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奇葩说》选手詹青云,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詹青云,1990年生于贵州,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早年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曾参加过邱晨教练的辩论营,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邱晨的徒弟。
第一次注意到她在这一领域的坚持,是在第七期的时候。
那期的辩题是“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很喜欢,我们如何选择?”
詹青云的持方是“低薪很喜欢”
在辩论的过程中,在最后,詹青云讲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点,“法律援助”。她把价值上得非常高。“低薪被需要”和“高薪被挑选”,你要站在哪里?人人都去争选"高薪被挑选",穷人阶层怎么办?他们如何享受平等的,或者说起码的法律保护?相比“财务自由”,“精神自由”是一种更高贵的选择。
然而实话实说,在奇葩说里,上价值上得好的,我见太多了。真正让我注意到她的,是在结辩环节。在结辩的时候,对方有一个叫刘云奇的飞行员,奇袭了詹青云。可能是刘云奇这位选手太过紧张,在奇袭中,他表明出完全没有get到詹青云所表达的内容,依然在公司层面,老板是否需要自己等领域纠缠。
而事实上詹青云已经把格局上升到了社会层面。
随后在结辩环节,詹青云显然是临时决定的,面向刘云奇,以及刘云奇所代表的那些依然没有听懂的人,进行了展开阐述,她说
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依然在用高薪衡量着高能力,低薪意味着不被需要。但辩题中是有选择的,你可以选那份高薪的工作,这已经证明了你的能力,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不。财务的自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收获了精神的自由。
一种更通达,更进步的观点。也是真正左派自由知识分子在宣扬的理念。
那场比赛,对方结辩选手是李思恒,最终也由李思恒带走了那场的胜利。
在那期节目的评论中我写道:
其实在结辩策略上,詹青云做了取舍,她要说清楚那个观点,她就放弃了去煽动现场观众的机会。也许是她主观意志上的选择认为说清楚那个观点更重要,又或者也许只是她放松了,她出于知识分子的自觉下意识地说了那段话。不管出于什么,在行为结果上,就她在结辩方向时做的那个选择,我尊重她。
由于对这个人并不了解,因此在措辞上,当时我还显得非常谨慎。然而,在随后的多期节目里,詹青云都一贯延续了自己的态度。赢,是肯定想要赢的。但相比赢,“说什么”,“向公众传达什么内容”,是她内心更为看重的东西。而在最近的这一期中,她说“自己放弃了接地气”,在“能者多劳是坑”的持方下,从“女性职场悲剧”到“中国白领之现状”,乃至说出了“年轻人像燃料一样投入到了社会机器中去”。
充分展现了自己对当下社会环境的思考以及人文情怀。其实不仅是詹青云。庞颖,熊浩,以及陈铭学长,背后所代表的,是现代这一批知识分子所笃信的价值观。在奇葩说舞台上,我们常常借由他们,听到了家国情怀,听到了对进步精神的宣扬,以及对独立自由,平等法制的坚持。要知道,如果全是这样的人来办一档节目,或许奇葩说不会拥有这样多的受众了。而在这样一个受众众多的节目里添入这样一支力量,发出这样的一种声音,是十分值得赞扬和尊重的事。这是节目组,在价值观念上的头部追求。
除此之外,詹青云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辩论节奏,独特;
2辩论策略,霸道;
关于其辩论节奏,我曾经用“平滑”来形容过。即其他选手发言,我们都很容易抓到,1,2,3等多个点来回答,结构是十分清晰的。而詹青云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论点的内在勾连很好的顺下去,形成一种连绵不绝之感。而这种连绵不绝,在随后,随着其气势的不断加强,随着其对舞台的逐步熟悉,竟然进化出了一种“千军万马”的气势。挥斥方遒,国士无双。
而在辩论策略上,我们也无须讳言,在奇葩说舞台上,詹青云多次堂而皇之地使用“偷换概念”这一策略。我个人认为,偷换概念只是一种策略,选手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在现场很讨巧地去引导观众,但你也要承担风险,要知道偷换概念被人抓出来之后就很难受了,因为你没有备选项了。事实上,奇葩说这些辩手基本上绝大多数都用过这一招,但每个人都用得相对较少,而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多多少少都会有所铺垫或掩饰。
詹青云不太一样,她偷换概念极其大方,当着你的面毫不顾忌,甚至偷换概念结束之后自己还会说一句,“我知道这样的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是......”
要知道,在奇葩说舞台上还有很多综艺咖,他们不具备抓漏洞的能力,而且就算抓到了,在1v1的交锋中也未必能占到上风。因此,结合以上两点,“气势”+“霸道”,詹青云在表现上会让人感觉到“很凶”,以至于海选阶段“吓哭马剑越”。
现阶段詹青云小姐人气高涨,大家可以吹“气势磅礴”。可等到哪天跌下神坛了,没准又会有人诟病“咄咄逼人”。
事实上,她还是那个她。
2020-03-19
优雅地回归景明楼,坚守自己的信念,应是她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