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拼命三征高句丽?

 我来答
希识而2133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9-27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7924
展开全部

隋炀帝看来,高句丽人就是不肯服从于以隋朝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它是在和隋争夺东北亚的主导权。为了重整国际秩序,隋炀帝连续三次征伐高句丽。

其中气势最为浩大的是第一次,当时,隋炀帝意在震慑,出动了113万大军。结果,队伍庞大,行动迟缓,后勤负担沉重,最终自己把自己拖垮,惨败而归。

第二次征战,隋炀帝仍在打“心理仗”,在军队中设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丽请降,就得停止进攻。这一点,被高句丽人充分利用,时降时战,隋军被戏耍得元气大伤,仍是失败而还。

最后一次征讨高句丽时,隋内乱加剧,隋炀帝中途取消了进攻高句丽的计划。但民心已乱,烽烟四起,隋王朝很快走向了灭亡。

扩展资料:

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调集了三十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高句丽。可是,在此次大战中,由于粮草不济、疫病流行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原因,隋的三十万大军几近全军覆没。

隋文帝无力再战,不过,高句丽也是奄奄一息,仅余半条命。国王高元在赶紧上表自称“辽东粪土高元”,向隋文帝称臣。

隋文帝心虽不愿,却也无力再打,只好把未完成的历史使命下一任帝王-隋炀帝。高元虽然自称“粪土”,其实不甘于向隋称臣,其积极奔走,与突厥、契丹、靺鞨交好,仍想与隋朝对抗。

高元的表现,隋炀帝当然不能容忍。不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国际秩序就会因此而改写。所以,在隋文帝之后,隋炀帝仍把打击高句丽当成大事、要事来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征高句丽

胜胜0x瓮C
推荐于2018-02-09 · TA获得超过24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提到高勾丽,相信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杨广,没办法,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一直都被当做隋炀帝穷兵黩武的经典反面例子,说到了今天,想不被人知道都难。

那么问题来了,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三征高句丽呢?是他的昏庸无道,爱好杀戮使然?还是别有隐情?

关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反对者大多数认为这是他爱好杀伐的天性使然,由于这种说法带有浓厚的个人偏见色彩,我们就先不予讨论,先来说一说另外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为了打击门阀贵族阶级,损耗关陇集团贵族门阀实力,而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隋朝的科举制没有从打击到门阀贵族,寒门子弟人才依旧没有很多机会为国效力。这一理由看似也能说的过去,但是只要稍微一推敲,根本站不住脚。第一,杨广自己就是关陇贵族出身,再怎么无私的皇帝,都不可能这么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三征高句丽,打仗的又不是关陇贵族子弟,甚至连他们的私兵都不是,而是百姓子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那些寒门子弟做了炮灰。从这两点来看,虽然上面说到的理由很高尚,实则毫无根据,甚至是胡乱推测而来的。既然如此,那么,真正让杨广三征高句丽,想要消灭这个国家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对高句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高句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曹魏时期由于中原内乱,高句丽趁机迅速发展;南北朝时期,中原混乱割据,此时的高句丽在好太王的统治下,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这样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稍微有政治意识的人,都嗅出危险的气息,而翻开史书,果然,在它从发展到进入鼎盛时期的过程里,和中原也一直有冲突。第一次与中原王朝的正面冲突便是曹魏时期,处于发展上升期的高句丽,联魏攻辽东,却又终止与曹魏合作,突然偷袭曹魏政权辽东西部地区,侵寇之仇让魏国派毋丘俭东征,这一战差点让高句丽遭受灭顶之灾,吓得其四十余年战战兢兢,对中原王朝毕恭毕敬。至于这第二次大规模的对高句丽的远征,就发生在隋朝,这时的高句丽好了伤疤忘了疼,对隋朝的臣属要求时常阴奉阳违,598年,高句丽更是派兵攻辽西,于是隋炀帝杨广也就不含糊的大手一挥,带兵远征了。三次远征,付出了极大代价,多余的也不废话,至少亡了隋朝是不争事实。

自此,关于隋炀帝杨广的历史可以说是慢慢落幕了,而我们开始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的确,要得出这个结论,如果只了解到这里,是无解的,必须还得把历史继续往下看。高句丽最后还是灭亡了,亡在了李唐帝王手上,唐太宗三征高句丽未果,唐高宗继承先帝遗志,于公元666年让高句丽这个也曾盛极一时的王国不存于世。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八百年的光阴,中原从第一个黄金时期汉到另外一个盛世年间唐变迁,高句丽由建立到灭亡。在此之前,高句丽和中原的战争之前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结束,打了四百多年,血流成河,尤其是中原男儿,无数人客死他乡,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直到它灭亡,这一切才画上句号。

其实话到此时,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隋炀帝一个人拼了命也要灭了高句丽,所以,与其说要找为什么隋炀帝杨广要三征高句丽的答案,不如说要解释为什么中原王朝一定要灭了高句丽。

隋炀帝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其他帝王也没有说过,但庆幸的是,唐太宗给了――“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寥寥数语,却把几百年的战事原因交代清楚了,是的,不是我们不爱好和平,而是日益强大成东南亚第一的高句丽不是盏省油灯,它就像潜伏在身边的一匹狼,随时趁你不注意冲出来咬你一口――每逢中原动荡不安,高句丽就伺机发展并蚕食中国边疆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太虎视眈眈看着中原这块肥肉了,要么杀了它,要么被它杀。而且,从客观角度而言,中原亡了高句丽,至少不会对它的子民赶尽杀绝,还让他们融入中原,可如果反过来,高句丽未必会如此对待中原子民。

综上可知,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从本质来说是没有错的,初心也是为了家国天下,只是他用力过猛了,一不小心引火烧身,他这个人本来留下了一身是非功过,说不清,道不明,如果不是唐太宗留下了几句话,估计三征高句丽也永远得不到后人的理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上善若水j1j5
2020-02-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我觉得高句丽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削弱关陇氏族的势力,对于隋炀帝而言,隋朝最大的敌人不在外而在内,在那个时期,氏族的地位非常超然,掌握着权利和金钱,包括隋文帝没有关陇氏族的支持他都登不了帝位,而李渊也是有了氏族的支持才能登基为帝,所以为了帝国不受氏族的遏制,隋炀帝不得不削弱氏族的势力。在官场上,隋炀帝已经将关陇氏族的势力打压到极点,但是氏族对于军队的掌控可是说是无孔不入,大量军官都是氏族之人,所以隋炀帝用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消耗氏族的势力,你可以看的出,隋炀帝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100多万人,只有七八万是南方军队,其他都是北方军队,这就是为了消耗北方关陇氏族,而提拔南方氏族,其实高句丽一个小国家,隋朝只需要一个大将率领3万人足以,但他偏偏要大费周章,可以攻下却偏偏不攻,就是为了消耗。但是隋炀帝没有料到的是,在这场对弈中,他还是输给了关陇氏族,让李渊顺势而上,其实李世民为了削弱氏族的势力也做了很多,但是比隋炀帝温和太多了,从隋炀帝做的事来看,他确实是千古一帝,可是他太急躁,也太看不起平民老百姓了,假如他用时间换取空间,最后绝对也是秦皇汉武一样的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b69387
2018-09-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隋炀帝滥施徭役和征高句丽的真实目的是想消耗北方汉人的人口,他认为北方汉人已经胡化。
由此导致的起义和战乱又使北方汉人死的更多。
他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