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微杜渐的典故
展开全部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
“ 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该成语出自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句中的杜,是堵住的意思;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
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年幼,便由窦太后执政。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国家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篡权。看到这种现象,很多正直的大臣都为汉室江山担忧,其中有一位重臣名叫丁鸿。
丁鸿是东汉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大臣,对经书深有研究,极为通晓。他对窦家专权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是不祥的征兆,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未做大之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这样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他在奏章里说:“我听说太阳是阳气精华,保持充实而不亏损,是国君的象征;月亮是阴气精华,按照一定的规律盈满缺损,是臣子的表征。因此日食是臣下侵犯君王,阴气凌驾于阳气之上的表现;月圆满而不亏损,是臣下骄盛到头了。……如今大将军窦宪虽想要约束自身,不敢有越轨差错,但天下远近之人都惶恐害怕地秉承他的旨意办事,刺史二千石刚升官便去拜见告辞,请求通报等待回答,他们虽接受的是皇帝赐的符玺,受的是尚书、御史等台属的约束,却不敢随便离去,时间长的竟达数十日。背弃王室,倾向私门,君王威严受损,臣下权势隆盛。君臣之道相背离于地下,效验便在天上出现……陛下应该感到畏惧,及早防止祸害。”
丁鸿还说:“如果治理天下善于自省,防微杜渐,那么凶兆妖邪就会消失,福气就会到来了。那损坏山崖破坏岩石的水,它的源头不过是涓涓细流;冲破云霄遮天蔽日的树木,起自葱郁翠绿的幼枝细芽。禁止微小的事物容易,一旦到了后期就困难了,没有人不是因忽视细微之事而使它变大的。…
防微杜渐
“ 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该成语出自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句中的杜,是堵住的意思;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
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年幼,便由窦太后执政。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国家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篡权。看到这种现象,很多正直的大臣都为汉室江山担忧,其中有一位重臣名叫丁鸿。
丁鸿是东汉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大臣,对经书深有研究,极为通晓。他对窦家专权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是不祥的征兆,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未做大之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这样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他在奏章里说:“我听说太阳是阳气精华,保持充实而不亏损,是国君的象征;月亮是阴气精华,按照一定的规律盈满缺损,是臣子的表征。因此日食是臣下侵犯君王,阴气凌驾于阳气之上的表现;月圆满而不亏损,是臣下骄盛到头了。……如今大将军窦宪虽想要约束自身,不敢有越轨差错,但天下远近之人都惶恐害怕地秉承他的旨意办事,刺史二千石刚升官便去拜见告辞,请求通报等待回答,他们虽接受的是皇帝赐的符玺,受的是尚书、御史等台属的约束,却不敢随便离去,时间长的竟达数十日。背弃王室,倾向私门,君王威严受损,臣下权势隆盛。君臣之道相背离于地下,效验便在天上出现……陛下应该感到畏惧,及早防止祸害。”
丁鸿还说:“如果治理天下善于自省,防微杜渐,那么凶兆妖邪就会消失,福气就会到来了。那损坏山崖破坏岩石的水,它的源头不过是涓涓细流;冲破云霄遮天蔽日的树木,起自葱郁翠绿的幼枝细芽。禁止微小的事物容易,一旦到了后期就困难了,没有人不是因忽视细微之事而使它变大的。…
展开全部
防微杜渐
[拼音] [fáng wēi dù jiàn]
[释义] 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出处]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则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历史典故]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国家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司徒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这样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打算,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拼音] [fáng wēi dù jiàn]
[释义] 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出处]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则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历史典故]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国家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司徒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这样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打算,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防微杜渐的典故
说的是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这就是防微杜渐成语的由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所以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更不能开脱和原谅,绝对不能有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
说的是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这就是防微杜渐成语的由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所以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更不能开脱和原谅,绝对不能有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