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学部,学院和系有什么区别?
一、级别不同。
学部学部制是超越学院层次的一种开放式跨学科组织。综合性大学里,学科相近的不同学院被整合在一起,形成“学部”。
学院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种是的是比大学规模较小的高校,通常学科门类相对较少的高校,这类高校下面还可设立二级学院和系。第二种是在大学中设置的二级学院,学院一般包含多个相近的学科专业或学系。
系是高学校按照专业性质设置教学行政组织。级别上一般低于学院,一个系一般设一个或几个性质相近的专业。一般两至三个系组成一个学院,也有规模较大与学院平级的直属系。
二、规模不同。
一般来说,在规模上呈现学部>学院>系的情形。
三、中外高校设置不同
学部制起源于欧洲,在欧美及日本大部分著名高校均采用学部制,逐渐形成类似大学——学部——系——研究所的高校学术组织架构。
在中国,大陆学校中少有设置学部的情况,多为大学——学院(直属系)——系——实验室的学术组织架构。
扩展资料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大学内的教学科研实体学院的设置平均数为9个以下,英国大学不超过10个。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学在探索“学院制”的进程中,二级实体院系设置数普遍在20个以上,不少学校在30个左右,少数学校甚至在40个以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管理体制尤其目前的学院制已成为制约高校科学发展的瓶颈,故而我国高校也在推行或酝酿学部制改革,有人称之为高校的“大部制”改革。
学部制度的建立为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有益尝试,同时也是进一步彰显高校学术权力,落实教授治学的重要举措。当前,由于“学部制”在国内大学才刚刚兴起,尚处于试行过程中,诸多政策举措还不够完善,改革成效也未完全显现,有待接受时间的考验。
学部建立后,其主要职能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制订学部发展(主要是学科发展)的宏观规划;二是协调学部所属各院系的工作;三是统筹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建设跨院系交叉研究机构;四是督促所属各系落实学校、学部制订的政策、规划、规定等;五是负责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建设。
有些大学的学部虽兼有行政和学术的职能,但学部的主要职能体现在学科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组建教育学部之后,学校把更多的管理权下放到教育学部。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由学部行政部门统一行使;学术研究方面的事务,则完全以教师为主进行管理。
事实上,在现有大学体制下进行适度的体制改革并不难。像文、史、哲三个学院合并,成立人文学院;数、理、化三个学院成立理学院;工科学院合并成立工学院,等等。然后将原学院降格为系,不再设立行政级别。
为了整合学术资源需要,可以成立纯粹学术性质的研究院所或研究中心,以兼职、虚体的形式运作。当然,保存现有院系建制,做到暂时稳定,然后从精简行政机关开始,对行政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则更符合大学管理的理念和大学的精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二级学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学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学部
推荐于2017-08-2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二、在2000年高校合并大潮前,各个大学的规模都不是特别大,所以学部的概念还没有出现,基本上大学都是在整个大学的框架下,下设学院或者系作为下一级的行政单位,有的大学设大学-学院两级,有的下设大学-系两级,也有的下设大学-学院-系三级行政单位。
三、随着高校不断合并壮大,单个大学的体量越来越大,以前简单的2-3级行政管理层级越来越不能满足所需,于是学部就诞生了。目前一些比较大规模的高校扩充行政层级到大学-学部-学院-系四级结构。层层管辖,大学管理几个学部,每个学部管理几个学院,每个学院管理几个系。当然也有一些小体量的大学依然是2层行政机构。
四、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加,学校的行政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加大,沟通成本逐渐提升,虽然在管理范围上满足了所需,但是在管理效率上的确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个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很多大学的研究课题之一。
2021-05-06
接下来学部和学院的区别,可能要颠覆你的想象了,因为在我看来这就没啥根本的区别。就像同样的行政单位,有的叫省,有的叫州,还有邦、郡等等,至于设置3个层级还是2个层级,那就看你想怎么玩了。国外的院校,有的玩学部,有的玩学院,一般都是一个概念,数量也在10以下。而我们的大学,可能是扩招,或者精细化管理,或者行政上的原因,比着赛的加学院,但凡叫大学的,没有2、3十个学院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学院跟学院之间当然是相对独立的啦,不理解的可以参考霍格沃兹,为了解决资源分配不公、恶性竞争、浪费与不足、人才流动等问题,又搞出个学部来,实际上就是归拢归拢学院,太散了不好管,可别人都这样,我也不能搞合并大学院,那么多编制凭空就没了,干脆,再成立个上级部门,皆大欢喜。
至于学院和学部的不同,都是先有成立学部这个命题,然后绞尽脑汁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