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血钻?这部电影有什么内涵?
《血钻》是一部描绘非洲政治动乱的影片,莱昂纳多扮演的阿彻是一名靠战争发财的贩子,依靠着贩卖战争地区的钻石赚钱,但是由于一次失误,被非洲塞拉利昂的军方抓进了监狱,无意间得知,苦力所罗门藏着一颗价值连城的粉钻。
于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全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制作方面,花费大价钱建造了1:1还原战争场景,这部剧无论是在剧情上,还是制作上,都是属于上乘之作,在豆瓣评分中高达8.6分。
剧情上: 血钻,顾名思义,用血染成的钻石,暗示了这颗钻石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生命。莱昂纳多凭借的他精彩的演技,将一个乱世之下,靠生死边缘赚钱的贩子形象表现出来,这部剧借机讽刺那些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同时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影片全局没有任何描述战争残酷的台词,却是用镜头来表现出战争的不可逆性。
制作:影片的叙述结构平稳,剧中在刻画所罗门发现粉钻时,为了贴合实际,采用的是真的钻石,导演用一个特写将所罗门面部的申请刻画的一清二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推荐大家去看一下。
总结:影片在剧情上的内容丰满而不失全面,节奏紧凑而不失平稳,十分适合喜欢战争片的朋友观看,影片在制作上花费了大价钱,以求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单单就是粉钻一物,就可以看出制作组的用心,总之,如果你喜欢战争片,那么《血钻》这部影片你一定不错过。
《血钻》是一部让人震撼的电影,反映了真实的非洲社会,影片寓意很深。内涵是反映战争的残酷,欲望的贪婪以及非洲人民的生存艰难。
关于非洲的电影有很多,难得的是,很多都成了传世的杰作,如《卢旺达饭店》《走出非洲》《黑鹰坠落》等。因为非洲有太多关于战争和暴力的题材可以供给,有太多关于苦难和血腥的内容可以消费。
所以,当一个导演选择这样沉重的题材时,其创作态度和创作思想自然而然地要发生转变,没有美国片的商业,也没有欧洲片的文艺,关于非洲,只能创作出赤裸裸的现实主义电影,无关希望,无关美好。
《血钻》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塞拉利昂内战时期,因为钻石而引发的一连串血案。
主角丹尼·阿彻本是一名退役的军人,从小生长于非洲大地上,从事着非法的钻石交易。当与一名本地人和一名美国记者发生交集时,以及种种残酷血腥的现实敲打,阿彻自身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变化,最终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片中随处可见塞拉利昂美丽的风景,却无血腥的战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钻石,为了利益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在钻石与利益造就的道德真空里,只有残暴和血腥才能生存,不见秩序,不见人道。
这部电影内涵,充满严肃氛围和人文气质的作品,巧妙的揭开了那些看似光鲜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背后,不为人所知的血腥和肮脏。
当所有人为了代表利益和希望的钻石,拼尽了最后一滴血的时候,一个贫困、绝望的非洲,在痛苦中等待着和平的降临。
电影《血钻》聚焦于上世纪90现代的塞拉利昂,莱昂纳多饰演的前雇佣军、现任军火和钻石贩子丹尼,是一个除了发财之外什么都不顾的冒险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塞拉利昂的内战让他发了财,却也让他被囚禁在这个毫无希望的国家。
因走私被抓的丹尼,在狱中与被政府军俘虏的平民所罗门相识,在所罗门口中,丹尼得到了一条足以改变命运、离开非洲的信息:所罗门曾被叛军抓去开采钻石,一次偶然的机会,所罗门获得了一颗罕见的粉色钻石。为了得到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丹尼与所罗门一道,借助试图揭露钻石黑幕交易的美国记者麦迪的关系,开始了一场充满危险的寻钻旅程,然而,所罗门心中只有自己生死未卜的儿子。
说来都是缘分,最近碰巧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今天本来想搜索“血缘”,结果输入法鬼畜了一下,蹦了一个“血钻”,进来一看,有点儿吃惊的发现这部电影真的好少人评价讨论,可能真的是这部电影有那么点儿“小众”?
其内涵是在某种意义上这揭示了一个问题——罪恶是在全人类中流通的。
身在美国曼哈顿社区的贵妇们不一定知道她们手中钻戒竟然染上了非洲大陆腥臭的血汗。
身在中国沿海城市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们也不一定知道他们每天把玩的电子产品可能来自某家工厂的其中童工之手,还有身在欧洲每日领着社会救济金度日的懒汉们也不一定知道他们。
如今能够拥有这种完善的社会福利是来自数百年前发生于地球大多数地方的血腥殖民
废话不多说,直入主题吧。以下内容或涉及剧透,强迫症党慎入。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搜索,部分是个人截图,如有侵权,告知我后我立马就删。以下所有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好了,开始吧。
这部电影是以1991年到2002年之间的塞拉利昂内战为背景,选取了片中“革命联合阵线”对首都政权进行第二次反攻的1999年。
影片一开始镜头是在黑人主人公所罗门Solomon的家里,一家几口和和睦睦,老爹和儿子老婆女儿在家谈笑,老爹所罗门催促儿子去上学了,儿子赖床不起,一家人有说有笑。
这里面有个小小的插曲就是老爹和儿子之间流畅的英文和土著语(姑且把它叫做土著语)的转换。根据剧情交代,他老爹自己说的他没怎么读过书,当了一辈子渔夫(那一身肌肉真的是让我都痴汉脸。。。),一个渔夫能说到这么流畅的英语还不那么带有口音,我个人认为有点不严谨。。。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然后老爹送儿子去上学,画面温馨,好父亲与乖宝宝。当然看过了这么多电影,内心早有预感,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整部影片里多次出现了"TIA"这个简称。即"This is Africa."这就是非洲。对,这就是非洲。国际上的其他势力和非洲各国的势力在一个地方角逐。
在大航海时代,殖民者因为黄金,因为象牙,因为珠宝,因为钻石而来到这片大陆,屠戮了一批批的当地人。到了人类自认为文明的时代,一切,其实都没有改变。
为了石油,黄金,钻石等原材料,国际公司并不在意怎么得到,或者说,在得到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付出了什么,消灭了什么。
他们渴望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在他们眼里,非洲的动乱远在天边,那里的人是生是死并无关系。在反对派看来,屠杀平民可以削弱政府势力,强制让平民入伍还可以增加自身势力的实力。
用着奴役同胞开采出来的原材料换取军火,与政府对抗,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政府,则内部自生腐败,官员想着压榨百姓,从原材料出口中大捞一笔,然后远走高飞,离开这是非之地。
就像影片中讲的,反对派不想真正毁灭这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想收拾这个乱摊子,政府也剿灭不了反对势力,只好让腐败与黑暗在与反对派的对峙中滋生。
这就是一场多方博弈,各方都想从中拿到最多的好处,可是受苦受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民众。或许人心会变得污浊,而钻石会永远澄澈,所以人类才需要将钻石带在身上,以保心灵纯净。可是当这一切沾上鲜血,或许只会留下无尽的哀嚎。
这部非洲题材的电影与其他作品的最大不同。这里面的主人公Archer 和Soloman他们生于斯地长于斯地。虽然这个大陆穷困不堪,战争不断,人们愚昧懵懂,可是他们已经无法离开。这部电影的内涵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的残酷真实,世界有许多地方都爱披着疯癫的外衣,好掩盖内里的腐乱。
也许是我想得太多,和我一同看这部戏的朋友提醒说这个评级结果可能是因为里面涉及非洲内战中的儿童士兵(children soldier)的问题。这些未成年的孩子被叛军或称游击队从各个村落掳走,被彻底洗脑之后教导成迷你版的杀人机器。
他们抽烟、喝酒、吸毒、和成年军人一起进行村落屠杀。他们身着军装(大部分时候这些军装都很破烂),拿着机枪,称呼自己是“天生杀人机器”、“不放过一个”、“杀人小队长”。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很有点非现实的味道。只是我们已经明白这个世界的残酷真实都爱披着疯癫的外衣,好掩盖内里的腐乱。
电影的气氛的确很沉重。不管是枪战还是丛林追杀,不管是成年人的贪婪杀戮还是老弱妇孺的仓皇失措,不管是衣冠楚楚的浮华世界还是满目疮痍的战场和难民营,都渗着一种冰冷的惨白色,甚至让人觉得此处已是魔域。只有非洲的红土——这被人血所滋养的大地,和那颗牵扯出整个故事的粉红色原钻,让人觉得有切切实实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