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单元特征及构造演化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义敦岛弧发育在一个长期处于伸展状态下的薄陆壳之上,基底由义敦岛弧东部的“恰斯断隆”和西部的“中自地块”之古老变质结晶基底和震旦系—中下三叠统沉积盖层构成,它们对义敦岛弧的空间轮廓和矿产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
2.3.1 构造单元特征
义敦岛弧主要由“基底”和“弧体”两部分构成。基底为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之下的地层岩性单元,为陆壳性质,其内发育了裂谷型玄武岩系和巨厚的深水碎屑岩系,分别在北部昌台和南部乡城形成两个沉积中心,并具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侯增谦等,1991;胡世华等,1992;侯立纬等,1994)。弧体本身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史,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背斜、向斜紧密分布,多呈线状延伸、规模不等,褶皱轴线总体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多呈近南南东-北北西向展布(图2.2),如呷村矿区位于昌台复式背斜西翼的三亚多次级背斜东翼,同时伴随着岛弧演化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火山侵入杂岩组合。
据侯增谦等(1991)研究,义敦岛弧可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图2.3)。
(1)弧前区
位于措交玛-稻城花岗岩东侧与甘孜-理塘混杂岩带所夹狭长区内,断续出露义敦群的岩石组合,因构造破坏层序不清,部分与甘孜-理塘混杂岩带混为一体。沉积相组合复杂,具前弧盆地沉积特征。
(2)主弧区
西为德格-乡城断裂所限,东为巨大花岗岩带所围,沿赠科、昌台、乡城一带展布。主弧区主要分布着晚三叠世呷村期火山-沉积岩系,其火山-岩浆活动有3个阶段:早期造弧阶段、岛弧裂谷阶段和晚期造弧阶段,相应地发育形成外弧、岛弧裂谷、内弧。沉积岩系具典型的火山槽岭沉积体系特点。在岛弧裂谷阶段,形成了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3)弧后区
位于德格-乡城大断裂西侧狭长区域内,主要出露晚三叠世勉戈期的火山-沉积岩系。其下部为较厚的变质碎屑岩夹灰岩,常见滑塌变形构造和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具次深海—深海环境沉积特征。中上部岩石组合复杂,由高钾双峰式岩石组合和断陷盆地式黑色砂板岩系构成,属弧后盆地环境沉积。
图2.2 昌台地区构造纲要图
(据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七队)
2.3.2 义敦岛弧演化
义敦岛弧形成演化与其他各造山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古特提斯演化历史中,以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间的过渡性地壳单元的残留体——昌都-思茅陆块为中轴,两侧的扩张轴分别随时间
生(侯增谦等,1992)。老的大洋板块俯冲消减与新的陆缘裂解成洋同步进行,反映了古特提斯岩石圈通过两种构造体系相互转化实现其演化的基本运动程式(李兴振等,1991)。
图2.3 义敦岛弧的沟-弧-盆体系
(据侯增谦等,1991)
义敦岛弧带初生于晚三叠世卡尼晚期,形成于乡城地区局部扩张而成的洋壳基底之上,而岛弧的主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卡尼末期,由于俯冲造山作用在局限洋盆东缘的池中一带形成以岛弧玄武岩和高镁安山岩为标志的初始岛弧。随时间演化尤其是纵贯南北的义敦岛弧的形成,因不同地段的基底地壳性质、压力状态、海底水深等差异,因而出现明显的纵向分段性和差异性。如在北段的昌台岛弧显示张性岛弧特征,经历了挤压隆升-扩张断陷交替更迭的复杂演化历史,自东而西发育火山弧(外弧)、弧间裂谷、残留弧(内弧)等次级构造单元,造就了不同的成矿环境,控制了不同的金属矿床组合。如昌台岛弧的弧间裂谷控制了VMS型矿床的形成发育,勉戈弧后扩张盆地及其大量发育的酸性长英质火山岩系控制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叶庆同等,1992;侯立纬等,1994;侯增谦等,1995,2003)。
进入晚三叠世瑞替期,陆-弧强烈碰撞,于俯冲带西侧发育同碰撞型花岗岩带,岛弧进入陆内汇聚阶段,结束义敦岛弧演化历史。
2023-08-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