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清朝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对清朝的封建统治有什么影响呢?
感觉这个问题本身让人困惑。“如果”是描述假设的情况,前提是清朝并没有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然后假设清朝引进会发生什么。而事实是,清朝时西方技术和思想都逐步流入中国,只是清朝在采用和实践这些技术和思想时,有所犹豫、拖延。
技术层面,晚清自曾国藩在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以来,就开始了大规模引进,特别是1866年在福州创办的马尾船政局,不但引进了西方的设备、技术,而且开始在马尾船政学堂系统性培养西方科技人才,清末翻译家、思想家严复即毕业于该学堂。
思想层面,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撰写了《四洲志》、翻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其中引述了一些西方著述,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1857年,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译了古希腊数学和逻辑学的巅峰巨作《几何原本》的后9卷。
此后,清末著名思想家严复更是在思想引进层面大放异彩,1897年发表赫胥黎的《天演论》、1901年发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有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西方思想巨著。
所以,问题不在于清朝没有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而是行动不够坚决。因此,题目的意思应该是:“如果清朝大量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并坚决贯彻,对清朝的封建统治有什么影响”。其实,当时的日本就进行了这种教科书式的变法图强,短期内焕然一新,对外战争不断胜利。
如果当时的清朝也选择这一路径,对清朝封建统治有何影响?我们认为,关键在于革新的时机,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思想,必然引发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变革,变革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因为任何变革都是社会利益的重新调整,也需要投入重大的资源,比如建设基础设施、开矿、建设西式学堂,传统地主阶级没落,工商阶级兴起,直至最后废除科举,消灭旧式士绅阶层,这种规模的调整必然引发社会动荡,事实上,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后的前10年,发生过多次暴动和起义。
因此,我们推断,如果清朝在其全盛时期坚决引进西方思想和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潮流,有可能取得成功,因为此时中央掌握强大的权威和实力,可以经受社会冲击;如果在其衰落时期引进,如真实历史那样,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大量引进,则此时中央实力消耗殆尽,汉人实力派崛起;同时,伴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流入,汉族主体意识必然重新觉醒,而少数民族统治主体民族一直是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软肋,结合革新中利益调整的动荡、民主思想的传播,最终,清朝仍将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