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没领军打过仗,为何一出手连项羽都不是对手呢?
韩信唯一一次与项羽的正面交锋,是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围,当时韩信手下有100万左右的大军可供指挥,项羽麾下只有10万军队。据史书记载,楚军被包围在垓下后,项羽还主动出击了一次,结果被韩信击败,于是就让军队龟缩在壁垒里。
当时楚军粮食不足,人数远远比不过汉军,士气又很低落,虽然如此,楚军的战斗力仍是不可低估的。
楚汉相距五年,双方打过的大小战役有一百多场,汉军常常败北,兵员更换频繁,在垓下之围时,大部分军士都是临时征调过来的。而楚军在战场上一直占据优势,遭到失败的次数极少,保留的精锐较多,楚军大部分由久经沙场的老兵组成。
如果指挥得当,楚军可以打出李陵五千精锐击残十余万匈奴人的战绩。
韩信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强攻楚军壁垒,他令军队包围楚军,又让麾下的楚国人齐唱楚歌,楚军壁垒的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楚歌声。
楚军最后的失败,不是因为主力被汉军击溃,而是斗志被楚歌击垮。楚军士卒听到四面八方的歌声,都潸然泪下,一同咏唱起来。此时,他们已不愿再拿起武器战斗,只想卸甲归田,重新与家人过安宁的生活。
项羽见士卒已不可用,就率领800铁骑突围而逃,最终命丧乌江岸边。
有的将领用兵,重视排兵布阵,追求正面战斗的胜利;有的将领用兵,重视谋略,追求庙算胜敌。纵观项羽、韩信两人一生的军事生涯,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项羽属于前者,韩信属于后者。
韩信征战一生,用过的战术都大致相同
韩信的能力,不是后天磨练的,是先天就拥有的。
公元前205年,刘邦令韩信攻打魏国,在四个月前汉军还在彭城被项羽击溃,韩信拿到的军队是由一群残兵败将和老弱组成的。
想要拿下魏国,就得先渡过黄河天险,魏王豹早已在临晋的渡口屯驻了大军。若是选择强行渡河,战事必然会旷日持久且损耗巨大。
魏国在临晋屯驻了大军,其国都安邑必定防守薄弱。韩信选择避实击虚,一边大张旗鼓在临晋附近造船,一副要强渡黄河的样子;另一边让伏兵在夏阳附近用木桶渡河。
一夜之间,韩信就率领着一支大军渡过了黄河,并向安邑扑去。魏王豹见国都不保,大惊失色,率领军队仓促驰援安邑,攻击韩信的军队。汉军以逸待劳,在大战中将魏军击溃,并俘虏了魏王豹。
韩信独自带兵灭了四个国家,在这期间共打了三场大战,每场战役使用的战术都不同,却又都相同。万变不离其宗,韩信指挥艺术的核心,就是避实击虚和攻心。从灭魏之战到垓下之围,韩信使用的战术 的本质都相同。
以背水一战举例,韩信的三万军队何以全歼赵军二十万大军呢?韩信令主力在水边固守,赵军全军出动,前来攻击而不能取胜。此时汉军埋伏已久的奇兵伺机而动,占领了赵军大营,将大营的赵旗帜都换成了汉赤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