理财产品。所以不能说银行理财产品绝对安全。但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息了,也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就有很大的“风险”了,主要还是看产品背后所投资的资产标的风险如何。
你也可以关注度小满理财APP(原百度理财)平台上的“银行存款”产品,例如活期产品“三湘银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随时存取,当日起息,节假日无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当日实时到账,无交易日限制,无限额限制,50万以内100%赔付;如定期银行存款产品“振兴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适合稳健型及以上投资者。
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下载链接”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du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 在线客服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我要借钱
- 我要理财
- 保险保障
2019-08-07 · 让您轻松解读财经资讯的门户网站!
资金安全主要看的是理财产品到期后能不能按期兑付,即会不会违约。如果不能按期兑付,就算收益再高也没什么用。从这方面来说,银行理财即便不再保本,但资金还是安全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过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过违约的情况。当然,如果只是银行代销的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还是有可能出现违约的。
而本金安全,就主要是看买了理财产品之后会不会亏钱。从理论上来看,银行的保本理财具有保本承诺,所以一般本金是不会出现亏损的。在银行理财不再承诺保本之后,显然就存在了亏损的可能,所以投资者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不过从实际来看,即使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也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的本金就不安全了。
为什么不再保本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不安全了?
首先,很多银行理财即便不承诺保本,但本身风险也是比较低的,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很小。大多数银行理财都是偏向稳健的,其投资的资产多为可产生稳定收益的资产,虽然这些银行理财收益率不是很高,但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有些不承诺保本的银行理财,甚至几乎就不会出现亏损,比如现金管理类产品。
或许,各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起来之后,会有一批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但这类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会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或者以净值化产品的形式出现,比较好辨识,如果不想本金冒太大亏损风险,不买这类银行理财便是。所以只要对收益率没有太高的要求,买银行理财,本金还是相对安全的,只是少了一个保本承诺而已。
其次,虽然绝大多数银行保本理财以后都会消失,但还有一种保本理财可能还能继续存在,那就是结构性存款。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但并没有把结构性存款纳入进去,或许是把结构性存款定性成了存款,因为在央行的存款统计数据中,也是把结构性存款归为存款的一种。不过,从产品的设计上看,结构性存款更像是理财产品,而不是存款,所以结构性存款更多被看成是一种银行理财。
而结构性存款不仅能保本,而且还能保障最低收益率。既然不受资管新规的影响,即便其他银行保本理财都消失了,结构性存款可能也会继续存在。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任何理财都有风险,一定要理性看待,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不例外,一般来说,银行理财还是比较安全的,具体风险就要看产品类型了。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操作管理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等。
保本理财指购买者在履行相应的条款后保证本金安全,即到期客户可拿回全部本金,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保本理财产品,分保证本金保证收益及保证本金浮动收益两类,都属于低风险理财。保证和浮动说明了银行承担的风险不同。通过全称就可以看到保本类理财在协议中会有银行承诺,无论发生任何问题银行保证客户到期可以拿回全部本金。
不过,有的理财产品保本是有条件的,并设置了到期保本条款,即持有至产品到期才保本,那么投资者如若中途赎回,则该产品照样不保本。还有一些理财产品仅为部分保本型,比如设置95%保本,则本金最多损失5%。
扩展资料
1、如果理财产品是保本或者保证收益型的,那么在产品到期时,至少投资者投入的本金不会发生损失。不过,有的理财产品保本是有条件的,并设置了到期保本条款,即持有至产品到期才保本,那么投资者如若中途赎回,则该产品照样不保本。还有一些理财产品仅为部分保本型,比如设置95%保本,则本金最多损失5%。
2、理财产品如果设置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就等于给自身铺了安全垫,可降低产品风险。比如,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是否有实力机构作担保,或者由实力机构到期回购;投资于股票的理财产品是否设置了止损条款等。
3、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优点:此类产品多为短期产品,运作模式以债券投资和信托募集资金为主,收益率一般为3%~5%,本金有保障。这类产品适合年龄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但若处于加息周期中,可能会出现产品到期后难跑赢储蓄存款利率的情况,建议投资者应尽量回避长期产品。缺点:此类产品暗藏的风险是收益可能不如存款。
4、人民币结构性产品。优点:它是银行通过购买股票组合、股指或者商品期权等,以募集投资者的资金作为相应对冲来操作的理财产品,大部分偏好挂钩票,且较集中在几大蓝筹股上。缺点:这类产品虽然保本金,但如果因为投资者自身原因导致产品提前终止,则本金保证条款不再适用。大部分结构性产品都是到期后才能100%归还本金的。
5、新股申购类产品。优点:此类产品每当有新股发行的时候,便募集资金集中申购,新股上市后立刻套现,并将本金和收益打回投资者账户,这类产品一般不参与网下申购,所以“破发”对其影响也较小。缺点: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产品存在中签率的问题,假如中签率较低,那么收益就会受到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