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有胜利的可能性吗?说出你的看法?

 我来答
钟博好货品鉴官
2020-12-05 · TA获得超过43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甲午战争清政府没有任何赢的可能。

清政府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反而为了自己政治需要互相扯皮

在甲午战争前,因为两次鸦片战争之败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学习、吸收了一些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国力有一定的加强,出现了被所谓的“同光中兴”。在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清军虽然败多胜少,但是至少有了一战之力。这无疑让清政府又有了一些天朝上国的感觉,因此对于日本并不是非常重视。

所以在战争前中日两国关系日益紧张时,除了李鸿章深知日本的军事实力已经很强大,担心爆发战争外。光绪和朝中大臣大多并不在意,忙着筹办慈禧的六十大寿,并没有为战争做任何准备。

结果战争爆发以后,清军的战备严重不足,清政府不得不仓促向海外采购军火以满足战争所需。然而清政府财政紧张,战争爆发以后一时无钱可用,外购军火大受影响。加上战争造成的运输问题,实际上采购的武器弹药大多在战后才到,发挥作用有限。

更糟糕的是光绪和帝党还盲目乐观,都认为如果爆发战争可以亲共是那个取胜,加强光绪的声望,并有意借此机会铲除他们眼中的后党骨干李鸿章。在战争爆发以后清流就不断弹劾李鸿章和淮军各将,声称前线战败都是李鸿章卖国所为,要求严惩,并用湘军替代。而山东巡抚李秉衡更是在威海卫-刘公岛之战期间,把山东的清军全部撤守烟台等地,不派一兵一卒前去援助。

这种内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战争的结果。等到湘军也不堪一击,被日军杀得大败以后,光绪等人才醒悟过来,不过为时已晚。

清军的战斗力也无法和日军抗衡

在甲午战争中,很多人可能更关注北洋水师,所以清军在陆战中的表现提到并不多。实际上陆战的失败,才是清政府最后乞和的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虽然引进或者仿造了不少西方枪炮,并逐步以西式操典训练清军。不过并没有从根本军事制度上加以改变,没有参谋,不懂地图,没有近代后勤。因此清军实质上是装备了西方枪炮的古代军队而已,其战斗力提高有限。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清军的主要对手是国内的农民起义军,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甲午战争以后,清军的缺点暴露无遗,在战场上一败再败。而且除了平壤之战清军勉强坚守了一天才撤退外,其他战斗清军没有一次能坚持一天以上,很多战斗更是一触即溃。

在整场甲午战争中,17万日军的战斗死亡只有区区1132人,战死率只有0.66%。更丢人的是在甲午战争中,日本缴获的弹药是消耗总数的数倍,清军的表现堪比稻草人。

而且要注意的是,甲午战争前期清政府投入的淮军、东北练军、湘军还是清朝上下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部队陆续损耗,清政府不得不大量招募新兵,匆匆投入战场。

这些新兵大多缺乏训练,很多人连步枪都不会用,到了战场上表现更差。所以清政府也难以继续打下去。

清政府的特性又让它失去了唯一的取胜机会

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唯一的取胜机会是坚决不投降,迁都内陆,然后发动全民抗战。由于日本军队数量有限,而中国国土辽阔,因此有一定机会以国力拖垮日本。

不过清政府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都不愿意汉人督抚的权力进一步增加,以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相比之下,他们宁可向日本让步,毕竟割地赔款不会真正危及他们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也不可能选择唯一可能取胜的方法,也就失去了胜利的希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