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而立 40不惑 50… 60… 谁知道后面是什么?
后面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九十耋,一百期颐
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典故: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 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 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二、六十花甲:
是古代的一种年龄称谓。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三、七十古来稀:
出处:《杜工部诗·曲江二首》
解释: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四、耄耋:
出处:《汉·曹操·对酒歌》。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五、期颐:
古时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 。 期颐:百岁之人。
出处: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