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全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烟花三月下扬州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一曲悠扬的歌声,表达了无尽的思念、惜别、问候、思念和寄托。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二、出处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徘徊乡里尽,嘘唏去路长。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任平生不顾归。
只道当时是寻常,万事曾悔何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其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扬州在繁花盛开的三月里的热闹景象和喜庆氛围。这句诗句常被引用,用来形容扬州的热闹和繁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出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是李白。
译文: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唐代诗人,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春天薄雾霭霭、柳絮如烟、鲜花掩映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碧空,一作“碧山”。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的尽头。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创作背景:
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于公元727年左右。
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他用“烟花三月”来形容春天的美景,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023-02-17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