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太平天国已经投降了,李鸿章却要食言杀俘虏的原因在于李鸿章的为人、作风与当时的处境而言,果断杀降,不留后患,反倒更符合他的行事逻辑与“政治智慧”,同时李鸿章想要加官进爵,太平天国是最迫切需要的的垫脚石,其次李鸿章对于太平天国没有好的印象,很仇恨他们。
清同治二年,即公历1863年的12月,距离太平天国老巢南京被攻破,只是7个月不到的时间。而这一年前后,正是后来叱咤风云的李鸿章大施拳脚、粉墨登场的时刻。那一年的12月5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其所率领的淮军,加上戈登的常胜军,联合起来几年都搞不定的太平军苏州基地,终于起了内讧,守将谭绍光被割下首级,城头插上了降旗,城门大开,清军得以不费一兵一卒长驱直入。
但是,就在当天晚上的庆功会上,李鸿章突然翻脸,不但没有守承诺,给予投降首领以高官厚禄,还大开杀戒,疯狂屠杀,使得苏州城血流漂杵,死于乱刀之下的降卒,史称有两万人以上,无辜受累的百姓更是难以计数。李鸿章杀太平军降俘两万,非常残酷,也犯了军家之大忌,但却是势所必然。当时的太平军基本都是假降,不断搞事,但是杀之又在国际观感上、舆论上、道德上、伦理上不好交代。 某种程度上,李鸿章当时的做法,其实一直是满清将领想干又有顾忌,不敢干的。
李鸿章虽然有出于自己的私心,而且也造成了这个悲惨的历史事件,不过对于李鸿章这个政权者来说,似乎也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但还是不了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