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汉族民歌音乐。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而在这些乐府民歌中都能反映出当时的年代非常的繁荣,人们安居乐业的一片景象。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代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找
而在这些乐府民歌中都能反映出当时的年代非常的繁荣,人们安居乐业的一片景象。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代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找
展开全部
汉代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先秦民歌的优良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面貌,成为汉代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篇目,仅西汉乐府民歌就有138首,接近《诗经》的“国风”数目。可惜,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40首。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他将唐朝以前的乐府诗分成12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汉代乐府民歌主要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之中。相和曲是美妙的民间音乐,大部分产生于东汉。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有“丝竹更相和”、“人声相和”寓意。鼓吹曲是汉武帝时吸取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于军乐。其中《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杂曲是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产生年代较晚。郊庙歌辞中的《安世房中歌》最早问世,为高祖唐山夫人所作。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篇目,仅西汉乐府民歌就有138首,接近《诗经》的“国风”数目。可惜,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40首。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他将唐朝以前的乐府诗分成12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汉代乐府民歌主要存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之中。相和曲是美妙的民间音乐,大部分产生于东汉。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有“丝竹更相和”、“人声相和”寓意。鼓吹曲是汉武帝时吸取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于军乐。其中《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杂曲是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产生年代较晚。郊庙歌辞中的《安世房中歌》最早问世,为高祖唐山夫人所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汉乐府多“采摭闾阎,非由润色”,所以“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卷一),成为它天然的本色。汉乐府或为杂言,或为五言,标志着诗歌形式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为后代杂言歌行及五言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汉乐府最显著、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它刻画出许多性格鲜明、情节完整的形象和事件,标志着叙事诗进入了更成熟的阶段。如《孔雀东南飞》用多种多样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刘兄等一系列生动形象,描叙了休妻、离别、拒婚、再嫁、殉情等一系列生动情节,不愧为现实主义的叙事杰作。如果考虑到汉(族)文学叙事诗的不足,汉(代)以后叙事诗停滞不前的实际情况,那么汉乐府的这一艺术成就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汉乐府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共有一百三十八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加上东汉民歌和文人的作品,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而以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收最为完备。《乐府诗集》是根据音乐类别分别排列作品,与汉乐府有关的凡四类,其中《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杂曲歌辞》收录的文人作品中有一些出自东汉。
汉乐府以民歌居多,民歌也正是其中精华。人们提到汉乐府,就一般意义而言,往往是指汉乐府中的民歌。这些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共有一百三十八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加上东汉民歌和文人的作品,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而以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收最为完备。《乐府诗集》是根据音乐类别分别排列作品,与汉乐府有关的凡四类,其中《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杂曲歌辞》收录的文人作品中有一些出自东汉。
汉乐府以民歌居多,民歌也正是其中精华。人们提到汉乐府,就一般意义而言,往往是指汉乐府中的民歌。这些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