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景教是从基督教衍生出来的,当时基督教因为对教义的理解不同,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现在的基督教,一派是景教,景教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在唐朝时期逐步扩大。
唐朝时期的中国自信开放,对其他的文化都很包容,对宗教也没有什么排斥,有容乃大,这个时期,皇帝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随意发展,并不刻意支持或者打压其中某一个宗教。
唐朝时期信奉景教的大多是达官贵族,平民信奉景教的人一直不多,平民主要还是信奉佛教和道教。有些资料上显示,唐朝大将郭子仪也是一名景教信徒,还有其他很多达官贵族。
唐太宗到唐高宗期间,对宗教都没有什么压制,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开始对景教有所打压,后来,又出现了大规模灭佛运动。因为加入宗教可以免税免役,严重阻碍了现实社会的运转,于是政府组织灭佛,其实就是以佛教为首,其他宗教也都受影响,自此之后,景教,拜火教都逐渐消失。佛教也因此衰落很多,不过佛教毕竟家大业大,自那之后开始小心发展,不过多的参与政治事务,不影响现实社会,所以后来佛教又发展起来了。
不过景教就没有那么幸运,在唐朝时期就被灭了,之后一直到元朝,才重新回到中原传教,之后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历史上对它的记载一直不受很多,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唐朝的“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被基督教赶了出来,经过罗马等国传入唐朝,唐朝主要信奉“景教”的人是一些贵族,还有一些经商来到唐朝的胡人,唐朝大部分的平民百姓信仰的还是佛教和道教,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景教”在我国的历史。“景教”的前身是基督教其中的一派聂斯托利派,但是聂斯托利派在圣母的身份上和当时的主流派系产生了纠纷,因为当时萨斯托利派认为圣母仅仅是给予了耶稣在人间肉体,但是耶稣的神性是原本就有的而不是圣母给予的,所以他们并不承认圣母有尊贵的身份,于是就被当时的主流的基督教排挤了出来,通过罗马转入到唐朝,由于唐朝的居民叫罗马为大秦国,所以说“景教”也被称为“大秦教”。
“景教”来到唐朝的时候虽然说被容纳了进来,但是主要的信仰已经被佛教和道教所垄断了,所以说“景教”就开始了另一条路线,主要去向一些达官贵人进行宣传,“景教”的这一项政策让他们在中原扎下了根,历史就曾经证明唐朝将军郭子仪就是一个“景教”的信仰者。但是由于唐朝接纳了太多的宗教进入中原,有了许多只信仰宗教没有生产力并且还不用交税的人存在,从而导致了当时的国库空虚,于是唐武宗的时候实行了“灭佛政策”,景教、摩尼教等小教也被殃及,一直等到明朝的时候景教才再一次随着西方商人回来,但是“景教”的主要信仰者依旧不是平民百姓,所以说根本就没有根基在中原也就实行不起来。
看过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我们会发现里面突然出现了一群人。他们身上穿着白色的法袍,衣服上面绣着金黄的十字架,他们出入的庙宇中还会有耶稣同门徒的壁画,这群人被人们称作景教僧。那么请景教僧从何而来的呢?有没有人们信奉他呢?这时候我们就说起了唐朝,这是一个特别有文化包容性的朝代。所以当时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大批宗教。
其实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它的源头是公元五世纪的聂斯托利教派。那时候我国正是南北朝分裂的时候。基督教罗马教廷也开始分裂,因为他们各自对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基督教是以聂斯托利为代表的,他们认为耶稣的人性和神性分离的,所以不承认玛利亚的圣母地位。但以奚里尔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耶稣的人性和神性是一个整体他们认为玛利亚应该被尊为圣母。
所以经过了很久的争斗与发展,聂斯托利教会渐渐传入北魏的洛阳。刚开始的时候,聂斯托利派基督教被叫做“波斯经教”,但后来古人称罗马为大秦,所以被当时人们称作“大秦教”。最后更是取“景”字,以彰显教义。而当时唐朝的人们眼界开阔,包容各种文化,所以当时景教蓬勃发展。在贞观唐太宗在位时期,西方传教士阿罗本还曾带着《圣经》去拜见唐太宗。
后来由于唐太宗的支持,景教更是迅速发展。还在长安建设了很多教堂,而且被人们称作大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