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大军势如破竹,为什么不收复新疆全境?
个人认为,左宗棠大军势如破竹,但不收复新疆全境,是因为他明白此战一发动全身,中俄两国会陷入大战,战争会扩大,到时候内忧外患,极大威胁清朝统治。
新疆古称“西域”。西汉以来,西域就与大陆紧密相连。直到1871年,沙俄才趁西北动乱之机,以“复兴一代”的名义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后来,随着清朝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紧张局势,清政府内部就“海防”、“边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海防的重要性,认为海防和西征难以兼顾,主张放弃新疆。陕甘省长左宗棠提出“海防与边防并重”。他指出:我们不能帮助东方,只能帮助西方收复新疆。最后,清政府权衡利弊,在加强海防的同时,也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1875年4月,左宗棠被任命为御用使者,督办新疆军事事务,全权掌控三军出征绥靖新疆的时机选择。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慢进急战”的战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支持下,打败了阿古拜。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回归祖国怀抱。亚白战败后,刘金堂、金顺主张追求胜利,但左宗棠下令军队在新疆休整,停止收复伊犁北部地区的步伐。
原来,左宗棠不明白,成千上万的沙俄士兵并非战无不胜,而是一战一开,中俄就会陷入一场大战,驻扎在西方的俄军就会进入远东,战争就不再是几千人的事了。左宗棠认为,清末,中国各地都有战争。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组织的起义活动都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最后,左宗棠想权衡利弊,还是先选择通过外交途径使伊犁和平解决。早在1871年,俄国就以阿库巴入侵新疆为契机,出兵占领伊犁,宣称“伊犁永远归俄罗斯管辖”。然而,当时的沙俄势力相对较弱,在俄土争夺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他的驻华使节在会见清朝总理时不得不说一些外交术语,说占领伊犁是为了“稳定边疆”秩序“只是因为混乱得不到平息,它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部队将在适当的时间驻扎,他们将在关内和关外清场后立即返回。”因此有必要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
1880年2月,清政府任命外交官曾继泽(清代著名外交官、曾国藩长子)赴俄谈判。同时,左宗棠在哈密设立了反俄总部,并以武力为外交后盾,作出收复新疆伊犁地区的军事部署。同时,左宗棠将灵柩从苏州运到哈密,以示收复伊犁、战斗到底的决心。最后,在清朝各方的努力下,中俄签订了合同,中国收回了伊犁,但俄罗斯占领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要求给予大量赔偿。(即1881年2月,中俄签署了修改后的条约。主要内容如下:俄罗斯归还伊犁等9个城市给中国,中国在霍尔果斯河以西割了几块地给俄罗斯,并支付了900万卢布作为俄罗斯商人的“养老金”和俄罗斯占领伊犁期间的“代理费”等。)
虽然这一条约被中国人视为不平等条约,但曾继泽还是尽力了。在那个穷困潦倒的时期,中国要从沙俄手中收回土地是不容易的!左宗棠也对伊犁九城和特克斯收回后的条约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