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利工程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 我来答
百度网友d8c28a4
2020-09-25 · TA获得超过513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94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209万
展开全部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水利工程的发展也始终贯穿各个朝代。从大禹治水开始,我国人民就摸索除了一条特殊的水利发展之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水利的发展经验也不断累积。那么,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如何兴起的?在中国的水利发展史上,各朝各代都有着怎样特殊的水利建造技巧呢?

水利工程的起源与首次发展高潮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疆域面积广大,自然气候种类丰富。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水患灾害频发地区。据记载,在历史上,黄河曾因水患的影响而变更河道一百余次,这对于黄河附近的居民来说,也是一种十分负面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交融碰撞导致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据史料记载,我国第一次针对水患而兴建的水利工程出自大禹之手,当时,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农耕文明发展阶段,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之下,自然水源也就成为了影响农耕收成的最主要内容。相传,在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巨大的水灾,许多农田在这场灾难中都毁于一旦。

当大禹来到此地后,首先使用的就是疏导的方法。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人口数量还不是很多,因此,以疏导淤塞的方式来治理洪水自然也是非常有效的。

水利技术的发展推动水利工程进入成熟期
《博物志》:“凡水源有硫黄,其泉则温。”

记述了人们早期的水利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此时,再使用简单的疏导作为治水之策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了。

到了战国时期有了在河流上修建堤防的记录,在《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

“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齐与赵魏以河为境,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 ”

《史记·河渠书》中曾记载:“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秦国正是因为各方面技术的进步,才得以成为诸侯国之首。当时,秦国在修建了郑国渠后,就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水利发展的主动地位。而基于秦朝的水利技术,各个诸侯国也纷纷开始学习,此时,中国社会的水利工程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河渠书》中,通过:“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也体现出了汉武帝治水的大场面,从此之后,通过司马迁的引领,后续也有许多人参与到了对水利工程的记录中。

水利治理技术进入总结期
随着我国中原地区的统治逐渐走向稳定,各地的水利技术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元明清三代统治中,虽然说水利技术在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全新的突破了,但在这个时候,各大水利专家所著的水利科学总结性著作也是十分丰富的。在《范文正公集》中:

“江南旧有田,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

从记载中也能看出,水利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了。

基于对前人技术的总结,到了明清社会时,我国也曾大量引进过西方水利技术。虽然说在我国的水利实践过程中,西方的水利知识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它的出现也意味着我国的水利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总结与融合的阶段中了。

由于在元明清社会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均坐落于北方,因此,南北方的水运贯通就成为了当时社会水利发展的重中之重。时至今日,南水北调的工程仍然使我国水利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通过该工程的实现,我国的水利发展水平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结语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水利工程的修建就是重中之重。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能够意识到水利的稳定关乎着江山社稷的安稳,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要想拥有稳定的统治,就必须要保障水利工程的发展。

时至今日,水利工程仍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而言,过去几千年的经验也将帮助我们走上更加稳定的水利发展之路。
唯实科技
2023-06-12 广告
土壤的机械组成包括以下几种粒子:1. 块状颗粒:如砾石、碎屑等。2. 粉粒:包括粉砂和黏土。3. 黏粒:包括壤质胶体、粉质黏土和有机质等。4. 复粒: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组成。5. 土壤团聚体: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唯实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