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样的城市,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10
极度的繁华背后,隐匿的是巨大的空虚与浮躁,你几乎看不到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目之所及,行色匆匆的,或许都曾以梦想之名,将自己浮夸在风口浪尖。但是,几乎没有人会在意创造,几乎所...
极度的繁华背后,隐匿的是巨大的空虚与浮躁,你几乎看不到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目之所及,行色匆匆的,或许都曾以梦想之名,将自己浮夸在风口浪尖。但是,几乎没有人会在意创造,几乎所有人,都在玩命似的研究,如何掠夺。虽然极少数精英创造的财富可以养活芸芸大众,但一百人里面,那九十九个研究如何掠夺的人,他们的一切成本和费用,劳务支出,也都会以最终消费品的形式,写入GDP。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因为之前网络上流传各种说法,例如“为什么深圳不是国家中心城市?”“深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深圳算不算一线城市?”“深圳是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吗?”这回要质疑深圳是不是一个“城市”?你什么意思啊?深圳如果都不算城市,那什么算城市?你是要否定改开三十多年的伟大成果吗?
这话不是我说的,也是借题发挥。之前听了一位同济教授的讲座,关于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内容比较枯燥。但是问答环节有一位哥们,对深圳似乎力顶,对上海有些微词,说什么深圳年轻人多、有活力、创新企业多;上海老龄化、国企多、创新不足了,认为深圳未来很有希望超过上海云云,问教授怎么看。
教授表示有点“呵呵”。他说,深圳很modernity,很年轻、有活力,但他觉得深圳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根据他自己的感受,他在市区转悠几乎总是快速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中间自然是机动车啦。他认为深圳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不只是什么中国传统和近代文化的流传之类的,像上海永康路这样的故事深圳也很难讲出来。
深圳到底有没有文化底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口水战也一直没消停过。不过“深圳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这一吐槽,让我脑袋突炸锅,怎么概括的这么犀利到位?记得易中天曾说过上海是中国最像城市的城市(现在还是不是不好说了),对深圳的评价居然连城市都不够格了,真是相映成趣。
之所以脑袋炸锅,是因为我也感同身受,有一件小事给我巨大的刺激。当年香港闹占中,我借道深圳也去凑热闹,顺便在深圳胡乱闲逛,膜一下小平同志。找的住处在岗厦地铁站北
边,彩田路左侧的彩福大厦。那么袭兆此问题来了,这里到莲花山公园大概1.5公里,是个比较尴尬的距离。坐地铁的话要三站,还要在会展中心换乘,而且到站后还得走几百米才能找到入口。既然如此折腾,我何不沿着彩田路一直往北走,直接就可以到公园东南口了。
来过深圳的人都知道,无论坐地铁还是步行,这周边区位都是不得了的地方,是深圳的核心地段之一。深圳市政府(市民中心),市民广场,会展中心,600米高的平安金融大厦为首,与扎堆的摩天大楼组成的CBD。小平同志在莲花山顶阔步前行,遥望着这片现代化的成果,心里一定很亦可赛艇。
扯远猜贺了。我本以为步行去膜小平同志会很轻松,但是往北走路却越走越不对劲。过了星河世纪大厦,道路开始上坡,看来是想不和深南大道平面交叉,方便机动车穿越。但除了双向六车道之外,啥也没有了。是的,除了机动车道外,没-有-人-行-道。
这是什么鬼设计?说实话,我是第一次遇到在市中心的道路居然没有人行道。你哪怕弄个一米多宽的走道意思意思啊。不好意思,除了机动车道,真的啥也没有,留给我的空间估计连半米都没有,我就逆行着大摇大摆走在机动车道上。
不得不说深圳天气和绿化真是不错,深南大道比帝都的长安街还气派,高楼也很有质感,很modernity,但是这些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在这种非常现代化的场景下却没有人行道?我用白岩松体再问一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行道在这里消失了?这城怎?我陷思……
我们能想到的一个简单粗暴的回答就是,深圳绝大多数地方的城市设计,本来就不是让你用来步行或骑车的。步行怎么体现现代化?怎么来面对邓公在高处的观望?整个城市充满了一种控诉:你为什么不坐车?你为什么不开车?你为什么不own一辆车?之前在讨论(fa)共享单车的时候,我还说,深圳和北京是为数不多的敢在市中心范围猛搞所谓“公路式大马路”的城市,让整座城市为小汽车开的爽服务。而像深南大道这样的高速公路式大马路,用俞孔坚的话说,正是“拍迅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节理,从而使城市发生结构性破坏,造成功能性的混乱”的典型代表。
这也难怪,看深圳的城市格局,因为深圳河、深圳湾和山地水体的包夹,关内的中心区非常狭长,从东边的莲塘到西边的前海,大概三十公里。三十公里什么概念?是从深圳市政府到香港中环的距离,是上海外高桥到虹桥机场的距离,是北京大学到通州区的距离。三十公里在城际之间根本不算啥,但放在特大城市内,都几乎是辐射范围的极限了。
我不知道深圳当初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的,但我猜想,也许是当时的官僚们认为对面的香港才是心目中的完美城市,于是疯狂造高楼。造完高楼怎么办呢?从东到西三十公里呢,从南到北也一样,赶快用快速道路连接城市各个角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恰好八十年代高速公路的概念也进入中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沪嘉高速公路,1984年兴建,1988年通车),深圳作为改开的最前沿实验场,这一切都是这样顺理成章。于是到今天,我们在卫星图上看到,一条条大马路横七竖八地划拉在深圳的土地上。
要说在空中俯瞰,这风景还挺不错的,但这不是公园啊,咱小老百姓消费不起。这么大的地块,几乎全给高尔夫球场填满了。在市中心出现这种奇特的景观,我无话可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在市政府旁边有极为占地的高尔夫球场的(哪里还有这样的请提醒我~)。这样用地,旁边的道路想不搞成快速路让汽车开的爽都不行了,行人一公里多看不到一个路口,肯定要崩溃。有谁调查过都是什么人来这打球的吗?祁同伟们会不会和高小琴们来此切磋呢?
百度百科显示,原来这块地早在1984年3月,即小平同志首次视察深圳特区后不到俩月,就由特发集团与香港华联实业公司合作开工建设了,1985年11月开业。当初建好的时候,深圳市中心还只是罗湖那边不大的一片,市政府也在罗湖。谁知道深圳建设的如此迅速,之后十年各条快速路一路往西延伸到福田、南口,原来还是郊区的高尔夫球场一下子变成市区了,市政府也顺势搬到福田了。
已经造起来不可能再扒掉,但是土地体育用途年限当初定为30年,2015年应该到期,另做他用。但现在这地方也丝毫没看出要改造的迹象。深圳不是老是嚷嚷着土地不够用吗,当初怎么就放任这样的用地规模?深圳的官方现在在干什么?就放任这里一直这么霸占着?即使以后能做公园开放给公众了,地块内能把道路打通吗(像纽约中央公园那样)?
这话不是我说的,也是借题发挥。之前听了一位同济教授的讲座,关于城市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内容比较枯燥。但是问答环节有一位哥们,对深圳似乎力顶,对上海有些微词,说什么深圳年轻人多、有活力、创新企业多;上海老龄化、国企多、创新不足了,认为深圳未来很有希望超过上海云云,问教授怎么看。
教授表示有点“呵呵”。他说,深圳很modernity,很年轻、有活力,但他觉得深圳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根据他自己的感受,他在市区转悠几乎总是快速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中间自然是机动车啦。他认为深圳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不只是什么中国传统和近代文化的流传之类的,像上海永康路这样的故事深圳也很难讲出来。
深圳到底有没有文化底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口水战也一直没消停过。不过“深圳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这一吐槽,让我脑袋突炸锅,怎么概括的这么犀利到位?记得易中天曾说过上海是中国最像城市的城市(现在还是不是不好说了),对深圳的评价居然连城市都不够格了,真是相映成趣。
之所以脑袋炸锅,是因为我也感同身受,有一件小事给我巨大的刺激。当年香港闹占中,我借道深圳也去凑热闹,顺便在深圳胡乱闲逛,膜一下小平同志。找的住处在岗厦地铁站北
边,彩田路左侧的彩福大厦。那么袭兆此问题来了,这里到莲花山公园大概1.5公里,是个比较尴尬的距离。坐地铁的话要三站,还要在会展中心换乘,而且到站后还得走几百米才能找到入口。既然如此折腾,我何不沿着彩田路一直往北走,直接就可以到公园东南口了。
来过深圳的人都知道,无论坐地铁还是步行,这周边区位都是不得了的地方,是深圳的核心地段之一。深圳市政府(市民中心),市民广场,会展中心,600米高的平安金融大厦为首,与扎堆的摩天大楼组成的CBD。小平同志在莲花山顶阔步前行,遥望着这片现代化的成果,心里一定很亦可赛艇。
扯远猜贺了。我本以为步行去膜小平同志会很轻松,但是往北走路却越走越不对劲。过了星河世纪大厦,道路开始上坡,看来是想不和深南大道平面交叉,方便机动车穿越。但除了双向六车道之外,啥也没有了。是的,除了机动车道外,没-有-人-行-道。
这是什么鬼设计?说实话,我是第一次遇到在市中心的道路居然没有人行道。你哪怕弄个一米多宽的走道意思意思啊。不好意思,除了机动车道,真的啥也没有,留给我的空间估计连半米都没有,我就逆行着大摇大摆走在机动车道上。
不得不说深圳天气和绿化真是不错,深南大道比帝都的长安街还气派,高楼也很有质感,很modernity,但是这些有什么用呢?为什么在这种非常现代化的场景下却没有人行道?我用白岩松体再问一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行道在这里消失了?这城怎?我陷思……
我们能想到的一个简单粗暴的回答就是,深圳绝大多数地方的城市设计,本来就不是让你用来步行或骑车的。步行怎么体现现代化?怎么来面对邓公在高处的观望?整个城市充满了一种控诉:你为什么不坐车?你为什么不开车?你为什么不own一辆车?之前在讨论(fa)共享单车的时候,我还说,深圳和北京是为数不多的敢在市中心范围猛搞所谓“公路式大马路”的城市,让整座城市为小汽车开的爽服务。而像深南大道这样的高速公路式大马路,用俞孔坚的话说,正是“拍迅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节理,从而使城市发生结构性破坏,造成功能性的混乱”的典型代表。
这也难怪,看深圳的城市格局,因为深圳河、深圳湾和山地水体的包夹,关内的中心区非常狭长,从东边的莲塘到西边的前海,大概三十公里。三十公里什么概念?是从深圳市政府到香港中环的距离,是上海外高桥到虹桥机场的距离,是北京大学到通州区的距离。三十公里在城际之间根本不算啥,但放在特大城市内,都几乎是辐射范围的极限了。
我不知道深圳当初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的,但我猜想,也许是当时的官僚们认为对面的香港才是心目中的完美城市,于是疯狂造高楼。造完高楼怎么办呢?从东到西三十公里呢,从南到北也一样,赶快用快速道路连接城市各个角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恰好八十年代高速公路的概念也进入中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沪嘉高速公路,1984年兴建,1988年通车),深圳作为改开的最前沿实验场,这一切都是这样顺理成章。于是到今天,我们在卫星图上看到,一条条大马路横七竖八地划拉在深圳的土地上。
要说在空中俯瞰,这风景还挺不错的,但这不是公园啊,咱小老百姓消费不起。这么大的地块,几乎全给高尔夫球场填满了。在市中心出现这种奇特的景观,我无话可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在市政府旁边有极为占地的高尔夫球场的(哪里还有这样的请提醒我~)。这样用地,旁边的道路想不搞成快速路让汽车开的爽都不行了,行人一公里多看不到一个路口,肯定要崩溃。有谁调查过都是什么人来这打球的吗?祁同伟们会不会和高小琴们来此切磋呢?
百度百科显示,原来这块地早在1984年3月,即小平同志首次视察深圳特区后不到俩月,就由特发集团与香港华联实业公司合作开工建设了,1985年11月开业。当初建好的时候,深圳市中心还只是罗湖那边不大的一片,市政府也在罗湖。谁知道深圳建设的如此迅速,之后十年各条快速路一路往西延伸到福田、南口,原来还是郊区的高尔夫球场一下子变成市区了,市政府也顺势搬到福田了。
已经造起来不可能再扒掉,但是土地体育用途年限当初定为30年,2015年应该到期,另做他用。但现在这地方也丝毫没看出要改造的迹象。深圳不是老是嚷嚷着土地不够用吗,当初怎么就放任这样的用地规模?深圳的官方现在在干什么?就放任这里一直这么霸占着?即使以后能做公园开放给公众了,地块内能把道路打通吗(像纽约中央公园那样)?
追问
说了很多,不错,但没有回答问题
追答
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挣钱养家,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2018-07-08
展开全部
做什么才有意义,人活着最终都是要死的,难罩汪道要坐着等死吗?不说为了谁谁谁 只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 积极向上 这就搜敬是意世闷慎义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什么才是积极向上,做销售变着法儿忽悠不懂的人赚点微薄的钱,算不算积极向上
什么才是积极向上,做销售变着法儿忽悠不懂的人赚点微薄的钱,算不算积极向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说说我身兆祥态边的人的真实案例。
1、赚取差价。某天我再地铁上,听到旁边两个人在聊天。对了,那天是周六,他们应该是刚下班。A看到B的手机上,问了句宴姿“买车了?”
B回答“是啊”
A:买的啥牌子啊?
B:就是很普通的车。
A:挺好挺好。
能听得出A略微羡慕的语气。
随即,又听他们聊到了房子。
A:族源啥时候买的?
B:买了两年了。家里那边相亲,必须有房有车才行。
A:真好,多钱买的啊?
B:房贷20多万,车子首付4万。唉,压力大啊……
A:……
其实,B就是依靠自己在深圳工作,工资较高,赚的钱在老家进行消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
2、扩充视野,还不愿意回去。这一类也很多,经常会参加各种活动,非常具有激情,希望利用深圳这个现代化大城市,不断提升自己。心中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能留下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7-10
展开全部
我感觉你角度有问题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啥问题
追答
深圳除了你所谓的空虚与浮躁还有很多东西,有梦想,有激情,有活力,有竞争等;你看不到,不代表别人看不到。你所谓的“几乎”有什么判断依据,有没有实实在在地证据;每个人在乎的关注的点是不同的,不要用主观去表达客观,深圳一亿多人,你接触的又有多少,在不了解一亿多人的想法看法时,请不要用“几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