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来电狂响》这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
先科普一下,这部电影改编自2016年的一部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原作因为剧本巧妙,早已名声在外。希腊、西班牙、土耳其、法国、韩国、墨西哥多个国家都翻拍过。
《来电狂响》保留了原作的核心内容:七个好友聚餐,有人提议玩一个游戏——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条信息、微信和通话内容,由此引发了各种夫妻之间的猜忌,最后闹到不欢而散。
作为看过原作的人,对影片中悬疑的部分已经了然于胸。所以寻找两部影片的差异之处,成为了另一种乐趣。
总体来看,《来电狂想》对原作的深度做了很大的阉割。
原作中的男同性恋佩佩,在影片中变成性取向正常的韩笑,可能是同性恋的话题在国内比较敏感,主创故意避开不涉及。
人物性格的改变也使得一些剧情逻辑上不合理,原作中的女主人心理医生是个腹黑心狠的女人,因为她的情夫就在面前,所以才敢贼喊捉贼提议玩这个游戏。
《来电狂响》的心理医生戴戴是一个柔弱无力的人,看不出她会想害什么人,由她提议来玩这个游戏,就变得很怪异了。
原作中对于人性丑陋的探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来电狂想》就像隔靴挠痒,避重就轻,不敢去撩拨人性最深处的黑暗。
电影大部分场景都在房子里,没什么变化,这很像传统的舞台剧,很考验演员的演技。《来电狂响》演员的演技实在是很尬,动不动就大吵大闹,强行“耍狠”。什么是“耍狠”?就是黑帮片那一套,我总结了“耍狠”的三板斧:一是叫嚣,二是放狠话,三是砸酒瓶。
《完美陌生人》探讨人性,人是主要的,手机只是配角。而《来电狂想》中用了很多的内容去渲染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显然是把手机当成了主角。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造成的结果的好坏,是取决于使用者的本质的。忠诚的人有了手机,依然会是忠诚的,想偷腥的人没有手机,还是会有办法偷腥的。把所有都原罪都推给手机,这样的观点显得很幼稚很片面。
除了对原作中一些东西进行本土化,电影的主创们还夹杂了很多“私货”,例如外卖小哥因摔倒导致超时被辱骂,女主播镜头前强颜欢笑其实是因为有个残疾弟弟,小护士深夜值班与大洋彼岸的男友视频……看得出主创们想塞太多的东西到电影里。作为一部喜剧片,麻烦你纯粹一点,讲好一个故事已经很不错了,观众真的需要这些“廉价的人文关怀”吗?没有深化主题而是一味地堆砌内容,只会弱化情感,让电影流于肤浅。
说了那么多槽点,那么这部电影有亮点吗?也还是有的。
电影里的聚餐以一场婚礼的举办开始,以一场婚礼的被砸结束,这个设定也很有意思,表达了婚姻的脆弱。跟原作的以月食事件始终相比,少了一些魔幻主义色彩,但显得比较接地气。
原作的全职主妇的“不穿内裤”改编成“不穿内衣”,虽然没有李楠脱掉内衣的镜头,但是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李楠走出厕所后,内衣的带子不见了。后面李楠为了掩饰自己没穿内衣,耍了一个小心机,准备掀起裙子让吴小江看内裤,还好被吴小江死死按住两只手,才没有出现马赛克画面。这个地方改编点比较出彩。
心理医生戴戴一番亲密关系的C-P理论,也引发了贾迪,小江,文伯三个男人的集体自嘲,他们一个有颜值,一个有钱,一个有地位,却在这个“田园女权”盛行的社会里都混成了一个屁(P)。
虽然说电影的剧情很狗血,但这不都是从新闻上扒下来的故事吗?上司侵犯下属、穷小子傍上富家千金、出轨女闺蜜、女主播与金主私下进行色情交易……这不就是现实社会的众生像吗?现实社会可能比这个还狗血。
傻白甜娇娇前半场一直装疯买傻,傻到贾迪的老友们都在暗示贾迪是有心扎她车胎都看不出来。后面却仅凭闺蜜朋友圈一张照片,就发现贾迪出轨了。印证了那句老话——女人在发现老公出轨这件事上,智商不亚于福尔摩斯。
结尾时,黑化后(放下头发)的娇娇对贾迪做出最后通告,只要你以后一心一意对我(做我奴隶),前面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这个场景像是编剧在自嘲,“剧本写得再烂(不出来)没关系,(我们可以改编别人的),爸爸投钱给你拍。”贾迪之所以选择闺蜜,因为在她面前自己可以不用装,当他放弃坐跑车而选择去被围殴时,他已经完成了一个编剧的人格升华,贾(假)迪变成真迪。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从剧本上来看,改编别人的9分剧本,就是改垮了也不会跨到哪里去。从成本上来看,这部没什么外景、没什么特效的电影,简直是太省成本了,肯定是稳赚不赔。
原作《完美陌生人》在今年5月被引进国内,虽然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但因为水土不服,只创下了五千多万票房的成绩。模仿者《来电狂想》两天就超越了这个成绩,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戏码在此上演。
咋看之下,《来电狂想》的商业模式跟国内某互联网巨头很是相似啊,看别人的东西好,就拿过来改一改自己用。一直在模仿,从未亏过钱。
好的电影就像一剂苦口良药,品尝时会让你不好受,但却能让你得到某种治愈。但国内的观众就像一个还不成熟的孩子,没法接受那些苦口良药式的悲剧电影。
该片根据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改编,主要讲述了七位好友聚餐时公开手机信息、暴露各自秘密的故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