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去了几天就不想去了,怎么办
这是很正常的,这个宝宝要一个人在一个不熟识的环境的,这要慢慢的适应的,亲可以减少一些宝宝在学校 的时间,这样宝宝也会易于适应的。
孩子如果是刚开始上 幼儿园 的话,对陌生的环境肯定会有些不适应的,所以他也会不爱去的,你要多注意引导和鼓励,给孩子讲一下上学的好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等到他熟悉了自然就会好的。
这是因为,孩子第一次接触幼儿园,抱着一种非常新奇的观念去看,以为这是游乐场,玩玩就可以出来,跟着妈妈回家了。不曾想,进去了妈妈就走了!
敏感的孩子,第二天就已经回过味来了,不肯再去了。如果是反应不太强烈的孩子,最迟第三天也开始拒绝了。这时候的“不想上幼儿园”,家长一定要温和而坚定的把孩子送去,这就是孩子学习规则的必经之路。孩子需要体验失望、遵守规则和克服消极情绪,最后适应新环境。这种小小挫折,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扩展资料:
1、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父母要重视其自理训练,半岁时学习自己拿饼干吃,学习拿勺子,2岁时 独立 吃饭完全不用人喂,2.5岁起宝宝要学会用手纸擦屁股,整理衣服等。
2、从宝宝1.5岁时起,要有计划地带宝宝到有小朋友玩的地方去,让宝宝之间有些接触。如到附近的公园、儿童游乐场所,培养宝宝的交流经验,加深与小朋友的感情。如果父母短暂离开就更好,如可以让宝宝到奶奶家、姥姥家等,这样会使宝宝适宜短期分离、有利于宝宝克服 分离焦虑 。
3、在宝宝入幼儿园前,要让宝宝观看幼儿园宝宝的游戏活动,回家让宝宝当老师,带动其他一些小朋友参与其活动中,来提高宝宝从新入幼儿园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要不断培养宝宝独立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性格,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上个学就这么难呢?为什么我们的办法不奏效呢?因为,我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问题,让孩子的入学会更更难。我们忽略了这些性行为表现背后的东西。
02
孩子入学难的背后是分离焦虑,这不是问题,而是正常反应。往往有3个方面的因素引发。
很多妈妈在孩子没上幼儿园前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早晨出门去上班的时候,孩子就会哭着不让妈妈走,抢妈妈的包,拽妈妈的衣服。这也是分离焦虑的表现之一。
什么是分离焦虑呢?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心理学家约翰.鲍比将婴儿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分离焦虑不仅仅是不肯去上学,还有上学以后的适应难,不仅仅是刚入学的孩子会有,已经上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会有,甚至还会反复出出现。
孩子为什么会在上幼儿园时表现出分离焦虑呢?往往有这3个方面的因素
1、环境的变化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待在家里,有固定的监护人,在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里,有熟悉的人陪伴自己。而且生活都比较自由散漫,没什么规矩。但是上幼儿园,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孩子要离开熟悉的家,熟悉的家人,去到陌生的环境,接触的都是陌生的人。而且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有人管了,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有各种要求。这些变化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
2、孩子本身的适应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在孩子入学之前养成的习惯以及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适应能力。
有的孩子独立性强而是性格开朗,虽然到了新环境也会焦虑也会不安,但是很快就会过去,很快就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很快就适应了各种规则和习惯;也有些孩子独立性差,在家里没有养成习惯,甚至被溺爱,娇生惯养,分离焦虑就会比较严重,适应就会很难;也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差一些,适应起来也会难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哭个一两天,后面就没事儿了,早上分离的时候哭一下,爸爸妈妈一走,就开心的玩起来了,而有的孩子哭了一个月甚至半年,还是难以适应。
3、家长的焦虑
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可不只是孩子的焦虑,孩子的离不开,很多家长比孩子更焦虑,更舍不得。大人的表现对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会让适应变得更难。
在我儿子入园的时候,我亲眼所见,幼儿园的门口家长掉着眼泪不肯离去。老师关上了教室的门,孩子在教室里哭闹,家长在趴在窗户上一边掉眼泪一边喊孩子,各种嘱咐。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孩子一放学就是个各种问,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啊,有没有吃饱啊,有没有喝水啊……家长如此焦虑,会让孩子觉得他们不是去上学,而是去受罪,焦虑会更严重。
03
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很正常,但家长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更好的适应。给家长的6个建议:
1、换位思考,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而不是急于用安慰、哄骗、强迫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当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感受,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当我们表现出更多的耐心时,你就会发现,你以为的那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孩子可以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了。相反,我们安慰,我们哄骗,我们强迫,只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会更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